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芳 肖曉燕 柳江燕
1 甘肅省腫瘤醫(yī)院核醫(yī)學科,蘭州 730050; 2 蘭州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730030;3 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核醫(yī)學科,甘肅省醫(yī)學影像重點實驗室 730030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結和(或)淋巴組織的一類惡性腫瘤,目前已知的淋巴瘤有近70 種病理類型,分為霍奇金淋巴瘤( 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s lymphoma,NHL)兩大類。自然殺傷/T 細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KTL)是NHL 的一種,大多數起源于成熟的自然殺傷(natural killer,NK)細胞,部分起源于細胞毒性T 淋巴細胞,幾乎均在結外部位生長,故又稱結外自然殺傷/T 細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ENKTL)。ENKTL的發(fā)病率約占NHL 的12%,全部淋巴瘤的6%[1],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和種族易感性,在亞洲及拉丁美洲人群中的發(fā)病率較高[2]。ENKTL 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以40~50 歲多見[2],其發(fā)病與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感染密切相關[3]。根據累及部位,ENKTL 分為3 個亞型:鼻型、非鼻型及播散型[3]。其中鼻型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多發(fā)生在鼻腔、鼻咽、口咽、咽淋巴環(huán),部分患者的眼眶和副鼻竇也可累及[4],患者常伴有鼻腔或鼻咽出血。偶有病例發(fā)生在非鼻部,累及皮膚[5]、胃腸道[6]、睪丸和唾液腺,稱為非鼻型。極少數情況下,ENKTL累及骨髓、外周血、肝脾及多個系統(tǒng),稱為播散型NK 細胞淋巴瘤或侵襲性NK 細胞白血病[4],此類患者常伴發(fā)噬血綜合征。ENKTL 的病理特征是呈血管中心性破壞生長的、彌漫性淋巴細胞浸潤,導致組織缺血壞死及黏膜潰瘍[3],故ENKTL 又稱為血管中心性淋巴瘤。與其他類型淋巴瘤相比,ENKTL 的侵襲性強、惡性度高,預后極差,尤其是非鼻型和播散型,5 年生存率僅為37.9%~49.5%[7]。準確的診斷、分期和及時的療效評估對ENKTL 治療方案的制定和改善預后至關重要。
目前,以18F-FDG 為示蹤劑的PET/CT 在淋巴瘤中的作用越來越受重視,18F-FDG PET/CT 將功能代謝顯像和解剖結構顯像有機結合,可在淋巴瘤的不同治療時期測定其代謝相關參數,包括SUVmax、平均標準攝取值(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ean)、腫瘤代謝體積(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和病灶糖酵解總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等,18F-FDG PET/CT 不僅能對淋巴瘤患者進行準確的診斷和分期,而且還可以在患者診治的各個階段進行療效評估及預后預測[8]。筆者就PET/CT 在ENKTL 診治中的應用進展進行綜述。
多項研究結果表明,18F-FDG PET/CT 是評價淋巴瘤結外受累的有效工具,多數ENKTL 病灶對18F-FDG 高攝取。Wu 等[8]通過對15 例ENKTL 患者的18F-FDG PET/CT 與B 超、CT 及MRI 等常規(guī)影像學檢查結果比較后發(fā)現,前者可檢出更多病灶,尤其是對于腸道、脾、骨髓、胸膜、淋巴結等密度和形態(tài)無明顯變化或因體積較小而不易發(fā)現的隱匿性病灶,其檢出率高達100%,而其他常規(guī)方法的檢出率僅為86.7%。Fujiwara 等[9]發(fā)現,PET/CT 在探測淋巴結、胃腸道及皮膚等鼻外型ENKTL 病變時明顯優(yōu)于其他常規(guī)影像學檢查方法。Khong 等[10]認為,當常規(guī)影像學檢查發(fā)現ENKTL 位于鼻外部位時,還需行18F-FDG PET/CT掃描以明確有無隱匿性鼻型病灶。該研究還將18F-FDG PET/CT 與CT、MRI 相比較,發(fā)現在評估鼻型ENKTL 鼻區(qū)和上頜竇累及范圍時,18F-FDG PET/CT 可區(qū)分炎癥和淋巴瘤浸潤導致的軟組織腫塊,有助于準確勾畫放療靶區(qū)。
18F-FDG PET/CT 在ENKTL 患者分期中有較大應用價值,較常規(guī)方法更準確。岳建蘭等[11]的研究結果顯示,PET/CT 與常規(guī)影像學檢查方法對ENKTL淋巴結及結外病灶受累的檢出率分別為96.7%和65.5%,分期準確率分別為92.3%和73.1%。Liu等[12]發(fā)現,18F-FDG PET/CT 分期與臨床分期的符合率為94.9%,而其他常規(guī)檢查方法的分期符合率僅為74.4%。杜曉慶等[13]也認為18F-FDG PET/CT對ENKTL 的診斷及分期較常規(guī)影像學方法更具優(yōu)勢。展鳳麟等[14]的研究結果表明,TLG 對ENKTL鼻型的分期有預測價值。目前,最常用的ENKTL分期方法是Ann Arbor 分期,一旦患者骨髓受累即為Ⅳ期。髂嵴的骨髓穿刺活檢是評價骨髓受累的“金標準”,但是僅對這個局部固定位置的骨髓行穿刺活檢,結果常存在假陰性;同時,骨髓穿刺是一種侵入性的檢查,部分患者難以耐受。對HL和B 細胞淋巴瘤的一系列研究結果表明,18F-FDG PET/CT 在檢測淋巴瘤骨髓浸潤方面的靈敏度和準確率都優(yōu)于常規(guī)骨髓穿刺活檢。Zhou 等[15]分析了55 例確診為ENKTL 患者的18F-FDG PET/CT 骨髓浸潤評估結果與骨髓穿刺活檢結果,結果顯示,PET/CT 診斷骨髓浸潤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100%和86%,并且還檢測出一部分骨髓穿刺活檢漏診的患者,這說明18F-FDG PET/CT 可以作為骨髓穿刺活檢的補充工具來進一步準確判斷骨髓浸潤。Koh 等[16]以髂嵴骨髓穿刺活檢作為金標準,應用18F-FDG PET/CT 圖像評估46 例ENKTL 患者的骨髓受累情況,評估18F-FDG PET/CT 對ENKTL 患者骨髓浸潤的診斷效能,與18F-FDG PET/CT 圖像視覺分析和骨髓/肝SUV 攝取比率(marrow-to-liver ratio,MLR)作為定量指數對骨髓浸潤評估進行比較,結果顯示,18F-FDG PET/CT 視覺分析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61.5%和75.7%,定量指數MLR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64.1%和72.9%;在骨髓穿刺活檢結果為陰性的患者中,18F-FDG PET/CT的MLR 大于1.07,預示著骨髓的隱匿性浸潤。該研究結果說明,當骨髓穿刺活檢結果為陰性但PET/CT 表現為骨髓局部18F-FDG 代謝增高時,應在PET/CT 引導下對高代謝部位行骨髓穿刺活檢,以提高骨髓浸潤的診斷準確率。章瑩等[17]的研究結果顯示,18F-FDG PET/CT 是評估ENKTL 骨髓浸潤的有效工具,局灶性骨髓代謝增高是患者無進展生存的獨立危險因素。
18F-FDG PET/CT 可以及時地評估ENKTL 對治療的反應。Kwong[18]發(fā)現,由于ENKTL 表達多藥耐藥蛋白P-糖蛋白,傳統(tǒng)的蒽環(huán)類化療藥物僅對少于20%的ENKTL 患者有效,一些非蒽環(huán)類藥物倒顯現出較好療效[4],目前對ENKTL 的治療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方法,需及時評估治療反應,改善患者預后。2018 年《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絡指南》提出,可將PET/CT 作為評估ENKTL 患者治療反應和跟蹤隨訪的工具[19]。PET/CT 掃描的5 分量表評分法(5-point scale,5PS),即 Deauville 標準是淋巴瘤療效評估的主要方法,其提供了一個5 分評分系統(tǒng):1 分,無18F-FDG 攝??;2 分,18F-FDG 攝取≤縱膈血池;3 分,縱膈血池<18FFDG 攝取≤肝臟;4 分,18F-FDG 攝取中度高于肝臟;5 分,18F-FDG 攝取明顯高于肝臟(2~3 倍);這個評分系統(tǒng)可以連續(xù)評估治療反應。Kim 等[20]根據化療后Deauville 評分和EBV DNA 狀態(tài)建立的風險模型對ENKTL 患者進行危險度分層,低危組:Deauville 評分為1~2 分且EBV DNA 陰性;高危組:Deauville 評分為3~4 分且 EBV DNA 陰性,或Deauville 評分為1~2 分且EBV DNA 陽性;治療失敗組:Deauville 評分為3~4 分且EBV DNA 陽性,或Deauville 評分為5 分。對各組治療結果的分析顯示,低危組、高危組和治療失敗組的治療失敗率分別為15%、62%和100%;該研究者認為低危組患者在治療結束后應密切隨診,高危組患者應繼續(xù)治療直至Deauville 評分降至1~2 分或EBV DNA 轉為陰性,而對治療失敗組建議行挽救治療或者參加臨床試驗。
影響ENKTL 患者預后的因素很多,臨床初診時常采用國際預后指數[19](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評估患者預后。但Huang 等[21]發(fā)現,根據IPI 評分,約80%的低風險患者接受了常規(guī)治療后預后仍然不佳。目前,常用韓國預后指數(Korean prognostic index,KPI)、NK 細胞淋巴瘤預后指數(PINK)及包含EBV DNA 的NK 細胞淋巴瘤預后指數(PINK-E)來評估ENKTL 的預后[19]。
相關研究結果表明,18F-FDG PET/CT 不同治療時期的多個參數均可預測預后。Bai 等[22]將治療前測定的病灶SUVmax與IPI、KPI 模型結合發(fā)現,治療前患者18F-FDG PET/CT SUVmax>15 提示預后不良,這表明治療前SUVmax可提供KPI 和IPI 額外的預后信息。張亞飛等[23]的研究結果也表明,治療前SUVmax是預測ENKTL 預后的重要因素。而Chang 等[24]則認為,治療前SUVmax是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獨立預測因素。PET/CT體積代謝參數與患者預后也密切相關。Song 等[25]探討了80 例ENKTL 患者治療前PET/CT 上病灶MTV 的預后價值,研究結果顯示,當以35.2 cm3為臨界值時,高MTV 患者的預后不良,并建議在高MTV 的患者治療中增加放療,而低MTV 患者不能在放療中獲益。吳麗玲等[26]則認為,MTV、TLG 較SUVmax更有預測價值。Pak 等[27]分析了治療前SUVmax、SUVmean、MTV、TLG 等PET/CT多個參數在ENKTL 中的預后價值,結果顯示,SUVmax和SUVmean是影響ENKTL 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高TLG(>45.8)是無復發(fā)生存的唯一預測因素。Kim 等[28]以治療前全身腫瘤代謝體積(whole-body metabolic tumor volume,WBMTV)和全身糖酵解總量(whole-body total lesion glycolysis,WBTLG)為評估參數研究了18F-FDG PET/CT 在ENKTL 患者預后中的價值,結果顯示,治療前SUVmax、WBTLG 均是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預測因素,WBMTV 是OS和PFS 的獨立預測因素,他們提出對于IPI 評分較低但PET/CT 參數較高的患者提示預后不良,應給予更積極的治療。莫奕文等[29]發(fā)現,高SUVmax、WBTLG 是ENKTL 的不良預后因素,其中后者是OS 的最佳獨立預測因素。除了代謝和體積參數外,基于腫瘤異質性的圖像紋理分析也是評估預后的一種有用的工具,并且與腫瘤的侵襲性、療效及預后密切相關。目前,在關于肺癌、食管癌及頭頸部惡性腫瘤PET/CT 圖像的腫瘤異質性研究中發(fā)現,18F-FDG PET/CT 圖像腫瘤異質性可以改善其治療反應和預后,但在ENKTL 方面的研究較少。Ko 等[30]提取了17 例鼻型ENKTL 患者治療前18F-FDG PET/CT 圖像瘤內異質性的相應特征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瘤內異質性與PFS 相關,可作為疾病進展的重要預測指標,改善患者預后分層。上述各項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前18F-FDG PET/CT各參數對ENKTL 預后判斷具有應用價值。
淋巴瘤國際協(xié)調專家組(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project,IHP)共識、Deauville 標準和降幅法是治療中期及治療后18F-FDG PET/CT 在淋巴瘤中的常用預后評價方法[31-32]。IHP 共識主要采用視覺分析法將18F-FDG PET/CT 掃描結果分為陽性和陰性:陽性為在非正常生理學攝取部位出現局灶性或彌漫性18F-FDG 攝取增高;陰性為在任何部位均未出現病理性18F-FDG 攝取。降幅法是通過比較淋巴瘤病灶治療前后SUVmax的變化量來評價腫瘤對當前治療的反應:ΔSUVmax(%)=100×[(治療前SUVmax-治療中期或治療結束后SUVmax)/治療前SUVmax],其反映了病灶SUVmax的降低幅度。Jiang 等[32]的一項前瞻性研究分別評估了IHP共識、Deauville評分和ΔSUVmax在ENKTL 中的預后價值,對60 例ENKTL 患者行基線和中期治療后的PET/CT 檢查,結果顯示,基于IHP 共識的視覺分析結果與PFS 和OS 均無相關性;治療中期PET/CT 圖像Deauville 評分為預后的獨立因素;基于ΔSUVmax分析的降幅法以47%為判定閾值,是OS 的獨立預后因素。Khong 等[33]發(fā)現,Deauville評分為1~3 分的ENKTL 患者的2 年PFS 和OS 分別為81%和62%,而Deauville 評分為4~5 分的患者則均為17%,他們提出,治療中期和結束后的Deauville 評分是OS 和PFS 的獨立預測因素。Kim等[20]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治療后Deauville 評分(3~4 分)和EBV DNA 陽性為PFS 和OS 的獨立預后因素。
雖然18F-FDG PET/CT 在淋巴瘤診治中的價值已經得到肯定,但是尚存在一些局限性。18F-FDG廣泛應用于絕大多數惡性腫瘤的診治中,但是并不具有特異性,感染性及炎性病灶也可呈高攝取,而惰性淋巴瘤則呈低攝取或無攝取,存在假陽性和假陰性的結果;其次,病灶對18F-FDG 攝取程度的影響因素較多,比如血糖、化療次數等,從而影響判斷的準確性;最后,在中期療效評估時,18F-FDG PET/CT 不能準確鑒別腫瘤殘留和由治療引起的炎性病變,個別病灶仍需行病理活檢。
目前部分研究者開始研究新型顯像劑,以彌補18F-FDG 在應用中的不足。Minamimoto 等[34]將18F-脫氧胸腺嘧啶核苷(18F-FLT)作為顯像劑與18F-FDG 比較,結果顯示,在對治療中期的彌漫大B 細胞淋巴瘤的療效評估中,18F-FLT PET/CT 的陽性預測值明顯高于標準的18F-FDG PET/CT。Jauw等[35]用89Zr 標記的利妥昔單克隆抗體作為顯像劑,該抗體可與B 細胞淋巴瘤高度表達的CD20 靶向結合,因而可被B 細胞淋巴瘤特異性攝取,提高了PET/CT 的診斷特異度。未來可深入研究ENKTL的特異性靶點,開發(fā)新的特異性顯像劑,來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目前,18F-FDG PET/CT 在淋巴瘤療效評估和預后判斷時所采用的傳統(tǒng)參數各自存在局限性,隨著人工智能影像組學的發(fā)展,影像組學相關參數可能會彌補傳統(tǒng)參數的局限性。Capobianco等[36]在對彌漫大B 細胞淋巴瘤的研究中發(fā)現,人工智能測定的參數降低了主觀變異度,對預后預測價值更有意義,今后的研究可關注18F-FDG PET/CT影像組學在淋巴瘤的療效評估和預后判斷中的作用。
綜上所述,18F-FDG PET/CT 全身顯像在淋巴瘤的診斷、分期、療效評價、預后預測等方面顯示出了其獨有的優(yōu)勢,但各個研究結果之間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這些差異的原因包括樣本量小、隨訪時間不一、參數閾值不同、納入研究的ENKTL 不同以及治療方法不同等。隨著18F-FDG PET/CT 在ENKTL 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依據PET/CT 結果來改變治療方案是否能改善ENKTL 患者的預后、PET/CT 各參數及Deauville 標準能否準確評估ENKTL 患者預后等問題需要更大的樣本量和更長的隨訪時間來證實,隨著PET/CT 的不斷完善、發(fā)展及臨床上廣泛深入的應用研究,相信 PET/CT在ENKTL 中的應用前景會越來越好。
利益沖突本研究由署名作者按以下貢獻聲明獨立開展,不涉及任何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丁曉芳負責研究命題的提出、綜述的撰寫及修訂;肖曉燕負責文獻的查找及綜述的修訂;柳江燕負責綜述的審閱及最終版本的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