李蕙君
《上陽賦》熱播,由章子怡扮演的女主角引發(fā)廣泛爭議,章子怡也親自上線怒懟“不要拿我營銷少女感”。曾幾何時,“少女感”一詞橫空出世,但凡想夸那些年紀不輕看著卻依然年輕的女人,或者教女人如何穿搭怎樣化妝,都會拿出來一用,屢試屢勝。
“娃娃臉”能緩和“威脅感”
當我們看到大大圓圓的眼睛、飽滿額面頰、短寬的面部形態(tài)時,會自動聯(lián)想起關(guān)于嬰兒的刻板印象,從而推演出天真、無辜、心思單純的判斷。心理學(xué)家研究結(jié)果顯示:娃娃臉的成年女性,看上去比實際年齡更年輕,被評價為更萌、更漂亮且更具有吸引力。
喜歡少女感的本質(zhì)是,人類本性會喜歡沒有攻擊力的東西。社會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擁有“娃娃臉”更能易于獲得信任和成功,因為這一特質(zhì)會緩和他們的“威脅感”,這一現(xiàn)象被稱為“泰迪熊效應(yīng)”。其實無論是幼幼臉,還是少女臉、初戀臉、果汁臉,這些被冠上復(fù)雜名稱的審美體系背后,核心都是:顯得更加低齡、突出不諳世事的天真感,引發(fā)他人對“少女”的美好幻想,刺激他人“保護欲”以達到被喜愛的目的。
深層次是對年齡的焦慮
在大眾的認知中,少女=年輕,大媽=衰老。年過35歲,聽到一句“你好少女啊”,在很多女性心中,這句褒獎是對她外貌的最大認可,這背后的原因深究起來,不外乎是一份對年齡的焦慮。
《社會心理學(xué)》中,將焦慮稱為“懷疑我們在社會情境中的能力”,其中有這樣一句話,“當我們想給他人留下好印象、但又懷疑自己能否做到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焦慮?!庇袃煞N跟年齡焦慮最為相似的情景,一是過分敏感并將注意集中于自己和自己的行為上;二是關(guān)注對我們的自我形象有重要意義的事物。
女性對年齡的焦慮,就是因為在意自己的老去,以及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不能坦然地面對現(xiàn)實。未來充滿太多不確定性,所以女性的心中生出了許多緊迫感,害怕時間走得太快、自己不能優(yōu)雅地老去。
女人也有老去的權(quán)利
本來少女感只是一句稱贊女性外表和心態(tài)都很年輕的詞,沒什么不好的。但當這個詞越來越成為大眾深愛的審美趨勢,成為衡量一個女人好不好看的主流、甚至是最高標準時,就讓人覺得我們對少女感的推崇有點過分了。
作為女性,我們有老去的權(quán)利,這個社會不應(yīng)該讓女性既不能老也不敢老。說一位女性有少女感,是可以的,但是,不這么說,也能有其他的表述。比如:通透、率性、自然、干脆、靈動、感性等等。我們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各有特色,童年的稚弱、青年的激情、中年的穩(wěn)健、老年的睿智,時間會賦予不同階段以不同優(yōu)勢。一個女性最大的魅力不只是皮囊,而是隨著年華流逝而彌增的價值,比如氣質(zhì),抑或是成熟,活出獨屬于自己的風(fēng)韻與姿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