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立平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這是古代詩人筆下描繪的山水田園美景。朋友,這樣的美景你一定也很向往吧?其實,在株洲天元區(qū)三門鎮(zhèn)株木村你也能欣賞到如此的美景。
白鷺為我國南方的夏候鳥,喜歡生活在山林、稻田、河岸、沙灘、泥灘及小溪流等自然環(huán)境。據(jù)當(dāng)?shù)氐囊晃焕限r(nóng)介紹,近年來,隨著村里山林自然環(huán)境的保護和濕地的保護,白鷺也選擇了在株木林場的山上“安家落戶”。由于白鷺們的到來,當(dāng)?shù)厝税堰@里稱為“白鷺谷”。
生活在這里的白鷺體長一般在60—70厘米,屬中白鷺。全身白色,嘴、腳和趾皆為黑色。常喜歡單獨、成對或小群體活動。它們生性膽小,很遠(yuǎn)見人即飛。主要以小魚、蝦、蛙、蝗蟲、螻蛄等小動物為食。飛行時頸縮成“S”形,兩腳直伸向后,超出于尾外,兩翅鼓動緩慢,飛行時從容不迫,動作十分優(yōu)美。我國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于彼西雍”來形容它們飛翔時的氣勢不凡。
白鷺谷水庫、山塘、水田、荷塘和濕地眾多,特別適合白鷺在此覓食、生長、繁衍。每年3月初,春暖花開,鶯歌燕舞之時,成群的白鷺便不約而同地從遠(yuǎn)處的海邊遷徙到這里。每年的5—7月是白鷺們的繁殖期,因此,這個時候也是人們觀賞白鷺的最佳季節(jié)。
如果你在這個觀賞季來到株木村的白鷺谷,就會在大大小小的水庫、山塘、濕地和山林里,隨處可見到白鷺們忙忙碌碌的身影。水面上波光粼粼,數(shù)千只白鷺爭相競飛。它們展翅翱翔,掠過山林和水面,在青山秀水中留下了一道道白色的閃電和靚影。這時候,你是否會聯(lián)想起宋代詞人張志和《漁歌子》中的“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是否會覺得流連忘返,令人陶醉?又是否會記起現(xiàn)代學(xué)者和詩人郭沫若在《白鷺》一文中所贊美的:
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xiāng)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蛟S有人會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yōu)美的歌嗎?
株木村村民熱情好客,正在為不遠(yuǎn)萬里來到這里的白鷺“鄰居們”營造更加漂亮溫馨的美好家園。村委會工作人員小王說:“村委會已經(jīng)作出了近景發(fā)展規(guī)劃,將在白鷺谷建設(shè)一個高品位的白鷺園,不僅要修一條高等級公路通往山谷,還要沿著水庫、山塘的水邊修建實木觀光走廊,讓游客和攝影愛好者們能近距離地觀賞白鷺,盡情地享受著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美景?!?/p>
站在株木村的田野上,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水稻田一片翠綠;亭亭玉立的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敞開胸懷,在和風(fēng)的吹拂下送來淡淡的清香。村里引進的六百畝太空湘蓮,一個個都露出了飽滿的蓮蓬。山坡羊兒歡,水庫魚兒躍,園中瓜果香,株木“叫驢”醉,好一派豐收的景象!
遠(yuǎn)處,又有幾只白鷺飛過,像天上的仙女一般,盡情地展示它們潔白無瑕的身影,仿佛也在為這美麗的鄉(xiāng)村添彩。偶爾聽到的“呱呱”之聲也仿佛是在為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