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自麗
朋友,在你身邊誰是最可愛的人?也許你會說,是兒女,是愛人。但我說,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歸功于天使般的父母親。父母之愛是一片大海,讓我的靈魂即使遇到電閃雷鳴依然仁厚寬容;父母之愛是一道光輝,讓我的心靈即使瀕臨于黑暗也能看見光明大道;父母之愛是一陣微風,讓我的思想即使布滿灰塵也能煥然一新。
我的父母親,他們?yōu)槿撕蜕?、友好、熱情,認識他們的人,無一不為他們豎大拇指點贊。因為他們走到哪里,就會給哪里帶來冬日的暖陽、春日的和風。我的父母親,他們相濡以沫情意真,伴隨和風沐清晨,一片丹心相與共,生機盎然潤此生。我要大聲說:“爹爹、媽媽,你們在我的心里是世上最可敬可愛的人?!?/p>
父親年輕時,從河南省來到東北,后來把我母親也接過來,在黑龍江省克山縣安營扎寨了。初來乍到,舉目無親,父母親靠自己的雙手,和泥脫坯,一塊一塊地壘起來,蓋了一座土房,讓一家人有了安身之所。而我,就出生在那所房子里。東北的冬季極其寒冷,新蓋的房子保暖也差,結果把我的小腳兒后跟都凍了,留下了一個承載歷史的疤痕。媽媽現(xiàn)在還時常念叨,覺得沒保護好我,對不住我。父母親就靠兩雙勤勞的手,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永不停息。幾年過去了,苦盡甘來,我家在我們村最先擁有了一座一面青的房屋、黑白電視機、四輪車,以及父親自己制作的自動犁耙和米面加工等設備。
后來,姐姐高中畢業(yè),看著我們幾個都要讀書,她做出了人生第一次重要的抉擇——放棄了學業(yè)。父親有些無奈,就沒再勸說姐姐,同時也做出了一個影響了我一生的決定——帶著我姐和我離開了故鄉(xiāng),走上了開辟新天地的尋北之路。父親開著四輪車,我們三人歷時13天來到大興安嶺漠河縣。至今我依然發(fā)自肺腑地佩服父親,那時候沒有導航,也沒有路標,他怎么能從那么遠的地方,一點冤枉路都沒走,來到這個遠隔千里之外的地方。剛離開家的三天三夜,一直沒停歇地趕路,后來在路邊遇到一位姓樊的,都姓樊,很親熱,認了一家子,他們熱心挽留我們在他家住腳歇一晚。那天我們三個人吃了他一家人的飯,把他家的小主人都嚇到了,問:“媽媽,他們咋吃那么多???”那孩子看著我們吃得那么香,自己都沒吃上幾口就不吃了,還給我們念了一段俏皮嗑:“眼盯住,手不慌,有肉先吃肉,看見沒菜就泡湯?!爆F(xiàn)在回想起來,還有一頓晚餐特別香。其實,僅僅是在一個小賣店煮了幾袋方便面。因為數(shù)日風餐露宿,再加上那也是我第一次吃方便面,熱乎乎的有湯有水有滋味,簡直能與“珍珠翡翠白玉湯”相媲美,如今那股香味再也找不到了。記得當走到一個陡坡時,眼看著車開始打滑上不去了,情急之下,我和姐姐跳下車用身體拼命阻擋著車向后退,真是老天相助,車真的被我們弱小的身軀給擋住了。事后可把父親嚇了一身冷汗,擔心那一瞬間,萬一車沒擋住,我們姐倆可就危險了。
到漠河那天正好是1990年的元旦。因為父親精通木工、瓦工、電工、修理等生活所及相關技術,在四叔的幫助下,僅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就蓋成了一個板皮房,就這樣我們建立了新的根據(jù)地。經過考察,父親選擇了一個新的職業(yè)——崩爆米花。因為姐姐是家里的老大,已經做出了犧牲,決定告別校園,而我還要繼續(xù)就讀來之不易的學業(yè)。在故鄉(xiāng)的時候,因為家庭貧困,有一段時間,我離開了校園,站在家門口天天看著路上上學的孩子,經常連母親叫我吃飯都聽不見。母親最懂我,她與父親商量讓我重返了課堂??删驮诓钜粋€月就要中考時,在一次飯桌上,父親吞吞吐吐地說:“自麗,要不,咱別考了,也不一定能考上?!闭痼@之余,我放下碗筷,轉身回到屋里,蒙頭大哭了一場??捱^后,我下定決心,就算是上不起學,我也要拿到入學通知書再告別校園。我發(fā)奮苦讀,終于接到了黑龍江省海倫農業(yè)機械化學校的中專錄取通知書。當時學費有兩種繳納方式,一種是把四年的學費,一次性交齊,可以少繳點;一種是把四學年的學費,分兩次繳納。父親用顫抖的手拿著通知書,說:“孩子,放心吧!開學時爹一次性把學費給你交齊!”話音剛落,我看見父親轉過身去,揉揉眼睛,急匆匆地走出了門外。這時母親向我點了點頭,一把把我擁在懷里,我們母女緊緊地抱在一起,此時無聲勝有聲,一股心酸、激動和幸福的滋味涌上心頭。隔年,一個中專生、一個大專生相繼在我們這個家庭里誕生了。為了給父母減輕負擔,都主動選擇了分期付學費。這樣確實讓父母能減緩壓力。
為了有更多的收入,父母親在路邊擺了一個自制的小百貨大篷車,吃住都在那里。晚上,就把那些商品用苫布直接一蓋。他們與左鄰右舍相處得很好,從來也沒有丟過任何東西,而且有時鄰居們還幫著照顧生意。這樣的生活,父母親堅持了兩年多。后來父母親把大篷車搬到縣里了,每天都是馬不停蹄地忙著這個小生意。在他們的呵護下,我們都已經長大成人,有經商的、有公安局的、有國檢局的、有電視臺的,獨自奮戰(zhàn)在各條戰(zhàn)線上的我們,已是他們的自豪和驕傲。這一切,都得益于他們的諄諄教誨,更離不開他們的言傳身教和精心培養(yǎng)。他們將“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我們的腦海里,他們永遠是令我感到無上榮光的偉大雙親。
在我們上學時,他們說,等到我們畢業(yè)了,他們就不干了;當我們畢業(yè)了,又說等我們成家了就不干了;當我們成家了,他們又說等他們干不動了就不干了……有時候,我們懷疑是不是我們無能,使他們這般沒有信心,好似如果不辛苦地勞作,便不一定能吃飽穿暖;有時候,我悄悄地落淚,心想是不是我的工作和生活不夠努力,如此這般讓他們不放心。其實,我所有的猜想都錯了。此時的他們,與其說為了生計,不如說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身體。他們說,人不能閑下來,閑下來就鬧毛病了,無論掙多掙少,每天忙忙碌碌的,充實。當回到他們身邊時,每次都叮囑著我們要孝敬老人,勤儉持家,讓我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可能這就是我名字的由來吧!
如今他們都已經70多歲了。就在前幾天,父親終于想通了,放下他干了30年的崩爆米花小生意。30年,父親的生意經久不衰的秘籍是,他把所有產品加工都選最好的原材料;在產品加工過程中,都是精益求精;在銷售過程中,無論是批發(fā)還是零售,父親將重量都或多或少地多給點,永遠讓對方得到滿足。
我的父母親,雖然沒有什么高深的文化,但他們用行動詮釋著慈禧太后寫給她母親七十大壽的詩:“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融入兒女身。殫精竭慮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闭纭对娊洝匪f:“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蔽椅ㄒ荒茏龅木褪菆猿謱⑺麄兤D苦樸素、勤儉持家的傳統(tǒng)美德永遠發(fā)揚下去;唯一祈禱的就是,他們身體健康,幸福長久。
父母恩情,無以為報,唯愿父母永遠陪伴在我們身邊,我們永遠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