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爽龍,董亞秀,王浩軍
(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浙江 杭州 310002)
根據(jù)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的意見》(浙政辦發(fā)〔2016〕4 號)和浙江省水利廳《全面推進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實施方案(2016—2020年)》(浙水科〔2016〕1 號)等文件精神,“十三五”期間,浙江省將全面推進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工作。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劃定是標準化管理創(chuàng)建工作中一項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對于進一步保護、充分發(fā)揮水利工程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浙江省水利工程劃界限權工作的歷史遺留問題較多,權屬關系復雜,水行政主管部門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因地制宜地提出對策,根據(jù)不同情況類別采取相應的處理方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厘清權屬關系,為全國水利工程劃界限權工作提供浙江思路。
(1)劃界方案應報當?shù)卣鷾什⒐?,劃界方案中應明確工程管理范圍線(簡稱管理線)和保護范圍線(簡稱保護線),并附工程的四至范圍圖(水文測站不作強制要求),圖紙測繪比例建議為1:2 000 及以上[1]。河道工程應標出四線即岸線、堤線、管理線和保護線,高程控制采用1985 國家高程基準。
(2)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劃定標準按照《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執(zhí)行?!稐l例》未規(guī)定的水利工程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家和省級有關規(guī)定,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參照決定具體劃定標準。
(3)無堤防的河道工程,劃定標準按《浙江省河道管理條例》執(zhí)行,規(guī)劃建設堤防的,按規(guī)劃線劃定河道管理線。
(4)大中型灌區(qū)只要求渠首工程劃界。農村供水工程水源的保護范圍按照《浙江省農村供水管理辦法》規(guī)定執(zhí)行。
(5)山塘庫區(qū)管理范圍為設計洪水位,不設置保護范圍,大壩兩端管理范圍為兩端以外不少于10 m 的地帶,背水坡腳外管理范圍為:壩高≤10.00 m,為10 m 范圍內地帶;壩高>10.00 m,為壩高值范圍內地帶。
部分水利工程歷史上已劃界確權,但年代久遠,如諸暨市青山水庫在1990 年已劃界確權,但沒有電子版測量圖,且測量精度不滿足規(guī)定要求,庫區(qū)管理范圍未按照校核洪水位或庫區(qū)移民線來劃定。
針對原劃界成果不符合現(xiàn)行相關規(guī)范要求的工程,需重新進行劃界。劃界圖紙繪制之前先確定審批單位要求的坐標體系、出圖比例和控制點精度,以免不滿足要求。工程劃界地形圖比例一般不小于1:2 000,工程布置發(fā)生變化(如除險加固后等)需重新進行地形圖測量。
因歷史原因,有的工程管理范圍內存在道路、橋梁、民房等建筑設施,布設界樁時受到影響,工程確權不現(xiàn)實。例如浦陽江一期標準化創(chuàng)建咨詢過程中,堤防管理范圍界樁設置于水塘和房屋附近,導致無法實施。
首先要理解浙江省水利廳提出的劃界限權工作要求:對于暫時不能確權的水利工程,可先只劃界、不確權,不做征地及移民拆遷補償,原土地權屬關系及性質不變[2],農田、林地權屬關系及性質不變,房屋產權性質不變,仍由原使用者進行正常生產,但禁止從事危及工程安全和正常運行的活動。
原則上遇到上述情況,建議根據(jù)工程類型,對照管理規(guī)程要求,進行管理范圍劃界。實際調研時,遇到管理范圍被占用情況時,通過與相關管理部門溝通,說明只劃界不確權。另外,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部分地段按照有關規(guī)定進行界樁設置,遇到民房、道路、橋梁等建筑物時,避免在已有建筑上布設界樁,采取就近設置或在附近拐點處設置的辦法進行解決。
水庫庫區(qū)因修筑道路,部分河灣被截斷,導致劃定的管理范圍偏小。珊溪水庫庫區(qū)劃界時,泰順縣百丈鎮(zhèn)柴嶺腳附近因修筑道路(司筱線),部分河灣被截斷,管理范圍線沿道路外側劃定(道路頂高程高于庫區(qū)移民線),未把截斷的河灣劃入管理范圍,導致劃定的管理范圍偏小。
針對這種情況,應分析截斷的河灣是否屬于水庫原征地范圍。如果在水庫原征地范圍內,道路修建后內外水域雖不連通,但被截斷河灣仍屬于水庫管理范圍,應按庫區(qū)移民線劃定管理范圍。
部分工程管理范圍內存在違章建筑,如珊溪山水庫庫區(qū)存在采砂場,位于司前鎮(zhèn)和百丈鎮(zhèn),采砂場高程低于庫區(qū)移民線,屬違章開采,影響水庫環(huán)境和日常管理。
針對這種情況,應將采砂廠關停取締,責令當?shù)卣M快將設備清出現(xiàn)場并采取措施恢復水域原狀[3]。
珊溪水庫庫區(qū)管理范圍按20 a 一遇移民水位147.67 m進行劃定,未考慮庫尾洪水回水的影響,導致庫區(qū)的管理范圍劃定偏小。
根據(jù)《條例》,水庫庫區(qū)管理范圍為校核洪水位或者庫區(qū)移民線以下的地帶,當按庫區(qū)移民線進行劃定時,應注意其不是確定的數(shù)值,如珊溪水庫庫尾司前鎮(zhèn)附近20 a一遇洪水回水水位為148.00 m,比移民水位高0.33 m,故庫區(qū)管理范圍劃定過程中應結合洪水回水成果[4]。
諸暨市西閘工程定蕩畈東北側的西渠,連接南側洪浦江堤防和北側楊蔡小湖堤防,是定蕩畈湖畈以及洪浦江排澇的主要通道,在劃界過程中,僅考慮水閘的工程劃界,未考慮上下游堤防的管理范圍,后經(jīng)業(yè)主建議,結合規(guī)范要求將上下游河道各100 m 納入管理范圍。
水利工程劃界應充分考慮與其他水利工程或河道管理范圍的銜接,而不能僅僅考慮單個工程,水閘、泵站工程劃界應考慮與之相接的堤防、河道等相應范圍而定。
南山水庫原征地面積1 188.5 hm2(17 828 畝),庫區(qū)校核洪水位(132.91 m)以下面積315.6 hm2(4 734 畝),遠小于征地面積。
根據(jù)《條例》,浙江省政府可批復的庫區(qū)管理范圍最小值為庫區(qū)移民線以下地帶,最大值為校核洪水位外100 m以下地帶(此時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重合),當庫區(qū)征地范圍介于上述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間時,可按征地線劃定庫區(qū)管理范圍。南山水庫屬于大型水庫,校核洪水位以下地帶的面積為315.6 hm2(4 734 畝),校核洪水位以外100 m 地帶的面積為231.4 hm2(3 471 畝),故南山水庫庫區(qū)可劃定的最大管理范圍原則上為547.0 hm2(8 205 畝),此時庫區(qū)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重合,遠小于庫區(qū)征地范圍。經(jīng)與浙江省水利廳和嵊州市南山水庫管理中心溝通,考慮到土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最終按校核洪水位劃定庫區(qū)管理范圍,但管理單位對管理范圍外征地仍負有管理責任。
嵊州市豐潭水庫庫尾處與東陽市交界,根據(jù)市域行政區(qū)劃線,庫尾部分的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涉及東陽市部分村鎮(zhèn)。
針對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跨市縣的情況,需將相關情況在劃界報告中說明,再將劃界報告通過召開協(xié)調會議或發(fā)函征求意見的方式,征求相關市縣的意見。豐潭水庫通過嵊州市人民政府召開劃界方案協(xié)調會議,征求東陽市相關部門(東陽市水務局、三單鄉(xiāng)人民政府、佐村鎮(zhèn)人民政府)的意見,最終確定:東陽市域內,豐潭水庫的管理范圍為征地高程(355.19 m)以下地帶,保護范圍與管理范圍重合,不再另設保護范圍線。
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劃定工作面廣量大,任務艱巨,情況復雜,且與水利工程的安全息息相關。通過分析劃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對開展水利工程劃界限權工作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