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來稿務求論點明確,論據(jù)可靠,數(shù)據(jù)準確無造假,文字精煉。所投稿件必須是論文的最后定稿,無修訂模式,嚴格按本刊規(guī)范投稿,不合要求本刊不便送審。
2.來稿應基于自身研究工作和真實的試驗數(shù)據(jù)完成論文撰寫,堅決抵制“第三方”提供代寫論文、代投論文服務。
3.對具有創(chuàng)新性、一定的學術價值、對科研及實踐生產問題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論文,經審稿專家推薦,可優(yōu)先發(fā)表。
4.所有論文署名作者都必須對論文有實質性學術貢獻,并對論文內容負有知情同意責任,并署名同意發(fā)表該論文,堅決抵制無實質行學術貢獻者在論文上署名。請保持論文投稿署名和最后文章刊出署名一致,如若更改,需征得所有作者授權,且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請勿變更。
5.來稿請用 word 保存文件,要求作者投稿專投本刊,堅決反對一稿兩投、抄襲和參考文獻標注不清等侵犯著作權的學術不端行為,一旦發(fā)現(xiàn),本刊不再接收該文章作者的投稿,同時通報國內外本領域相關期刊。
6.作者投稿時務必通過“添加更多作者”菜單欄填寫每一位署名作者的信息,其中 E-mail 信息為必填項。稿件的修改、答疑、審讀校樣、支付相關費用以及稿酬等處理只發(fā)郵件給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最好提供方便聯(lián)系的手機號碼。
7.本刊實行稿件雙向盲審制,若投稿時需將來稿中的中英文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以及首頁腳注中的通信作者和第一作者簡介等信息全部隱去,以便盲審(注冊投稿時請網(wǎng)上填寫作者信息)。
8.來稿應包括中文題目,作者姓名及單位信息,中文摘要(200~300 字),關鍵詞(3~8 個),英文題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作者姓名及單位英文信息,正文(包含前言、材料和方法、結果、討論、結論),參考文獻。其中英文工作單位請按照英文通信地址的表達習慣來譯。首頁腳注處請按照本刊格式注明資助的項目及編號,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職務,學位(或在讀學位),主要研究方向,E-mail。并注明電話,以便聯(lián)系。
9.文稿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和表格中的所有中文都應具中英兩種文字并給出法定計量單位。表格采用三線表,表的各欄均應標明“量或測試項目、標準規(guī)定符號、單位”,表中的縮略詞和量的符號必須與正文一致。圖上的文字不宜多,表達必須清楚,區(qū)分明確。照片要保證清楚,必須彩色印刷費用由作者自行承擔。
10.文稿中出現(xiàn)的所有符號必須符合國家標準規(guī)定。物理量單位、外文字母和公式字母必須區(qū)分大、小寫,正、斜體。文章中首次出現(xiàn)的生物(植物、動物、微生物)應標明拉丁文學名。
11.地圖分辨率不低于300 dpi,盡量避免使用帶有國界、省界線的地圖。如必須使用,請到國家測繪局網(wǎng)站(http://www.sbsm.gov.cn/article/zxbs/dtfw/)下載最新版本的地圖文件并標注審圖號,或在地圖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地理底圖上標注后再掃描制作。如果帶有國界、省界線的地圖不屬以上來源,編輯部會要求作者將地圖送國家測繪局或外交部審查,審查時間在30 天以上。
12.參考文獻均需譯成英文,按在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并在文中采用上標法標注,前后一一對應。作者應在自己的文章中,對國內同行已發(fā)表的相關論文,特別是近兩年的研究成果給予充分反映。參考文獻表只列出與本文有關的文獻,應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最主要的、發(fā)表在公開出版物上的文獻;非公開出版物作為腳注處理。引用他人未發(fā)表過的資料或數(shù)據(jù),應征得有關方面的同意并加以說明。作者應對所引文獻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負責。研究型文章參考文獻不得少于20 篇,綜述的參考文獻一般不少于60 篇,其中英文不少于20 篇。參文模板詳見我刊首頁(http://cykx.lzu.edu.cn)投稿指南。
13.請您推薦與您投稿研究內容相關的專家至少2 名,并注明專家研究方向、E-mail、學歷、職稱、工作單位及詳細通訊地址、郵編,以便豐富《草業(yè)科學》審者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