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秀梅
校園儀式活動可以營造特殊的教育氛圍,表達教育內容,傳遞教育價值,是中小學校頗為看重的教育形式。但從現(xiàn)實來看,當前校園儀式活動中存在諸多問題,實施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如儀式內容的淺化、儀式流程的刻板、儀式主體的缺位等。針對上述問題,廣東省番禺中學附屬學?;趦和纳硇陌l(fā)展特點,探索創(chuàng)設以兒童為本、旨在促進兒童精神發(fā)展的規(guī)范化活動,提升了校園儀式活動的育人效果。
校園儀式活動可以圍繞相關教育主題創(chuàng)設豐富的內容,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身心體驗。教育性是校園儀式活動的基本屬性。為了防止活動“娛樂化”“淺表化”“走過場”,我們首先要明確校園儀式活動中的各個要素,然后探索將其綜合運用到各種校園儀式活動之中,充分發(fā)揮活動的育人功能。
其一,解構物質要素。物質要素大致包含物品、聲音、行為等。其中物品是指活動中的象征物,如國旗、校旗、團旗、隊旗、紅領巾、吉祥物等。聲音是指儀式活動中采用的各種渲染烘托氛圍的音樂,如國歌、隊歌、校歌、宣傳語以及各類演講的聲音等。行為是指在儀式活動中參與者需要進行適當?shù)募w性舉動,如宣誓、簽字、敬禮、立正等,這些舉動能夠促使參與者產(chǎn)生趨同的情感,獲得集體性的熏陶。
其二,明晰內容要素。內容要素大致包括目標、素材、精神價值等。其中目標是整個儀式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不同的儀式活動具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活動目的性單一,如入隊儀式等一類活動;有的活動目的綜合,如開學典禮等活動就可以預設多個目的。素材是整個儀式活動的主要內容載體,包含故事、音樂、舞蹈等多種形式,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選擇。精神價值是儀式活動的靈魂,如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追求真理、保護環(huán)境等普世價值就可以融入各類儀式活動中,通過各種方式傳遞給學生。
校園儀式活動要體現(xiàn)人本性,即把兒童置于儀式活動的中心,根據(jù)兒童的道德發(fā)展特點,設計基于兒童經(jīng)驗的活動,活動的內容設計、流程改造,均需要考慮讓兒童參與其中,而且盡可能讓每個兒童都參與,讓他們在具體可感的實踐中獲得豐富的體驗,激發(fā)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為。
其一,活動設計貼近兒童認知。不同階段的兒童身心特點不同,道德認知水平也不同,學校在設計儀式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情,在規(guī)定主題下使內容盡量貼近學生實際。以一年級的入學儀式為例,已往很多學校的新生入學儀式多采取演講、班級授課等方式進行,我校在實踐中進行了改進。我們根據(jù)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以“邁好成長第一步”為主題,設計了走紅毯、穿彩虹門、踏彩池、走地圖、走校園五個主題活動。該儀式的目的在于消除一年級新生的畏懼感,增進他們對學校的了解,幫助他們初步適應學校生活,并激發(fā)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在其間也滲透理想信念教育等內容。
其二,活動評價關注兒童獲得。傳統(tǒng)的校園儀式活動由于結束后大多沒有評價,因此無法清楚地知曉學生在活動中的具體獲得。我校開展的兒童本位的校園儀式活動,倡導以學生的實際獲得為評價標準,學生可以通過言語表達、畫作、手抄報、習作等方式將自己的收獲表達出來,學校則采取星級評價、頒發(fā)獎章、集卡、積分、發(fā)獎狀等方式進行評價和獎勵。例如:我校每學期都會舉行期末慶典儀式活動,通過繪本表演、生命敘事等方式展示學生一學期的學習成果。慶典結束后,學校鼓勵學生用圖畫、日記等方式記錄并表達自己在儀式活動中的真實獲得,并以對外張貼、微信公眾號推送、頒發(fā)獎章等方式予以公布,以此強化學生的實際獲得感。
一般來說,校園儀式活動因代表集體意志,具有傳承性、重復性等特點,都有相應的組織程序。在組織校園儀式活動時,一方面必須嚴格遵從基本的流程規(guī)范,尤其是對于升旗儀式、入隊儀式等活動。另一方面,流程規(guī)范并不意味著刻板,尤其是像入學儀式、開學典禮、十歲成長禮等類似的校本化儀式活動更可以風格多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望,實現(xiàn)活動育人的目的,也就是要做到“規(guī)范的靈動”和“靈動的規(guī)范”。
其一,設計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成為活動主角。當前小學階段的校園儀式活動一般由教師設計和執(zhí)行,自上而下開展實施,儀式活動中的話語權基本掌握在成人手中。同時,在儀式活動的場地布置中,大多都是讓學校領導和教師處于核心位置,除極少數(shù)學生能夠成為代表參與活動外,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成為觀眾和看客,學生的主體性被嚴重忽視。學校要盡可能在校園儀式活動中設計一些互動環(huán)節(jié),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例如: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校策劃了“英雄的歷程”系列主題活動,包括讀長征詩詞、看長征電影、唱長征紅歌、講長征故事、國旗下的宣誓等,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加深了對長征的認識和對先輩的崇敬緬懷之情。
其二,營造良好氛圍,讓學生在情境中成長。校園儀式活動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讓參與者進入特定的環(huán)境中,獲得特定身份,產(chǎn)生特定的認知和情感。氛圍的營造主要通過運用物品、音樂、語言、文字、圖片、視頻、場地等多種要素進行。不同的儀式活動需要營造不同的氛圍,如升旗和入隊儀式需要莊重,節(jié)日活動則可以相對活潑。例如:在策劃“春節(jié)課程”結業(yè)慶典這一儀式活動時,我校采取在操場上“鬧廟會”的形式,借用筆墨、紅紙、旱船、花燈、燈謎、舞龍等物品以及歡快的民俗音樂,營造了中國味十足的活動氛圍。又如:“新冠疫情”期間,針對學生居家學習缺少氛圍的情況,我校要求學生每天在家穿校服、佩戴紅領巾、張貼課程表,以保持上學的儀式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 包海誠.基于“儀式活動”的小學生德育研究[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2018.
[2] 馬家安.儀式在學校教育中的價值及其實現(xiàn)[J].教育科學研究,2013(2):30-33.
[3] 孫國寬.試析學校儀式活動的德育功能[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普教版),2013(2):28-30.
[4] 張雪梅.儀式教育:為生命成長奠基[J].江蘇教育,2013(2):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