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波 鄭光耀 徐麗紅 閆林林
(1浙江省武義縣森雅食用菌有限公司,浙江武義 321205;2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yè)研究所,江蘇南京 210042;3 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大球蓋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俗稱粗腿蘑、益腎菇、彩云菇,因其形似松茸,又名赤松茸,色澤艷麗、肉質細嫩、蓋滑柄脆、清香可口、營養(yǎng)豐富,是國際食用菌市場十大交易菇類之一,也是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向發(fā)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特色品種之一[1]。大球蓋菇栽培料來源廣泛,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農林廢棄物,如稻殼、稻草、玉米芯、木屑、桑枝、果枝等,且無須添加麩皮、米糠等價格較高的輔料,是栽培成本較低的一種食用菌。農林廢棄物再利用栽培大球蓋菇是促進農業(yè)生態(tài)良性循環(huán)的典范[2-3]。武義縣位于浙江省中部,地處北緯28°31′~29°03′,東經119°27′~119°58′,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雨量豐沛,是浙江省食用菌的優(yōu)勢產區(qū)。武義縣2018 年食用菌栽培量為3 760萬袋,總產值為4.73億元。食用菌生產是武義縣三大農業(yè)支柱產業(yè)之一,為武義縣山區(qū)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了豐富武義縣食用菌栽培品種,充分利用當地的農林廢棄物資源,提高栽培料的生物轉化率,筆者探討不同栽培料配方對大球蓋菇生長和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以期為大球蓋菇的高產優(yōu)質栽培提供參考。
大球蓋菇菌株為山東球蓋2 號,由山東三生萬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栽培種由浙江省武義縣森雅食用菌有限公司制備。栽培種配方:木屑84%,麩皮15%,輕質碳酸鈣1%。按配方備料拌勻、預濕、裝袋、滅菌、接種后,置于25 ℃培養(yǎng)室培養(yǎng)至菌絲滿袋。
試驗設計4 個栽培料配方,即配方①:豆殼90%,稻殼10%;配方②:木屑80%,稻殼20%;配方③:桑枝90%,稻殼10%;配方④:木屑50%,稻殼50%。栽培料要求新鮮無霉變、無蟲蛀、不含農藥或其他有害化學成分。
試驗地在浙江省武義縣森雅食用菌有限公司的大球蓋菇栽培大棚。棚長45 m,棚寬8 m,棚高3.7 m,棚頂為普通透明膜加蓋遮陽網。
按配方①、配方②、配方③、配方④混合主輔料,加入1%石灰粉,拌勻,調栽培料含水量為65%~75%,堆積發(fā)酵3 d,料堆中心溫度達60 ℃時翻料。發(fā)酵好的栽培料鋪于整好的畦面,厚約15 cm,鋪料量約10 kg/m2。鋪料后間距約10 cm 點播核桃大小菌種,用栽培料覆蓋菌種,厚度約10 cm,再覆蓋3 cm 厚的碎土。料床寬70 cm,高30 cm,間距30 cm,畦面呈中間高兩邊低的龜背形。每個小區(qū)播種面積100 m2,采取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3 次。采用噴灌方式給料床補水,每次補水至料濕透,同時保持環(huán)境相對濕度穩(wěn)定,確保大球蓋菇菌絲及子實體正常生長。
記錄供試配方鮮菇產量,計算單位面積產量、優(yōu)質菇比例、生物轉化率。優(yōu)質大球蓋菇標準:菌蓋酒紅色至酒紅褐色,子實體未開傘,內菌幕不破裂;菌柄直、無空心,白色至灰白色;子實體高度≥5 cm、菌柄長度≥3.5 cm、菌柄直徑≥2 cm、菌蓋直徑≥3 cm。
大球蓋菇子實體的蛋白質、脂肪、灰分和氨基酸的測定分別參照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GB 5009.6—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脂肪的測定》、GB 5009.4—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灰分的測定》和GB 5009.12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氨基酸的測定》。
由表1可以看出,配方③的鮮菇產量最高,其次是配方②和配方④,3 個配方的生物轉化率分別為73.8%、73.6%和70.0%,配方①的鮮菇產量最低,生物轉化率僅為34.8%;配方③的優(yōu)質菇比例最高,為48%,其次是配方④和配方②,分別為41%和29%,配方①優(yōu)質菇比例最低,僅為20%。綜合上述試驗結果,配方①栽培效果最差,因此營養(yǎng)成分測定剔除該配方。
表1 供試配方大球蓋菇產量及生物轉化率
由表2 可以看出,配方③大球蓋菇的蛋白質含量最高,為35.00%,其次是配方②和配方④,分別為33.06%、30.27%;配方②的脂肪含量最高,為1.39%,其次是配方④和配方③,分別為1.35%、1.28%;配方②的灰分含量最高,為10.42%,其次是配方④和配方③,分別為9.46%、9.23%。由此可見,供試配方對大球蓋菇的蛋白質影響較大,對脂肪和灰分含量影響較小,而配方③大球蓋菇的蛋白質含量比配方④高15.6%。
配方②、③、④大球蓋菇的蛋白質由16 種氨基酸組成,包括7種必需氨基酸(EAA)和9種非必需氨基酸(NEAA);其中谷氨酸、組氨酸、天門冬氨酸3種鮮味氨基酸含量最高,且均高于4%、3%、2%;配方③的氨基酸總量、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其次是配方②和配方④,配方③氨基酸總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別比配方④高15.72%、18.62%;配方②、配方③、配方④的必需氨基酸總量與氨基酸總量之比值、必需氨基酸總量與非必需氨基酸總量之比值相差較小??梢娕浞舰?、配方③、配方④對大球蓋菇的氨基酸含量影響較大,而對氨基酸組成影響較小。
表2 供試配方栽培大球蓋菇(干)的營養(yǎng)成分含量%%
用豆殼、稻殼、木屑、桑枝4種農林廢棄物,設計4 個栽培料配方栽培大球蓋菇,結果表明,配方③的鮮菇產量、生物轉化率和優(yōu)質菇比例最高,配方①的鮮菇產量、生物轉化率和優(yōu)質菇比例最低。
供試栽培料配方對大球蓋菇的蛋白質含量影響較大,對脂肪和灰分含量影響較小,對大球蓋菇的氨基酸含量影響較大,對氨基酸組成影響較小。
桑枝是養(yǎng)蠶副產物,用于栽培大球蓋菇,不但能夠提高大球蓋菇產量和品質,而且能夠使桑枝資源變廢為寶,提高桑蠶業(yè)經濟效益。各地在利用農林廢棄物栽培大球蓋菇時,除了立足就近取材,變廢為寶的原則外,更要重視各種原料科學配比,以提高栽培料的生物轉化率,提高大球蓋菇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