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先圣
“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與我有關?!边@是魯迅的清醒之燭;“我的心略大于整個宇宙?!边@是葡萄牙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的詩意之燭。我們只要點亮一根蠟燭,夜晚就不會全部是黑暗。不論身處多么漆黑的夜晚,我從不詛咒黑暗,而是點燃照耀前行的蠟燭。
俄國詩人巴爾蒙特自稱是“太陽的歌手”,他有一句詩:“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彼麑﹃柟獾膿磹酆兔詰伲刮覀儫o法把目光從他的詩行移開。他的每一句詩都像一道熾烈的陽光,照耀在我們的心上。我想,如果我們也有詩人的心境,在自己的心田中灑滿陽光,我們怎么會沒有一個美好的生活呢?
非常喜歡一個觀點:創(chuàng)造幸運。二戰(zhàn)時期的盟軍統(tǒng)帥艾森豪威爾鼓勵將士說:“發(fā)牌的是我們自己?!币馑际?,幸運和成功不是等來的,而是靠自己努力創(chuàng)造的。幸運從來不會垂青懶惰的懦夫,只青睞有進取之心的人。所以,點燃奮斗之燭的人,幸運就會主動向他撲來。
你最終會變成什么樣的人,取決于在過去那些焦慮彷徨的轉折處,你是選擇手持燭火,不懼風雨迎風奔跑,還是熄滅了自信和勇氣,最終畏懼懦弱落荒而逃。多少年后,當我們驀然回首,會發(fā)現(xiàn),那些緊要關頭守著微光而躊躇滿志、咬緊牙關的自己,是多么令人心生敬意。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以變化氣質(zhì)?!弊x書就是為自己點亮燭光。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時,在舊書鋪廉價購得一部《韓昌黎文集》,但讀起來才發(fā)現(xiàn)有多頁破損,文字也有多處誤植。于是他從圖書館借來一部善本《韓昌黎文集》,用了整整半年的時間逐一修補??薄.斔扪a完成時,《韓昌黎文集》已經(jīng)爛熟于心。這種讀書做學問的態(tài)度,為毛澤東形成詩文俱佳的氣質(zhì)奠定了基礎。
錢鍾書只有清華大學學士學位,從牛津大學英文系畢業(yè)時,他沒有申請學位證書,而是直接前往巴黎求學。楊絳后來提起這件事說:“他覺得為一個學位賠掉許多時間,白費工夫讀些不必要的功課,很不值當。”之后,普林斯頓大學邀請他講學,半年報酬高達16萬美元,他也拒絕了。哈佛大學直接寄給他3000美元,作為讀博的路費,他也是直接退還。錢鍾書之所以能忠于詩書,潛心在內(nèi)心世界里,修籬種菊,讀書寫作,是因為他找到了自己的燭光,這讓他終于成為一代文化巨匠。
在人的一生中,知識所占的分量很重:一方面,一個人擁有的知識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方面,知識就像黑夜中的書,是需要燭照的。所以一個人大腦中除了知識,還需要智慧的燭光,這樣才不至于被知識壓垮了思想,羈絆了前進的腳步。智慧如燭,也如日月當空,普照不息。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