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生態(tài)課堂的概念,提出構建真實、自由、和諧的高中英語生態(tài)課堂的途徑:通過目標指向和行文思路來搭建英語生態(tài)課堂的框架;通過搭建生本、文本的橋梁和精準引導學生思考來激活英語生態(tài)課堂的各個要素;通過創(chuàng)新訓練形式、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關注來創(chuàng)建場域以及通過學思融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來構建英語生態(tài)課堂模型。
【關鍵詞】高中英語 生態(tài)課堂 價值回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2-0115-02
為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語言文化的價值和魅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英語的本源抓起,構建生態(tài)型課堂。生態(tài)課堂是人本主義的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人的發(fā)展為第一要務的教學情境,是一種珍視“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圍。其本質是自由的、真實的,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追求,而不是教師操控出來的生硬、刻板的課堂。作為英語教師要有清晰的思維導向,以教學現實為依據,深入研究文本,在多元探索的基礎上,給出清晰的目標指引,讓學生在認知層面接觸知識,營造出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深度學習的探索熱情,從而讓學生在知識探索中深入到語言學習的核心區(qū)域,讓英語教學回歸生態(tài)本真。
一、搭建英語生態(tài)課堂框架
英語生態(tài)課堂的構建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需要從不同維度出發(fā)進行設計。無論如何設計,要想構建真實有效的課堂,必須將框架搭建起來,這樣才能為后續(xù)知識的分解、探索提供基礎和保障。英語生態(tài)課堂框架的搭建可以從目標框架和行文框架這兩個視角切入。
(一)目標框架指方向
生態(tài)課堂是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第一要務的課堂。要想讓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師生都必須有清晰的目標指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清楚哪些知識點需要掌握、要采用什么樣的學習方法。如果沒有目標作為學習依據和支撐,課堂教學就難以順利推進,學生的認知和思維也難以啟動。相對于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習,高中英語知識點更加復雜多變,這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學生感知知識之前,教師進行目標定位,搭建目標框架是有必要的,這會對后續(xù)學生的深度學習探索、生態(tài)課堂構建產生重要影響。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要以目標為指引,讓學生精準把握學習的方向,確保后續(xù)句型、語法知識的順利推進。
(二)行文框架理思路
深入研究文本是生態(tài)課堂的基礎。面對紛繁復雜的文本知識,學生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教師對此要有清晰的認知,但同時也要知道這種現象不是無法克服的,而是可以找到解決方法的。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厘清行文脈絡,搭建知識框架。文本設置有一定的規(guī)律,無論是教材與教材之間還是教材內部素材之間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高中生思維認知雖然達到一定水平,但面對豐富、多元的學習資料,依然缺乏整合、歸類意識。教師應從宏觀角度展開指引,讓學生厘清單元的行文脈絡,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自主探尋學習視角,這樣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感知和體驗。
文本感知,脈絡梳理是重要的,教師要做好引導,讓學生找到學習的主線,把握切入視角。教師在考慮學生興趣愛好的同時,不能脫離文本內容和單元主題。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時,教師首先要對單元知識體系進行細致分析。為了讓學生有整體感知,教師應先從學習目標著手,讓學生展開思考:“From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of the previous unit,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master and achieve in this unit?”。因為有Unit 2作為學習參考,學生很快就能完成學習目標。這時,教師再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What is the learning theme of this unit and what are its components?”。學生順著問題往下思考,很快就能理順文本結構和框架。
二、激活英語生態(tài)課堂的要素
教材、學生、教師都是課堂的有機組成部分。要想將教學引向深處,必須激活生態(tài)課堂的要素。教材、教師、學生都是生態(tài)課堂要素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中學生是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因素,對課堂是否成功起決定性作用。教師要對課堂要素的特點有清晰的認知,在多維探索整合中展開精準化的引導,搭建生本思維和文本思維之間的橋梁,促使學生的思維向著多元方向發(fā)展。
(一)搭建生本、文本的橋梁
文本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生本思維與文本思維脫節(jié)的現象。學生總是抓不住學習的重難點,思維認知出現脫軌現象。特別是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面對篇幅較長的文章,他們總是一籌莫展。針對這種教學現狀,教師要有前瞻意識,提前幫助學生搭建橋梁,讓學生盡快理順思維,迅速把握文本中心,突破學習重難點。實踐操作時可以從整體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和主題。趣味化的學習形式會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感官刺激,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探究熱情。教師不妨選擇新穎有趣的學習形式,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興趣,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課堂生態(tài)指數也會迅速攀升。
(二)精準引導促思考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出現兩種極端情況。一種是“放養(yǎng)式”教學,即教師給出學習任務,學生自主思考并展示;另一種是“灌輸式”教學,即教師細致地講解每個知識點。顯然,這兩種教學形式都不夠科學,無法真正實現教與學的對接。給出具體任務,讓學生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自主學習,這已經成為教學共識。這種做法與生態(tài)課堂的理念相契合,但并不代表課堂就可以完全交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無可厚非,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不可替代,沒有教師的課堂是不完整的。高中英語生態(tài)課堂的構建,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當學生的思維受阻時,及時給予學生多方位的指引。特別是一些學習重難點,學生自己無法解決這類問題。經過教師的點撥后,學生的認知維度得到拓展,學習活動可以向更深層級推進。
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的內容相對專業(yè),學生在閱讀這部分內容時感覺比較吃力,導致主動探索的熱情不高,且本單元知識點繁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對知識的感知。為了讓學生快速進入知識內核,達成學習目標,教師應設置趣味化的探索任務,讓學習活動化?!癚uickly read the content of text perception unit and outline the difficult knowledge points.”這項任務相對簡單,學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完成。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時,生生之間通過相互探討完全能夠自主解決。在學生的思維認知得到激活后,教師注重講解“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中的知識點。在講解過程中,為了凸顯生態(tài)課堂的特點,教師應讓學生自主講解知識點,當學生遇到無法順利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再講授。如此一來,精準化的指導策略可以讓課堂瞬間活起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構建英語生態(tài)課堂模型
生態(tài)課堂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其核心要素是真實、自由、和諧。生態(tài)課堂的落地必須從課堂屬性和學科屬性出發(fā)展開探索,構建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型。無論是何種課堂形式都是在動態(tài)中生成的。如果教師能夠抓住這一共性因子創(chuàng)建學習場域,讓學生盡情參與到活動中,以練促學、以學促思,讓學生在動態(tài)中完成知識感知、內化,英語課堂自然能夠回歸生態(tài)本質。
(一)場域創(chuàng)建抓關鍵
要想順利實現生態(tài)課堂回歸,必須從最關鍵的因素抓起。決定一堂課能否順利推進的自然是學生。教師要對學生展開深度調研,了解他們的興趣點、學習基礎、個性差異等,為場域創(chuàng)建奠定堅實的基礎。場域創(chuàng)建主要涉及自主探究、深刻理解和多維互動等環(huán)節(jié),面對這些紛繁復雜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進行調整,確保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發(fā)揮其最大功效。以多維互動環(huán)節(jié)為例,要想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訓練題的設置必須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契合學生的興趣點。傳統(tǒng)單純呈現訓練題的形式已經過時,學生已經對這種訓練產生了“抗體”。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思維點,創(chuàng)新訓練形式,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關注已經成為新時代英語教學應著重解決的問題。
(二)學思融合生素養(yǎng)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與思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生態(tài)課堂的生成需要學、思、練三位一體。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采用多元靈活的方式推進,尤其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夯實知識,形成更為豐富的認知體系。不同時期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各不相同。高中階段,學生已經逐漸掌握了基礎性知識,思維認知向著高階方向發(fā)展,但仍需要進行針對性指引。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應從基礎知識上進行夯實,輔助以趣味訓練,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思、練三位一體模型讓沉悶無趣的課堂有了生機,學習活動變得趣味無窮,教學活動向著良性軌道發(fā)展。
生態(tài)課堂的本質就是動態(tài)課堂,是學習、思考、內化的交互過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2 Unit 1 Cultural Relics時,師生一起閱讀文本,學習知識點。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是比較扎實的,但真正的歷練必須在實踐中完成?!癊ach country has its own unique cultural attributes. Please choose a representative cultural relic and tell a story about it.”口語表達任務沒有受到傳統(tǒng)形式的束縛,能給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感知機會,讓訓練活動變得更鮮活、更靈動,促使英語教學邁向新臺階。教師對英語學科本質屬性要有清晰認知,要學會借助實踐訓練的方式夯實教學基礎,讓學生在動態(tài)生成中完成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構建。
在英語生態(tài)教學中,學生的狀態(tài)是課堂成功的關鍵。任何教學設計都應圍繞學生展開,生態(tài)課堂也不例外。要想將最真實的課堂呈現出來,教師必須發(fā)揮關鍵作用。教師可以在搭建目標框架的基礎上讓學生清晰把握文本內容和結構,也可以在學生打通生本、文本思維脈絡的前提下展開精準引導,挖掘學生的深度探究潛能,還可以創(chuàng)建場域,讓學生在動態(tài)生成中增加切身體驗,在學思融合中構建系統(tǒng)認知體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生態(tài)課堂有多重核心要義,教師要從影響教學的多重因子出發(fā)進行挖掘,讓高中英語課堂回歸生態(tài)本真。
【參考文獻】
[1]朱清華.生態(tài)課堂視閾下高中英語教學[J].中學生英語,2021(14).
[2]王蘇波.高中英語“尚行”生態(tài)課堂教學活動的優(yōu)化研究[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0(24).
[3]汪潔.高中英語全E生態(tài)課堂構建[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9(4).
【作者簡介】歐珈伶(1979— ),女,壯族,廣西博白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現就職于玉林市博白縣第三高級中學,研究方向為高中英語教學。
(責編 楊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