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澤泉
在山岡起伏、草木蔥翠的皖中鄉(xiāng)村,家家屋檐下都住著圓腦尖嘴頸白的麻雀,如若展開鄉(xiāng)村的畫卷,麻雀總是畫面中不可或缺的生動點綴。
一座新房落成,消息靈通的麻雀比晨風跑得還快,搶著第一個前去道喜。來到新屋前,它先繞著房前屋后打量一番,再在門前場地上空扎幾個猛子,然后從椿樹的枝頭跳到槐樹的梢頭,接著蹦到鄰家的草垛頂,又滑到地面,隨后撲棱著翅膀飛進屋內(nèi),好奇地東張西望,墻是新的,梁是新的,椽是新的,屋頂?shù)奶J席是新的,窗戶也是新的……
揣著偵察到的最新消息,麻雀飛上了屋頂,用翅膀丈量了一下青瓦上的天空,滿意地站到瓦楞上,對著左鄰右舍報告著新房寬敞氣派的喜訊。
麻雀是哪天喬遷到新房屋檐下的,房主壓根兒不知道。當新一天的晨光爬上窗楣之時,麻雀們便睜開惺忪的眼,抖一抖身上揉皺了的羽毛,縱身站到窗前的枝頭,扯開嗓門,脆生生地喊著人們起床。鄉(xiāng)親們扛著鍬鋤,踩著露水走上田間,麻雀們捎著尖銳的喙,前腳趕后腳也到了地頭,鄉(xiāng)親們耕耘、栽種、施肥,眼尖的麻雀們,一會兒從草叢中叼出一只長蟲,一會又從花蕊中銜出一條幼蟲??柿?,鄉(xiāng)親們掬上一捧山泉,麻雀們卻貼著水面頑皮地低飛,順便啄一口甘甜。
農(nóng)忙時節(jié),鄉(xiāng)親們偶爾也要挑燈夜戰(zhàn),看在眼里的麻雀,在屋檐下的家中再也待不住了,它們沿著燈光的指引,飛到農(nóng)人頭頂上方,用翅膀不知疲倦地驅(qū)散著慢慢壓下來的黑暗。它們雖然不會識文斷句,但從檐口或窗口飄過來的朗朗書聲里,它們默默地記住了這樣的詩句:黑夜中的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秋涼襲來,雁兒扛不住寒冷,在秋空中結(jié)成人字形,向南進發(fā)。屋梁上的燕子,聽懂了雁兒哀嚎中的膽怯,也打點好行裝,想邀檐下的麻雀一同上路。麻雀們卻站在高枝上,大聲予以拒絕。
轉(zhuǎn)眼進入寒冬,風從屋檐下走過的時候,故意打起了挑釁的口哨,守在檐口的麻雀裹緊了身上的羽毛,跳到枝頭,用嘰喳的叫聲給予還擊。雪花耀武揚威地扯起刀片,當起風的幫兇,割著人的臉和手,更想脫去麻雀的外衣。從不示弱的麻雀,飛出檐口,用剪刀似的翅膀狠狠地裁剪著雪光籠罩著的蒼白天穹。
夜幕降臨,雪也停了,麻雀回到屋檐下打起了瞌睡。翌日清早,卻見檐口被一根根長長的冰柱密密封鎖。麻雀們歪著腦袋,仄著身子,從冰柱縫里擠出來,亮開雙翅,又在門前的場地上空跳起歡快的舞蹈,迎接著雪后初霽的曙光。
世間的鳥中,只有麻雀與人日夜廝守,白天飛在人的頭頂,夜晚與人共處屋檐。不遷徙,不冬眠,不高飛,不畏風雪雷電,不懼冰寒雪凍。
飛得最低,與人距離最近的麻雀,有時還會斂翅站到人的面前,你伸手去逮,它并不撲棱翅膀飛走,而是學著小孩的樣子,雙腳并攏,蹦跳著躲開,讓人忍俊不禁。精明的麻雀,其實也通人性,人性中的善良與忠厚,構(gòu)筑了它樂于與人形影不離的底氣。
心懷善良,麻雀可親。
(潘光賢摘自《合肥日報》2020年11月22日/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