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賽賽,韓效釗,張 旭,劉 昆,黃晗達,陳子海
(1. 合肥工業(yè)大學 化學與化工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9;2. 合肥綠農(nóng)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3. 安徽盛海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安徽 亳州 236800)
蒲公英為菊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甘,性寒,歸肝、胃經(jīng),具有抗氧化、抗腫瘤、增強免疫力及抑菌等作用[1]。
隨著人們對蒲公英保健功效的逐步認識,蒲公英的利用開始向中成藥、飲料、茶葉等多元化發(fā)展,需求量逐年擴大,而蒲公英的野生資源卻在逐年減少,所以人工種植蒲公英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效益和良好的發(fā)展前景[2]。從播種到出苗,種子要在土壤中存留相當長的時間,這個時期的環(huán)境是變化的,甚至不利的,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種子發(fā)芽出苗率。播種前適當?shù)姆N子處理,有利于苗全、苗齊、苗勻、苗壯,是提高產(chǎn)量的有效措施之一[3]。
蒲公英中含有大量的鉀,必需的微量營養(yǎng)元素主要有鋅、錳、銅、鐵,其中鋅與銅質量比在3左右[4-7]。我國缺少微量元素鐵、銅、錳、鋅的耕地分別占5.0%、6.9%、34.5%、51.5%,缺鐵土壤相對較少。實驗過程中亞鐵離子容易被氧化成三價鐵離子而產(chǎn)生氫氧化鐵沉淀,影響相平衡。因此,本研究針對蒲公英營養(yǎng)需求特點,主要開展Zn(NO3)2、Cu(NO3)2定濃度體系中KNO3-Mn(NO3)2-H2O相平衡研究,并根據(jù)相圖制備出符合《微量元素水溶肥料》(NY 1428—2010)[8]標準要求的產(chǎn)品,考察其對蒲公英的浸種效果。
主要試劑:六水硝酸鋅、三水硝酸銅、四水硝酸錳、硝酸鉀、氨水、硝酸,均為試劑級。
主要儀器:低溫恒溫槽,DC-0506;電動攪拌器,D-8401WZ;PHB-10型pH 計;DDS-307電導率儀;LHP-250智能人工氣候培養(yǎng)箱;紫外分光光度計,WFX-130B;可見分光光度計,VIS-7220N;離心機,HC-3018。
供試種子:蒲公英,壽光市圣晨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
前期多次實驗結果表明,以六水硝酸鋅、三水硝酸銅、四水硝酸錳和硝酸鉀為原料,固定Zn2+質量濃度在45 g/L(相當于ρ(Zn(NO3)2)130.4 g/L)、Cu2+質量濃度在15 g/L(相當于ρ(Cu(NO3)2)44.3 g/L)時,硝酸鉀和硝酸錳的飽和體系密度在1.29 g/mL 左右。0 ℃時硝酸鋅在水中的溶解度為92.7 g
(ρ(Zn(NO3)2)740 g/L),硝酸銅在水中的溶解度為83.5 g(ρ(Cu(NO3)2)520 g/L)[9];可見,本體系中硝酸鋅和硝酸銅遠離飽和狀態(tài),不會因為硝酸鉀和硝酸錳量的變化而析出。同時,為了排除氫氧化物沉淀的干擾,調節(jié)體系pH在4左右。
向三口燒瓶內加入配制好的Zn(NO3)2-Cu(NO3)2溶液,然后按一定的比例加入KNO3和Mn(NO3)2·4H2O,并至少保持一種鹽過飽和;將三口燒瓶固定在低溫恒溫槽內,在恒定溫度下進行攪拌;每隔30 min 停止攪拌,靜置,進行電導率測定及pH 調節(jié),當重復3 次電導率基本一致,并且pH 穩(wěn)定在試樣需求值時,即可視為體系達到平衡;靜置一定時間,取一定量的上層清液,用分光光度法測定溶液中錳離子、鉀離子、鋅離子、銅離子的含量。
固定ρ(Zn2+)≈45 g/L 和ρ(Cu2+)≈15 g/L,開展0、10、25 ℃下KNO3-Mn(NO3)2-H2O體系相平衡研究,繪制的相圖如圖1 至圖3 所示。圖中,A 點表示定量Zn(NO3)2、Cu(NO3)2溶液中KNO3飽和時的K2O質量濃度;C點表示定量Zn(NO3)2、Cu(NO3)2溶液中Mn(NO3)2飽和時的Mn2+質量濃度;曲線A→B是在定量Zn(NO3)2、Cu(NO3)2溶液中,Mn(NO3)2質量濃度對KNO3飽和時K2O 質量濃度影響曲線;曲線C→B 是在定量Zn(NO3)2、Cu(NO3)2溶液中,KNO3質量濃度對Mn(NO3)2飽和時Mn2+質量濃度影響曲線;B 點為兩線交點,即為共飽和點;區(qū)域OABC為液相區(qū),其他區(qū)域即為固液共存多相區(qū)。
圖1 0 ℃下Zn(NO3)2、Cu(NO3)2溶液中KNO3-Mn(NO3)2-H2O相圖
圖2 10 ℃下Zn(NO3)2、Cu(NO3)2溶液中KNO3-Mn(NO3)2-H2O相圖
圖3 25 ℃下Zn(NO3)2、Cu(NO3)2溶液中KNO3-Mn(NO3)2-H2O相圖
分光光度法測定平衡體系上層清液中銅離子、鋅離子含量,結果顯示銅離子質量濃度穩(wěn)定在(15±0.5)g/L,鋅離子質量濃度穩(wěn)定在(45 ± 0.5)g/L。以0 ℃為例,圖1中直線DE、橫坐標軸與相平衡曲線DBC所圍成區(qū)域(DBCE)養(yǎng)分質量濃度為ρ(Zn2+)+ρ(Cu2+)+ρ(Mn2+)≥100 g/L,ρ(Mn2+)和ρ(K2O)可調,其中,ρ(Mn2+)可調范圍為40 ~86 g/L,ρ(K2O)可調范圍為0 ~55 g/L。在該區(qū)域中隨機選取4個點(F、G、H、I)計算水溶肥料配方(分別為配方1、配方2、配方3、配方4),并根據(jù)配方折算出原料量進行水溶肥料配制,所得產(chǎn)品檢測結果見表1。
表1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液體型產(chǎn)品技術指標 g/L
取4 種水溶肥料分別稀釋10、50、100、200、500倍,進行浸種實驗,對照為清水處理。每個處理選用大小均勻、顆粒飽滿的蒲公英種子0.2 g(約100 粒),于20 mL 稀釋溶液中浸泡8 h,期間晃動2~3 次。8 h 后取出種子,用濾紙吸干表面游離水,均勻放置于培養(yǎng)皿中兩層清水潤濕的濾紙上,每個培養(yǎng)皿中均勻放置60 粒種子,將培養(yǎng)皿放入智能人工氣候培養(yǎng)箱,設置溫度25 ℃,無光照,自然濕度處理,培養(yǎng)期間每天記錄發(fā)芽數(shù)并滴加清水以保持濾紙濕潤。在培養(yǎng)的第14 天計算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測量苗長,并用愈創(chuàng)木酚法測量發(fā)芽后種子的過氧化物酶(POD)活性,用高錳酸鉀法測量發(fā)芽后種子的過氧化氫酶(CAT)活性[10]。
3.2.1 稀釋倍數(shù)對蒲公英發(fā)芽率、苗長的影響
不同處理對蒲公英發(fā)芽率、發(fā)芽勢及苗長的影響見圖4至圖6。由圖4至圖6可以看出,與清水對照相比,4種水溶肥料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都能明顯提高蒲公英種子的發(fā)芽率、發(fā)芽勢和苗長,配方2的200倍稀釋液浸種效果最好。
圖4 不同處理對蒲公英發(fā)芽率的影響
圖5 不同處理對蒲公英發(fā)芽勢的影響
圖6 不同處理對蒲公英苗長的影響
3.2.2 稀釋倍數(shù)對蒲公英CAT和POD活性的影響
不同處理對蒲公英幼苗CAT活性和POD活性的影響分別見圖7、圖8。由圖7和圖8可知,與清水對照相比,4種水溶肥料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均能提高發(fā)芽后蒲公英的CAT和POD活性,促進蒲公英的生長,配方2的200倍稀釋液浸種效果最好。
圖7 不同處理對蒲公英幼苗CAT活性的影響
圖8 不同處理對蒲公英幼苗POD活性的影響
研究繪制了Zn(NO3)2、Cu(NO3)2定濃度體系中KNO3-Mn(NO3)2-H2O在0、10、25 ℃下的相圖;依據(jù)相圖可以計算出六水硝酸鋅、三水硝酸銅、四水硝酸錳和硝酸鉀原料用量,進而制備出相應的水溶肥料產(chǎn)品。例如依據(jù)0 ℃下的相圖可以制備出ρ(Zn2+)+ρ(Cu2+)+ρ(Mn2+)≥100 g/L 的水溶肥,并且在固定ρ(Zn2+)≈45 g/L、ρ(Cu2+)≈15 g/L 時,ρ(Mn2+)在40 ~86 g/L 范圍內可調,ρ(K2O)在0 ~55 g/L范圍內可調。
制備出的4種水溶肥料對蒲公英浸種均有良好的效果,其中,ρ(Zn)≈45 g/L、ρ(Cu)≈15 g/L、ρ(Mn)≈60 g/L、ρ(K2O)≈30 g/L、ρ(N)≈65 g/L的配方肥料200倍稀釋液浸種效果最好。
4 種水溶肥料具有良好的浸種效果,是因為相圖繪制之前調研了蒲公英對營養(yǎng)元素的需求規(guī)律,有針對性的設計了相平衡體系??梢姡浞皆O計對新型肥料的發(fā)展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