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峰 周水棟
(1.江蘇科泰巖土工程有限公司,江蘇 泰州 225309; 2.南京東大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46)
隨著現(xiàn)代造型和類型多式多樣的建筑興起,對地基承載力要求越來越高。工程勘察要較準確地提供地基承載力成為一個熱門課題。目前勘察報告中分別通過規(guī)范查表法、公式計算法和當?shù)亟涷灧ㄌ峁┑貙映休d力,但不同方法提出的承載力相差較大,因此需進一步結合原位試驗研究。
旁壓試驗用于確定地基承載力可操作性強,適用范圍廣,是一種重要的原位測試方法,已有學者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中伍釗源等[1]通過旁壓曲線計算出地基承載力和壓縮模量,并和靜力觸探試驗結果進行對比。結果表明旁壓試驗測得地基承載力可乘相應土體的折減系數(shù)。史曉東等[2]結合工程對幾種旁壓試驗臨塑壓力確定fak的觀點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臨塑壓力確定地基土承載力較合理的計算公式和經驗系數(shù)值。張輝等[3]通過統(tǒng)計旁壓試驗和平板載荷試驗數(shù)據(jù)結果,總結了旁壓試驗與載荷試驗確定承載力的規(guī)律,指出了旁壓試驗可用于地基沉降計算和承載力確定。張鳳海等[4]對比了同一地基土旁壓試驗與標準貫入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旁壓試驗和標準貫入試驗形成互補,使檢測結果更準確。彭柏興等[5]基于某項目旁壓試驗、載荷試驗和單軸抗壓試驗,得出旁壓模量和似彈性模量等系列參數(shù),并對比了它們之間的關系,提出了軟巖承載力的試驗取值原則。馬連仲等[6]在20 m深度范圍對閃長巖殘積土進行旁壓試驗,獲得了殘積土的地基土承載力等指標。證明了旁壓試驗是有效的原位測試方法。陳明星等[7]通過3個鉆孔內旁壓試驗結果匯總分析,提出旁壓試驗結果可用于估算巖土層在深度上的力學特性,確定不同深度地基承載力。溫勇等[8]探討了旁壓試驗獲得切線模量法計算參數(shù)的方法,并通過美國某場地粉細砂地基驗證了其可行性。
南京河西地區(qū)廣泛地分布粉砂和砂土層。該層土可作為基礎持力層,因此需較準確的獲得其承載力。本文以該地區(qū)某工程為背景,從現(xiàn)場旁壓試驗和土工試驗,獲得土體物理力學性能參數(shù),并結合現(xiàn)場旁壓試驗結果,提出了該層土體的地基承載力取值建議。
項目位于南京市建鄴區(qū)河西南板塊,項目東靠友誼街,南臨廬山路。擬建商業(yè)綜合體,總占地面積約150 000 m2,建筑面積約851 576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約為545 800 m2,地下建筑面積約為305 700 m2,建筑高度最高150 m,設置2層~3層地下室?;A形式擬采用鉆孔灌注樁—筏板基礎。設計院要求提供場地內砂性土的原位狀態(tài)、強度、變形和地基承載力等物理力學參數(shù)。
場地屬于長江漫灘相地貌單元。現(xiàn)狀地形整體趨于相對平坦,場地地面整體標高與場地四周道路接近,標高為5.0 m~7.0 m左右。按巖土體的成因、時代和埋藏分布等特征,將勘探深度內揭示的巖土層分為5個工程地質大層,自上而下詳述如下:
①-1雜填土。松散,主要由碎磚碎石夾黏性土、砂性土組成,硬質含量為20%~60%,分布不均,該層主要為近期地表以上所堆填,均勻性差。
②-1粉質黏土。軟塑~可塑,含少量鐵錳質斑紋,韌性及干強度中等,中等壓縮性。
②-2淤泥質粉質黏土夾粉砂。流塑為主,局部軟塑,韌性及干強度中低,高壓縮性。局部夾粉砂、粉土薄層,單層厚度一般在3 mm~5 mm。
②-3粉砂夾粉質黏土、粉土。稍密為主,飽和,局部夾薄層狀粉質黏土,單層厚度3 mm~6 mm,具層理,局部夾粉土,呈團塊狀分布。
②-3A粉質黏土夾粉砂。軟塑~流塑,中等偏低干強度,中等偏低韌性,中高壓縮性。夾較多粉砂薄層,粉砂單層厚度3 mm~5 mm,呈千層餅狀,層理清晰,局部富集粉砂團塊。
③-1粉細砂。中密為主,飽和,粉砂為主,局部夾少量薄層狀粉質黏土,具層理,局部并夾有少量粉土,呈團塊狀分布。
③-A粉質黏土夾粉砂。軟塑~軟可塑,中等偏低干強度,中等偏低韌性,中高壓縮性。局部富集粉砂團塊。
③-2粉細砂。密實,飽和,細砂為主,局部夾少量薄層狀粉質黏土,具層理,局部夾少量中砂,層底局部分布中粗砂。
④中粗砂混卵礫石。密實,以中粗砂為主,卵礫石的含量約10%~45%,直徑2.0 cm~6.0 cm為主,局部顆粒直徑較大,直徑超過10.0 cm,顆粒級配不均,分選性差。
⑤-1強風化粉砂質泥巖。巖芯風化嚴重,上部為土狀,下部為砂土狀夾碎塊狀,手捏易碎,浸水易軟化,風化裂隙發(fā)育,巖芯質量等級為Ⅴ級。
本次試驗工作始于2019年1月13日,完成于2019年1月15日?,F(xiàn)場旁壓測試孔共計8個,編號依次為PY1~PY8。試驗過程詳見圖1。
旁壓試驗采用PY-5型旁壓器及配套設備,開孔孔徑127 mm,終孔孔徑91 mm。儀器由旁壓器、變形測量系統(tǒng)、水箱和加壓穩(wěn)定裝置四個部分組成。試驗鉆孔直徑50 mm~62 mm,測管水柱截面積14.53 cm2,旁壓器中腔原始體積491 cm3,帶外膜旁壓器中腔原始體積638 cm3,測管容積650 cm3,試驗工作最大壓力5.5 MPa,壓力表最小讀數(shù)0.005 MPa,壓力源采用高壓氮瓶,主機尺寸830 mm×360 mm×220 mm,主機重量28 kg,旁壓器其他參數(shù)詳見表1。
表1 旁壓器參數(shù)表
鉆孔孔壁穩(wěn)定性差,采用泥漿護壁鉆進。機械回轉鉆進、套管與泥漿護壁結合,控制每一回次進尺,并及時進行記錄,成孔后馬上進行旁壓試驗測試,記錄完成之后,繼續(xù)鉆孔,重復上一工作,直到所有測試點完成。鉆孔深度比試驗深度大50 cm(試驗深度由旁壓器中腔中點起算),鉆孔直徑52 mm~60 mm,孔形圓整,孔壁垂直,并盡量避免對土體的擾動。最小試驗深度和連續(xù)試驗深度的間隔離取原狀土鉆孔,或其他原位測試孔的間距以及試驗孔的水平距離均不小于1.0 m。
圖2為旁壓器管路原理圖,試驗時首先將1號注水管及2號和3號導壓管接頭分別與測量面板上插座對號插入。然后向旁壓器和變形測量系統(tǒng)注水,將旁壓器豎立于地面,關閉調零閥,打開注水閥、測管閥,逆時針方向把調壓閥擰到最松位置擰緊水箱蓋,打氣筒接在水箱加壓處向水箱加0.01 MPa~0.02 MPa壓力,并同時搖晃旁壓器和尼龍管束,排盡旁壓器和管道內空氣。待測管中的水位到15 cm時緩慢注水,直至水位在0點位置,關閉注水閥結束注水。注水結束后,把旁壓器垂直提高到中腔的中點與測管零刻度處相平。打開調零閥,并關注水位變化。當水位下降到零時,立即關閉調零閥。
調零完成后,將旁壓器下放到鉆孔中預定測試深度。待旁壓器下放完成,打開測管,此時旁壓器內產生靜水壓力,該壓力即為第一級壓力,并讀數(shù)至穩(wěn)定。然后,接上氮氣加壓裝置導管,打開低壓表閥,把減壓閥按逆時針方向擰到最松位置,打開氮氣源閥,按順時針方向擰調壓閥,使高壓氣源減到比所需最高試驗壓力大0.1 MPa~0.2 MPa,緩慢地按順時針方向擰調壓閥,調到所需試驗壓力,按相對穩(wěn)定標準,進行逐級加壓。試驗壓力增量,宜取預估臨塑壓力pf的1/5~1/7。任何情況下,當測管水位下降剛超過36 cm時,立即中止試驗,此時土體已產生破壞,終止試驗。
本次旁壓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與判定依據(jù)JGJ 69—90 PY型預鉆式旁壓實驗規(guī)程、GB 50021—2001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2009年版)[9]等規(guī)范進行。p0為p—S曲線上直線段起點對應的壓力,相應的位移量為S0。臨塑壓力pf為p—S曲線上直線段終點對應的壓力,曲線斜率開始增大的點對應的壓力,pf對應的位移量為Sf。極限壓力pl為p—S曲線上SL=Sc+2S0對應的壓力,當需外延p—S曲線確定pl時,外延部分不得超過試驗曲線的20%;無法外延時,另外作p—1/S曲線確定,以1/(Sc+2S0)對應的壓力為pl。旁壓模量Em的計算:
(1)
其中,υ為泊松比,取0.35;Sm為平均位移,Sm=(S0+Sf)/2;Sc為旁壓器中原始測管水位下降值;Δp/ΔS為旁壓曲線直線段的斜率。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的確定,臨塑荷載法按式(2),極限荷載法按式(3)計算:
fak=pf-p0
(2)
(3)
現(xiàn)場旁壓測試孔共進行了8個,每個試驗孔內試驗點的深度不同,具體深度詳見表2。旁壓試驗結果統(tǒng)計情況詳見表3。
表2 旁壓試驗深度統(tǒng)計表
從表2可看出,本項目實施的8組試驗,都在不同深度進行了旁壓試驗,且試驗深度分布在4.3 m~56.3 m之間,所涉及的土層從地面下②1粉質黏土至④中粗砂混卵礫石共計8層土體,涵蓋了該場地內的所有砂性土地層。
表3 旁壓試驗成果統(tǒng)計表
為了進一步研究該場地所涉及的砂性土地基承載力,進行本次試驗的同時做了大量的室內土工實驗,其中相關土層的物理與力學性質參數(shù)詳見表4。
表4 物理力學性質參數(shù)表
結合表4土層物理力學參數(shù),并根據(jù)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10]中第5.2.5計算確定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公式(4):
fak=Mbγb+Mdγmd+Mcck
(4)
其中,Mb,Md和Mc均為承載力系數(shù),查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表5.2.5確定;b取3.0 m,d取0.5 m。按照式(4)計算確定得出的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詳見表5。
表5 承載力理論計算統(tǒng)計表
通過表3中旁壓試驗得出的地基土層承載力和表5理論計算得出的土層承載力,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②-1層粉質黏土旁壓試驗PY3和PY6得出的承載力分別為107.9 kPa和108.5 kPa,均小于理論計算值125 kPa;②-2層淤泥質粉質黏土夾粉砂旁壓試驗PY1,PY2,PY3,PY4,PY5,PY6和PY7得出的承載力分別為93.2 kPa,103.5 kPa,104.1 kPa,103.1 kPa,103.7 kPa,108.5 kPa和112.1 kPa,均大于理論計算值77 kPa;②-3A粉質黏土夾粉砂旁壓試驗PY1,PY2,PY3和PY5得出的承載力分別為102.9 kPa,103.5 kPa,113.5 kPa和115.8 kPa,均大于理論計算值85 kPa;③-A粉質黏土夾粉砂旁壓試驗PY4,PY6和PY7得出的承載力分別為254.8 kPa,251.1 kPa和238.3 kPa,均明顯大于理論計算值76 kPa。
經上述對比表明,每一相同類型的土層,旁壓試驗得出的地基承載力基本接近。淺層砂性土旁壓試驗得出的地基承載力小于理論計算值,但隨著土層埋深增加,旁壓試驗獲得的地基承載力逐漸大于理論計算值,且土層埋深越大,差異越大。這是因為地基基礎規(guī)范中公式(4)一般適用于淺基礎的地基承載力計算,對于深層土體,該公式無法考慮土體深層應力的原因,故而使得計算的地基承載力偏小。
1)旁壓試驗在相同土層中測得的地基承載力差異很小,表明旁壓試驗是穩(wěn)定的。 2)淺層砂性土中旁壓試驗測得的地基承載力小于理論計算值,但隨著土層埋深增加,旁壓試驗測得的地基承載力逐漸大于理論計算值,且土層埋深越大,差異越大。3)根據(jù)地基基礎規(guī)范中公式計算的地基承載力,適用于淺基礎,對于深層土體,該公式無法考慮深層土體應力情況,使得計算的地基承載力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