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琪
冠心病是指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及其他病因導致的心臟冠狀動脈狹窄所致缺氧、壞死的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環(huán)境惡劣,生活習慣改變,冠心病發(fā)病人數(shù)逐年增多[1]。心臟康復是冠心病患者的核心治療措施之一,其主要是通過藥物、運動、營養(yǎng)、心理及患者教育等方式聯(lián)合作用,為患者提供生物、心理及社會等全方面且長期的綜合管理服務,目的在于使患者能夠全面了解自身疾病,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努力達到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全程關注及全面治療[2]。老年患者的一般依從性差,且隨時間發(fā)展,患者的康復堅持率明顯降低。本文探究影響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依從性的因素,以期為心臟康復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4―9 月杭州市老年病醫(yī)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根據(jù)依從性分為依從性低組( =30)和依從性高組( =20)。依從性高組男9例,女11 例;年齡60 ~79 歲,平均(70.1±5.4)歲;平均病程(4.16±0.56)年。依從性低組男16 例,女14 例;年齡61~79 歲,平均(70.1±5.4)歲;平均病程(4.24±0.59)年。兩組上述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經(jīng)檢查確診為冠心?。唬?)年齡60 歲以上;(3)生命體征平穩(wěn),認知功能正常。排除標準:(1)嚴重的肝、腦、腎等臟器或其他嚴重軀體疾病者;(2)肺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其他心臟疾病者;(3)精神障礙或嚴重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性別、文化程度、主觀認知、社會支持及治療方式。研究數(shù)據(jù)均由本院中級以上職稱人員進行評定,對數(shù)據(jù)進行質控,并指定一名人員統(tǒng)計與記錄。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6.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等資料比較采用2檢驗或校正2檢驗;危險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影響心臟康復依從性的單因素分析 文化程度、主觀認知、社會支持及治療方式與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臟康復依從障礙密切相關(均<0.05)。見表1。
表1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依從性的單因素分析 例(%)
2.2 影響心臟康復依從性的多因素分析 將文化程度、主觀認知、社會支持及治療方式納入Logistic 多因素分析,顯示文化程度低、主觀認知及社會支持較差、介入或手術治療是導致心臟康復依從障礙的危險因素(均<0.05)。見表2。
表2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臟康復依從性的多因素回歸分析
心臟康復治療已成為目前心臟疾病慢性期主要治療手段,可最大程度緩解患者病情,促進肢體功能恢復,且康復用藥指導可使患者了解給藥途徑及用法用量,避免錯誤用藥等現(xiàn)象,最大程度發(fā)揮藥物療效[3]。該治療方式主要是確保患者獲得最佳精神、體力及社會功能的綜合方法,通過康復治療可以緩解患者癥狀,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質量。然而老年人更易傷感,且缺乏對疾病的正確認識,理解能力差,導致思想負擔重,從而產(chǎn)生康復治療依從性障礙,影響治療預后[4]。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文化程度低、主觀認知差、社會支持差及治療方式是影響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依從性的主要因素?;颊呶幕潭葲Q定了患者對心臟康復治療的知識掌握及理解能力,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掌握冠心病相應知識少,參與康復治療的依從性較差[5]。主觀認知差的多數(shù)患者認為冠心病不會對自身產(chǎn)生嚴重損害,故此降低了康復治療依從性。社會支持度高的患者多心理狀況相對健康,有明確的康復信念;而社會支持較差的患者其依從性障礙明顯增加[6]。患者在接受介入或手術治療后住院時間明顯縮短,醫(yī)務人員無法詳細安排規(guī)律的康復治療計劃;且大部分患者認為治療后恢復較理想,只需常規(guī)服藥即可,認為康復治療并非必要[7]。
綜上所述,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依從障礙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低、主觀認知及社會支持較差、介入或手術治療等。根據(jù)患者具體原因給予針對性的措施,以提高患者依從性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