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婷,張建麗,黃 穎
黃芩(Scutellariae Radix)是我國的一味傳統(tǒng)中藥,來源于唇形科黃芩屬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根部,迄今已有2 000多年的用藥歷史[1]。有研究表明,黃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黃酮類化合物,主要包括黃芩苷(baicalin)、黃芩素(baicalein)和漢黃芩素(wogonin)等[2]。多項研究表明,黃芩中的黃芩苷具有顯著的抗腫瘤活性及保護心血管作用[3-5],但對心肌保護的具體機制尚不明確。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類長度為18~23個核苷酸的單鏈RNA分子,有研究表明,miRNA參與多種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在信號通路和基因調(diào)控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學作用[6]。相關(guān)研究表明,在心肌細胞缺氧損傷過程中,多種miRNA呈不同的變化趨勢,其中miR-133b上調(diào)有利于保護心肌細胞[7-9]。本研究探討黃芩苷對心肌細胞缺氧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分子機制。
1.1 實驗藥物與試劑 黃芩苷購自普瑞法科技公司(批號:21967-41-9),CoCl2購自國藥集團,DMEM培養(yǎng)基和胎牛血清購自Gibco公司。實驗用一抗購自Abcam公司,稀釋比例1∶1 000。所有二抗和β-actin一抗購自中杉金橋公司。實驗用小干擾RNA由百奧邁科公司設(shè)計并合成。
1.2 實驗儀器 熒光倒置顯微鏡(日本奧林巴斯),細胞培養(yǎng)瓶T-25(美國Corning),六孔板(美國Corning),流式細胞儀(美國BD)。
1.3 實驗方法
1.3.1 細胞培養(yǎng) H9C2細胞使用含10%胎牛血清和100 U/mL青霉素-鏈霉素的DMEM培養(yǎng)基于37 ℃,5%CO2條件下培養(yǎng)。
1.3.2 缺氧復氧模型的構(gòu)建 參考文獻[10-11]選取CoCl2溶液5個梯度濃度(分別為400 μmol/L、600 μmol/L、800 μmol/L、1 000 μmol/L、1 200 μmol/L)作用于H9C2細胞22 h,之后使用完全培養(yǎng)液復氧2 h,檢測細胞活力,確定實驗用CoCl2濃度。
1.3.3 MTT實驗 取缺氧復氧后細胞,以每孔3 000個細胞密度接種于96孔板中,培養(yǎng)24 h,待細胞貼壁后,棄上清液,每孔加入20 μL MTT溶液,37 ℃孵育4 h,棄掉MTT,每孔加入200 μL的二甲基亞砜(DMSO)于震蕩儀上震蕩溶解15 min,使用酶標儀于570 nm處測定吸光度,計算細胞增殖率。
1.3.4 流式細胞術(shù) 收集經(jīng)處理的H9C2心肌細胞,磷酸緩沖鹽溶液(PBS)洗滌細胞兩次,加入490 μL結(jié)合緩沖液重懸細胞,之后分別加入5 μL的Annexin V-FITC和5 μL的PI染液,室溫避光孵育30 min,使用流式細胞儀檢測。
1.3.5 蛋白質(zhì)印跡實驗 細胞以5×105/孔密度接種于6孔板中,經(jīng)不同處理后,裂解并提取細胞總蛋白,使用BCA法測定蛋白濃度,具體步驟參考BCA試劑盒,蛋白電泳上樣質(zhì)量為每樣本30 mg,具體步驟參考文獻[12]。
1.3.6 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PCR) 經(jīng)過不同處理后,H9C2細胞中加入Trizol試劑,根據(jù)試劑盒說明提取總RNA,之后逆轉(zhuǎn)錄成cDNA模板后上機檢測。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9C2細胞缺氧復氧損傷模型 使用1 000 μmol/L的CoCl2處理細胞22 h后,細胞活力為50%~60%,細胞活力下降程度適中,后續(xù)實驗均采用此濃度建立H9C2心肌細胞缺氧復氧損傷模型。詳見圖1。
圖1 不同濃度CoCl2建立心肌細胞缺氧復氧模型
2.2 黃芩苷對CoCl2誘導H9C2細胞活力的影響 使用不同濃度黃芩苷(分別為10 mg/L、25 mg/L、50 mg/L、100 mg/L)和40 mg/L陽性藥物丹參酮ⅡA磺酸鈉預處理H9C2細胞0 h、24 h、48 h、72 h后,以1 000 μmol/L的CoCl2缺氧后復氧細胞。采用MTT法檢測細胞活力。經(jīng)黃芩苷預處理的細胞具有較高的細胞活力,預處理24 h時開始,各濃度組與0 h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但均未超過陽性對照組,詳見圖2。黃芩苷保護H9C2細胞活力具有濃度依賴性和時間依賴性。
與0 h比較,*P<0.01。
2.3 黃芩苷對CoCl2誘導的H9C2細胞凋亡的影響 使用不同濃度黃芩苷(10 mg/L、25 mg/L、50 mg/L、100 mg/L)和40 mg/L陽性藥物丹參酮ⅡA磺酸鈉預處理H9C2細胞24 h后按1 000 μmol/L的CoCl2使細胞缺氧后復氧。采用蛋白質(zhì)印跡實驗檢測細胞Bax、Caspase-3和Bcl-2蛋白表達水平。經(jīng)黃芩苷預處理的細胞具有較低的Caspase-3和Bax蛋白水平(P<0.01)和較高的Bcl-2蛋白水平(P<0.01),但未超過陽性藥物對照,詳見圖3。流式細胞術(shù)檢測黃芩苷抑制心肌細胞凋亡具有濃度依賴性,詳見表1。
圖3 不同濃度黃芩苷和丹參酮ⅡA磺酸鈉對細胞Bax、Caspase-3和Bcl-2蛋白水平的影響
表1 不同濃度黃芩苷和丹參酮ⅡA磺酸鈉抑制心肌細胞凋亡的能力(x±s)
2.4 黃芩苷對miR-133b的影響 使用不同濃度黃芩苷(10 mg/L、25 mg/L、50 mg/L、100 mg/L)預處理H9C2細胞24 h后按1 000 μmol/L的CoCl2使細胞缺氧后復氧,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miR-133b表達情況。經(jīng)黃芩苷預處理的細胞具有較高的miR-133b表達水平(P<0.01),且呈濃度依賴性和時間依賴性。詳見圖4。
圖4 不同濃度黃芩苷處理H9C2細胞不同時間miR-133b表達情況
2.5 黃芩苷保護心肌細胞依賴miR-133b的表達 使用商品化miR-133b抑制劑抑制H9C2細胞內(nèi)源性miR-133b表達,詳見圖5。抑制miR-133b表達24 h后,以不同濃度黃芩苷(10 mg/L、25 mg/L、50 mg/L、100 mg/L)預處理H9C2細胞0 h、24 h、48 h和72 h,之后按1 000 μmol/L的CoCl2使細胞缺氧后復氧。使用蛋白印跡實驗檢測Bax、Caspase-3和Bcl-2蛋白表達水平,miR-133b敲減后,黃芩苷對Caspase-3、Bax和Bcl-2蛋白水平無顯著影響。詳見圖6。
與陽性對照藥物比較,*P<0.05。
圖6 敲減miR-133b后黃芩苷對Caspase-3、Bax和Bcl-2蛋白水平的影響
黃芩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中藥材,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目前臨床使用黃芩與其他傳統(tǒng)中藥材配伍治療多種感染性疾病和過敏性疾病等。黃芩苷是黃芩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有研究證明黃芩苷具有抗氧化和抗腫瘤等生物學功能[13-14]。
心肌梗死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常見疾病,心肌細胞缺氧是引起心肌細胞凋亡進而導致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15-16]。本研究參考相關(guān)文獻[11],利用CoCl2處理心肌細胞H9C2建立缺氧損傷模型,研究不同濃度黃芩苷對心肌細胞缺氧損傷的保護作用。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黃芩苷可顯著提高心肌細胞H9C2細胞活力,并抑制心肌細胞凋亡,其作用呈濃度依賴性。為進一步探討黃芩苷保護心肌細胞的分子機制,本研究測定心肌細胞損傷相關(guān)miRNA表達情況。結(jié)果表明,黃芩苷預處理后的H9C2細胞miR-133b水平高表達,且這些細胞在缺氧復氧中表現(xiàn)出較高的細胞活力和較低的凋亡比例。為進一步分析與miR-133b相關(guān)的分子機制,本研究使用人工合成的特異性miR-133b抑制劑抑制細胞內(nèi)源性miR-133b表達,結(jié)果證明,miR-133b被抑制后,黃芩苷對心肌細胞凋亡的保護作用消失。
綜上所述,黃芩苷對CoCl2引起的心肌細胞缺氧復氧損傷具有保護作用,可提高細胞活力和抑制細胞凋亡。miR-133b在黃芩苷保護作用中發(fā)揮了重要功效,黃芩苷通過提高細胞內(nèi)miR-133b表達進而發(fā)揮保護心肌細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