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龍門山斷裂帶的分段性特征
    ——來自密集震源機制解的約束

    2021-04-07 01:50:36楊宜海張雪梅花茜蘇利娜豐成君邱玉榮梁春濤蘇金蓉古云鶴金昭娣張媛媛關(guān)昕
    地球物理學(xué)報 2021年4期
    關(guān)鍵詞:理縣龍門山應(yīng)力場

    楊宜海, 張雪梅, 花茜, 蘇利娜, 豐成君, 邱玉榮,梁春濤, 蘇金蓉, 古云鶴, 金昭娣, 張媛媛, 關(guān)昕

    1 陜西省地震局, 西安 710068 2 陜西西安地球深部構(gòu)造野外科學(xué)觀測研究站, 西安 710068 3 中國地震臺網(wǎng)中心, 北京 100045 4 中國地質(zhì)科學(xué)院地質(zhì)力學(xué)研究所, 北京 100081 5 地球勘探與信息技術(sh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都理工大學(xué)), 成都 610059 6 四川省地震局, 成都 610041

    0 引言

    龍門山斷裂帶地處青藏高原東緣與四川盆地的交匯地帶,大致呈NE-SW向展布,長約500 km,寬約30~50 km,其北東端和南西端分別與秦嶺斷裂帶和鮮水河斷裂帶斜交,主要由后山斷裂、中央斷裂、前山斷裂和山前隱伏斷裂等4條主干斷裂及其控制的逆沖推覆體所組成(圖1).4條主干斷裂均具有第四紀活動性,且活動性向山前依次增強:其中后山斷裂以中段茂汶—汶川段活動最強,中央斷裂以中段北川—太平場段活動最強,前山斷裂以南段大川—天全段活動最強(李傳友等,2004;王振南等,2019).龍門山斷裂帶沿傾向和走向具有明顯的分帶性和分段性特征,目前沿傾向的分帶性研究已取得基本共識,通常以4條主干斷裂為界將龍門山斷裂帶自西向東分為5條構(gòu)造帶(如劉樹根等,1995;金文正等,2007;李智武等,2008),但是對沿走向的分段性特征研究仍存在明顯差異(如陳國光等,2007;李智武等,2008;孟文等,2013).

    地震震源機制解提供了斷層幾何形態(tài)及區(qū)域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的重要信息,此前許多學(xué)者根據(jù)震源機制解的空間分布對龍門山斷裂帶的分段性特征進行了研究.王勤彩等(2009)根據(jù)矩張量反演的汶川地震序列88個震源機制解的空間分布特征,將主破裂帶自西南至東北劃分為6段.易桂喜等(2012)根據(jù)CAP波形反演的312個4級以上汶川余震震源機制解,劃分出理縣NW向分支,同時以綿竹和平武為界,將余震密集區(qū)沿龍門山斷裂帶劃分為南、中、北3段,揭示了余震震源機制的時空分布特征.Li等(2019)反演了2009—2016年龍門山斷裂帶391個M≥3.5地震震源機制解,并根據(jù)斷層幾何形態(tài)、構(gòu)造應(yīng)力場和地形證據(jù),以北川為界將汶川余震區(qū)劃分為西南段和東北段.Luo等(2019)反演了汶川余震序列中404個震源機制解,并將余震區(qū)分為7段探討了地震類型和地震深度剖面的分段特征.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不同學(xué)者對龍門山斷裂帶的分段結(jié)果仍存在明顯差異,這主要是由于此前研究對龍門山斷裂帶的分段基本為定性分析而非定量劃分.此外,目前利用震源機制解對龍門山斷裂帶的分段性研究中,大多數(shù)僅對汶川震源區(qū)或蘆山震源區(qū)進行專門研究,而未能將二者進行綜合分析.

    汶川地震后近10年時間發(fā)生的大量地震很好地覆蓋了龍門山斷裂帶絕大部分地區(qū),僅留下南、北兩端及汶川—蘆山地震空區(qū)(Yang et al., 2017; 梁春濤等,2018; Liu et al., 2018; Wang et al., 2018a;劉小梅等,2019)三個未破裂段,為利用密集地震震源機制解研究龍門山斷裂帶的分段性特征提供了豐富資料(圖1).本文搜集了四川區(qū)域地震臺網(wǎng)記錄的波形數(shù)據(jù),采用全波形反演獲取了龍門山斷裂帶密集的震源機制解.然后通過“滑動窗”掃描方法提取不同地震類型的數(shù)量沿龍門山斷裂帶走向的變化曲線,據(jù)此對龍門山斷裂帶進行分段.根據(jù)反演的震源機制解,進一步采用阻尼線性反演技術(shù)求取龍門山斷裂帶高分辨率的構(gòu)造應(yīng)力場信息,并從地震類型、斷面結(jié)構(gòu)和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等角度探討龍門山斷裂帶的分段性特征.

    1 龍門山及鄰區(qū)地質(zhì)構(gòu)造背景

    龍門山主要由前寒武紀變質(zhì)巖(700~800 Ma)和少量新元古代火成巖及志留紀-三疊紀海相沉積巖組成(Xu et al., 2008),其東西兩側(cè)分別為四川盆地和松潘—甘孜褶皺系(圖1).龍門山自北向南出露了一系列雜巖體(757~805 Ma),包括南壩雜巖、彭灌雜巖、寶興雜巖和康定雜巖(圖1;Xu et al., 2008).龍門山東側(cè)的四川盆地由前寒武紀基底和上覆的古生代-新生代完整地層組成(王二七等,2001;Xu et al., 2008),其西側(cè)的松潘—甘孜褶皺系被稱為“地質(zhì)百慕大”,主要由一套巨厚的三疊紀復(fù)理石沉積組成,分布在古特提斯海的東緣(許志琴,1992;王二七等,2001).

    龍門山斷裂帶的形成與發(fā)展主要經(jīng)歷了印支期華南地塊與華北地塊拼合,以及喜馬拉雅期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兩大地質(zhì)事件.在印支期,華南地塊自晚古生代向北漂移,最終于三疊紀與華北地塊拼合,龍門山的薄皮推覆構(gòu)造被認為可能是由華南地塊順時針旋轉(zhuǎn)運動派生的擠壓應(yīng)力造成的,而其左旋走滑可能與松潘—甘孜褶皺帶的NE-SW向縮短有關(guān)(王二七等,2001).此外,三疊紀華南地塊與華北地塊拼合導(dǎo)致了地塊邊緣地殼大規(guī)模N-S向縮短,由此造成了秦嶺的抬升.王二七等(2001)根據(jù)碧口斷塊的巖性特征及其邊界斷層性質(zhì),推斷碧口斷塊為秦嶺蜂腰擠出的剛性構(gòu)造外來體;而碧口斷塊向西逃逸,受到西側(cè)若爾蓋地塊的阻擋,兩者相向?qū)D形成了岷山隆起(張國偉等,2004).此前的測量資料顯示,岷山隆起的隆升速率達21 mm·a-1,表明該隆起帶仍處于快速隆升階段(鄧起東等,1994).

    圖1 龍門山斷裂帶及鄰區(qū)的地質(zhì)背景、活動斷裂及地震分布圖中白線和黑線分別表示龍門山斷裂帶和其他活動斷裂. LRBF, 龍日壩斷裂; MEKF, 馬爾康斷裂; MYLF, 米亞羅斷裂; MJF, 岷江斷裂; HYF, 虎牙斷裂; EKLF, 東昆侖斷裂. 圓點大小和顏色分別表示地震震級和地震發(fā)生時段(請參考圖2). 地質(zhì)背景據(jù)Sun等(2019)修改. 插圖: 本文震源機制反演使用的地震臺站分布圖;不同顏色的臺站采用楊宜海等(2015)建立的不同區(qū)域速度模型計算格林函數(shù).Fig.1 Geological map with active faults and earthquake epicenters in the Longmenshan fault and its adjacent regionThe white and black lines indicate the Longmenshan fault and the other active faults, respectively. LRBF, Longriba fault; MEKF, Ma′erkang fault; MYLF, Miyaluo fault; MJF, Minjiang fault; HYF, Huya fault; EKLF, East Kunlun fault. The size and color of dot indicates the earthquake magnitude and the time range in which earthquake occurred (please refer to Fig. 2).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is modified from Sun et al., 2019. Inset: seismic stations used in the moment tensor inversions in this study; seismic stations with different colors are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regional velocity models that established by Yang et al., 2015.

    在喜馬拉雅期,青藏高原塊體發(fā)生強烈的褶皺隆升,青藏高原范圍內(nèi)的特提斯洋徹底關(guān)閉,在高原塊體的周緣發(fā)生了一系列褶皺推覆和走滑現(xiàn)象.青藏高原的隆升被認為是新生代以來全球最為壯觀的地球動力學(xué)事件(滕吉文等,2019),顯著提升了龍門山的抬升速率(Xu et al., 2008).龍門山淺部成分遭受新的強烈擠壓,早期初具規(guī)模的龍門山斷裂帶產(chǎn)生大幅度向東逆沖推覆,使推覆作用達到高峰(黃學(xué)猛和謝富仁,2009).晚第四紀以來,由于華南地塊對高原內(nèi)部向東運移物質(zhì)的強烈阻擋作用,導(dǎo)致了龍門山斷裂帶NW側(cè)約200km的龍日壩斷裂帶的形成,被認為顯著分解了巴顏喀拉塊體SE向運動(徐錫偉等,2008a).因此,現(xiàn)今青藏高原向SE方向側(cè)向生長可能僅剩一小部分轉(zhuǎn)化為龍門山斷裂帶的斷層運動和垂直抬升作用.

    2 震源機制解

    2.1 數(shù)據(jù)處理與方法

    根據(jù)國家地震科學(xué)數(shù)據(jù)共享中心(http:∥data.earthquake.cn)提供的地震目錄,汶川地震發(fā)生后近10年時間(2008年5月至2018年12月),龍門山斷裂帶共發(fā)生了2123個M≥3地震,圖2給出了這些地震的M-t圖.根據(jù)震級和頻度特征,本文將汶川地震當天至蘆山地震前的時間劃分成4段,分別為T1a(2008-05-12—2008-08-31)、T1b(2008-09-01—2009-12-31)、T1c(2010-01-01—2011-12-31)和T1d(2012-01-01—2013-04-19);將蘆山地震以后劃分成2個時段,分別為T2a(2013-04-20—2014-12-31)和T2b(2015-01-01—2018-12-31).

    本文使用的波形數(shù)據(jù)來自四川區(qū)域地震臺網(wǎng),考慮到臺站方位角分布和震中距范圍(≤300 km)等因素,挑選了其中33個寬頻帶固定臺站的波形記錄(圖1插圖).數(shù)據(jù)處理時,對原始波形記錄去均值、去趨勢和去儀器響應(yīng),根據(jù)反方位角由ZNE坐標系旋轉(zhuǎn)到ZRT坐標系,并對全部波形手動進行挑選,保留連續(xù)且信噪比較高的波形.

    本文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震源機制解(Herrmann, 2013).當震源尺度遠小于地震波長時,臺站記錄的地震圖可表示為

    (1)

    其中G為格林函數(shù),表示震源傳播到接收點的彈性及滯彈性響應(yīng);m為矩張量:

    (2)

    其中m0為標量地震矩,由觀測與理論波形振幅的最大值確定;φ、δ和λ分別表示斷層的走向、傾角和滑動角.由于使用的臺站地處青藏高原東緣及四川盆地,深部殼幔結(jié)構(gòu)橫向變化顯著,因此本文將臺站覆蓋范圍分為3個區(qū)域,不同區(qū)域的臺站采用此前利用接收函數(shù)建立的不同區(qū)域速度模型計算格林函數(shù)(楊宜海等,2015).

    反演時,對不同深度下走向、傾角和滑動角的所有變化范圍進行網(wǎng)格搜索,通過求取基于上述公式合成的理論波形與實際觀測波形的最佳擬合確定震源機制解.反演過程還包括以下處理:(1)根據(jù)不同震級對理論和觀測波形采用不同頻帶濾波,其中,3≤M<4為0.02~0.1 Hz,4≤M<7為0.02~0.08 Hz,M≥7為0.01~0.05 Hz;(2)以0.25 s的采樣間隔對理論和觀測波形進行降采樣,并截取P波初動前10 s至后120 s波形進行反演;(3)反演中對理論與觀測波形進行時移以對齊波形,從而求取最大互相關(guān)系數(shù);(4)每個地震均反演2次,初次反演后根據(jù)各分量理論與觀測波形的擬合度,刪除擬合度低于35%的分量后再次進行反演.圖3給出了汶川地震兩次早期余震(M3.5和M4.6)的理論與觀測波形擬合圖.

    圖2 本文使用地震的震級—時間圖本文根據(jù)地震震級和頻度特征,將汶川地震當天至蘆山地震前的時間劃分為T1a—T1d共4個時段,將蘆山地震以后劃分為T2a—T2b共2個時段.Fig.2 The M-t diagram of the earthquakes in this study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 magnitudes and frequency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the time range that spans from 2008-05-12, on which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ccurred, to 2013-04-19, which is the day before Lushan earthquake occurred, is divided in to 4 time periods; and the time range that spans from 2013-04-20 to 2018-12-31 is divided into 2 time periods.

    圖3 2008年6月16日18時07分14秒M3.5地震(上圖)和2008年5月12日17時03分10秒M4.6地震(下圖)的波形擬合、參與反演的臺站分布和震源機制深度擬合圖圖(a)和(d)中紅線和黑線分別表示觀測波形和理論波形,波形上方數(shù)字為兩者的相關(guān)系數(shù); 圖(b)和(e)中五角星和三角形分別表示地震震中和臺站; 圖(c)和(f)所示的震源機制為不同深度下通過網(wǎng)格搜索獲取的最佳解.Fig.3 Comparisons between observed and predicted waveforms, distributions of seismic stations used in the inversions and variations of focal mechanisms and waveform fittings with focal depths of the earthquakes occurred at 18∶07∶14 on 2008-06-16 (upper) and at 17∶03∶10 on 2008-05-12 (lower), respectivelyThe red and black lines in Figs. (a) and (d) indicate the observed and predicted waveforms, respectively. The numbers on the right above waveforms indicate cross-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The stars and triangles in Figs. (b) and (e) indicate the epicenters and seismic stations, respectively. Focal mechanisms in Figs.(c) and (f) indicate the optimal solutions at different focal depths obtained from grid search method.

    本文對反演的結(jié)果采用以下標準進行篩選:(1)理論與觀測波形擬合良好;(2)擬合度隨深度變化曲線僅有1個極大值;(3)震源機制類型隨深度變化穩(wěn)定,尤其是在最佳矩心深度附近的一定深度區(qū)間內(nèi);(4)參與反演的臺站數(shù)不低于5個.

    此外,為了直觀、定量地顯示地震類型,本文采用三角形圖解法,根據(jù)震源機制解中的P軸、B軸和T軸傾伏角,利用方位球心投影,將球面幾何坐標變換為三角形坐標(Frohlich, 1992; Palano et al., 2013):

    (3)

    其中ψ=tan-1(sinδT/sinδP)-45°.在該方法中,一次地震的P軸、T軸和B軸的傾伏角大小,分別反映了該地震中正斷分量、逆沖分量和走滑分量的大小.因而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分別對應(yīng)純走滑型、純正斷型和純逆沖型,反之投影到三個頂點對邊上的地震其走滑、正斷和逆沖分量分別為0.

    2.2 震源機制解的分段性特征

    2.2.1 分段方法

    利用全波形反演方法,本文共獲取龍門山斷裂帶1495個M≥3地震震源機制解,如圖4所示.附錄A1給出了本文與此前易桂喜等(2012,2016)采用CAP方法反演的震源機制解的誤差統(tǒng)計.參考Zoback(1992)世界應(yīng)力圖的分類方法,根據(jù)震源機制解的P軸、B軸和T軸傾伏角對獲取的震源機制進行分類,結(jié)果顯示:正斷型地震136個,正走滑型79個,走滑型388個,逆沖型549個,逆走滑型124個和不確定型219個;逆沖型(37%)和走滑型(26%)地震占大多數(shù).

    為了利用密集震源機制解對龍門山斷裂帶進行分段,本文首先采用“滑動窗掃描”方法提取不同地震類型的數(shù)量沿龍門山斷裂帶走向的變化曲線:利用一個固定寬度的窗口沿龍門山斷裂帶走向從震源區(qū)南端由南向北移動,通過對窗口內(nèi)各地震類型的數(shù)量進行統(tǒng)計,提取不同地震類型的數(shù)量沿龍門山斷裂帶走向的變化趨勢(圖4插圖).測試表明,(1)滑動窗口內(nèi)的數(shù)量變化主要反映窗口右端點的變化趨勢;(2)當滑動窗的寬度≤模型分段長度時,掃描的變化曲線拐點與模型分段邊界相吻合(附錄A2).因此滑動窗的寬度既不能設(shè)置過大以致無法準確識別分段邊界,也不能設(shè)置過小而造成樣本數(shù)量不足無法體現(xiàn)統(tǒng)計規(guī)律.考慮這兩方面因素,最終設(shè)定的滑動窗寬度為30 km,移動步長為1 km.由于反演的逆沖型和走滑型地震占大多數(shù),因此主要根據(jù)這2種地震類型的變化趨勢,將龍門山斷裂帶的震源區(qū)劃分為9段,由南向北依次命名為S1—S9(圖4).

    2.2.2 理縣斷裂的震源機制

    汶川地震發(fā)生后,位于龍門山斷裂帶中段的理縣附近出現(xiàn)了一支呈NW-SE向分布的余震活動,其地震展布與米亞羅斷裂走向接近,而明顯偏離龍門山斷裂帶走向,地震類型為具有高傾角的左旋走滑型,被稱為理縣分支(易桂喜等,2012).在龍門山斷裂帶另一側(cè)的相似位置,同樣在汶川地震發(fā)生后,前山斷裂與中央斷裂之間新出現(xiàn)了一條小魚洞斷裂,野外地質(zhì)調(diào)查表明該斷裂的走向近NW向,垂直于龍門山NE向的主干斷裂而平行于逆沖體的逆沖運動方向,是一條具有高角度斷面、以左旋走滑作用為主的捩斷層(李勇等,2009).理縣分支的發(fā)震構(gòu)造與小魚洞斷裂具有極其相似的特征,目前許多研究均認為理縣分支的地震活動已延伸到小魚洞斷裂(如鄧起東等,2011;Chang et al.,2012;李振月等,2019;Li et al.,2019),因而揭示了一條新的活動斷裂,本文將其稱為理縣斷裂.

    從米亞羅斷裂至小魚洞斷裂所在的S3共挑選出188個節(jié)面走向近NW向的震源機制解,這些地震在平面呈條帶狀分布,長軸近NW-SE向,如圖5所示.對節(jié)面參數(shù)的統(tǒng)計顯示,斷層傾角基本大于60°,顯示出高傾角特征;滑動角基本分布在-30°~30°范圍,表明具有較大的左旋走滑分量(圖5a).地震類型三角形圖解顯示,地震類型以走滑型為主,且4次MW≥5地震均為走滑型(圖5b).

    以上分析表明,本文挑選的188個地震的發(fā)震斷層性質(zhì)與龍門山斷裂帶存在明顯差異,而與理縣斷裂右端的小魚洞斷裂基本一致.這一方面為理縣斷裂的存在提供了依據(jù),另一方面也表明理縣斷裂與小魚洞斷裂具有相似的斷裂特征.因此,本文將這些地震認定為理縣斷裂的地震,并根據(jù)這些地震的平面展布特征,以及捩斷層平行于塊體逆沖方向的性質(zhì),推測了理縣斷裂的具體位置,如圖5白色虛線所示.

    2.2.3 地震類型的分段性特征

    為了研究龍門山斷裂帶地震類型的分段性特征,將理縣斷裂的地震剔除后,分析了S1—S9的地震類型三角形圖解,如圖6所示.

    圖4 本文反演的1495個震源機制分布與龍門山斷裂帶分段邊界不同顏色沙灘球表示參考Zoback(1992)根據(jù)P軸、B軸和T軸傾伏角分類的不同震源機制類型:NF,正斷型;NS,正走滑型;TF,逆沖型;TS,逆走滑型;SS,走滑型;U,不確定型. 黑色虛線表示分段邊界. 插圖: 利用“滑動窗”掃描的不同震源機制類型的數(shù)量沿龍門山斷裂帶走向的變化曲線;線條顏色表示震源機制類型,黑色虛線表示分段邊界.Fig.4 1495 focal mechanisms invert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segment boundaries of Longmenshan faultThe beach balls with different colors are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faulting types based on the plunges of P-, B- and T-axes following Zoback (1992): NF, normal faulting; NS, normal with strike-slip faulting; TF, thrust faulting; TS, thrust with strike-slip faulting; SS, strike-slip faulting; U, undefined. The dashed black lines indicate segment boundaries. Inset: variation curves of the counts of different faulting types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the colors of lines indicate faulting types; the dashed black lines indicate segment boundaries.

    圖5 理縣斷裂的震源機制分布以及節(jié)面參數(shù)統(tǒng)計(a)和地震類型三角形圖解(b)圖(a)中白色虛線為推測的理縣斷裂位置. 圖(b)中虛線將三角形劃分為不同地震類型,圓點大小和顏色分別表示地震震級和地震發(fā)生的時段(請參考圖6).Fig.5 Focal mechanisms, rose diagrams of fault planes (a) and ternary plots of focal mechanisms in the Lixian fault (b).The dashed white line in Fig.(a) is the inferred Lixian fault from this study. The dashed lines in Fig.(b) divide the earthquakes into different faulting types, and the sizes and colors of dots indicate the earthquake magnitude and the time range in which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respectively (please refer to Fig.6).

    圖6 龍門山斷裂帶9個分段的地震類型三角形圖解Fig.6 Ternary plots of focal mechanisms in the 9 sections of Longmenshan fault

    圖7 龍門山斷裂帶9個分段及理縣斷裂的地震類型分時段統(tǒng)計不同顏色數(shù)字表示不同地震類型在某個時段的百分比.Fig.7 Statistics of faulting types of the 9 sections of Longmenshan fault and the Lixian fault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The numbers in different colors indicate the percentage of different faulting types in the certain time period.

    圖8 龍門山斷裂帶9個分段的節(jié)面走向、傾角和滑動角統(tǒng)計Fig.8 Statistics of the strikes, dips, rakes of fault planes in the 9 sections of Longmenshan fault

    從圖6可以看出,S1的地震類型簡單清晰,以逆沖型(82%)占主導(dǎo),大部分地震具有顯著的逆沖分量,且3次MW≥5地震均接近純逆沖性質(zhì).S2以逆沖型(37%)和走滑型地震(25%)為主,1次MW≥5地震為逆沖兼少量走滑型.由此可見,位于汶川—蘆山地震空區(qū)兩側(cè)的S1和S2,在地震類型特征上存在明顯差異.

    S3的逆沖型地震比例(28%)略高于走滑型地震(23%),但是明顯低于南北兩側(cè)S2(37%)和S4(47%)的逆沖型地震比例,且走滑型地震比例(23%)遠低于理縣斷裂(62%),表明S3的地震類型與南北兩側(cè)及理縣斷裂均存在明顯差異.此外,本文在S3共獲取了154個震源機制解,略少于理縣斷裂,且S3無MW≥5地震,而理縣斷裂有4次,表明S3的地震活動強度遠低于理縣斷裂.

    S4—S7的地震優(yōu)勢類型為逆沖型,該類型在各段所占比例均接近50%,在9個分段中僅低于S1;然而走滑型地震比例均低于20%,在9個分段中僅高于S1.值得注意的是,S5是唯獨沒有MW≥5地震的一段.這可能是由于虎牙斷裂向南延伸到該地區(qū),導(dǎo)致該地區(qū)產(chǎn)生了復(fù)雜的構(gòu)造變形,從而弱化了局部的構(gòu)造應(yīng)力場.這與地殼各向異性研究結(jié)果相一致:盆山邊界或發(fā)育不同走向的活動斷裂地區(qū),存在地殼各向異性強度偏小的現(xiàn)象(楊妍等,2018;高見等,2020).

    S8的走滑型地震比例最高(42%),逆沖型地震次之(22%),正斷型地震僅占4%,且2次MW≥5地震均為走滑型;S9的走滑型地震比例(33%)有所下降,正斷型地震比例(27%)大幅升高,逆沖型地震僅1次,5次MW≥5地震中3次為走滑型,正斷型和不確定型各1次.同時注意到,S9的走滑型地震具有的走滑分量相對S8普遍較低(圖6).由此可見,S8以走滑型地震為主,且走滑型地震比例在9個分段中最高;而S9以走滑型和正斷型地震為主,走滑型地震比例及走滑型地震的走滑分量均低于S8.此外,雖然S9的地震數(shù)量在9個分段中最少,但MW≥5的強余震比例卻是最高的.

    本文還分析了各分段地震類型隨時間的變化特征:(1)S3—S5和S7—S9的逆沖型地震比例從T1a到T1c分別呈升高和降低趨勢(圖7),且S8—S9在T2b以來的地震基本為純走滑型,與T2b之前的地震走滑分量有明顯差異(圖6),這些可能反映了汶川地震后龍門山斷裂帶不同區(qū)域的差異性斷層調(diào)整運動;(2)除S5外,S2—S9的汶川晚期余震中(T1c)走滑型地震比例均有所增大(圖7),這可能與沿斷裂帶走向普遍的應(yīng)力補充和協(xié)調(diào)密切相關(guān);(3)S2在蘆山地震后(T2a-T2b)發(fā)生的4次地震均具有較大走滑分量,明顯高于該段的總體走滑分量水平(圖6),可能表明蘆山地震對S2造成了應(yīng)力擾動,這與前人發(fā)現(xiàn)的蘆山地震加速了汶川震源區(qū)地震波速度恢復(fù)的結(jié)論相吻合(Pei et al., 2019).

    大規(guī)模的巖體逆沖過程可能還會導(dǎo)致巖體受重力作用發(fā)生正斷調(diào)整運動(易桂喜等,2012).值得注意的是,汶川主震附近S2—S4和余震區(qū)遠端S8—S9的正斷型地震活動從T1a持續(xù)到T1c,而余震區(qū)中部S5—S7的正斷型地震均發(fā)生在T1a—T1b(圖7),這表明汶川主震附近及余震區(qū)遠端所經(jīng)歷的震后調(diào)整過程可能比余震區(qū)中部更長.此外,在同時段內(nèi)S9的正斷型地震比例普遍為其余各段正斷型地震比例的2倍以上,并且考慮到S9發(fā)生的5級以上強余震比例高于其余各段,這說明余震區(qū)遠端的S9可能具有更復(fù)雜、強度更高的震后調(diào)整過程.

    2.2.4 斷面結(jié)構(gòu)的分段性特征

    震源機制解提供了發(fā)震斷裂的幾何參數(shù),因而對大量地震的節(jié)面參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可以對斷面結(jié)構(gòu)進行約束.根據(jù)本文反演的震源機制解,剔除理縣斷裂的地震后,對節(jié)面參數(shù)作分段統(tǒng)計,如圖8所示.

    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S1—S4節(jié)面走向的優(yōu)勢方位基本呈近NE-SW向,與龍門山斷裂帶走向基本一致.S5的節(jié)面走向具有NE-SW和NNW-SSE兩個優(yōu)勢方位,而S6的節(jié)面走向主要呈NNW-SSE向,表明S5—S6存在明顯不同于龍門山斷裂帶的節(jié)面走向.S7節(jié)面走向的優(yōu)勢方位與龍門山斷裂帶走向基本一致.S8—S9的節(jié)面走向比較發(fā)散,地震重定位結(jié)果顯示,汶川余震區(qū)北端的地震活動已穿過青川—平武斷裂且分叉為沿龍門山斷裂帶走向和向西偏離龍門山斷裂帶走向的兩支地震活動,且后者具有更強的地震活動性(鄧起東等,2011;Zhao et al., 2011),因此S8—S9的節(jié)面走向變化表明汶川地震后該地區(qū)存在不同走向的隱伏斷裂活動.

    滑動角分布顯示,由南向北從S1到S3逆沖分量逐漸減小而走滑分量逐漸增大,與地震優(yōu)勢類型的變化趨勢一致(圖6),S4—S7具有明顯的逆沖分量,而S8—S9具有較大的走滑分量,且S9存在明顯的正斷分量,與地震類型特征相吻合(圖6).斷面傾角統(tǒng)計顯示,具有明顯逆沖分量的分段,如S1和S4,斷面傾角主要分布在50°~70°;而具有明顯走滑分量的分段,如S8和S9,斷面傾角基本在60°以上,反映了高傾角斷層更有利于走滑運動.汶川余震帶在S8—S9一帶寬度收縮變窄(鄧起東等,2011),與斷面傾角增大相吻合.

    此外本文還注意到,S5和S6均具有NNW-SSE的節(jié)面優(yōu)勢方向,斷面傾角基本分布在30°~70°,且這些地區(qū)的地震以逆沖型為主以及具有較大逆沖分量(圖6和圖8).NNW向展布的虎牙斷裂構(gòu)成了岷山隆起的東邊界,其北段傾角為40°~80°,向北可能隱伏延伸與東昆侖斷裂相接,而南段傾角為30°~70°(任俊杰等,2017;季靈運等,2017; Han et al., 2018).歷史地震震源機制解顯示,虎牙斷裂由北向南左旋走滑分量減小而逆沖分量增大(Jones et al., 1984; 楊宜海等,2017;易桂喜等,2017;梁姍姍等,2018).因此結(jié)合節(jié)面參數(shù)統(tǒng)計本文推測,汶川地震引發(fā)了虎牙斷裂南端的地震活動,S5—S6的逆沖型地震主要發(fā)生在虎牙斷裂南端.

    2.2.5P、T軸的分段性特征

    震源機制解還提供了地球內(nèi)部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的重要信息,其P軸和T軸反映了地震前后震源區(qū)應(yīng)力狀態(tài)的變化,是實際應(yīng)力減去流體靜壓力后得到的偏應(yīng)力,分別與最大/最小主壓應(yīng)力軸成一定角度.如果對一個地區(qū)許多地震的P軸和T軸方向作統(tǒng)計平均,則有可能獲得該地區(qū)的構(gòu)造應(yīng)力方向(陳運泰和顧浩鼎,2012).

    圖9給出了各分段P軸和T軸的下半球赤平投影圖.總體上各分段P軸和T軸分別呈低傾角和高傾角特征,但應(yīng)力方向呈現(xiàn)復(fù)雜變化.S1的P軸和T軸分布簡單清晰,優(yōu)勢方位分別垂直和平行于山前隱伏斷裂的走向,反映了典型的逆斷層應(yīng)力特征.S2—S4的P軸和T軸總體上與S1的特征相似,但分布相對離散.S5的P軸方位非常離散,S6的P軸和T軸優(yōu)勢方位分別近平行和垂直于龍門山斷裂帶走向,而S7的P軸總體近垂直于龍門山斷裂帶走向.S8—S9的P軸優(yōu)勢方位均與龍門山斷裂帶走向呈小角度斜交,而T軸分布比較離散.理縣斷裂的P軸和T軸均具有低傾角特征,其中P軸與斷裂走向呈小角度斜交,反映了左旋走滑斷層的應(yīng)力特征.

    3 構(gòu)造應(yīng)力場

    3.1 方法

    利用震源機制反演應(yīng)力張量可分為力軸張量法和滑動方向擬合法,前者通過把地震釋放的矩張量疊加求取應(yīng)力張量(如盛書中等,2013),而后者通過擬合最大剪應(yīng)力方向與斷層滑動方向以求取應(yīng)力張量(如Gephart and Forsyth, 1984; Wan et al., 2016;李振月等,2020; Sheng and Meng, 2020).

    Hardebeck和Michael(2006)提出了一種基于阻尼線性反演的滑動方向擬合方法,近年來已經(jīng)被廣泛應(yīng)用到區(qū)域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的研究中(如Lin et al., 2017; Yang et al., 2017; 楊佳佳等,2018;Li et al., 2019; Luo et al., 2019).該方法假定每個網(wǎng)格內(nèi)的應(yīng)力是均勻的,相鄰網(wǎng)格之間的應(yīng)力不存在顯著變化,且斷層的滑動方向與斷層面上的剪切應(yīng)力方向一致.具體處理時,首先將研究區(qū)域劃分為相同大小的多個網(wǎng)格,然后把所有震源機制解分配到最近的網(wǎng)格內(nèi).該方法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求解區(qū)域尺度的應(yīng)力模型,反演問題由下式給出:

    (4)

    其中G為斷層法向量導(dǎo)出的矩陣;D為多個單位矩陣構(gòu)成的阻尼矩陣,用以最小化相鄰網(wǎng)格應(yīng)力張量的差異;m為應(yīng)力張量矩陣;d為滑動矢量各分量構(gòu)成的矩陣;e為標量阻尼系數(shù),在最小化過程中控制數(shù)據(jù)殘差與模型長度的相對權(quán)重.反演的不確定性通過對全部數(shù)據(jù)的bootstrap方法估算(Michael, 1987).

    圖9 龍門山斷裂帶9個分段及理縣斷裂P軸和T軸的赤平投影圖圖中紅色和藍色圓點分別表示P軸和T軸投影.Fig.9 Stereomaps of P and T axes in the 9 sections of Longmenshan fault and the Lixian faultThe red and blue dots indicate the projections of P and T axes, respectively.

    利用震源機制解反演的應(yīng)力張量矩陣,可以計算三個主應(yīng)力的方向和相對大小,基于此可以求得反映相對應(yīng)力大小的應(yīng)力形因子(R值,Gephart and Forsyth, 1984):

    (5)

    其中S1,S2和S3分別為最大(σ1)、中間(σ2)和最小(σ3)主壓應(yīng)力值.R值的范圍為0~1:當R=0時,σ3明確,σ2與σ1狀態(tài)一致,處于雙軸壓縮狀態(tài),且σ2和σ1在與σ3垂直的平面內(nèi)自由旋轉(zhuǎn);當R=0.5時,σ1和σ3明確;當R=1時,σ1明確,σ2與σ3狀態(tài)一致,處于雙軸拉張狀態(tài),且σ2和σ3在與σ1垂直的平面內(nèi)自由旋轉(zhuǎn).通常的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研究往往對應(yīng)力方向比較關(guān)注,實際上斷層面破裂的可能情況不僅與應(yīng)力主軸的空間方位有關(guān),而且與三個主軸間的相對大小有關(guān),因此R值在構(gòu)造應(yīng)力場分析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萬永革等,2011;萬永革,2015).

    在本研究中,設(shè)置的網(wǎng)格大小為0.1°×0.1°,網(wǎng)格內(nèi)震源機制解的最小個數(shù)為5個,bootstrap抽樣次數(shù)為2000次,置信度為95%.圖10給出了劃分的各網(wǎng)格震源機制解的個數(shù),其中近一半網(wǎng)格包含10個以上的震源機制解.圖11展示了反演過程中根據(jù)給定的離散阻尼系數(shù)計算數(shù)據(jù)擬合誤差和模型長度間相關(guān)性來選取最優(yōu)阻尼參數(shù)的過程,如圖所示本研究反演選取的最佳阻尼系數(shù)為1.1.

    圖10 本文反演的震源機制解按0.1°×0.1°劃分的網(wǎng)格分布圖中網(wǎng)格顏色表示網(wǎng)格內(nèi)的震源機制解個數(shù).Fig.10 The grid distributions of 0.1°×0.1° spacing divided by determined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The color in each grid indicates the number of focal mechanisms assigned to the grid.

    圖11 阻尼線性反演中數(shù)據(jù)擬合誤差和模型長度的折中曲線圖中圓圈表示不同阻尼系數(shù)下計算的結(jié)果. 十字表示最佳阻尼系數(shù),上方數(shù)字為最佳阻尼值.Fig.11 The trade-off curve between data misfit and model lengthThe circle indicates the result corresponding to each damping parameter. The number indicates the optimal value of damping parameter marked by the cross.

    大震后震源區(qū)的應(yīng)力場既可能受控于統(tǒng)一的應(yīng)力場作用(Polat et al., 2002),也可能變的不均勻(Hardebeck et al., 1998).盛書中和萬永革(2012)利用汶川地震的余震震源機制解反演得到的應(yīng)力場計算出主震理論震源機制解與實際主震震源機制解一致,說明震后應(yīng)力場與震前應(yīng)力場是相似的.此外,Yang等(2018)通過對2008年9月前后(汶川地震序列中6級以上強余震全部發(fā)生2008年9月之前)龍門山斷裂帶的構(gòu)造應(yīng)力場對比發(fā)現(xiàn),最大主壓應(yīng)力只在極個別網(wǎng)格發(fā)生了變化,不影響區(qū)域尺度的應(yīng)力場分析.因此,本文在研究構(gòu)造應(yīng)力場時忽略了主震的影響,采用全部震源機制解反演了龍門山斷裂帶的構(gòu)造應(yīng)力場.

    3.2 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的分段性特征

    3.2.1 反演結(jié)果

    圖12給出了利用各分段的震源機制解反演的構(gòu)造應(yīng)力場.從圖中可以看出,由南向北從S1到S3,σ1方向呈連續(xù)逆時針旋轉(zhuǎn);而σ1方向從S5和S8向南北兩側(cè)均分別呈現(xiàn)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zhuǎn).S1、S5—S7的R值約為0.5左右,表明三個主應(yīng)力軸方向明確,應(yīng)力環(huán)境簡單清晰;S2—S4的R值均大于0.8,表明σ1方向明確而σ2和σ3在垂直σ1的平面內(nèi)旋轉(zhuǎn),這些地區(qū)以NWW-SEE或E-W向的近水平擠壓作用為主導(dǎo);而S9的R值僅為0.22,表明σ3方向較明確而σ1和σ2在垂直σ3的平面內(nèi)旋轉(zhuǎn),該地區(qū)以近N-S向的近水平拉張作用為主導(dǎo);S8的R值為0.72,與兩側(cè)的S7和S9均存在較大差異,反映了S7—S9一帶復(fù)雜的應(yīng)力狀態(tài)變化.值得注意的是,理縣斷裂的構(gòu)造應(yīng)力場與S3存在較大差異.綜上所述,龍門山斷裂帶的構(gòu)造應(yīng)力場存在明顯的分段性特征,總體上S2—S4以NWW-SEE向的近水平擠壓作用為主導(dǎo),其南北兩側(cè)S1和S5—S7的三個主應(yīng)力軸基本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S8和S9則分別受NWW-SEE向的近水平擠壓和N-S向的近似水平拉張作用控制.

    老區(qū)革命紀念館的發(fā)展一定要在發(fā)揮紅色資源的同時依據(jù)當?shù)鼐唧w情況,定位清晰,統(tǒng)一思想。革命紀念館只有負重拼搏,與時俱進,紅色旅游才將成為革命紀念館更快發(fā)展的強勁推動力。

    圖13給出了反演的0.1°×0.1°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為了更直觀展示R值分布,對反演的各網(wǎng)格R值采用張力樣條函數(shù)進行插值成像,張力因子設(shè)為0,取最小曲率解.從圖中可以看出,σ1在絕大部分地區(qū)的傾伏角較低(<30°),在S9和四川盆地的部分網(wǎng)格傾伏角在30°以上,體現(xiàn)了以近水平的擠壓作用為主.與σ1傾伏角特征截然相反,σ3傾伏角在絕大部分地區(qū)大于60°,在S9和四川盆地的部分網(wǎng)格網(wǎng)格傾伏角較低,總體上呈高角度的拉張作用.由此可見,σ1和σ3的傾伏角分布反映了龍門山斷裂帶以逆沖為主的斷層運動特征.

    從應(yīng)力方向而言,σ1和σ3方向呈現(xiàn)明顯的橫向變化,且與震源機制劃分的分段邊界吻合較好.其中σ1和σ3在S1呈NWW-SEE和NNE-SSW向,分別垂直和平行于山前隱伏斷裂的走向,符合逆斷層的應(yīng)力特征.S2的σ1和σ3出現(xiàn)小幅逆時針旋轉(zhuǎn),兩者分別與龍門山斷裂帶走向呈高角度和小角度斜交,反映了逆沖兼少量右旋走滑的斷層運動.S3的σ1為NEE-SWW至近E-W向,σ3為NWW-SEE至近N-S向,與龍門山斷裂帶和理縣斷裂均以一定角度斜交,反映兩者分別具有右旋和左旋走滑的斷層運動.

    S4—S6各段σ1分別呈NWW-SEE、近E-W和NEE-SWW向,在S5的部分地區(qū)還呈NEE-SWW向.由此可見,σ1從S5向南北兩側(cè)分別具有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zhuǎn)特征.此外,虎牙斷裂南端兩側(cè)的σ1和σ3與虎牙斷裂走向分別為近似垂直和小角度斜交關(guān)系,符合逆斷層的應(yīng)力特征.因此,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結(jié)果支持汶川地震引起了虎牙斷裂南端逆沖型地震活動的推測(2.2.4節(jié)).

    圖12 本文分段反演的龍門山斷裂帶的構(gòu)造應(yīng)力場圖中紅色、綠色和藍色圓點分別表示95%置信度下σ1、σ2和σ3的不確定范圍,白色加號表示主應(yīng)力軸的最優(yōu)解.Fig.12 Tectonic stress filed of Longmenshan fault inverted by segmentsThe red, green and blue dots indicate the confidence ranges of σ1,σ2 and σ3 with confidence level of 95%, and the white crosses indicate the optimal solutions for principal stress axes.

    圖13 本文0.1°×0.1°網(wǎng)格反演的龍門山斷裂帶的構(gòu)造應(yīng)力場和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帶(據(jù)Xu et al., 2009)圖中黑色和白色短棒分別表示最大和最小主壓應(yīng)力. 短棒的方向和長度分別表示應(yīng)力的方向和傾伏角. 網(wǎng)格顏色表示R值. 紅色線條表示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帶.Fig.13 Distribution of the inverted tectonic stress filed of Longmenshan fault with grid spacing of 0.1°×0.1° and the surface ruptures caused by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fter Xu et al., 2009)The black and white short bars indicate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compressive stresses, respectively. The direction and length of short bar indicate the direction and plunge of the stress, respectively. The grid colors show the stress shape ratio. The red lines indicate the surface ruptures.

    圖14 龍門山斷裂帶及鄰區(qū)的最大主應(yīng)變率、最大主壓應(yīng)力與16 km深度的S波速度分布圖中最大主應(yīng)變率由GPS數(shù)據(jù)(Zhang et al., 2004)利用SSPX程序(Cardozo and Allmendinger, 2009)計算得到,龍門山斷裂帶鄰區(qū)的構(gòu)造應(yīng)力場來自Yang等(2018),S波速度來自Wang等(2015).Fig.14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ain rate, maximum compressive stresses and S-wave velocities in the 16 km depth in the Longmenshan fault and its adjacent region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ain rate is calculated from SSPX program (Cardozo and Allmendinger, 2009) using GPS observation data (Zhang et al., 2004).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e adjacent region of Longmenshan fault is after Yang et al., 2018, and S-wave velocity is after Wang et al., 2015.

    圖15 龍門山斷裂帶及鄰區(qū)的二維及三維現(xiàn)代構(gòu)造應(yīng)力場模型Fig.15 The two- and three- dimensional models of present-day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e Longmenshan fault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S7—S9各段σ1分別呈NNW-SSE、NWW-SEE和近E-W向,其中S8—S9的σ1與龍門山斷裂帶走向呈小角度斜交,與該地區(qū)以走滑型地震為主相吻合(圖6);而S9的σ1具有較高的應(yīng)力傾角,因此S9的走滑分量明顯小于S8(圖6).考慮到S8和S9分別還具有數(shù)量可觀的逆沖型(22%)和正斷型地震(27%),而這些地區(qū)σ1與龍門山斷裂帶走向均為小角度斜交,由此推測S8—S9存在走向近N-S向、明顯偏離龍門山斷裂帶走向的隱伏斷裂,這與前文對斷面結(jié)構(gòu)的分析結(jié)果一致(2.2.4節(jié)).此外,與S5類似,σ1從S8向南北兩側(cè)分別具有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zhuǎn)特征.

    從R值成像結(jié)果來看,各分段R值的總體特征與分段反演結(jié)果基本一致(圖12),但在部分分段,如S5—S7,R值沿斷裂帶傾向發(fā)生明顯變化,且大致以中央斷裂為界,表明龍門山斷裂帶的應(yīng)力狀態(tài)還存在局部的分帶性特征.

    3.2.2 構(gòu)造應(yīng)力場與同震地表破裂的關(guān)系

    結(jié)合本文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結(jié)果可以發(fā)現(xiàn):在以逆沖推覆/擠壓破裂為主的地區(qū),σ1與斷裂帶走向垂直或高角度斜交,而σ3與斷裂帶走向近似平行,符合逆斷層的應(yīng)力特征;而在以走滑破裂為主的地區(qū),σ1和σ3與斷裂帶走向均呈一定角度斜交,符合走滑斷層的應(yīng)力特征(圖13).由此可見,本文獲取的構(gòu)造應(yīng)力場所反映的斷層應(yīng)力特征與地震地表破裂的力學(xué)性質(zhì)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汶川地震地表破裂主要受區(qū)域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的控制.

    3.2.3 龍門山斷裂帶的現(xiàn)代動力學(xué)特征

    利用GPS觀測資料計算的最大主應(yīng)變率發(fā)現(xiàn),川西高原的最大主應(yīng)變率由南向北逐漸減小,且方向由NWW-SEE向逆時針旋轉(zhuǎn)為近E-W向,表明川西高原朝SE方向變形速率逐漸減小,因此在川西高原內(nèi)部形成了一系列左旋走滑斷裂,如馬爾康斷裂和米亞羅斷裂(圖14).根據(jù)川西高原的σ1分布,結(jié)合前人研究結(jié)果(王曉山等, 2015; Han et al., 2019)發(fā)現(xiàn),川西高原的σ1方向由南向北亦呈逆時針旋轉(zhuǎn)分布,由NWW-SEE向旋轉(zhuǎn)為近E-W向(圖14).由此可以看出,川西高原σ1方向與最大主應(yīng)變方向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地表和上地殼為耦合變形,主要受到印度板塊對歐亞大陸板塊的擠壓碰撞作用.川西高原逆時針旋轉(zhuǎn)導(dǎo)致龍門山斷裂帶的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產(chǎn)生了復(fù)雜響應(yīng),圖15給出了龍門山斷裂帶及鄰區(qū)的二維及三維現(xiàn)代構(gòu)造應(yīng)力場模型,主要有以下四點特征:

    (1)σ1以垂直和高角度斜交方向分別對S1和S2的斷裂帶進行擠壓,必然導(dǎo)致位于兩者之間的汶川—蘆山地震空區(qū)受到沿斷層的拉張分量作用.地震層析成像及接收函數(shù)成像均發(fā)現(xiàn)汶川—蘆山地震空區(qū)呈明顯的低速異常(圖14;Pei et al., 2014; Wang et al., 2015; Liu et al., 2018),因此可以推測橫向拉張作用造成了地震空區(qū)的地殼撕裂和地幔物質(zhì)上涌(圖15),形變以塑性變形為主而難以積累形成大地震(梁春濤等,2018).

    (2)米亞羅斷裂南北兩側(cè)分別以NWW-SEE向和近E-W向?qū)堥T山斷裂帶進行擠壓,導(dǎo)致龍門山斷裂帶的相應(yīng)位置具有不同的逆沖分量(縮短量),且南側(cè)大于北側(cè)(李振月等,2019),因此在S3形成了具有左旋走滑性質(zhì)的理縣斷裂,其本質(zhì)是擠壓逆沖構(gòu)造帶中調(diào)節(jié)兩側(cè)具有不同縮短量的捩斷裂(鄧起東等,2011).

    (3)近E-W向擠壓作用受到岷山隆起阻擋后,σ1方向在虎牙斷裂北段旋轉(zhuǎn)為NWW-SEE向,而在虎牙斷裂南端旋轉(zhuǎn)為與斷裂走向近垂直的NEE-SWW向,因此造成虎牙斷裂南端大量的逆沖型地震,同時該方向的σ1也會分別對龍門山斷裂帶和碧口地塊施加近NE-SW向擠壓作用和右旋走滑作用(圖15).

    (4)S8主要受到來自虎牙斷裂北段NWW-SEE向擠壓控制,該擠壓作用同時造成σ1在S8兩側(cè)的S7和S9分別出現(xiàn)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zhuǎn).由于碧口地塊和S8—S9的σ1存在顯著差異,導(dǎo)致S8—S9產(chǎn)生了NNE-SSW向展布的隱伏活動斷裂(圖15).盡管該斷裂與理縣斷裂類似,并未出露到地表,但是從汶川余震序列的重定位結(jié)果來看(鄧起東等, 2011;Zhao et al., 2011),該斷裂已成為S8—S9一帶的主要活動斷裂.

    此外還需指出:(1)汶川余震序列重定位及龍門山最新地震活動特征研究均顯示,位于理縣斷裂、虎牙斷裂南端和S8—S9的隱伏活動斷裂附近的地震活動普遍具有更淺的震源深度(黃媛等,2008;Zhao et al.,2011;劉小梅等,2019),為這三條斷裂的存在及參與龍門山的地震活動提供了一定依據(jù).(2)現(xiàn)代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研究普遍發(fā)現(xiàn),龍門山斷裂帶的局部地區(qū)存在上地殼與中下地殼的應(yīng)力解耦(如Yang et al., 2017; 豐成君等,2018;Luo et al., 2019; Feng et al., 2020),為上地殼發(fā)生撕裂導(dǎo)致龍門山雜巖體出露地表的推測提供了動力來源.然而據(jù)Zhou等(2002)報道,多種分析研究表明,龍門山雜巖體出露地表的時間可能介于210~110 Ma;此外黃學(xué)猛和謝富仁(2009)認為,喜馬拉雅期龍門山斷裂帶的大面積抬升和大規(guī)模推覆作用,導(dǎo)致推覆體上隆而受到剝蝕,從而使得基底雜巖得以暴露于地表.因此,僅僅根據(jù)現(xiàn)代構(gòu)造應(yīng)力場信息難以確定龍門山基底雜巖出露地表的機制.

    3.2.4 構(gòu)造應(yīng)力場與龍門山的隆升機制

    國內(nèi)外學(xué)者對于青藏高原隆升擴展機制的探討提出了許多模型,包括側(cè)向逃逸(如Tapponnier et al., 1982)和下地殼流(如Clark and Royden, 2000)兩個端元模型.前者認為形變主要集中在塊體邊界的活動斷裂上;而后者認為形變廣泛發(fā)生在塊體內(nèi)部,粘性物質(zhì)在中下地殼聚集增厚,導(dǎo)致上地殼發(fā)生明顯抬升.龍門山位于青藏高原隆升擴展的前沿地帶,準確理解其隆升機制有助于提升對青藏高原隆升擴展機制的認識.

    根據(jù)本文結(jié)果,σ1方向在整個龍門山斷裂帶存在廣泛的橫向變化,且σ1傾伏角基本在30°以內(nèi),表明龍門山斷裂帶的上地殼主要受近水平的擠壓應(yīng)力控制(圖13).在下地殼流模型中,上地殼在中下地殼粘性物質(zhì)的作用下發(fā)生大幅的垂向抬升而非橫向移動(Hubbard and Shaw, 2009),據(jù)此可知,上地殼構(gòu)造應(yīng)力場不會發(fā)生明顯的橫向變化.此外,如果下地殼流在龍門山下方聚集增厚而導(dǎo)致上地殼明顯的垂直抬升,從而造成龍門山整體抬升,那么上地殼應(yīng)該受到高傾角的擠壓應(yīng)力作用.然而本文結(jié)果與以上兩點推測相矛盾,因此從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的角度而言,本文結(jié)果不支持下地殼流模型.

    根據(jù)GPS和GRACE數(shù)據(jù)獲取的地殼垂直形變場發(fā)現(xiàn),龍門山南段現(xiàn)今的垂直抬升速率是北段的數(shù)倍(Pan et al., 2018).從地形地貌而言,龍門山南段具有青藏高原周邊最陡峭的地形梯度,向北龍門山與四川盆地的分界逐漸模糊.這些明顯差異與σ1的方向變化相吻合:龍門山南段σ1與斷裂帶走向垂直或高角度斜交,而龍門山北段σ1與斷裂帶走向基本為小角度斜交.由此我們推測龍門山的隆升與上地殼構(gòu)造應(yīng)力場密切相關(guān),或者說,主要受上地殼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的控制:龍門山斷裂帶S1—S4的NWW-SEE向擠壓作用導(dǎo)致上地殼縮短增厚,從而造成該地區(qū)現(xiàn)今仍在以較快速率抬升;從S5向北由于構(gòu)造應(yīng)力場逐漸轉(zhuǎn)變?yōu)镹EE-SWW、近E-W向擠壓作用或近N-S向拉張作用,因此這些地區(qū)的地表抬升速率明顯減弱.

    4 討論

    除引言所介紹的震源機制研究,不少學(xué)者還從地質(zhì)構(gòu)造、地層發(fā)育特征、地應(yīng)力及各向異性等方面開展了研究.如陳國光等(2007)根據(jù)地貌、地質(zhì)構(gòu)造、布格重力異常和地震活動等資料對龍門山斷裂帶第四紀活動分段進行了研究,以虎牙斷裂和擂東斷裂將龍門山斷裂帶劃分為東北段和西南段;李智武等(2008)從基底、地層發(fā)育特征及演化歷史等方面以北川—安縣和臥龍—懷遠將龍門山斷裂帶分為北段、中段和南段;孟文等(2013)根據(jù)地應(yīng)力資料提出以區(qū)段分界的觀點,以茂縣—北川區(qū)段和大邑—映秀區(qū)段為界將龍門山斷裂帶劃分為北段、中段和南段,且中段起承接轉(zhuǎn)換的作用;近震S波分裂研究根據(jù)快波優(yōu)勢偏振方向特征,以安縣和蘆山地震為界將龍門山斷裂帶劃分為北端、北東段、西南段、以及蘆山地震以南四個區(qū)(石玉濤等,2013;高原等,2013,2018).

    本文通過分析不同地震類型隨走向的變化趨勢對龍門山斷裂帶進行分段,并從地震類型、斷面結(jié)構(gòu)和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等角度探討龍門山斷裂帶的分段性特征.根據(jù)此前大量地震定位結(jié)果及本文震源機制解(如黃媛等,2008;Zhao et al.,2011;劉小梅等,2019),龍門山斷裂帶的地震主要分布在10~20 km深度范圍,因此本文震源機制解主要反映的是這一深度范圍的斷面結(jié)構(gòu)和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等信息.實際上從圖14可以看出,在本文劃分的大部分邊界上,龍門山斷裂帶的上地殼S波速度均出現(xiàn)明顯變化.

    但是需要指出,龍門山斷裂帶的形成與發(fā)展經(jīng)歷了印支期和喜馬拉雅期兩大地質(zhì)構(gòu)造運動時期,其構(gòu)造演化過程非常復(fù)雜,且震源機制資料反映的是斷面結(jié)構(gòu)和現(xiàn)代構(gòu)造應(yīng)力場信息,本文的劃分結(jié)果必然難以與地形地貌、深部物質(zhì)組成或動力過程等完全對應(yīng).此外,由于本文利用震源機制解研究龍門山斷裂帶的分段性特征,因此研究范圍受限于龍門山斷裂帶的地震分布.在龍門山斷裂帶NE端、SW端以及汶川—蘆山地震空區(qū)等地震活動極弱的地區(qū),由于無法獲得足夠數(shù)量的震源機制解,因此無法從震源機制解的角度判斷這些區(qū)域與本文劃分的9個分段間的關(guān)系.

    5 結(jié)論

    利用汶川地震后近10年的地震波形數(shù)據(jù)反演了龍門山斷裂帶的密集震源機制解及高分辨率構(gòu)造應(yīng)力場.通過分析不同地震類型的數(shù)量沿龍門山斷裂帶走向的變化趨勢,將龍門山斷裂帶的密集震源區(qū)劃分為9段,從地震類型、斷面結(jié)構(gòu)和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等角度的分段性特征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幾點認識和結(jié)論:

    (1)地震類型存在明顯的分段性特征.其中S1的逆沖型地震比例最高,S8的走滑型地震比例最高,S9的正斷型地震比例最高.汶川地震后龍門山斷裂帶可能存在差異性斷層調(diào)整運動,且余震晚期沿斷裂帶走向普遍存在應(yīng)力的補充和協(xié)調(diào),蘆山地震的發(fā)生可能還對S2造成了應(yīng)力擾動.汶川主震附近及余震區(qū)遠端經(jīng)歷了更長的震后調(diào)整過程,且余震區(qū)遠端S9具有更復(fù)雜、強度更高的震后調(diào)整過程.

    (2)斷面結(jié)構(gòu)存在明顯的分段性特征.斷面結(jié)構(gòu)揭示汶川主震附近和余震區(qū)遠端的隱伏斷裂,以及虎牙斷裂南端參與了汶川余震活動.斷面傾角與走滑分量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在具有明顯逆沖分量的分段斷面傾角主要分布在50°~70°,而在具有明顯走滑分量的分段斷面傾角基本在60°以上,且斷面傾角增大與汶川余震帶寬度收縮變窄相吻合.

    (3)龍門山斷裂帶的應(yīng)力環(huán)境非常復(fù)雜.σ1方向的分段性差異導(dǎo)致了汶川—蘆山地震空區(qū)的地殼撕裂和地幔物質(zhì)上涌、汶川主震附近和余震區(qū)遠端的隱伏斷裂活動以及虎牙斷裂南端的大量逆沖型地震.結(jié)合構(gòu)造應(yīng)力場與大地測量資料認為,龍門山的隆升主要是受構(gòu)造應(yīng)力場作用下的上地殼縮短增厚所致.

    致謝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國家測震臺網(wǎng)數(shù)據(jù)備份中心(doi: 10.11998/SeisDmc/SN)和四川地震臺網(wǎng)為本研究提供了地震波形數(shù)據(jù),震源機制反演程序來自CPS程序包(Herrmann, 2013),應(yīng)力張量反演程序來自MSATSI程序包(Martínez-Garzón, et al., 2014),四川省地震局易桂喜研究員提供了汶川和蘆山地震序列震源機制解,意大利國家地球物理與火山研究所Mimmo Palano研究員提供了震源機制三角形圖解的繪圖代碼,防災(zāi)科技學(xué)院萬永革教授和東華理工大學(xué)盛書中副教授在本文寫作過程中給予了多次指導(dǎo),中國地質(zhì)科學(xué)院地球深部探測中心孫玉軍研究員、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fā)有限公司柳存喜工程師、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李佳威博士和成都理工大學(xué)王亮博士提供了幫助,文中大部分圖件采用GMT繪制(Wessel and Smith, 1995),兩位審稿人對本文提出了寶貴意見,作者在此深表謝意!

    附錄A1

    搜集了易桂喜等(2012,2016)采用CAP方法反演的震源機制解(與本文相同事件321個),并統(tǒng)計了與本文的震源機制解各參數(shù)的誤差,如圖A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走向、傾角和滑動角差異主要分布在20°以內(nèi);主壓應(yīng)力軸(P軸)方位角和傾伏角的差異主要在15°和10°以內(nèi);主張應(yīng)力軸(T軸)方位角和傾伏角的差異主要20°以內(nèi);矩心深度差異主要分布在-10~2 km范圍,其中大多數(shù)差異為-4~-1 km;矩震級差異范圍為-0.25~0.1,主要差異為-0.1~0.總體而言,兩者對相同事件的反演結(jié)果基本接近.

    圖A1 本文與易桂喜等(2012,2016)反演的相同震源機制解誤差統(tǒng)計圖Fig.A1 Statistical figure of the differences of focal mechanisms determined by Yi et al., (2012,2016) and this study

    附錄A2

    給定一個模型:在30 km的長度上,某類型震源機制的數(shù)量呈分段性分布,如圖A2a所示.然后假定該模型的分段性未知,采用不同寬度(1~5 km)的滑動窗,使其右端點從0 km處以1 km的滑動步長向距離增大的方向進行滑動掃描.以滑動窗右端點為橫軸,以該位置下窗口內(nèi)震源機制數(shù)量為縱軸,作出震源機制數(shù)量隨距離的變化曲線,如圖A2b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滑動窗的寬度≤模型的分段寬度時,震源機制數(shù)量發(fā)生明顯變化時(即變化曲線向上或向下突然彎曲)滑動窗右端點的位置與模型的分段邊界吻合一致.

    圖A2 假定的模型(a)與采用不同寬度的滑動窗掃描的震源機制數(shù)量隨距離的變化曲線(b)圖中虛線表示模型的分段邊界. 圖b中從下至上5條曲線分別對應(yīng)窗口寬度為1~5 km的滑動窗掃描結(jié)果.Fig.A2 The given model (a) and the curves of the counts of focal mechanism with distance by the slide windows of different widths (b)The dashed lines indicate the segment boundaries of the given model. The 5 curves from bottom to top in fig.b are corresponding to the results of slide windows with the width of 1~5 km, respectively.

    猜你喜歡
    理縣龍門山應(yīng)力場
    龍門山·臥云臺
    龍門山居圖
    基于“雙評價”的水土流失敏感性評價——以四川省理縣為例
    羌族歌舞探究——以四川理縣蒲溪鄉(xiāng)為例
    理縣蒲溪村羌族釋比戲文化初探
    等待白雪的龍門山(外一章)
    散文詩(2017年15期)2018-01-19 03:07:55
    鋁合金多層多道窄間隙TIG焊接頭應(yīng)力場研究
    焊接(2016年9期)2016-02-27 13:05:22
    考慮斷裂破碎帶的丹江口庫區(qū)地應(yīng)力場與水壓應(yīng)力場耦合反演及地震預(yù)測
    基于位移相關(guān)法的重復(fù)壓裂裂縫尖端應(yīng)力場研究
    斷塊油氣田(2014年5期)2014-03-11 15:33:49
    岸坡應(yīng)力場及卸荷帶劃分量化指標研究
    亚洲片人在线观看| av有码第一页| 91成年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一级片免费观看大全| 香蕉国产在线看| 中亚洲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济南到| 久久久久视频综合| 黄色丝袜av网址大全|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一片| 91在线观看av| 夫妻午夜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乱码| a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观看| 五月开心婷婷网| 80岁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午夜免费成人在线视频|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 www.熟女人妻精品国产| 国产av又大|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99热只有精品国产|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村上凉子中文字幕在线| 97人妻天天添夜夜摸|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一区二区| av超薄肉色丝袜交足视频| 国产男女超爽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本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深夜精品福利| 国产91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看| 午夜影院日韩av| 欧美 日韩 精品 国产| 看黄色毛片网站| 亚洲情色 制服丝袜| 操美女的视频在线观看| av福利片在线|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诱惑二区| 久9热在线精品视频| a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av超薄肉色丝袜交足视频| 亚洲av熟女|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在线看| 999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老汉色∧v一级毛片|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精品国内亚洲2022精品成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亚洲色图av天堂| 亚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亚洲成人免费av在线播放| 成年动漫av网址| av视频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妖精| 午夜福利,免费看| 亚洲久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电影| 老司机影院毛片| 久久人妻熟女aⅴ|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久久精品国产a三级三级三级|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videosex国产| videosex国产|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高清黄色对白视频在线免费看|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超色免费av| 99香蕉大伊视频| 美女 人体艺术 gogo| 18禁黄网站禁片午夜丰满|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www |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777|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亚洲成人免费av在线播放| 99re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十八禁网站免费在线| videosex国产| 麻豆av在线久日| tocl精华| 日本wwww免费看|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多毛熟女@视频| 啦啦啦视频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午夜91福利影院|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三区的特点 | 亚洲人成电影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乱码|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怎么调成土黄色|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一|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 成人手机av|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多毛熟女@视频| 啦啦啦在线免费观看视频4| 美女国产高潮福利片在线看|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在线 | 女人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女人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大片电影免费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黑人操中国人逼视频| 激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高清 |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欧美一级毛片孕妇|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五月色婷婷综合| 自线自在国产av| 人妻 亚洲 视频| 五月开心婷婷网| 男女下面插进去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精品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区|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av美女十八|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 国产精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网站| 色综合欧美亚洲国产小说| av天堂久久9| 黑人操中国人逼视频| 欧美日韩av久久|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二区| 十八禁网站免费在线|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夜夜爽天天搞| 亚洲色图 男人天堂 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网站|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一片| 侵犯人妻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俄罗斯特黄特色一大片| 久久久久国内视频| 国产成人av教育|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欧美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黄片播放在线免费| 美女国产高潮福利片在线看|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精品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制服| 后天国语完整版免费观看| 正在播放国产对白刺激| 免费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新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 在线天堂中文资源库| 麻豆av在线久日| 国产人伦9x9x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院 |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精品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奶|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 老司机午夜十八禁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麻豆|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三区的特点 | 18禁裸乳无遮挡动漫免费视频| 国产99久久九九免费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欧美在线黄色|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牌| 老司机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a三级三级三级| 老熟妇仑乱视频hdxx| 亚洲全国av大片|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国产男女超爽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看免费av毛片| 欧美日韩黄片免| 国产一卡二卡三卡精品|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最新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日韩欧美视频| 亚洲 国产 在线| 国产精品九九99|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在线十欧美十亚洲十日本专区| 亚洲第一av免费看| 俄罗斯特黄特色一大片| aaaaa片日本免费| 好看av亚洲va欧美ⅴa在| 大型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成人av|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xxx96com| 国产亚洲av高清不卡| 国产不卡av网站在线观看| 高清毛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 亚洲中文av在线| 99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电影|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日日爽夜夜爽网站|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精品| 男女床上黄色一级片免费看| 青草久久国产|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国产99白浆流出| 99热只有精品国产| 中文欧美无线码| 欧美中文综合在线视频| 色老头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久88av|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成人影院久久|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麻豆| 天堂动漫精品|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视频| 丰满迷人的少妇在线观看| 午夜激情av网站|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大香蕉久久成人网| 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飞空精品影院首页| 国产欧美亚洲国产| 大香蕉久久成人网| 国产99久久九九免费精品| 大型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男女超爽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的丰满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影视国产精品| 夜夜爽天天搞| 欧美大码av| 少妇粗大呻吟视频|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aaaaa片日本免费|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女人牲交|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黄色a级毛片大全视频| 每晚都被弄得嗷嗷叫到高潮| 国产免费现黄频在线看|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精品高清国产在线一区|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90打野战视频偷拍视频| 国产成人av教育| 免费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宅男免费午夜|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50天的宝宝边吃奶边哭怎么回事|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在线|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久久草成人影院| 九色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99热只有精品国产| 99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咕卡用的链子|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潘金莲| 亚洲精品自拍成人| xxxhd国产人妻xxx|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电影| 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 美女视频免费永久观看网站| 露出奶头的视频| 亚洲综合色网址|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免费av中文字幕在线| 纯流量卡能插随身wifi吗| 日韩欧美免费精品| 精品第一国产精品| 免费看a级黄色片| 中亚洲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观看jvid| 亚洲人成电影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网|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潘金莲| 成年人黄色毛片网站| 好看av亚洲va欧美ⅴa在|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在线观看日韩欧美| 精品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亚洲精品久久成人aⅴ小说| 久久香蕉激情|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9久播| 无人区码免费观看不卡| 欧美日韩精品网址| 日韩三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十分钟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变态另类成人亚洲欧美熟女 |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久久中文看片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乱码| 手机成人av网站| 久久久水蜜桃国产精品网|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精品中文|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精品国产美女av久久久久小说| 777米奇影视久久|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日本wwww免费看| 亚洲全国av大片| av福利片在线| 大型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x7x7x7水蜜桃| 99久久人妻综合| 视频区图区小说| 999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观看a级毛片全部| 午夜两性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了| 久久香蕉精品热|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免费观看| 午夜两性在线视频| 桃红色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香蕉国产在线看|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777| 婷婷成人精品国产|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视频的| 国产精品亚洲一级av第二区| 99riav亚洲国产免费|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91| 久久精品亚洲av国产电影网| 妹子高潮喷水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乱码| 99久久人妻综合|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2020| 午夜影院日韩av|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蜜桃av| 天天影视国产精品| 欧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欧美午夜高清在线| 夜夜躁狠狠躁天天躁| 黄片小视频在线播放| xxx96com|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不卡|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美女高潮到喷水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软件| 日本a在线网址| 亚洲国产精品合色在线|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国产黄色免费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开放|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电影| 99热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久久草成人影院|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看|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 动漫黄色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少妇粗大呻吟视频|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2021年| 极品少妇高潮喷水抽搐| 可以免费在线观看a视频的电影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av美女十八| 欧美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欧美黄色片欧美黄色片| 日日爽夜夜爽网站|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熟女| 激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高清 |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黄色淫秽网站| 亚洲国产看品久久| 久久人妻av系列| 99国产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现黄频在线看|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中文字幕亚洲| 电影成人av|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亚洲伊人色综图|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一级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在线 | 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日韩免费高清中文字幕av| 大型av网站在线播放| 少妇 在线观看| 青草久久国产|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 女人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午夜福利乱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中文字幕亚洲| 亚洲精品自拍成人|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在线av久久热|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av天堂久久9| 日本黄色日本黄色录像| 美国免费a级毛片| 在线看a的网站|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 亚洲精品乱久久久久久| 国产不卡av网站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日本一区| 香蕉丝袜av| 777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网站|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麻豆av在线| 18禁国产床啪视频网站|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小说| 久久中文字幕一级| 一级a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午夜亚洲精品久久| 日本五十路高清|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亚洲,欧美精品.|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欧美激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成人av在线观看| 99香蕉大伊视频|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另类|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久久久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亚洲七黄色美女视频|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国产真人三级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 99久久综合精品五月天人人| 午夜福利乱码中文字幕| 欧美最黄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 日韩大码丰满熟妇| 日韩制服丝袜自拍偷拍| 午夜久久久在线观看| 亚洲成av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啪啪无遮挡十八禁网站|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一区| 大码成人一级视频|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日韩免费高清中文字幕av| 久久精品91无色码中文字幕| 好男人电影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三级做爰电影|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av网站| 欧美乱色亚洲激情| 久久性视频一级片| 午夜免费成人在线视频| av一本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人黄色毛片网站|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不卡| 欧美性长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制服人妻中文乱码|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麻豆成人av在线观看| 午夜老司机福利片|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丁香六月欧美|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电影| 美女视频免费永久观看网站| 欧美一级毛片孕妇| 天堂√8在线中文| 两性午夜刺激爽爽歪歪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十欧美十亚洲十日本专区|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了|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影院123| 国产av精品麻豆| 国产亚洲av高清不卡|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热99久久久久精品小说推荐| 精品高清国产在线一区| 中国美女看黄片|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男女高潮啪啪啪动态图|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日韩|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亚洲男人天堂网一区| 成人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黄色怎么调成土黄色| 亚洲七黄色美女视频| 天天影视国产精品| av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一码二码三码区别大吗| 悠悠久久av| 欧美一级毛片孕妇|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精品少妇久久久久久888优播| 51午夜福利影视在线观看| 丝袜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avbb在线观看|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侵犯人妻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a级片在线免费高清观看视频| 黑人操中国人逼视频| 桃红色精品国产亚洲av| 欧美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了| 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 国产一卡二卡三卡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制服诱惑二区|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真人做人爱边吃奶动态| av网站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制服| 少妇粗大呻吟视频| 国内久久婷婷六月综合欲色啪| 大陆偷拍与自拍|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香蕉国产精品|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mp4| 亚洲免费av在线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网一区| 757午夜福利合集在线观看|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6| 另类亚洲欧美激情| 中文字幕精品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国产蜜桃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的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欧美最黄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av视频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美国免费a级毛片| 免费观看a级毛片全部|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 男女下面插进去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全国av大片|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网站| 天天操日日干夜夜撸|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久久热在线av| 天天操日日干夜夜撸| 午夜免费成人在线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 两性午夜刺激爽爽歪歪视频在线观看 |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二区激情视频|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最新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视频不卡|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爽 | 亚洲av美国av| 欧美日韩av久久|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蜜桃av| 啦啦啦 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 大片电影免费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