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援軍,蘭駿,陽娟,盛儒丹,張華燕
類風濕關節(jié)炎(RA)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除了對稱性、多關節(jié)受累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外,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關節(jié)外表現(xiàn)如肺、心、腎臟等系統(tǒng)癥狀。由于早期腎臟損害無特異性表現(xiàn),臨床上容易漏診,部分患者出現(xiàn)水腫、腎功能減退甚至尿毒癥,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為提高該病的認識,本文回顧性分析62 例RA伴慢性腎臟損害(CKD)患者的臨床特征、發(fā)病情況及高危因素,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在浙江衢化醫(yī)院住院及門診的RA患者336 例,均符合RA分類標準。排除未滿18 歲,急性腎損傷,懷孕,接受腎臟替代治療,惡性腫瘤及其他結締組織病導致的腎臟損害者。其中男82 例,女254例;年齡18~82歲,平均(49.6±12.8)歲。根據(jù)患者是否有CKD 分為兩組,其中合并CKD 者62 例為CKD 組,余274例為無腎臟損害組。
1.2 方法 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發(fā)病年齡、病程、關節(jié)腫脹數(shù)、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及吸煙史。常規(guī)檢測兩組血紅蛋白(Hb)、血小板(PLT)、血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 反應蛋白(CRP)、血沉(ESR)、類風濕因子(RF)、抗環(huán)瓜氨酸肽抗體(CCP)、抗核抗體(ANA)、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肌酐(Scr)、尿沉渣及尿蛋白定量(24h)等指標。記錄兩組腎臟B 超、部分腎組織病理及疾病活動度(DAS28)評分。根據(jù)Cockcroft-Gault(CG)公式測得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GFR),GFR <60ml·min-1·1.73m-2為腎功能障礙。尿沉渣異常:鏡下血尿、尿蛋白+~3+;血尿:在至少間隔1 周獲得的3 個連續(xù)離心標本中,每個高倍率鏡下存在5 個或更多的紅細胞;采用24 h 尿蛋白定量[1]。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2檢驗;危險因素分析采用Logisitic 回歸分析。<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CKD 組與無腎損害組的基礎資料比較 出現(xiàn)CKD 62 例(CKD 組),發(fā)生率18.45%。兩組年齡、病程、關節(jié)腫脹數(shù)、高血壓史、吸煙史、PLT、尿沉渣異常、尿蛋白定量、Scr、RF、CCP、ESR、CRP 及DAS28 評分等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而兩組性別、糖尿病史、Hb、WBC、IgG、ANA、及LDL-C 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礎資料比較
2.2 有無腎功腎功能障礙的臨床特征比較 腎功能障礙組(GFR <60ml·min-1·1.73m-2)16 例,發(fā)生率25.81%。兩組血尿、蛋白尿和Scr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見表2。
表2 有無腎功腎功能障礙的臨床特征比較
2.3 RA 患者伴CKD 的危險因素分析病程、高血壓史、吸煙史、年齡、尿沉渣異常及DAS28 積分增高均是RA 患者CKD的高危因素(均<0.05)。見表3。
表3 RA 合并CKD 危險因素的Logisitic 回歸分析
RA患者伴腎臟損害的概率為5%~50%不等[2],引起RA 患者伴CKD 的原因存在爭論,包括RA 伴原發(fā)性腎損害、腎小球腎炎(GN)、腎淀粉樣變和藥物性腎損害等。有報道與腎功能正常的RA患者相比,伴有CKD 的RA 患者病死率明顯增加[3]。
本研究RA 伴有CKD 患者62 例(18.45%),其中腎功能障礙16 例,CKD5期僅1 例。CKD 表現(xiàn)為持續(xù)鏡下血尿38 例,持續(xù)蛋白尿12 例。這說明RA 伴CKD 患者臨床上以尿沉渣異常為主要表現(xiàn),部分早期RA 患者存在蛋白尿、血尿和腎功能不全。
RA 伴腎臟損害臨床表現(xiàn)與病理類型有關。有研究發(fā)現(xiàn)RA 的腎臟受累多見淀粉樣變、膜性腎病、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及藥物性腎損害[4]。2002 年,日本對100 多例RA 患者的腎活檢標本顯示膜性腎病是最常見的。美國的一項大型研究顯示,積極干預RA 中的生物制劑與降低發(fā)生CKD 的風險相關[5]。有研究顯示,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Mspgn)主要表現(xiàn)為腎臟組織病理損害(50%)[6]。因此,如果檢測到不明原因的CKD或蛋白尿,腎活檢是必要的。近年RA 腎臟損害仍以原發(fā)性腎炎為主要臨床特征,也可能與目前較少使用腎毒性的傳統(tǒng)慢作用藥物(DMARDs)有關。本組未發(fā)現(xiàn)典型NSAIDs 藥物導致慢性間質(zhì)性腎炎,可能與腎穿刺病例較少有關。
RA 繼發(fā)心腦血管事件是患者預后不良主要死亡原因,除傳統(tǒng)的CKD高危因素如年齡、高血壓等之外,從病理分型來看RA 伴CKD 與RA 疾病活動本身有較高的相關性。本研究未發(fā)現(xiàn)糖尿病與LDL-C 升高是RA 伴CKD 的高危因素,可能與本組資料為單中心橫斷面的研究有關。
綜上所述,RA 伴CKD 患者臨床上較為常見,以尿檢異常為主要表現(xiàn),部分出現(xiàn)腎功能減退。高齡、長病程、伴有高血壓、吸煙、尿沉渣異常及DAS28 積分增高是RA 患者發(fā)生CKD 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