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立足于大連海事大學救撈實驗室直升機救助訓練模擬系統(tǒng)自身的特點,對直升機救助訓練模擬系統(tǒng)進行了介紹,主要包括實驗室和直升機救助模擬訓練艙的概況,以及機艙操作面板、天車、電動絞車、造浪系統(tǒng)等相關系統(tǒng)設備的操作方法和使用保養(yǎng)。
關鍵詞:直升機救助;科學設備;培訓規(guī)程
1 直升機救助訓練模擬系統(tǒng)介紹
1.1 機艙基本概況
(1)概述。直升機救助訓練模擬艙(以下簡稱機艙)是整個直升機救助模擬訓練的關鍵系統(tǒng),所有救助訓練均依托直升機救助訓練模擬艙進行,如圖1所示。機艙采用了現在各救助飛行隊常用的SC-76+機型客艙中段為參考模板,最大化地按照其結構、線型進行設計、研究。盡可能地為絞車手、救生員還原真實救援情形,使訓練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機艙需通過扶梯和登機臺,由右側滑動艙門進入。通過扶梯時,需要把好扶手,上下慢行,切勿擁擠。登機臺高度較低,為防止碰頭,需要俯身低頭通過。進入機艙前需確保機艙距離登機臺護欄不超過0.5米,否則需等待機艙移動到相應位置后再進入。機艙滑動艙門內外均有門把手,內側還設有門鎖,防止意外發(fā)生,確保機艙內人員安全。開啟(關閉)艙門時,需要把住艙門把手,勻速向左(向右)移動,并旋轉艙門鎖。
在機艙內進行操作前,需開啟直升機救助訓練系統(tǒng)總電源。
(2)機艙內部布置。機艙內部主要由操作平臺、機艙操作座椅、后排座椅、照明設備、絞車系統(tǒng)電源及接口、通信設備接口、空調出風口及控制面板、地令等組成。
機艙操作平臺位于機艙的左前側,如圖2所示。是機艙操作人員控制機艙(天車)移動以及直升機動感模擬系統(tǒng)的平臺。
機艙后排有四個座椅,均設有安全帶。通常人員進入機艙需要坐在后排座椅,系緊安全帶。
機艙滑動艙門前側窗口設有絞車手柄插口,以及絞車手柄放置裝置。電動絞車系統(tǒng)的電源位于機艙滑動艙門后的綠色按鈕裝置。操作電動絞車前,需要將絞車手柄連接頭插入絞車手柄插口,并將絞車手柄裝載手柄插入放置裝置,打開電動絞車系統(tǒng)電源,做好檢查工作后使用。
機艙滑動艙門前側窗口設有絞車手柄插口,以及絞車手柄放置裝置。電動絞車系統(tǒng)的電源位于機艙滑動艙門后的綠色按鈕裝置。操作電動絞車前,需要將絞車手柄連接頭插入絞車手柄插口,并將絞車手柄裝載手柄插入放置裝置,打開電動絞車系統(tǒng)電源,做好檢查工作后使用。
機艙內設有四個通信設備接口,分別位于操作面板左側窗口,滑動艙門前側窗口以及座椅中部頂艙板處。使用飛行頭盔的連接頭插入接口可進行語音通話。
機艙設有空調系統(tǒng),控制面板位于機艙后艙板右側,控制面板如圖3所示。
空調控制面板從左到右,第一排按鈕分別為:確認/取消、上、風速、模式,第二排按鈕分別為:功能、下、定時、開關。
機艙內照明設備開關位于操作面板對應艙頂部位。
機艙內設有6個地令裝置,分別位于機艙操作座椅左側地面和機艙操作面板右側空曠處。地令需與絞車手安全帶配合使用。
1.2 天車移動系統(tǒng)及其操作使用
(1)概述。天車移動系統(tǒng)作為直升機救助訓練系統(tǒng)的支撐平臺,是實現機艙移動以及提供承重能力的關鍵系統(tǒng)。天車移動系統(tǒng)主要通過滑軌供電,可以通過天車遙控器或機艙操作平臺操作,實現機艙進行前、后、左、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八個方向的移動,進而實現救助直升機懸停時基本姿態(tài)的模擬。除此之外,天車移動系統(tǒng)還附有一個吊鉤,可進行大型物件等的吊運工作。
(2)天車系統(tǒng)操作面板的使用。在機艙操作平臺進行操作前,需開啟直升機救助訓練系統(tǒng)的總電源。總電源開啟后,在操作座椅位置向左后方窗外望可以看到紅、綠、黃3個指示燈變亮,在機艙操作面板可以看到1電源指示燈(紅色)變亮。
機艙操作平臺天車移動系統(tǒng)操作面板如圖4所示。
1為電源指示燈,在打開總電源后,電源指示燈會變亮,表示供電正常。
2為工作指示燈,在打開7啟動按鈕后,工作指示燈會變亮,表示天車移動系統(tǒng)處于工作狀態(tài)。
3為遙控器/操控艙切換開關,向左為遙控器操作,向右為機艙操作面板操作。
4為天車照明開關,開啟后天車系統(tǒng)上的照明燈會變亮。
5為急停按鈕,用于應急急停操作。按下為急停,松開時向順時針旋轉,按鈕會自動彈起。
6為天車系統(tǒng)停止按鈕。按下停止按鈕,天車系統(tǒng)停止。
7為天車系統(tǒng)啟動按鈕。按下啟動按鈕,聽到外部發(fā)出“啪”聲響,2工作指示燈亮,表示天車系統(tǒng)已啟動。
8為電鈴。在天車系統(tǒng)啟動前,按下電鈴,提示其他人員機艙即將開始移動。
左搖桿用于控制天車吊鉤,右搖桿用于控制機艙移動。搖桿可進行前、后、左、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八個方向的移動控制,每個方向均有多個擋位,一擋(搖桿小角度偏移)為慢速移動,二擋及以上擋位(搖桿稍大角度偏移)為快速移動。
1.3 電動絞車系統(tǒng)及其使用
(1)概述。電動絞車系統(tǒng)是機艙在救助訓練中轉運人員和物品的執(zhí)行系統(tǒng),主要由救援吊索絞車裝置、接線盒和絞車手柄構成。救援吊索絞車裝置位于機艙外,艙門左前側上部,外形如圖5所示。為了模擬真實的海上救助情景,實驗室所采用的電動絞車系統(tǒng)與救助飛行隊S-76C+型號的救助直升機所裝置的絞車相同。該電動絞車具有較長的維修周期,無限繩索偏角,以及鋼纜應急切斷裝置等特點,非常適合救助直升機使用。
(2)電動絞車系統(tǒng)的檢修與保養(yǎng)。電動絞車系統(tǒng)是電動的機械設備,因此,在達到一定工作時長或到固定維修周期后需要進行定期檢修保養(yǎng)。定期的檢修保養(yǎng)非常有必要,能夠確保電動絞車系統(tǒng)安全、可靠的工作。
Goodrich公司生產的電動絞車系統(tǒng)必須要根據定期檢修保養(yǎng)時間表返廠或到公司授權的維修中心進行徹底的檢修保養(yǎng),如下表所示。徹底的檢修保養(yǎng)將根據電動絞車組件維護手冊或軍事技術手冊來進行。注意,為確保絞車的使用的安全性,必須按照時間表規(guī)定的要求進行定期檢修保養(yǎng),不能空缺或跳過某次檢查,否則容易造成絞車損壞或其他安全隱患。
在絞車的徹底檢修保養(yǎng)中,絞車吊鉤、接線盒以及它們的組件會進行功能測試和目視檢查。通過功能測試和目測檢查,能夠將其中隱患的部件和存在的問題全部排查出來。
本系統(tǒng)所使用的Goodrich 42325-12-1型號帶有絞車使用次數計數表。
絞車的使用周期的定義:不論吊鉤負載大小,在直升機飛行中鋼索伸出、收回的一個過程,或在地面上,鋼索伸出收回長度大于等于16英尺的一個過程。
電動絞車系統(tǒng)第一次的檢修保養(yǎng)時間以生產日期開始或實際的使用時長計算,以最短的時間計算。從第二次開始從之前一次檢修后或實際使用時長計算。
1.4 直升機動感模擬系統(tǒng)及其使用
(1)概述。直升機動感模擬系統(tǒng)是將機艙進行真實直升機懸停救援情形還原的系統(tǒng),可以提高救助訓練的真實程度,最大化地使絞車手、救生員在實驗室內體驗最真實的救助環(huán)境。直升機動感模擬主要由六自由度平臺進行實現。系統(tǒng)采集飛行隊救助過程中直升機姿態(tài)的數據,通過數據處理,得到全真模擬的救助直升機懸停時的動態(tài)指標。
(2)動感模擬系統(tǒng)操作面板的使用。直升機動感模擬系統(tǒng)的操作面板位于機艙操作平臺上,如圖6所示。除此之外,機艙操作平臺還設有金屬鍵盤、鼠標滾球、USB多用連接口等。
1為復位按鈕。用于將計算機進行復位重置。
2為報警燈。當系統(tǒng)出現故障時,報警燈會響鈴提示。
3為動感模擬系統(tǒng)電源按鈕。當系統(tǒng)關閉時,長按電源按鈕,待按鈕燈(綠色)亮起,直升機動感模擬系統(tǒng)啟動;當系統(tǒng)開啟時,長按電源按鈕,待按鈕燈熄滅,直升機動感模擬系統(tǒng)關閉。
4為急停按鈕,用于應急急停操作。按下為急停,松開時向順時針旋轉,按鈕會自動彈起。
5為抬升按鈕。按下后,計算機顯示器會從平臺內部升起。
6為下降按鈕。按下后,計算機顯示器會回到平臺內部。
(3)動感模擬系統(tǒng)軟件的使用。機艙的動感模擬主要通過計算機軟件進行控制實現,軟件操作界面如圖7所示。軟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具體如下:①打開直升機動感模擬系統(tǒng)控制軟件;②待系統(tǒng)自檢完成后,解除動感模擬系統(tǒng)鎖定;③預位。動感模擬系統(tǒng)自動調整至初始位置,待系統(tǒng)調整預位完成后,再進行下一步操作;④設置動感模擬工況。選擇相應的預設工況或加載外部工況數據進行操作;⑤按下動感模擬啟動按鈕,機艙開始按照相應工況數據進行動感模擬;⑥若要結束動感模擬,需要按照上述步驟依次逆序操作,并關閉系統(tǒng)軟件。
2 結論
本文主要圍繞如何利用直升機救助模擬訓練系統(tǒng)及其相關設備、救助裝備進行科學的救助訓練展開了相關研究。
論文為實驗室和裝備的介紹,從大連海事大學救撈實驗室的介紹出發(fā),詳細介紹了各系統(tǒng)的操作流程與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并結合救助訓練的實際情況,對相關裝備進行了規(guī)格參數、功能以及使用的介紹。主要希望訓練人員和學員能夠熟悉訓練場地和外部條件,加強對實驗室和相關系統(tǒng)進行熟悉了解,并可為操作人員進行使用參考,為順利、安全開展救助訓練而打基礎。
參考文獻:
[1]杜海鵬.北部海域國家海上專業(yè)救助力量配置的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2.
[2]閆鐵毅,吳煦.中國海洋執(zhí)法體制研究[J].學術論壇,2012(10).
[3]尤慶華,肖寶家,許忠錫,等.實現中國??樟Ⅲw救助體系的對策和建議[J].中國航海,2008(01):70-74.
[4]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等編.國家海上搜救手冊[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1.
[5]王娟.淺談直升機在海上救助中的特點及應用[J].科技風,2015,11(下):123-124.
[6]徐勝,李家云.我國海上救援直升機現狀和分析[J].直升機技術,2010(01):68-71.
[7]EPOL OERWG.Multiple aircraft sar operations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J].Multiple Aircraft SAR Operations,2013.
[8]王東林.直升機海上救助的特點及方法[J].安全生產與監(jiān)督,2007(02):18-20.
[9]孫朝朋.直升機在海難救助中的應用[J].中國水運,2010,4.
[10]Canadian Coast Guard.Helicopter evacuations procedures by Canadian forces search and rescue helicopters[J].Fisheries and Oceans Canada.Annual Edition.2016.
[11]王祖溫.救助打撈裝備現狀與發(fā)展[J].機械工程學報,2013,11.
[12]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編.海上救助實用指導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13]張翀.救助訓練模擬艙結構設計及動力特性分析[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5.
[14]張文軍,呂伯平.某型直升機訓練模擬系統(tǒng)的研究[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6(6).
[15]張明亮.直升機絞車的發(fā)展概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9):74.
[16]Plaga,John A.Evaluation of a helicopter rescue basket for safe human carriage[C].Proceedings-Annual SAFE Symposium(Survival and Flight Equipment Association).USA.Survival and Flight Equipment Association,2006.
[17]謝偉基.論如何提升社會力量的搜救作用[J].世界海運,2013.
作者簡介:趙天啟(1994— ),男,漢族,江蘇揚州人,本科,初級救助指揮員,研究方向:海上直升機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