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贛儒
在現(xiàn)代化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下,我國對教育教學模式進行了大規(guī)模整改。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現(xiàn)代高中化學教學也逐漸開始運用自主學習模式,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律性,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班級是由多個不同個體的學生組成的,學生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也有著一定的不同。高中化學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建積極平等的學習環(huán)境。但在實際教學中也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如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存在學習積極性差的問題,造成這項問題的主要原因大多都是教師在教學時對課堂具有較強的控制欲。高中階段的學生存在著個性較強但各方面能力不足的情況,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長期缺少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學生就會出現(xiàn)對知識提不起興趣的現(xiàn)象,有的學生可能還會出現(xiàn)厭學的情況。針對這類問題,教師應做到多反思、多思考、多借鑒、多創(chuàng)新,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和諧平等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1]。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一教材第一節(jié)《物質的分類及轉化》時,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學習會從不同的角度對常見物質進行分類;掌握化學分類的方法,認識比較和分類等科學方法對化學研究的作用;理解單質、氧化物、酸、堿、鹽等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需要學生掌握和記憶的內容非常豐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對某些知識產(chǎn)生疑問的現(xiàn)象。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運用“匿名信”的方式,讓學生將自身不理解的化學問題寫出來,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解決問題,逐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需要學生先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在習慣的帶動下有效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完成課前預習任務,使學生在上課前就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在預習時,學生可以加入自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并將自己認為的重難點和有疑問的地方標記好。當教師講到這一部分內容時,學生就可以結合教師的講解進行思考,若是還有疑慮的話可以再向教師請教。教師在解答時,學生也應勤于思考,這樣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三化學教材第五章《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時,教師就可以先安排學生預習本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這樣一來,學生就能通過簡單的實例了解常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還有合成新物質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等。學生還可以將自己不理解的內容標記好,等在課上或是課余時間,根據(jù)教師課上的講解或是以自行請教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的學習方式更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促進個人能力的發(fā)展。
教學中不能沒有教學評價的存在。積極向上的教學評價能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點,也能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因此,教學評價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F(xiàn)如今的教學中有著多種教學評價方式,如診斷性評價和總結評價,以及合理評價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選用適合的評價方式,并嘗試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去,如可以讓學生進行自評或是互評。這樣的評價方式能夠使學生看清自己,使其客觀地形成評價認知體系,并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教材中《物質的分類》時,本章節(jié)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初步學會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并嘗試用不同方法進行分類,還要知道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體系。課后教師可根據(jù)學生課上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對表現(xiàn)好的學生,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和贊賞,對在課上表現(xiàn)一般的學生,教師也應給予一定的鼓勵。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有學習的動力,更加認真地投入到化學知識的學習中去。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教育界演變出多種教學方式,其中,自主學習模式就是有效的教學方式,它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律性,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也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