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程
(廣州美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220)
生活日記是一個人最隱私、最真實的內心空間,我們往往可以從日記中了解到主人公最真實的情感。筆者仔細閱讀了黃少強在1939—1941 年的日記后,發(fā)現了幾處非常有意思的地方,筆者就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研究。
黃少強在這3 年的職位變遷中,一共提到了有五次變換職位的機會,而且他在描述每次職位變遷的前提都為“眾人推舉”。
1939 年:
“3 月22 日:夕赴陸羽漱石荊鴻在,作舟少秉漆園繼至,商展覽事予辭。眾□改推予為校長予亦謝不敏。
3 月24 日:眾舉予為校長,達人教導主任,少秉為中畫系主任。
9 月24 日:赴清游會,將停辦,眾舉予主事。
12 月11 日:赴港參加重慶展,在思豪葉淺予等召集,予被舉為國畫征集負責人。”
1941 年:
“5 月3 日:赴藝術界購機會會議,舉出為常委?!雹?/p>
以上所引日記中黃少強均將任職稱為被“舉”,意思是被眾人推薦。反映了黃少強對“眾人推舉”任職這種現象的態(tài)度,說明他非常認真的對待這種描述。這就使我們推斷出他這樣描述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迫于無奈,由于外界的壓力不得不服從,但是在1939 年3 月22 日的日記中我們可以看出,他雖為眾人推舉,但并沒有擔當職務。他在給他的金蘭好友何漆園的信中寫道,“恥向畫壇爭席位,愿從人間寫哀鳴”,以表不恥加入“華南美術協(xié)會”這一日偽組織②。
因此,我們可以斷定這種假設是不可能的。另一種假設是他對這種“眾人推舉”的榮譽是接受的,黃少強更看重的是眾人的態(tài)度,他非常在乎別人對他的評價。當然這種情況也分兩種可能:一種是他非常享受這種榮譽,喜歡達到讓別人信服的目的。
“眾人推舉”是他想要的效果;另一種則可能他只是在對他所得到的榮譽做準確的描述。包括從他的年表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榮譽是接受的,并非自命清高的畫家。因此,那樣就只有一種可能,黃少強對現實的榮譽是接受的,但他并不是什么名譽都想擁有。從他給黃志堅的一封信中我們可以看出,他非常希望將民間畫派發(fā)揚光大。筆者將信的內容摘錄如下:
“若不忘努力發(fā)展民間畫派事,囑高望遠,志愿可嘉,尤足為此間同學之仰止也”③
民間畫會是他一手創(chuàng)辦的,民間畫派能否壯大與他的名氣自然有直接的關系。因此我們認為,黃少強既然想要發(fā)揚民間畫派,他會去選擇接受必要的名譽。
黃少強在繪畫上始終提倡“法古而變今”,在1935 年的《少強畫集》自序中他曾寫道:
“閑常服膺陳姚最‘質沿古意而文變今情’,唐李嗣真‘法古而變今也’二語”。④
我們注意到,黃少強在這三年間的日記中,記載同時代畫家作比較或評價其他畫家的日記有四次。如1941 年7 月9 如的日記中寫道:
“是日華商晚報新藝術欄有新坡撰文評少強畫集推許備至,而善子、書旂、又銘、濟遠、少游等展均被其貶也?!雹?/p>
黃少強只是摘抄自報紙,報紙上有文章將黃少強的畫與一些畫家的畫作比較,將他的畫推許備至。自己并沒有發(fā)表看法,似乎他對這樣的行為并不在意,但我們仍舊能體會到他的潛意識里希望自己的行為得到大眾的認可,不想輸給同時代的其他畫家。這種想法是大多數人所具有的。這種現象并不存在對與錯,或許這也是人們能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動力。與別人作比較是檢驗自己成果最直接的辦法。黃少強有自己的理想,當他看到與自己理想不同的畫家的作品時很自然的會做出主觀的評價,這正反映出他在堅持自己的觀念。
我們認為,黃少強的藝術成就與這種一般人都具有的心態(tài)是分不開的。
通過上文的推斷,我們得出黃少強會主動地提高自己的名譽,以此來發(fā)展他所創(chuàng)辦的民間畫館。他所要的榮譽是需要得到大家的認可并支持的,這便需要他能有行為上的表率,并用成績來說服大眾。
黃少強在他的不同時期繪畫作品的題材也是不同的。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描繪終歲不得溫飽的工人、手工業(yè)者、漁民、盲人、乞丐、舞女、農民、街頭市民等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描繪底層人民生活的題材的繪畫作品是黃少強藝術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題材的作品使他有了與別人不同的藝術成就。他的老師高劍父先生就曾在黃少強的畫集序中稱:“少強大弟子,予門下特立獨行之士也”⑥此時期他著名的作品之一《窮途自賞》就是描繪了一位雙目失明的賣藝人。這可能與他的生活經歷有直接的關系,使他對那種悲苦的生活格外的敏感。在黃少強所謂的“代謝時期”,具體來說來應該是1921 至1927 年,這段時期可謂他人生的轉折點,他摯愛的幾位親人相繼去世,親人的離世對黃少強的打擊很大,在這一時期的代表作《血之源泉》、《飄零的舞葉》等一系列表現死亡的作品中,體現了當時他在對死亡的恐懼以及無助。也許正是這段不尋常的經歷,使得黃少強對現實生活中痛苦的感受敏感于其他人。黃少強一直將“到民間去,百折不回”⑦視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目的,他也將這種對藝術的態(tài)度積極的傳達給其他的人。門人黃志堅曾經寫過一首描述隨黃少強夜里在街頭寫生的詩,這表明當時他的學生是在跟隨他深入體驗民間生活的。
隨著抗戰(zhàn)的爆發(fā),黃少強的繪畫題材由描述民間疾苦轉向了描繪戰(zhàn)爭下的人們。他還曾親自到前線去慰問寫生⑧,留下了很多珍貴的作品。這種題材的變化很好的體現了他提出的“到民間去,百折不回”的口號,證明他的繪畫是隨著社會現狀的轉變由社會底層的人民轉向了飽受戰(zhàn)火摧殘的大眾。我們從他舉辦多次以抗戰(zhàn)題材的畫展以及他日記中的記載可以推測,他的這種變化是很成功的。
“法古而變今”是在黃少強的文字資料中經常出現的字眼。對于它的理解,我們可以參閱黃志堅先生所寫文章中的兩句話:“這里說的‘不法古人’并不意味著放棄傳統(tǒng),而是指不受古人的束縛”“他不僅吸取了西方畫的解剖學和透視學,他還嘗試吸收印象派的用色法和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⑨再通過“到民間去,百折不回”的方法,最后達到了“普家國之哀愁,寫民間之疾苦”的目的。
黃少強一生創(chuàng)辦或參與創(chuàng)辦了多種繪畫機構。1927 年始編“畫?!保?931 年他與高奇峰、何漆園、周一峰、趙少昂、葉少秉、張坤儀等七人在廣州成立“美學苑”;1934 年與何漆園、趙少昂、葉少秉、周一峰、容漱石創(chuàng)立“六人畫會”;1936 年創(chuàng)立“民間畫會”并提出“到民間去,百折不回”的口號;1929 年參與創(chuàng)辦“廣州美?!薄跋愀勖缹!?,與葉少秉、何漆園同組“歲寒社”并設“香港美學院”等⑩。這些都表明黃少強在積極地將自己的藝術追求介紹給其他人?!暗矫耖g去,百折不回”這一口號被黃少強奉行為藝術的宗旨,他的大多數作品都是這一藝術宗旨的體現。這一口號最重要的體現在“到”字上。這要求畫家不能只是在畫室里完成繪畫作品,而是要切切實實的走進民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民間疾苦。黃少強曾親自帶領學生深入民間寫生創(chuàng)作,在抗戰(zhàn)時期他也曾只身到前線慰問寫生。黃少強在有一定名氣的前提下再去用實際行動帶領門人深入民間,不僅只是體現“口號”,同時也是在為門人做出表率。他一手創(chuàng)辦的民間畫會,就是這個宗旨的具體實踐地,將民間畫派發(fā)揚光大是他一生的愿望。在他的日記里大多清楚地記下了每次民間畫派人員雅集的地點和人數,我們從1941 年10 月4 日之前的日記中并不會發(fā)現集會有明顯的規(guī)律,但從后期的日記中我們就能找到規(guī)律了。在10 月4 日的日記里我們可以看到:
“民間會在高升到六人,予、溫、廖、梁、黎、張等,以后改星期六雅集”。?
更多的記錄此種集會的日記會像這樣記載:如1941 年4 月27 日:
“提款為李玉如,為陳廷作冊頁二。吳寢。二時乃返院上課時已二時。為大梁作畫,三友均到。以宣紙售與諸生。民間雅集121次在新亞酒家,陶大梁及漆兄參加,余黎溫林黃及我”。?
黃少強并沒有特別描述集會的內容而是簡單地帶過,但卻能持續(xù)地記錄下每次集會,盡管可能只有他一人參加了。如1941 年 11 月 1 日:
“永琛請?zhí)杰ㄈ眩导液蟾懊耖g會,只我一人待?!?
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民間畫會的認真負責態(tài)度,以及努力發(fā)展民間畫會的決心。在這件事上他為他的門人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在他給門人黃志堅的信最后也有提到:
“若不忘努力發(fā)展民間畫派事,囑高望遠,志愿可嘉,尤足為此間同學之仰止也”?
黃少強也在努力教導他的學生幫助他繼續(xù)實現這個的愿望。
黃少強早期的門人是被稱作“民間畫會十子”的石斌倫、李章、容景鐸、高家祿、陳士炯、陳兆驥、陳瘦金、華開進、劉潤生、譚勇。?在他的門生中,不乏有在近代中國美術史上有影響力的人,如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佛山畫會會長,陳士炯(黃少強幫其改名為凝丹);廣州畫院副院長、廣州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黃志堅;南京師范大學教師譚勇;著名雕塑家潘鶴等人。
黃少強在廣州紙行街通靈道10 號創(chuàng)設了民間畫館,組成民間畫會,以“到民間去,百折不回”的藝術宗旨提倡描寫大眾生活,并作詩言志自勵,詩曰:
“漫笑封侯無骨相,冷隨名利逐浮生。一枝禿管衡生世,描寫民間疾苦聲?!?
早期描寫民間疾苦的作品是黃少強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此類作品受到了大眾的廣泛接受。如他所作的《洪水流民圖》以二千元售出全數捐出?以及多種此類作品畫冊的出版和畫展的舉辦。作為民間畫會的領導人,黃少強的繪畫主題和形式是很容易被門人拿來借鑒的。單從此類題材的作品展出后被大眾廣泛接受的效果來看,我們推斷他的這種題材會影響到他學生的繪畫。門人黃志堅早期的人物畫作品無論繪畫題材還是手法,都與黃少強的作品非常相似。我們從黃志堅所寫的一首詩中也可以看出,當時的黃志堅是在效仿黃少強的行為。在《夜隨少強師街頭寫生》兩首中,其中的一首寫道:
“到民間去理無疑,百折不回自得之。寫出真情真面目,任他評說背時宜。”?
單從詩的題目,我們便能猜想到他繪畫的主題。黃志堅此時受黃少強的影響非常大,即使很多年后,黃志堅的詩中還有描寫“民間疾苦”的影子。
抗戰(zhàn)時期,關于描繪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是黃少強藝術成就的另一個高峰。他的這種題材的繪畫自然也很容易受到學生的效仿。在他1940 年4 月28 日與5 月13 日的日記中記載道:
“是日接士炯自戰(zhàn)地寄來近作十三件?!?/p>
“士炯托李飛帶來近作冊頁六幀自前線來,同人得讀大喜?!?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黃少強的學生在效仿老師用繪畫描述戰(zhàn)場的場景。而且陳士炯在跟隨黃少強期間,先后在廣州、香港、重慶等地舉行勞軍賑饑義展及個展,并輯有《戰(zhàn)地寫生集》。對此黃少強在日記中也有記載:
“士炯函夾入劍夫題凝丹戰(zhàn)地寫生集”?
黃少強也有過此類以繪畫描述戰(zhàn)場的行為,因此我們認為這些也是陳士炯對黃少強老師的效仿。對于學生模仿老師畫法這種現象,黃少強在日記中也有記載:
“福池來請改畫,皆予畫風也”?
“譜家國之哀愁,寫民間之疾苦”是黃少強通過親身“到民間去,百折不回”得到感受后所表達出來的。黃少強的作品大都反映的是當時的社會現狀,這與他所奉行的“到民間去,百折不回”的藝術宗旨是分不開的。作為他的門人,他們是很容易受到老師社會行動這方面的影響的,比較明顯的效仿是像學習老師那樣到前線去慰問寫生。
1938 年4 月,黃少強曾只身入湘慰勞抗日前線將士,并創(chuàng)作出了很多珍貴的作品,5 月4 日在長沙舉行“黃少強抗戰(zhàn)畫展”,5 月 26 日至 6 月 10 日“民間藝友會抗戰(zhàn)畫特展”?等,他的學生也曾有過類似的行為,如他的學生陳士炯曾先后在廣州、香港、重慶等地舉行過勞軍賑饑義展及個展。?又如黃少強《洪水流民圖》以二千元售出,全額捐出,他在日記中也記下了學生有類似的行為:
“□□同李章帶之卅件交寶安賑濟會明日之會?!?
他的門人容景鐸也曾倡辦堤岸國民中學并任校長?,這與黃少強的做法非常相似。黃少強對門人到前線去發(fā)展也是持有支持的態(tài)度。如門人李章想要去內地找士炯潤謀事,需要老師幫忙籌錢當做旅費,黃少強也很慷慨地幫助他,此事在黃少強1940 年8 月12 日的日記中有記載:
“李章欲返內地赴曲江訪士炯潤生謀事”
“以大洋五十元為李章贐贈壯其行色”?
作為老師的黃少強,自然希望桃李滿園,看到學生們各有所成無疑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在黃少強的日記里,很少在一篇中只記錄一件事情,有描寫心情的話語就更為少見了。因此,在他看到學生的成績后表現出喜悅的文字顯得尤為突出,特摘錄1941 年 11 月 23 日日記如下:
“予改新歷今日生辰期,門人合辦民間會十一次展假六國舉行,出品人溫水源石斌倫張福池靳微天陳定威張偉芳梁民偉黃千文陳瘦金廖文彥黎兆霖黃宜法陳淑凌鄭朝穩(wěn)及予共十五人,又陳列陳士炯李章譚勇等舊作,是晚諸人公宴,予有自像出品,九時返甚歡。”?
黃少強正是通過各方面的表率作用,才得到門人的效仿。
黃少強以其人品、詩品、畫品相得益彰而受人稱道。他生長在苦難年代,他的心靈緊系勞苦大眾和國家民族的命運。他又是一個性情中人,他的作品中充滿了對所描繪對象的關愛和同情,特別是他所堅持的“譜家國之哀愁,寫民間之疾苦”的價值取向,充分地表現了嶺南畫家普遍具有人道主義精神。他生命短暫,但他卻留下了讓后人持續(xù)受益的精神財富。
通過對黃少強日記的研究,本文認為他所謂的“傳薪時期”包含了豐富的內容,而不僅限于繪畫方面。他對世間事物的那種憐憫與關愛也間接地傳授給了他的學生以及后人。黃少強的“傳薪”,具體說來,應該是他用實際行動如繪畫題材的表現以及“法古而變今”、“到民間去,百折不回”的實施等做出表率,讓門人對他的行為做出效仿,從而達到傳薪的目的。
注釋:
①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236-328.
②李偉銘.“黃少強的藝文事業(yè)——兼論20 世紀前期中國畫藝術的民間意識”,引自廣東美術館.丹青發(fā)嗟憤——黃少強作品集[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6(06):14.
③黃少強.“給門人黃志堅(千問)的信”,引自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223.
④黃少強.“少強畫集自序”,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214.
⑤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10-311.
⑥黃志堅.黃少強藝術活動年表.引自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62.
⑦黃志堅.黃少強藝術活動年表.引自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64.
⑧黃志堅.黃少強藝術活動年表,引自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66.
⑨黃志堅.“懷念黃少強老師”,引自廣東美術館. 黃志堅詩文檔案[M].澳門:澳門出版社,2002(04):68.
⑩黃志堅.黃少強藝術活動年表,引自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58-370.
? 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19.
?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引自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04.
? 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引自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22.
? 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引自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223.
? 佛山市博物館網站,黃少強人物畫精品展.
? 黃少強.“述懷”,引自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6.
? 黃志堅.黃少強藝術活動年表.引自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62.
? 黃志堅.“懷念黃少強老師”,引自廣東美術館,.黃志堅詩文檔案[M].澳門:澳門出版社,2002(04):157.
? 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270,272.
? 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299.
? 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271.
? 黃志堅.黃少強藝術活動年表.引自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66.
?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wiew/215425.htm.
? 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262.
?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377450.htm.
? 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279,282.
? 廣東美術館.黃少強詩文資料選編[M].澳門: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