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銳勤
作為一名潮汕人,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在家還是路上,茶都不可或缺。借用蘇東坡的話:可使食無肉,不可喝無茶。無肉令人瘦,無茶令人俗。于我而言,茶既是功能性的飲料,更是精神性的載體,還是心靈性的寄托。
有一年,來到南昆山度假,住在觀音潭瀑布附近。早上吃完鮮甜的豬雜粥后,帶上戶外炊具與茶具坐在瀑布下、河谷邊,滿眼蒼翠,鳥聲婉轉(zhuǎn),清風柔順,花香撲鼻。汲一壺山泉水,泡一壺英紅九號,讀《釋放自己,便生歡喜:王維傳》,心兒隨王維在天地間自由自在地翱翔?!吧届o似太古,日長如小年?!睍r間變得很慢、很慢,我似乎被世界所遺忘,但拿起茶杯又仿佛擁有全世界,宛若這片山水都是為吸引我而存在,而美麗,而動情。
盛夏,在珠江邊茶聚,品鑒友人珍藏的印級茶藍印鐵餅。喝著比自己年齡還大的普洱,每一泡都漸入佳境,至背脊汗出,大家興致最濃。友人專注于每泡茶的口感變化,江兄放聲而歌,忘我吟詠,我微閉雙眼,手指輕叩木椅和音,四木君和“深柳讀書人”則若有所思。所有人都沉浸在藍鐵的喜悅中,心兒像一片茶葉在天地間無拘無束地漂浮,那一刻我領(lǐng)悟了王羲之作《蘭亭集序》時的心境,放下茶杯,“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
還有一年來到恩施徒步清江古河床,泡一瓶湄潭翠芽隨身攜帶。徒步于峽谷中,沒有路標,不覺恐懼,反有探索的樂趣。一個人上龍門、下河谷、入洞穴、爬好漢坡,原以為很艱辛的旅程,卻發(fā)現(xiàn)挑戰(zhàn)自我的感覺很美妙。路程越來越遠,身體越來越重,目的地越來越近,心卻越來越輕盈。前行,一里路來一口茶,時光變得很愜意,仿佛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有一年中秋,來到南澳島,小住在山海之間的工夫茶民宿。兩天與外界隔絕聯(lián)系,只與大海、星空、燈塔和風車做伴,生活減少到吃飯、睡覺、讀書與泡茶,似有余光中在《沙田山居》中的情調(diào)。也許,再多的富貴,都不及遠處的星辰和大海;再多的煩惱,都只是眼前太平洋中的滄海一粟;再圓滑世故,都不如保持內(nèi)心“豐富的安靜”。在一壺單叢中停歇與反思,“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即便生活中無法長期作“我”,短期也是好的。
很多人習(xí)慣匆忙趕路,常常連路邊怒放的花兒也忘記欣賞,更別說帶上一杯詩意的茶了。于我而言,無論是在茶中擁抱自己,還是釋放自己;無論是在茶中提升自己,還是反省自己,都能感受到其中真意。當然,卸下疲憊、放松心靈的方式有很多,每個人喜好不同,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成年人的生活從來沒有“容易”二字,如果想在日常中獲得繼續(xù)前行的勇氣和動力,那就每天給自己留點時間,給喜歡的事情留點時間吧,讓心靈得到滋潤。林清玄說:“喝完茶,我們再度走入風塵,帶著云水的輕松,行囊也輕了,步履也輕了?!?/p>
(潘光賢摘自《廣州日報》2020年11月21日/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