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興
摘?要:我國從古至今經(jīng)歷了太多的戰(zhàn)爭和磨難,但正是因為我國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困難,才成就了我們現(xiàn)在的世界地位,所以在學生們學習歷史的時候,這些歷史能夠讓他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能夠讓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為自己的祖國而自豪和驕傲,而且學生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還能夠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懷。
關鍵詞:初中歷史;家國情懷;滲透
引言:
家國情懷是一種大到國家小到個人的民族觀念,而且有國才有家這句話從來都不是無憑無據(jù)的。歷史是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學科,但是不知從何時起,初中歷史在教學中僅限于老師傳授給學生們知識,提升學生們的答題能力,而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們家國情懷的任務。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我們漸漸地開始關注歷史課程對學生們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畢竟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科的靈魂,所以下面的各種嘗試都是為了把家國情懷融入到歷史的教學當中。
一、擷詩引歌入課,喚醒家國情懷
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時代是中國從苦難走向繁榮的最好證明,但是在這些歷程中出現(xiàn)了很多詩歌,這些詩歌唱出了我們歷史中的艱辛和苦難,詩歌中的歌詞和故事更能詮釋我們這一路走的有多么艱辛,我們利用詩歌可以讓學生們更加全面地去理解和記憶歷史。歷史這門學科的整個教學其實是很枯燥的,所以老師需要去培養(yǎng)學生們對歷史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對各種歷史文化知識進行探討,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們對歷史有一個清晰的了解,而且現(xiàn)在有大部分的學生甚至是家長都認為學習歷史是沒有任何用處的,所以從這方面來看,我們就可以看出學生們對歷史的學習時間是很少的,所以老師在課堂上需要更加努力地去引導學生們對歷史進行學習和理解,那么有趣的導入方式成為了歷史老師的最優(yōu)選擇,因為一個好的導入課程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們對這節(jié)課的學習效率事半功倍。例如《國民革命歌》中所唱的歌詞,是對我國當時發(fā)動北伐戰(zhàn)爭的目的的主要闡述;《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中的歌詞,詮釋了志愿軍抗美援朝的主要目的;《松花江上》是對“九一八事變”的全部記錄等等,還有很多。這些歌詞都是在傾訴著中華民族的亡國之恨、喪家之痛,老師把這些歌曲素材與歷史的教學整合起來,可以讓學生們更好地感受到當時人們的的悲憤之情,這些充滿力量的歌詞帶著時代的旋律,能夠更快地喚醒學生們心底的那份家國情懷。
二、牽手歷史名人,滲透家國情懷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我們記載了一串串史冊的名字,有關心民生的屈原,有關心國家的霍去病,有以天下為公的孫中山先生,有我們的領袖毛澤東。他們分別來自不同的時代,但是他們卻在屬于自己的時代舞臺上縱橫馳騁,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時代精神的光芒,但是在歷史教材的簡化下這些人物的形象不能夠在課本中全部展現(xiàn)出來,所以老師可以根據(jù)歷史的內(nèi)容,然后運用多方面的方式來使這些歷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特點為學生們展示出來,讓學生們身臨其境,從而達到向學生們滲透家國情懷教育的目的。例如老師在為學生們講解《辛亥革命》這章內(nèi)容的時候,老師可以和同學們分享一下李覺民寫給他妻子的一封情書,這封信中寫了他為國捐軀的激情和對妻子的深情,他舍小家為大家的獻身精神讓我們動容,他頂天立地的家國情懷值得我們學習。在這封信中我們可以學習到他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他愛國的心是永恒的。老師還可以利用我們現(xiàn)在時代的便利,把我們已經(jīng)翻拍出來的歷史事件,用視頻或者是圖片的方式給學生們放映出來,這樣可以讓學生們更好地去了解這些歷史人物。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老師從感情這方面出發(fā),可以很好的讓學生們了解歷史,很容易讓學生們養(yǎng)成追求真理的習慣,讓學生們在走近歷史名人的同時,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和感情活動,在這樣一種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們的學習效果會事半功倍。
三、弘揚鄉(xiāng)土文化,提升家國情懷
學生們對身邊最為熟悉的除了家人也就只有家鄉(xiāng)了,他們對家鄉(xiāng)的文化有著特殊的親切感,能夠讓學生們產(chǎn)生學習興趣,所以老師可以從家鄉(xiāng)文化這方面入手,提升學生們的愛國情懷。老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們?nèi)ヒ恍v史遺址,讓學生們近距離地去了解歷史,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們對國家的熱愛。例如老師在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這節(jié)課時,老師可以讓同學們?nèi)タ匆恍┰谶@個時期比較有標志性的建筑物,從而引出張謇等一些名人,然后去看看這個名人的家鄉(xiāng)都有什么特色,老師通過給學生們的講解,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提高學生對自己國家的使命和責任。
四、找尋歷史與現(xiàn)實的契合點,升華家國情懷
我們所說得家國情懷教育并不是簡單的愛國教育,而是讓學生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學習歷史人物的精神,讓學生們能夠成為一個對民族有用之人,而且初中是學生們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在歷史的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們樹立一個正確的愛國意識,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念,因為我們出生在一個和平年代,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去理解當時殘酷無情的戰(zhàn)爭,更沒有辦法去深刻地體會英雄們?yōu)閲鵂奚姆瞰I精神,而且被歷史所記載的人物,他們身上都有人很多優(yōu)秀的品質,所以學生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這些品質或多或少都會影響著學生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歷史之所以為稱之為歷史,是因為它們都已經(jīng)過去,但是它們還和現(xiàn)實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所以老師要把歷史從冰冷的時間里提出來,只有把歷史與現(xiàn)實融合,才能讓歷史發(fā)揮出它最大的特點。例如《鋼鐵長城》這章,里面講解了中國從弱小到強大的變化歷程,老師在講這節(jié)課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看兩組照片,一組是當時社會下拍攝的照片,里面的人臉上寫滿了恐懼,另一組是幾個陽光的中國孩子,正在被一群海軍接回家。這兩組照片中人物臉上所露出的表情形成了很明顯的對比,讓學生們很明顯地感覺到了中國已經(jīng)成為了他們最堅強的后盾。其實各個國家之間的戰(zhàn)爭從未停止,只不過是因為我國的綜合國力現(xiàn)在比較強,所以我們國家才不會受到任何民族的干擾,從戰(zhàn)爭中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的人與國家是相連的、是不可分割的,從而升華了他們對國家的愛國情懷。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家國情懷是一種很奇妙的精神食糧,它能夠支撐著整個民族的興衰,所以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歷史老師必須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們的愛國情懷。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但是有太多的老師只做到了教書,忽視了育人,所以在當今社會老師要從育人的角度去進行教學,把教材與課本相結合,引導學生們形成正確的三觀。
參考文獻:
[1]劉凌云. 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滲透家國情懷教育[J]. 幸福生活指南,2018,000(043):P.1-1.
[2]陳龍. 分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滲透家國情懷教育[J]. 家長(上半月),2019,000(012):118,120.
[3]藍昌玉. 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的滲透[J].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4).
(廣東省東莞一中中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