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根義,張雷,王建剛,胡清,楊晨曦,李學義,趙志明,劉艷,李明琪,李欣源,郭艷,賀靜,何超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mellitus cardiomyopaihy,DMCM)是指排除冠心病和高血壓,單純由高血糖引起的心肌疾病,最早由Rubler及Hamby等在1972年和1974年分別指出,其發(fā)病機制主要跟糖毒性、脂毒性、高胰島素血癥等因素有關[1]。DMCM往往由于心肌損傷后心室重構導致心功能不全,嚴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成為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臨床早期干預可有效逆轉或改善預后[2-4]。目前,臨床主要依靠1928年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提出的NYHA分級對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心功能進行評估,適用于單純左心衰竭、收縮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級。該分級雖然于2005年和2009年由美國心臟病學會(ACC)及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做了更新[5],但仍然缺乏對心功能進行具體的量化分析,且不能提前預測心臟結構的改變。T2DM心肌損傷易導致心肌結構異常,并最終引起心功能障礙。因此,如何有效檢測心肌結構的改變,早期制定治療干預措施,對預防T2DM患者心功能異常至關重要。
磁共振T2-mapping成像能夠測量人體組織中的橫向弛豫時間(T2值),通過定量參數(shù)無創(chuàng)性評估心肌組織的病理學改變,檢出病變極其靈敏[6],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心肌病變的研究中[7]。在臨床工作中,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心肌的T2值高于正常心肌,并且與臨床心功能(NYHA分級)相關。本研究應用T2-mapping成像技術對T2DM心功能(NYHA分級)進行定量分析,欲通過檢測各節(jié)段心肌T2值,預測T2DM患者發(fā)生心功能異常的可能性。
1.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前瞻性研究,獲得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參與者檢查前簽署知情同意書。T2DM患者納入標準:符合1999 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具有NYHA心功能分級、血清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及糖尿病病程等臨床信息。健康成人納入標準:①既往體健,無長期抽煙及酗酒史,無先天性心臟病、繼發(fā)性心臟病病史及家族史;②心電圖正常,胸部CT無冠脈及主動脈鈣化;③檢查前未服用β阻滯劑;④磁共振檢查射血分數(shù)正常范圍(60%~78%)。所有受檢者無磁共振檢查禁忌癥,完成T2-mapping掃描,圖像心肌顯示清楚,輪廓清晰銳利,或圖像中出現(xiàn)少許偽影,但不影響此區(qū)域心肌各種參數(shù)值測量的準確度。
根據(jù)上述納入標準,選取2016年3月-2020年4月在本院臨床確診的92例T2DM患者為T2DM組,男73例,女19例,年齡52~80歲,平均64.85±7.51歲,糖尿病病程2~22年,平均12.66±5.07年,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胸悶、心悸、氣短等。根據(jù)NYHA分級將T2DM組分為NYHA Ⅰ級組26例,NYHA Ⅱ級組28例,NYHA Ⅲ級組25例,NYHA Ⅳ級組13例。另外選取與T2DM患者年齡、性別、BMI匹配的健康成人30例為對照組。
2.MRI檢查方法
心臟磁共振掃描采用Philips Achieva 1.5T雙梯度MR掃描儀,SENSE XL TORSO COIL 16通道線圈。檢查前連接好心電門控與呼吸門控,并對受檢者進行呼吸訓練。T2-mapping應用mGraSE技術于舒張末期掃描,掃描方位包括短軸位基底段、中段、遠段和四腔心各一層。掃描參數(shù)如下:FOV 300 mm×300 mm,矩陣152×140,激勵次數(shù)1,觸發(fā)時間窗10%~20% RR,翻轉角90°,TR 1000 ms,TE值依次為8.8 ms、17.6 ms、26.4 ms、35.2 ms、44.0 ms、52.8 ms、61.6 ms、70.4 ms、79.2 ms共9個回波。完成一次掃描屏氣時間10~16 s,屏氣時間與心率有關。增強掃描經(jīng)肘靜脈注入0.2 mmol/kg釓貝葡胺,注射流率為2 mL/s,延遲10 min后掃描,掃描序列為PSIR TFE,TR 5.0 ms,TI 2.4 ms,翻轉角25°,矩陣256×256。
圖1 男,53歲,健康成人,ROI內1~17分別表示左心室相應節(jié)段心肌。a)短軸位左心室近段T2-mapping圖,測量1~6節(jié)段心肌T2值;b)短軸位左心室中段T2-mapping圖,測量7~12節(jié)段心肌T2值;c)短軸位左心室遠段T2-mapping圖,測量13~16節(jié)段心肌T2值;d)四腔心T2-mapping圖,測量左心室17節(jié)段心肌T2值。
3.圖像分析
將所掃描T2-mapping圖像在線重建后傳至Philips Intelli Space Portal(星云)工作站進行圖像分析,T2DM患者首先觀察LGE圖像,判斷LGE的有無、形態(tài)和節(jié)段分布。根據(jù)AHA 2002年提出的標準化心肌分段法,由2名影像科副主任醫(yī)師分別測量左心室17節(jié)段心肌T2值,其中短軸位測量第1~16節(jié)段(圖1a~c),四腔心測量第17節(jié)段(圖1d)。測量時避開血液、心外膜脂肪、肌小梁。心肌節(jié)段內無LGE為非強化心肌,有LGE為強化心肌,分別按心肌節(jié)段測量非強化心肌和強化心肌的T2值。
4.統(tǒng)計學分析
1.各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各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但T2DM組TG含量隨NYHA分級升高而增加,NYHA Ⅲ級、NYHA Ⅳ級組TG的平均含量高于正常值(0.5~1.7 mmol/L),見表1。
122例受試者共計2074節(jié)段左心室心肌的T2值被成功測量,其中T2DM組非強化心肌1542節(jié)段,強化心肌22節(jié)段,對照組心肌510節(jié)段(圖2~4)。所有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性分布(P均>0.05)并滿足方差齊性(P均>0.05)。
2.T2DM組與對照組左心室各節(jié)段心肌T2值比較
T2DM組各組與對照組左心室各節(jié)段非強化心肌平均T2值的統(tǒng)計結果見表2。T2DM組左心室各節(jié)段非強化心肌的平均T2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 表1 各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P均>0.05) 圖2 男,59歲,確診為T2DM 11年,NYHA Ⅱ級。a)LGE圖,左心室中段心肌未見延遲強化;b)T2-mapping圖,7~12節(jié)段心肌T2值輕度升高(58.54~63.55 ms)。 圖3 男,59歲,確診為T2DM 16年,NYHA Ⅲ級。a)LGE圖,左心室8~9節(jié)段及10節(jié)段部分心肌壁間延遲強化(箭);b)T2-mapping圖,8、9節(jié)段心肌的T2值未見升高(51.039~52.54 ms),10節(jié)段心肌的T2值輕度升高(61.04 ms),7、11、12節(jié)段非強化心肌T2值明顯升高(67.54~75.04 ms)。 圖4 男,62歲,確診為T2DM 13年,NYHA Ⅳ級。a)LGE圖,左心室8、9節(jié)段心肌壁間及外膜下可見斑片狀不均勻強化(紅箭);心包積液(白箭);b)T2-mapping圖,8、9節(jié)段強化心肌的T2值輕-中度升高(55.54~68.55 ms),7、10、11、12節(jié)段非強化心肌T2值明顯升高(77.06~86.57 ms);心包積液(箭)。 左心室延遲強化心肌的平均T2值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57.80±3.82 ms vs. 56.67±3.06 ms,t=-1.671,P=0.095)。 3.T2DM組左心室心肌T2值與臨床資料的相關性分析 表2 T2DM組各亞組與對照組左心室非延遲強化心肌T2值比較 表3 T2DM組左心室非延遲強化心肌T2值與心功能、TG、FPG、HbA1c、糖尿病病程的相關性 T2DM組左心室各節(jié)段非強化心肌T2值與心功能(NYHA分級)、TG、FPG、HbA1c、糖尿病病程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見表3。T2DM組左心室各節(jié)段非強化心肌的平均T2值與NYHA分級呈正相關(P均<0.01),與TG含量呈輕度相關(0.20 1.T2DM心功能不全的發(fā)病機制 左心室舒張功能不全是DMCM的特點,可單獨存在或早于收縮功能不全出現(xiàn)[1],特別是在T2DM中,舒張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較高[4]。然而,導致T2DM左室舒張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T2DM心肌損傷后主要出現(xiàn)心肌脂肪浸潤、左心室肥大、心肌膠原間質纖維化增加等結構變化,且主要以心肌細胞內脂肪浸潤增加為特征[1]。心肌脂肪沉積是T2DM體質代謝異常的一種結果,并產(chǎn)生應激、炎癥等一系列毒性反應,導致心肌細胞凋亡、心室重構、心功能受損[8]。黃琴等[9]對SD大鼠的動物實驗證明,T2DM心肌損傷表現(xiàn)為心肌細胞輕度腫脹、間質水腫、炎性細胞浸潤、心肌中脂肪顆粒出現(xiàn)等。Guzzardi等[10]認為T2DM心肌損傷主要為心肌脂肪變性和慢性炎癥。Sharma等[2]對大鼠的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衰竭心臟心肌間質有頗高的脂肪沉積,而DMCM更為明顯。Nakanishi等[3]的尸檢結果證明,糖尿病患者的心臟脂肪浸潤要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嚴重。Rijzewijk等[4]認為,心肌脂肪變性是T2DM舒張功能不全的獨立預測因子。Korosoglou等[11]認為,T2DM左室舒張功能與心肌甘油三酯含量有關,但與心肌灌注儲備受損無關。謝林均等[8]應用1H-MRS對T2DM心肌的測量結果顯示,T2DM心肌脂肪儲積早于左心室功能障礙,同時發(fā)現(xiàn),心肌水含量與三酰甘油含量之間不存在相關性。因此認為,T2DM心肌損傷后心肌出現(xiàn)脂肪變性、慢性炎癥、間質水腫、心肌纖維化等結構變化,而導致心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是心肌脂肪變性。 2.T2-mapping成像技術對T2DM心功能(NYHA分級)的初步觀察 近年來,在心臟疾病方面,T2-mapping主要應用在缺血性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中[7,12-16],一些系統(tǒng)性疾病所致的繼發(fā)性心肌病變也被納入研究[6,17-18]。研究認為,T2-mapping對疾病的病理變化非常敏感,除水腫外,炎癥、脂肪浸潤等均能導致T2值升高。汪蒼等[19]應用T1-mapping、T2-mapping對大鼠的肝纖維化和肝脂肪變性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T1-mapping可無創(chuàng)評估大鼠肝纖維化,與肝纖維化程度呈正相關;T2-mapping可無創(chuàng)評估大鼠肝脂肪變性,與肝脂肪變性呈正相關。 本研究發(fā)現(xiàn),T2DM左心室各節(jié)段非強化心肌的平均T2值均高于健康成人,并且與心功能(NYHA分級)呈正相關,NYHA Ⅰ級和NYHA Ⅱ級T2DM的T2值輕度升高,NYHA Ⅲ級、NYHA Ⅳ級的T2值顯著升高,但NYHA Ⅰ級組與對照組第4、8、16、17節(jié)段左心室非強化心肌的T2值無統(tǒng)計學差異,NYHA Ⅰ級組與NYHA Ⅱ級組第2節(jié)段左心室非強化心肌的T2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筆者認為,心肌脂肪變性、慢性炎癥、間質水腫是導致T2DM心肌損傷后非強化心肌T2值升高的主要原因,并且T2值升高的程度取決于心肌損傷的程度,同時,T2DM左心室各節(jié)段心肌損害的分布并不均勻,其原因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本研究中,NYHA Ⅲ級組和NYHA Ⅳ級的T2DM左心室部分(22節(jié)段)心肌出現(xiàn)延遲強化,主要表現(xiàn)為心肌壁間或心外膜下的條狀、斑片狀非缺血性強化,強化心肌的平均T2值輕度升高,但與健康成人左心室心肌的T2值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一結果與文獻[19]的結果較一致,原因可能是由于病變心肌雖然以纖維化為主,但同時存在慢性炎癥、間質水腫和脂肪浸潤,因此其T2值輕度升高。 另外,本研究中,T2DM左心室非強化心肌的T2值與TG含量之間呈低度相關,與FPG、HbA1c含量及糖尿病病程不存在相關性,但T2DM心功能(NYHA分級)異常者中,僅顯示NYHA Ⅲ級、NYHA Ⅳ級TG含量的平均值高于正常范圍,而FPG、HbA1c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正常范圍,證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高低不能反映T2DM心肌脂肪含量的程度,F(xiàn)PG、HbA1c含量升高可以反映心肌損傷,但不能判斷心肌損傷的程度,這一結果與謝林均等[8]應用1H-MRS對T2DM心肌測量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3.本研究的局限性與展望 本研究沒有對正常成人不同年齡、性別和BMI的左心室各節(jié)段心肌T2值差異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這將是筆者下一步的重點研究方向。目前,雖然CMR圖像后處理功能非常強大,但T2值的測量主要依靠人工,其人為因素較多,且測量較為繁瑣,如果能將人工智能技術植入,實現(xiàn)自動或半自動測量,對增加臨床的應用價值將十分顯著。 綜上所述,T2-mapping可以定量評價心功能(NYHA分級),NYHA分級越高,T2值越高,T2DM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可能性越大。同時,T2-mapping可以間接評估DMCM心肌損傷的程度,早期預測糖尿病心肌損害,為臨床定量評價T2DM心功能提供了新的影像學方法。討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