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月 陳 嫦 簡雪麗 黃桂蓮
(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人民醫(yī)院護理部,廣東 羅定 527200)
護理人員的質量與其自身人文關懷護理存在一定的影響因素,其往往可以增強患者對于疾病的抗壓能力,以及積極面對疾病的治療心態(tài),進而促進護理效果的有效提升[1]。隨著當前對于優(yōu)質護理質量水平的不斷要求提升,對于新入職護理人員的能力也有越來越高的要求,但是當前對于新入職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并沒有過多的關注[2]?,F選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新入職的護理人員并對其開展人文關懷能力現狀以及影響因素的深入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新入職的62名護理人員為調查對象,其中男5名,女57名,年齡19~22歲,均自愿參與本研究。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采用整群抽樣法對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新入職的62名護理人員進行人文關懷能力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在入職1個月內發(fā)放問卷,解釋本研究的目的,確保隱私,現場填寫并回收問卷。共發(fā)放62份,有效回收61份,有效率為98.39%。
1.2.2 調查工具 此次研究的測量工具為人文關懷能力量表。其相關內容包括:科學解決健康問題,提供良好環(huán)境,灌輸信念和希望,人道利他價值觀以及協(xié)助滿足基本需求5個維度。具體可以將其劃分為45個條目,條目采用Likent5級評分法,從“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別計4~0分,反向條目從“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別及0~4分??偡譃?80分。新入職護理人員的分數水平越高,證明其自身此時的人文關懷能力越強。
1.3 統(tǒng)計學方法t檢驗用()代表的計量資料,χ2檢驗用[n(%)]代表的計數資料,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18.0。分析兩組數據之間的組間差異,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分析得到,新入職護理人員科學解決健康問題,提供良好環(huán)境,灌輸信念和希望,人道利他價值觀以及協(xié)助滿足基本需求等項目得分以此為(25.55±1.25)分、(28.96±3.86)分、(23.87±2.55)分、(25.07±1.00)分、(24.88±1.01)分,其總共平均得分為(125.55±15.25)分。
繼續(xù)分析影響新入職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情況的相關因素,可以得到:對于工作的態(tài)度為喜歡(136.55±5.32)分、不喜歡(105.15±5.25)分,組間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患者的關系為良好(135.25±6.80)分、惡劣(108.06±6.25)分,組間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病房為普通病房(115.87±7.74)分、優(yōu)護病房(147.09±8.05)分,組間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與人文關懷密不可分,護理工作首先要尊重人、關愛人,以人為本,這種關懷來源于對生命的敬畏、對人的關愛和對自我品格的提升。我國當前新入職護理人員主要是從專業(yè)院校應聘而來,其自身受到了較為良好的醫(yī)學教育[3-5]。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發(fā)現教學過多重視理論知識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學生們綜合能力的提升。人文關懷教育能夠提高護士的人文關懷能力,因此可以在專業(yè)院校接受教育的時候通過教育培訓去增強人文關懷能力。有很多學生在進入工作的初期,往往不能夠有效地對患者產生共情能力,其自身的人文關懷能力水平較低,在護理過程當中容易激發(fā)護理矛盾[6-8]。為了盡可能地深入掌握當前護理人員能力水平不足的原因,開展了此次分析綜合情況得到有不同的影響因素。
醫(yī)院相關護理人員發(fā)現,新入職護理人員往往在與不同病房患者開展護理措施時有很大的質量區(qū)別。重癥患者病情較重,病情變化快,護士工作的重點可能較多關注各項儀器設備的使用及病情的觀察,而忽略對患者的人文關懷。門急診患者流動性較大,患者心情較急躁,溝通的重點可能較多放在安撫患者情緒及解釋病情上。對于一些比較空閑、危重患者不多的科室,如婦科、康復科、泌尿外科等病房的護理工作服務的時候,其自身的人文關懷能力水平更高。
護理人員是與患者接觸最多、最密切的醫(yī)護人員,取得患者的信任是最重要的工作目標,也是患者期望健康結局的重要因素。分析與患者有不同關系的新入職護理人員自身的人文關懷能力可以知道,當新入職護理人員與患者關系越好時,其自身的人文關懷能力水平越高。分析對護理工作態(tài)度不同的新入職護理人員自身的人文關懷能力可以知道,對護理工作態(tài)度越肯定越正面的護理人員,其人文關懷能力越好。當今社會對護理人員存在一定的不理解,在我國,大眾的認識通常認為護士是幫忙打針、發(fā)藥,毫無處方權,就是給醫(yī)師打下手的。通過對護理新入職人員進行正面的引導和培養(yǎng),使其對于其自身工作更為肯定且有著更高的喜好程度,其自身的人文關懷能力也相對于不喜歡這份工作的護理人員有更高的人文關懷能力水平[9-11]。有研究顯示,接受過相關培訓的護士人文關懷品質得分明顯高于未接受相關培訓的護士[12-14]。針對上述的情況,醫(yī)院護理人員需要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進而選擇合適的培訓措施,去提高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滿足醫(yī)院對于護理人員的人力資源需求。
護理工作是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民群眾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關。近年來,我國護理工作快速發(fā)展,職責范圍、服務內涵等不斷完善,護理服務質量不斷提升。但我國正處于轉型期,人口老齡化進程日益加速,社會對護理優(yōu)質服務,特別是人文關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此次研究新入職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現狀以及影響因素,可以知道新入職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水平處于中等水平,在護理工作當中仍然需要有巨大的進步,才可以真正的滿足實際的護理需求。當前我國深入分析相關影響因素,護理人員對于工作的態(tài)度、與患者的關系以及不同病房等,往往會直接影響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而臨床護理人員直接面對患者,其人文關懷能力直接影響患者滿意度,甚至影響其對于醫(yī)院整體護理能力的評價。
綜上所述,新入職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相關管理人員需要根據其對工作的認真態(tài)度、不同病房護理措施以及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關系等方面開展對于新入職護理人員的能力培訓。盡可能的針對性解決當前的護理問題,保證新入職護理人員可以有更好的能力與水平面對當前日益提升的護理需求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