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婷
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沖擊,全球需求疲軟,大宗商品價格劇烈震蕩,加之各國經濟結構脆弱、公共衛(wèi)生體系承壓、糧食安全問題惡化,IMF預計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全年經濟將下滑3.0%。由于公共債務壓力攀升、經濟改革面臨不確定性等原因,尼日利亞、南非和安哥拉三大經濟體全年經濟面臨嚴峻的下行壓力,預計2021年有望恢復正增長。
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經濟形勢分析
(一)經濟下行壓力略有緩解
受新冠疫情引發(fā)的大規(guī)模封城措施影響,尼日利亞國內外需求雙雙疲軟,三季度GDP同比下滑3.6%,降幅較上季度收窄2.5個百分點,連續(xù)兩個季度呈下滑態(tài)勢。其中:石油部門增加值同比下滑13.9%,降幅較上季度擴大7.3個百分點,日均產量為167萬桶,較2019年同期下降37萬桶,對GDP增長貢獻降至8.7%;非石油部門增加值下滑2.5%,降幅較上季度收窄3.5個百分點。南非經濟下行速度放緩,三季度GDP同比下滑6.0%,降幅較上季度收窄11.1個百分點;其中,礦業(yè)、制造業(yè)分別下滑3.0%、8.2%,較上季度明顯好轉。作為依賴石油而生的國家,受石油產量下滑和新冠疫情蔓延的雙重打擊,安哥拉經濟已連續(xù)四個季度負增長,二季度GDP同比下滑達8.8%;其中,漁業(yè)、石油業(yè)、鉆石礦業(yè)分別下滑27.8%、8.2%和15.6%??夏醽喗洕?0年來首次負增長,二季度GDP同比下滑5.7%,較上季度下降10.6個百分點,制造業(yè)、運輸倉儲業(yè)、住宿餐飲業(yè)均遭受不同程度影響,分別下滑3.9%、11.6%和83.3%。
(二)對外貿易增長持續(xù)疲軟
三季度,尼日利亞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下滑8.9%。出口下滑43.4%;其中:原油作為最主要出口產品,降幅高達35.3%,占總出口的比重降至70.0%;除農產品仍保持增長外,制成品、原材料、能源產品等出口均出現大幅下跌,降幅分別為86.7%、61.9%和20.0%。進口增長38.0%;其中,原材料、農產品、固體礦產進口上漲迅猛,漲幅分別為114.9%、109.8%和77.2%,但能源產品下滑達69.1%。受疫情期間國際貿易受阻的影響,尼日利亞連續(xù)四個季度呈現貨物貿易逆差,赤字達到2017年以來最大規(guī)模。1—10月,南非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4.3%,出口增加5.0%,進口下降13.6%,對外貿易呈現順差;10月,出口持續(xù)回暖,上漲21.4%,進口仍呈萎縮態(tài)勢,下降5.9%,天然珍珠和貴金屬、礦物產品等主要出口產品分別增長68.7%、7.2%,機械設備等主要進口產品下降0.3%。受石油產量低迷的拖累,二季度安哥拉出口同比下降62.5%,進口同比下降32.5%;貿易順差收窄77.9%。除三大經濟體外,受石油價格波動、外需疲軟、疫情持續(xù)等因素影響,主要經濟體對外貿易仍承下行壓力。
(三)物價水平持續(xù)上行
自2019年8月以來,尼日利亞通脹壓力持續(xù)攀升,2020年10月CPI同比上漲14.2%,漲幅較上月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食品CPI上漲17.4%,處于近兩年以來的高位。南非通脹水平持續(xù)低位,4月以來CPI增幅均低于4.0%,11月同比上漲3.2%。受疫情持續(xù)、油價低迷、寬扎貶值等多重因素影響,安哥拉通脹壓力持續(xù)攀升,10月CPI增幅達到24.3%,較上月上漲0.5個百分點,達到2017年11月以來的最高值。肯尼亞物價水平略有上漲,10、11月CPI增幅分別為4.8%和5.5%。
(四)就業(yè)市場表現不佳
撒哈拉以南經濟體就業(yè)市場普遍表現不佳,失業(yè)率持續(xù)高位。2020年二季度,尼日利亞失業(yè)率高達27.1%,位于歷史最高點,此次為自2018年三季度以來尼日利亞統計局首次公布失業(yè)率數據。南非失業(yè)率呈上漲態(tài)勢,三季度為30.8%,較上季度增長1.0個百分點,達到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安哥拉就業(yè)壓力也持續(xù)攀升,三季度失業(yè)率達到34.0%,較上季度提高7.5個百分點,位于2007年以來的最高位??夏醽喪I(yè)率大幅上漲,二季度為10.4%,較上季度提高1倍。
(五)財政狀況普遍堪憂
尼日利亞財政壓力上升。截至二季度,尼日利亞公共債務規(guī)模達到31.01萬億奈拉,同比增長20.6%,預計2020年底將達到32.5萬億奈拉。在最新的財政預算中,尼政府分別將2021年的財政收入和支出確定為7.9萬億和13.1萬億奈拉,赤字將達5.2萬億奈拉,財政壓力恐繼續(xù)上升。受經濟疲軟、國企財務狀況惡化等因素拖累,南非政府財政狀況持續(xù)惡化。10月,中央政府債務規(guī)模達到3.8萬億蘭特,同比上漲21.6%。南非政府10月公布的中期財政預算聲明(MTBPS)預測,2020—2021財年預算赤字占GDP比重將達15.7%,公共債務占GDP比重將達81.8%。安哥拉國民議會11月通過的《2021年經濟年度國家預算擬議法》提出,2021年財政支出的規(guī)模約為147.8億寬扎;受疫情沖擊,財政預算仍將呈現赤字,短期內難以實現財政平衡。整體而言,公共債務仍是撒哈拉以南經濟體普遍面臨的問題,尤其是石油出口國和重債窮國加速了整個地區(qū)的公共債務積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更新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經濟展望》指出,在35個低收入國家中已有6個國家陷入債務危機、11個國家存在較高風險陷入債務危機,預計2020年該地區(qū)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將上升至65.6%,較疫情前預測提高9.2個百分點。
(六)貨幣政策持續(xù)寬松
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下行,主要央行陷入“降息潮”,撒哈拉以南經濟體貨幣政策普遍偏向寬松。疫情以來,尼日利亞央行兩次下調基準利率,由13.50%降至11.50%,達到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12月,尼日利亞首次發(fā)行81天特別票據以提高市場流動性,規(guī)模達4.1萬億奈拉。南非央行連續(xù)四次降息,幅度分別為100、100、50和25個基點,基準利率由5.25%降至3.50%,達到歷史最低位。受通脹和匯率的制約,安哥拉央行保持基準利率15.50%不變,而采用其他貨幣政策工具以補充市場流動性。3月,安哥拉央行將7天流動性便利的利率由10%下調為7%;5月,啟動規(guī)模高達1000億寬扎的隔夜借貸便利,并將制造部門的大企業(yè)納入公共債券貼現融資便利的計劃中,規(guī)模最高可達1000億寬扎。自2019年11月以來,肯尼亞央行連續(xù)四次降息,基準利率由9%下調至7%,并于5月以來保持在7%。
二、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展望
(一)國際因素
從全球經濟看,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不確定性將成為制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多數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受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響,全球貿易放緩、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體面臨外需下滑、石油收入承壓等影響。但是,疫情期間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多方援助,部分國家的債務得以減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下行的壓力。
(二)國內因素
從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看,短期內難覓復蘇動力,主要經濟體經濟下行壓力攀升。由于公共衛(wèi)生資源短缺,新冠疫情疊加埃博拉病毒和蝗災對經濟造成嚴重的打擊。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保守估計,全年非洲將有近2700萬人陷入極端貧困。此外,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AfCFTA)也因疫情原因,由2020年7月1日推遲至2021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放緩。
在經濟復蘇和改革計劃的推動下,尼日利亞制造業(yè)恢復正增長,非石油行業(yè)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所提高,經濟結構不斷調整。但受疫情的拖累和長時間封城措施的制約,11月尼日利亞央行公布的制造業(yè)PMI為50.2,為4月以來首次位于榮枯線上方。但受國際油價持續(xù)低迷、公共債務壓力攀升、通脹壓力上行、失業(yè)率持續(xù)高位等因素影響,11月經濟信心指數為-1.5,仍呈現負值。隨著2021年全球經濟復蘇,尼日利亞經濟有望實現好轉。
南非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一方面,疫情恐將嚴重惡化政府的財政狀況。IMF預測,南非財政赤字將于2020年和2021年分別達到GDP的14.0%和11.1%,政府債務將分別達到78.8%和82.8%。受財政狀況惡化和經濟疲軟的影響,穆迪將南非的主權信用評級由BA1級下調至BA2級,惠譽由BB級下調至BB-級,均低于投資級別?;葑u預計,到2022年南非GDP也將保持在2019年水平以下。另一方面,隨著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松,制造業(yè)生產和市場投資信心略有回暖,但恐難支撐全年經濟。11月,制造業(yè)PMI為52.6,較上月下降8.3個點;11月,商業(yè)信心指數恢復至93.4,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南非工商會(SACCI)也指出,經濟衰退、高失業(yè)率和對于財政可持續(xù)性的擔憂仍困擾著市場信心。南非央行的最新預測顯示,2020年南非GDP將下滑8.0%,預計2021和2022年兩年的經濟增速分別僅為3.5%和2.4%。
安哥拉于2018年1月開始實施宏觀經濟穩(wěn)定計劃,針對財政、貨幣、匯率等政策進行一系列調整,財政赤字逐漸收窄,國際收支出現改善。由于改革仍在進程中,短期內安哥拉仍依靠石油為生,出口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加之寬扎匯率貶值、國內債務高企、通脹壓力回升、失業(yè)率持續(xù)高位,經濟依舊面臨下行壓力。
(三)全年經濟展望
綜合以上分析,受新冠疫情持續(xù)蔓延、全球經濟下行、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劇烈波動、主要經濟體增長疲軟、國內通脹和失業(yè)持續(xù)高位、債務風險嚴重等因素的拖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經濟面臨嚴重的下行風險。IMF于10月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經濟展望》預測,該地區(qū)2020年經濟增速為-3.0%,2021年將實現3.1%的正增長;尼日利亞、南非、安哥拉三大經濟體2020年的經濟增速分別為-4.3%、-8.0%和-4.0%;肯尼亞經濟增速雖也有所放緩,但明顯好于上述經濟體,全年將實現1.0%的正增長。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使變局加速演進。中非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應推動雙方繼續(xù)團結協作、砥礪前行,共同打造中非衛(wèi)生健康共同體和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一是持續(xù)深化中非合作。加快落實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和“八大行動”,推動中非合作向健康衛(wèi)生、改善民生領域傾斜,幫助非洲國家補齊公共衛(wèi)生領域的短板。
二是推動非洲可持續(xù)發(fā)展。支持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qū)建設,支持非洲加強互聯互通和保障產業(yè)鏈供應鏈建設。支持非洲數字經濟發(fā)展,共同拓展數字經濟、智慧城市、清潔能源、5G等新業(yè)態(tài)合作,促進非洲發(fā)展振興。
三是共同捍衛(wèi)多邊主義。助力非盟實現《2063年議程》,推動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共同捍衛(wèi)發(fā)展中國家利益,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四是夯實中非友好互信。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堅定支持各國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支持獨立自主地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支持彼此維護正當發(fā)展權利,攜手實現民族振興,推進中非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高水平發(fā)展?!?/p>
(作者單位: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外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