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穎,王莉萍,林根芳
(浙江省人民醫(yī)院 浙江杭州310014)
膀胱癌是一種泌尿系統(tǒng)最高發(fā)的惡性腫瘤,占全部惡性腫瘤的5%。隨著膀胱癌發(fā)病率逐年增加,臨床上膀胱根治性切除術(radiccial cystectomy,RC)加尿流改道術(urinary diversion,UD)逐漸成為了浸潤性膀胱癌的金標準[1]。我院從2014年9月常規(guī)開展了機器人輔助腹腔鏡膀胱癌根治術(RARC)等各類泌尿手術。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最早于1997年由丹麥外科醫(yī)生Kehlet等[2]首次提出,黎介壽院士等于2007年引入我國,該理念結合外科手術方式、疼痛控制學、麻醉學等多方面護理技術和方法降低手術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創(chuàng)傷應激,使之獲得加速康復。泌尿外科作為ERAS起步相對較晚的學科,卻也是腔鏡手術開展較廣泛的學科,而快速康復醫(yī)護一體化管理模式應用于各類泌外腔鏡手術的研究文獻不多[3]。本研究旨在探討快速康復醫(yī)護一體化管理模式在RARC及原位“U”形回腸新膀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4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我科膀胱尿路上皮癌行RARC患者42例,男32例、女10例,年齡45~81歲;原發(fā)腫瘤36例,復發(fā)6例;術前曾接受8周~6個月膀胱灌注化療。排除標準:既往有胃腸道手術史、心肺功能異常、精神疾病患者。按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22例和觀察組20例。對照組年齡49~79(64.03±1.52)歲;臨床分期:cT2期17例,cT3期5例。觀察組年齡45~81(65.42±2.64)歲:臨床分期:cT2期15例,cT3期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膀胱鏡檢查+活檢術,病理確診多發(fā)性、肌層浸潤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后尿道及膀胱頸口活檢未見腫瘤侵犯。兩組均在全麻下實施RARC及原位“U”形回腸新膀胱。
1.2.1 對照組 給予圍術期常規(guī)護理。術前常規(guī)健康教育;常規(guī)腸道準備(口服2~3盒恒康正清等)。術中無常規(guī)保溫措施;不常規(guī)使用靜脈自控鎮(zhèn)痛(PCIA);術后不常規(guī)霧化吸入。術后常規(guī)禁飲食至肛門排氣;術后禁止早期下床活動(常規(guī)臥床>1 d),不常規(guī)使用鎮(zhèn)痛藥、止吐藥及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
1.2.2 觀察組 實施快速康復醫(yī)護一體化管理模式。①術前健康教育:組建醫(yī)護一體化服務小組,由資深醫(yī)師、專科造口護士及責任護士組成[4],加強ERAS理念健康教育,于手術方案擬定日講解RARC相關技術、造口知識和日常護理管理培訓,針對不同患者給予個體化心理疏導,解除患者及家屬的顧慮,積極主動配合醫(yī)生及護士的治療。②腸道準備:術前3 d進無渣半流質飲食,術前1 d進流質飲食,適當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常規(guī)可樂必妥片、甲硝唑片口服,術前晚間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恒康正清)2~3盒,直到排出液無糞質,術前6 h禁食、2 h禁飲,術中不常規(guī)放置胃管,防止對胃腸道產生刺激。③疼痛護理:術中借助中央空調和保溫,毯常規(guī)保溫維持患者體溫36 ℃,采用多模式鎮(zhèn)痛方式,術畢前靜脈滴注氟比洛芬酯50 mg,采用切口局部浸潤+PCIA,盡量減少阿片類藥物的應用,并向患者及家屬介紹PCIA相關設備、收費等情況,講授PCIA泵使用方法。術后帕瑞昔布鈉40 mg靜脈推注,2次/d。④術后進食:無不良反應者術后6 h飲少量溫水,術后第2天進流質飲食,第3天進半流質飲食,進食量逐漸增加,逐漸過渡到普食。⑤術后活動:術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彈力襪等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早期有計劃地制定下床活動表,確定每天的快速康復目標。麻醉恢復后6 h無不適,協助取半坐臥位,指導深呼吸、有效咳嗽、雙下肢的被動或主動活動,術后第1天可協助床邊站立,術后第2天協助患者床邊行走,以后逐漸增加活動量。⑥引流管護理:術后定期擠壓并用生理鹽水和5%碳酸氫鈉溶液交替低壓沖洗膀胱,4~6次/d,保持引流通暢,減少腸道分泌物蓄積。⑦排尿訓練:術后2周間斷夾閉導尿管,鍛煉膀胱的反射功能,夾閉時間可從開始時30 min增加到2~3 h,排尿時隨新膀胱的下降用掌心向下做環(huán)行按摩,可起到刺激和壓迫膀胱、促進排尿:進行盆底肌鍛煉,圍術期排尿后指導患者放松腹肌,做提肛運動,有規(guī)律地收縮肛提肌和恥骨尾骨肌,促進對尿道外括約肌的支配作用,增強括約肌功能,以便及早恢復控尿能力;患者術后夜間排尿可控性差,晚間減少飲水量,每2~3 h定時排尿1次,最大限度防止尿液反流及代謝性酸中毒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5]。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術后排氣時間、術后排便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控尿率。術后控尿良好的定義:每天使用尿墊≤1片[6]。②采用數字疼痛分級法(NRS)評估兩組患者術后2、8、24 h疼痛程度。用0~10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分級標準: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③比較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包括出血、腸梗阻、DVT、肺炎等。
2.1 兩組術后排氣時間、術后排便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控尿率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排氣時間、術后排便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控尿率比較
2.2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膀胱癌成為了泌尿系統(tǒng)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而肌層浸潤性膀胱癌 (MIBC)較非MIBC預后明顯變差。RC+UD是目前治療MIBC的標準方案[7]。該手術時間長、難度大、術后恢復慢、并發(fā)癥多,是泌尿外科難度最大的手術之一[8]。而相較傳統(tǒng)手術方式,機器人在RARC中提供寬闊視野和準確、靈活的控制能力,能夠清楚呈現組織、器官的解剖構造和神經血管束的走行,在淋巴結清掃和保留神經的技術方面展現出優(yōu)勢,改善患者預后情況,提高術后生活質量。目前,ERAS理念在泌尿外科的應用具體包括微創(chuàng)的腹腔鏡手術、改進的圍術期處理方法、優(yōu)化的多模式鎮(zhèn)痛方案以及全方位配合改進的護理模式[10]。其中醫(yī)護工作貫穿整個診療過程,在ERAS的開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RARC的快速康復醫(yī)護一體化方案強調以下幾個方面:①對患者進行良好的術前教育,機器人輔助下膀胱全切回腸膀胱術作為國內新開展的微創(chuàng)手術,患者多顧慮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費用,易產生懼怕、悲觀、失望心理[11]。因此,服務小組對患者做好住院健康教育,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時,可用PPT和宣傳圖冊等不同方式進行健康教育,演示手術技術。②術前6 h禁食、2 h禁飲,于術前2 h讓患者飲葡萄糖等滲溶液,可緩解患者術前饑餓、口渴,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加速患者康復[12]。③術中加強保溫,采用多模式鎮(zhèn)痛方案,可維持體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減少疼痛刺激。本研究發(fā)現,醫(yī)護一體化方案可有效減輕患者外周和中樞疼痛敏化,延長鎮(zhèn)痛持續(xù)時間,減少鎮(zhèn)痛藥用量。④術后宜早期進食。有研究表明,術后推遲進食時間會延緩患者的術后恢復,增加感染相關并發(fā)癥[13]。本研究結果發(fā)現,觀察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術后首次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可見觀察組胃腸道功能恢復提前還得益于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的改善。⑤在充分鎮(zhèn)痛的基礎上鼓勵患者術后當天麻醉復蘇后6 h即早期床上活動,如屈膝和坐起等;術后第1天即下床活動,循序漸進地增加離床活動頻率及時間,不僅可促進腸蠕動恢復,加速新陳代謝及藥物吸收,預防DVT,而且可減少肌肉消耗,增強心肺功能。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早期下床活動并未影響切口愈合,未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⑥原位膀胱術后控尿情況的好壞,直接影響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啬蚵实母叩褪窃u價尿流改道術式優(yōu)劣的主要標準??焖倏祻歪t(yī)護一體化管理模式提倡術前服務小組指導患者及家屬學會正確、有效的咳嗽、深呼吸、提肛肌訓練方法。出院后醫(yī)生負責跟進患者的復診,造口治療師負責患者及家屬的造口知識和日常護理鞏固,護士負責隨訪預約、跟進自主控尿訓練記錄。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拔除導尿管后行盆底肌功能訓練比較,觀察組拔除導尿管即刻及術后1個月的控尿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快速康復醫(yī)護一體化方案有利于完全RARC及原位“U”形回腸新膀胱術后患者早期控尿功能的恢復。
本研究對照組有1例發(fā)生DVT,雖與觀察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仍值得思考。靜脈血栓栓塞癥(VTE)是外科手術常見并發(fā)癥,主要包括DVT和肺血栓栓塞癥(PTE)。VTE的預防護理措施包括術前VTE 風險評估、術中維持最佳氣腹狀態(tài)、觀察病情變化、圍術期應用抗血栓襪、預防血液高凝狀態(tài)、保持大便通暢、早期活動、出院指導等。管理小組非常關注術前常規(guī)VTE風險評估并鼓勵患者圍術期使用彈力襪、抗凝藥物,早期下床活動、早期進食,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DVT和繼發(fā)PTE。
RARC及原位“U”形回腸新膀胱術可以更徹底進行淋巴結清掃和腫瘤根治,更好地保留尿道和神經血管束,具有手術時間短、創(chuàng)傷小和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勢。ERAS理念提倡術前講解疾病知識,術中做好各項保暖措施、減少術中補液量、做好醫(yī)護之間配合,術后早期活動,以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4]。而基于ERAS理念的醫(yī)護一體化方案應用于RARC患者中可以明顯縮短術后排氣、排便時間,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加速術后恢復進程,縮短術后住院時間,提高術后早期控尿率,值得臨床推廣。一體化方案的實施有賴多學科醫(yī)護人員的良好協作,它是采用循證醫(yī)學證據的圍術期一系列優(yōu)化措施,以減少手術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的創(chuàng)傷應激,達到快速康復,并能促進醫(yī)院質量管理體系的完善和診療路徑的規(guī)范化。但在快速康復醫(yī)護一體化管理模式實施時應注意個體化原則,切勿一概而論、盲目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