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蛙鳴齋書談二則

      2021-03-22 10:15:07李浩
      四川文學(xué)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徐渭朱子東坡

      李浩

      《評朱子論東坡文》

      夫子不語怪,亦未嘗指之無怪。《史記》所稱秦穆,趙簡事,未可為無。文公件件中鵠,把定執(zhí)板,只要人說他是個圣人,并無一些破綻,所以做別人著人人不中他意,世間事事不稱他心,無過中求有過,谷里揀米,米里揀蟲,只是張湯、趙禹伎倆。此不解東坡深。吹毛求疵,苛刻之吏,無過中求有過,暗味之吏。極有布置而了無布置痕跡者,東坡千古一人而已。朱老議論乃是盲者摸索,拗者品評,酷者苛斷。

      ——《徐渭集》

      春夜漫長,燈下閑讀。

      閱明人徐青藤,讀至《評朱子論東坡文》一章,感今世文風(fēng)虛浮日盛,遂作書談以記之。

      文中朱子即朱熹,南宋著名理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教育家,“閩學(xué)派”旗幟人物,儒學(xué)集大成者,世尊朱子,又或稱為朱文公。在中國教育史上,朱熹的地位相當(dāng)崇高,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備受儒教徒們推崇。

      東坡是蘇軾的號,讀書人都知道他,蘇軾是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蜀學(xué)派”領(lǐng)袖人物,尊居唐宋八大家之列,詩(詞)、書、畫、文獨步騷壇,代表了北宋文學(xué)藝術(shù)界的最高成就。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朱熹作為一代理學(xué)宗師,卻對前輩蘇軾的為人,特別是對他的文章,常常表示出諸多不屑,甚至給予嚴(yán)苛的批評。

      追根溯源,禍起于“洛蜀黨爭”。

      何為“洛蜀黨爭”?

      北宋哲宗朝時,文壇有兩大黨派,一派以洛陽人程顥、程頤兄弟為代表,時人稱之為“洛黨”;另一派則以蜀人蘇軾、蘇轍兄弟為代表,被稱之為“蜀黨”。

      考“洛蜀二黨”,各領(lǐng)一時風(fēng)騷,追隨者不計其數(shù)。“洛黨”拘泥于禮(理),堅守儒家正統(tǒng)思想,主張“不欲為閑言語”,援引古句“吟成五個字,用破一生心”,指責(zé)吟詩作畫是浪費生命,連皇帝都要遠(yuǎn)離風(fēng)花雪月,更不得親近酒色?!笆顸h”則比較自由,蘇軾尤好風(fēng)流詞采,以為“世間樂事無逾于此者”,主張為人為文放縱心靈,隨心率性“抒發(fā)情懷”。

      總的說來,程灝、程頤嚴(yán)肅有余,完全沒有幽默感,為人為文死板教條;蘇軾、蘇轍則頗多情趣,為人為文活色生香。

      兩派互不相讓,彼此間針鋒相對,最終導(dǎo)致大打出手,演繹為殘酷的政治斗爭,“既交惡,其黨迭相攻?!?/p>

      到了南宋朱熹時,這朱老夫子秉執(zhí)的理學(xué),一脈相承于洛陽“二程”,也是個死板無趣的家伙,日常生活中古怪得很,連個玩笑話都不會開,哪看得慣成天喝酒吃肉、滑稽多趣的蘇軾呢?

      呵呵,原來程灝、程頤是朱熹師傅,這就一點不奇怪了。師道尊嚴(yán)嘛,他要幫著先師罵政敵,自然是“見怪不怪,叫花兒牽口袋(裝討得的東西)”。

      他罵得對嗎?

      在朱熹眼里,蘇軾就不是玩意兒,動輒對其橫挑鼻子豎挑眼,挖苦蘇軾為人,給人感覺是個經(jīng)學(xué)家,卻很不純粹,既喜佛學(xué),又愛老莊,思想雜亂得很。又說他為文,好像在宣傳儒道,其實更加不純粹,只在意文章漂亮與否,專注于文采(詞)飛揚,時常偏離儒家正道,打胡亂說一氣。朱熹自詡為純粹儒者,當(dāng)然要把蘇軾批倒批臭,讓他永世不得翻身。

      這么說來,大家明白了吧:朱熹的所謂“文學(xué)批評”,實囿于門派之爭,目的在于維護(hù)道統(tǒng)的純潔性!

      可惜,似他這般偏執(zhí)的小肚腸,怎奈何得了天縱奇才的蘇軾呢?

      明人徐渭,字文長,號青藤,后世人謂之“青藤畫派”鼻祖,與解縉、楊慎并稱“明代三才子”。此人生性放蕩不羈,看不慣朱熹胡說八道,便跑來為蘇軾扎場子,痛痛快快大罵了一場。

      徐渭對于宋人,最喜歡蘇軾,在他心目中,蘇子不僅文章寫得漂亮,為人尤其讓人賞心悅耳。反之,他最討厭的就是朱熹,認(rèn)為這個朱“宗師”滿嘴大道理,空話套話假話連篇,要人修什么身養(yǎng)什么性,容不得越“理”半步。更讓人惡心的是,居然說什么“存天理,滅人欲”!

      我的個天,人沒有了欲念,活著還有什么意義?豈不成了行尸走肉!

      真是奇怪,朱熹不是早死了嗎,關(guān)徐渭什么鳥事?

      讀者有所不知,這朱熹死了不假,可他的思想還活著,明朝歷代的統(tǒng)治階級,為了朱氏家天下的長治久安,就把老祖宗朱熹(順便說一句,朱元璋很硬氣,沒有攀這祖宗)的理學(xué)思想,欽定為大明朝的官方思想,讓這條無形的“政治麻繩”,死死勒住天下人的脖子,讓軍民人等喘不過氣來。

      尤為可惱的是,當(dāng)時一大幫口是心非的偽(衛(wèi))道士、假道學(xué),紛紛成了朱熹家的徒子徒孫,招搖撞騙于世,屁顛屁顛為朱天子(們)搖旗吶喊。

      徐渭生性狷狂,實在看不下去了,他哪忍得了這口鳥氣?遂借題發(fā)揮大罵朱熹,明里寫的《評朱熹論東坡文》,實則抨擊身邊的偽道士、假道學(xué)們“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少時讀徐青藤,佩服他文意酣暢,感到特別的痛快??墒牵袢兆x《評朱子論東坡文》,卻覺得不那么順暢,前后文意雖然相通,文氣卻攔腰斷了。

      這是為什么呢?

      徐渭有大才,觀其詩、書、畫三絕,揮毫潑墨一氣呵成,文章如行云流水,莫不讓人拍案稱奇。此文卻出現(xiàn)“斷氣”,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筆者懶于學(xué)問,讀書卻喜鉆牛角尖,雖然不求甚解,疑惑總是要弄明白的。遂在書齋內(nèi)翻箱倒柜,找來《青藤書屋文集》(商務(wù)印書局,1960年仿明版),兩相對比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評朱子論東坡文》,本是兩個獨立的章節(jié),分別駁斥朱熹批評蘇軾文章的兩個觀點,不知《徐渭集》(中華書局,1999年版)出于什么目的,竟將兩者合二為一了。

      原來是這樣,難怪文氣攔腰斷了。

      暫不管文氣連貫否,且說《評朱子論東坡文》,前后文句(內(nèi)容)雖有些重復(fù),但大意卻很明白,朱熹批評蘇軾文章,主要集中在這兩點上(詳見《朱子語類》,徐文未列出):一是批評蘇軾好談怪異,二是批評蘇軾文章無“布置”(結(jié)構(gòu))。

      徐渭為人為文不拘一格,卻是個很懂道理的人,而且道理講得溜順,且看他如何反駁朱熹。

      先駁第一條。

      開篇即言道:“夫子不語怪,亦未償指之無怪?!妒酚洝匪Q秦穆、趙簡事,未可為無?!?/p>

      是哈,你朱熹不是自詡純粹儒者嗎?那么好嘛,咱就先抬出你的“至圣先師”孔夫子,看他老先生是啥態(tài)度。

      讀書人都知道《論語》,有所謂“子不語怪力亂神”。是的,孔圣人是不說怪異的事,可他老人家那么多的語錄,也沒有說世界上沒有怪異事嘛。

      嘿嘿,朱“大宗師”咋說,傻眼了吧?

      莫忙莫忙,還有呢。

      徐渭一點也不著急,緊接著又打出一張好牌,抬出個太史公來。

      太史公是誰???“歷史之父”的嘛,又是一個了不起的牛人!

      司馬遷著《史記》大大有名,肯定不會打胡亂說的,他老先生秉筆寫史,天下人都知道?!妒酚洝防锼浭龅那啬鹿?、趙簡子的靈怪事,你朱熹能否認(rèn)它是假的嗎?

      哈哈,司馬遷記載了啥,讓徐渭這么理直氣壯?

      原來,司馬遷在《史記》記載:“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居二日半,簡子寤?!谖羟啬鹿珖L如此,七日而寤?!?/p>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秦穆公、趙簡子在“不知人”的幾天里,都聽到了天空飄蕩著美妙的仙樂……

      嘿嘿,請問朱“大宗師”,這算不算怪異事?

      如果不算,就在否定先賢,你還好意思自詡純粹儒者嗎?如果算是怪異事,你就更不應(yīng)該了,怎么會胡亂批評蘇大學(xué)士“好談怪異”呢?

      所以,不論是先賢還是后生,都有好奇獵異之心,是正常人的正常思維。你批評蘇大學(xué)士好談怪異,就是“滅人欲”的無端指責(zé)!

      再駁第二條。

      徐渭更加不留情面,直截了當(dāng)痛斥朱溫道:“此不解東坡深!”

      蘇軾作文沒有布置嗎?

      根本不是這么一回事,只是你朱“大宗師”太過死板教條,不知道蘇大學(xué)士作文之妙!他老人家的文章極有布置,卻看不出絲毫的布置痕跡,這才是文章大家應(yīng)有的手段——“東坡千古一人而已”!

      哎喲喲,你看你朱“大宗師”,算哪根蔥?只會在框框套套里做文章,看不到東坡先生文章布置的巧妙,或者說你根本就不懂“化有形于無形”,竟然吃苞谷饃饃張口黃,真是沒有見識的蠢貨!

      徐渭罵完了?

      文章寫到這里,他當(dāng)然罵完了,直斥朱熹評蘇軾文章,簡直就是“盲者探索,拗者品評,酷者苛斷。”

      然而且慢,就這么完了,這篇書談(筆記)寫來還有何意義?

      對于明人,筆者個人偏好,最喜歡的不是解縉,也非楊慎,更不是李東陽、李攀龍之流,而是滿身山野氣的徐渭。

      徐文長為人為文,“率性而為,趣味盎然,蓬勃而有生氣?!彼麅芍槐强壮欤涌跓o遮攔,眼里沒有“天王老子”,只有民間百姓疾苦;筆下沒有俗流,只有人性光芒;胸中沒有塵埃,只有日月山川……是世上少有的“真我”,更是少有的奇男兒、大丈夫!

      讀《評朱子論東坡文》,別以為徐渭在發(fā)癲,專門和朱熹爭論蘇軾文章的優(yōu)劣,如果這么認(rèn)為的話,是我們沒有讀懂青藤先生的一片苦心。

      徐青藤著作此文,旨在借題抨擊時弊。

      客觀地說,朱熹能享祀孔廟,自有他出類拔萃之處,關(guān)于這一點,因不在本文敘述范圍內(nèi),故不予展開述說。

      準(zhǔn)確地講,朱熹是一個儒者,他古板而刻薄,極力把儒學(xué)理論嚴(yán)密化和精細(xì)化,對歷史上許多他認(rèn)為不純粹的儒者(并非只針對蘇軾),都進(jìn)行過嚴(yán)厲的批評。因此,在南宋朝中后期,朱熹理學(xué)思想已引起了統(tǒng)治者的重視。尤其到了明季,朱子學(xué)說正式登堂入室,成了儒家學(xué)說的正宗,也成了統(tǒng)治者奴役人民的精神枷鎖。

      徐渭作為在野人士,很清醒地看到了這一點,設(shè)若任這種思潮泛濫,哪里還有人性(自由)可言?他生性率直,思想自由,不受任何羈絆,特別反感迂腐的儒學(xué),時常在公開場所大聲疾呼,斥之為陳詞濫調(diào)“俗套子”!

      于是乎,徐渭公開批判朱熹,斥責(zé)他一心只要做圣人,且決意不讓所有人好過,看天下人人人不中他意,觀世間事事事不稱他心!

      如此大膽的言論,真是驚世駭俗了!

      徐渭目無王法,膽敢蔑視皇權(quán),不把朝廷欽定的偶像朱文公(文是朱熹謚號)放在眼里,反而將其比喻成漢代的酷史張湯、趙禹,專會羅織莫須有的罪名,“無過中必求有過,谷里揀米,米里揀蟲?!鄙踔脸庳?zé)為“吹毛求疵,苛刻之吏,無過中求有過,暗味之吏?!?/p>

      通讀《評朱子論東坡文》,徐渭反反復(fù)復(f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這層意思可不簡單,它反映出了明朝中后期,士大夫們尤其是在野的文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自由傾向,他們追求個人生活享受,要求承認(rèn)“發(fā)揚個性、獨立思考、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權(quán)利。

      直到這個時候,我們終于明白,徐渭為何要將兩則獨立的文章,顛三倒四組合在一起,構(gòu)成一篇《評朱子論東坡文》了。

      徐渭天不怕地不怕,可他怕統(tǒng)治者抓辮子,讓他去坐“文字獄”喲,哪不比死還可怕嗎?!

      有明一代,才子輩出,大多數(shù)人錦衣玉食,往往明哲保身,能如徐渭者,實在少之又少。

      通觀大明一朝,《評朱子論東坡文》一文,是較早公開表示唾棄朱子學(xué)說、打破思想禁錮的文章,雖然說得較為隱晦(故意顛三倒四),卻是正面的猛烈批判,從文中尖刻的語氣和憎惡的情緒看,可以窺見作者的真心意和真性情。

      讀徐渭的文章,看似隨隨便便,其實頗為講究,語言都很有情趣,滿紙充盈著靈動和生氣,常常讓人眼睛一亮,忍不住發(fā)出會心一笑。

      《評朱子論東坡文》則不同,只是一味地譏諷嘲笑,語言直來直去,語氣堅硬而尖銳。然而,細(xì)嚼慢咽后,方知其中奧妙,思想敏銳,性情彰顯無遺,讓人思之甚深。

      《葉子肅詩序》

      人有學(xué)為鳥言者,其音則鳥也,而性則人也;鳥有學(xué)人言者,其音則人也,而性則鳥也。此可以定人與鳥之衡哉!今之為詩者,何以異于是。不出于己之所自得,而徒竊于人之所嘗言,曰某篇是某體,某篇則否;某句似某人,某句則否,此雖極工逼肖,而已不免于鳥之為人言矣。若吾友子肅之詩則不然,其情坦以直,故語雖苦而能遣其情;好高而恥下,故語雖儉而實豐。蓋所謂出于己之所自得,而不竊于人之所嘗言也。就其所自得,以論其所自鳴,規(guī)其微疵而約于至純,此則渭之所獻(xiàn)于子肅者也。若曰某篇不似某體,某句不似某人,是烏知子肅者哉?

      ——《徐渭集》

      大明一朝出才子,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徐渭生活的年代,明朝的騷壇尤為熱鬧,前七子喧囂于前,以李夢陽、何景明為標(biāo)桿;后七子鼓噪于后,以李攀龍、王世貞為翹楚。數(shù)許人爭奇斗艷,你方唱罷我登臺,好戲接連不斷,鬧麻麻歡喜得緊。

      葉子肅是誰?

      別說普通人不知道,就是啃過明史的讀書人,恐怕也未必就知道。查閱《歷代詩話》及《歷代詩話續(xù)編》,二者皆不載,難怪今人不熟悉他了。

      據(jù)考,元末明初之際,有一個叫張憲的詩人,和葉子肅交情甚篤,他曾經(jīng)作過一首五律《取青樓夜飲戲葉子肅》,詩云:“酒令傳觴急,燈花嚙燭紙。山人清似水,老子醉如泥。天黑月墜地,水寒星在溪。猶吹赤蹄紙,照道畫樓西?!?/p>

      有明一朝,文人多有狎妓之風(fēng),如大名士屠隆就因醉花眠柳,而染疾臥病在家不肯示人。另一大名士湯顯祖知道后,急忙寄去詩稿加以勞問(慰)。二人是至交好友,屠隆生病在家,湯顯祖寄詩慰藉,原本是件十分正常的事。偏偏屠隆所患之病,并非人們常見的傷風(fēng)感冒,而是常人難以啟齒的花柳??!

      湯顯祖倒很灑脫,所寄之詩題為《長卿苦情寄之瘍,筋骨毀壞,號痛不可忍。教令闔舍念觀世音稍定,戲寄十絕》。長卿是屠隆的字,所謂的“情寄之瘍”,即當(dāng)時文人對梅毒的雅稱。從詩題略顯調(diào)侃來看,性病應(yīng)是當(dāng)時社會的常見病,文人雅士們見怪不怪,所以湯顯祖既未感到驚訝,也不認(rèn)為有何難堪,有的倒是朋友間的戲謔。

      呵呵,贈詩調(diào)侃,不以為恥,反而引為時尚,大明社會風(fēng)氣這么開放,倒著實讓人佩服。

      由此可以想見,葉子肅不是普通人,在當(dāng)時的江湖(騷壇)上,必定也是個風(fēng)流名士,要不年逾古稀的大詩人張憲,也不會做這么一首《取青樓夜飲戲葉子肅》,去取笑他喝花酒的事了。

      徐渭眼高于頂,向來看不起人,時人稱贊他“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當(dāng)時所謂騷壇主盟者,文長皆叱而奴之?!?/p>

      好一個“叱而奴之”!

      這一句贊語,有雷霆千鈞之力,頂?shù)蒙锨О俾暫炔?,萬千句頌詞。

      是啊,徐文長的眼光極高,連當(dāng)時的騷壇主都不放在眼里,像對待奴才一樣呼來喝去,隨意叱斥謾罵羞辱。誰曾想,就是這么一位大狂人,卻肯放下身段,為葉子肅的詩集作序,這葉子肅還是凡品嗎?

      或許人們會說,葉子肅是他好朋友,為好朋友涂脂抹粉,也是人之常情哈。

      此言差矣。

      徐渭何許人也?對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此公性情狷介,一生不媚權(quán)貴,對人對事只說實講真,絕不會有半點巧言令色。因此,他不可能托不開情面,也絕無可能會為葉子肅涂脂抹粉!

      設(shè)若不信,且看《葉子肅詩序》,通篇可有一句媚語?可有過譽的廢話套話?

      我們沒有讀過葉子肅的詩,也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評說其優(yōu)劣,只能跟著徐渭之筆,在字里行間去領(lǐng)悟了。

      那么,在這篇《葉子肅詩序》里,徐渭究竟說了些什么?他又想表達(dá)怎樣的思想情感呢?

      當(dāng)其時,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龍、王世貞為首的“后七子”,雖然彼此間的文學(xué)理論、創(chuàng)作風(fēng)格各不相同,但他們又有一共同點,卻是高度的一致,都主張學(xué)詩必須“師古”,即從古代最上乘的詩品入手,把握前人的規(guī)度,模擬先賢的氣韻格調(diào),經(jīng)千錘百煉后,從中脫化出自己的東西來。

      客觀上講,這種“師古”的學(xué)習(xí)法,不能說它有什么錯,自從有文字以來,師者都這么“傳道”,至今我們?nèi)栽谶@么教育孩子們。

      可是,這種古板的學(xué)習(xí)方法,到了大量沒有才氣的文人手里,就把本該率性而為的創(chuàng)作,變成了小孩子一筆一畫描紅,比著箍箍去買鴨蛋的“臨帖”。這么“創(chuàng)作”出來的詩,還有一點靈性嗎?純?nèi)皇呛翢o生氣的“僵尸”!

      于是乎,在徐渭老先生的身邊,甚至整個大明王朝騷壇上,無數(shù)頭頂冒著騷氣的詩人們,最終形成了一股淺薄、粗俗、糜爛的風(fēng)氣(文風(fēng)),即徐文長所言的“某篇似某體,某句似某人”。這種呆板教條的框框套套,不僅成了論詩的詩評家(也許還有作詩序者)最常用的標(biāo)配評語,也成了評詩的最高贊語。

      是啊,某詩人“臨帖”臨得妙極了,竟然有太白之風(fēng),又或有子美之體,那還不牛逼哄哄嗎?

      老實說,文學(xué)評論的問題,討論起來很復(fù)雜,往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也有理,關(guān)鍵看話筒掌握在誰手里。

      有了話語權(quán),胡言亂語也是理;沒有話語權(quán),有理也是打胡亂說。

      真是這樣嗎?從古至今,大抵如是。

      徐渭卻不依教,你說你有理,老子偏要打你臉,褪掉木胎泥塑的神光!

      且看,青藤先生撇開一切,直接用一個比喻開篇,開門見山提出自己的論點,馬上就擊中了“神們”的軟肋:詩歌的本質(zhì)不是別的,旨在表達(dá)作者的“性”,創(chuàng)作者必須出于真情實感,切忌無病呻吟的瞎哼哼,只有這樣的詩歌創(chuàng)作,才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風(fēng)格(貌),而不是前人規(guī)度好了的“體”和“格”。否則,不論你向哪位先賢學(xué)習(xí)(模仿),也不論你多么刻苦用功地學(xué)習(xí),哪怕學(xué)到了“極工逼肖”,也只不過是鳥作人語,沒有絲毫的價值可言。

      哈哈,“臨帖”作詩,就是不說人話的鳥語,古今詩壇何其多矣!

      話說得直截了當(dāng),毫不遮遮攔攔,似這等膽豪的行徑,唯徐青藤一人敢為。

      話不丑,理亦端,對于詩人而言,卻是至理名言。

      從古至今,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批評中,我們常常見到的是什么?聽到的又是什么呢?不外乎這合不合“體”,那越?jīng)]越“規(guī)”。評論家們個個道貌岸然,熱衷于什么是最好的“規(guī)范”,辯論著什么是最好的“標(biāo)準(zhǔn)”,總希望建立一種通行的范本,讓詩人們?nèi)フ毡拘?,從而“倒?!背鲆慌忠慌安恍嗟奈膶W(xué)家”來!

      誠然,人們需要大量讀書,需要向先賢們學(xué)習(xí),推崇、借鑒某些典范,是充實、完善自我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但是,今天我們所處的現(xiàn)實生活,早已不是先賢們的“現(xiàn)實生活”了,而且每個人的經(jīng)歷也完全不同,尤其是個人活生生的情感,無比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豈能千篇一律畫地為牢,用一個“模子”倒出來呢?

      真正的藝術(shù)大師,真正的文學(xué)(詩歌)創(chuàng)作,只能是天馬行空,獨抒己見。每一個創(chuàng)作者,都必須從本身的現(xiàn)實感受、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出發(fā),發(fā)乎情不拘于禮(理),才能夠創(chuàng)作出超越前人的佳品,詩歌才會呈現(xiàn)出五彩斑斕的景象,詩苑(騷壇)才可能“百花齊放”。

      前、后七子風(fēng)頭正勁,喧囂著整個大明文學(xué)界,他們倡導(dǎo)的文風(fēng)盛極一時,普天下的文(詩)人趨之若鶩。

      在這個時候,徐渭勇敢站了出來,登高振臂一呼,旗幟鮮明地主張張揚個性,從根本上提出了截然對立的觀點。他所倡導(dǎo)的文學(xué)觀,充分展示了“個性、天趣、率直”的精神實質(zhì),成了晚明公安派文學(xué)的先導(dǎo),對明末清初涌現(xiàn)出的大量“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小品文,產(chǎn)生了重大而深遠(yuǎn)的影響。

      這是一篇詩集序嗎?

      當(dāng)然是,而且是一篇了不起的詩序,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往深層次說,徐渭崇尚自由,他為葉子肅詩集作序,不是為了序而序,而是表達(dá)了一種思想,這種思想就是個性解放,是明中葉在野文人已出現(xiàn)的一種思潮,也是對前后七子古板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理念提出的批評,以及對文學(xué)創(chuàng)作者提出的要求。

      其實,當(dāng)時的大明王朝,不僅僅是在野文人雅士,就連身居廟堂的官員們,也萌芽了這種思想。著名的心學(xué)大師、思想家、哲學(xué)家、教育家王陽明,晚年官居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就站在哲學(xué)認(rèn)識論的層面,強調(diào)了自我意志的重要性,他曾經(jīng)這么說道:“夫?qū)W得之心;求之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p>

      可以批評孔夫子,可以否認(rèn)至圣先師的語錄,作為儒道的徒子徒孫,王陽明可謂千古一人矣。

      王陽明是大儒,他所創(chuàng)立的心學(xué),源于孔孟之道不假,但他的成就不在于繼承,而在于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發(fā)揚光大了前人陸九州倡導(dǎo)的“心即是理”的思想,反對程頤、朱熹等人通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認(rèn)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故而提倡“致良知”,從自己內(nèi)心深處去尋找“理”。

      因此,王陽明認(rèn)為:“理”的根全在于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靈秀(氣),人心秉其精要,這就是理之所在。

      在知與行的關(guān)系上,王陽明則強調(diào)“既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為表里,不可分離。用毛澤東的話說,即那句著名的語錄:“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p>

      知必然要表現(xiàn)為行,不行而“得到”的所謂“知”,則不能算是真知(理)。拿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

      王陽明了不得,他創(chuàng)立的陽明學(xué)(又稱王學(xué)、心學(xué)),雖源于孔孟之道的孟子,但卻是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儒家學(xué)說,后來傳到了朝鮮、日本,對東亞文化影響巨大。

      徐渭生性疏狂,向來眼高于頂,卻一直推崇王陽明的思想,可以說是他最忠實的信徒。只是在表達(dá)方式上,少了王尚書的諸多顧忌,表現(xiàn)得更加單純和直接。

      這就是野路子,實在野得可愛。與在朝者的最大區(qū)別是,不受任何羈絆,沒有思想上的框框套套。

      有鑒于此,徐渭認(rèn)為,“真我”才是生存的本身,也是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本身”。他甚至大膽撰寫文章,公開否認(rèn)“圣人”具有高出常人的價值,認(rèn)為真正理想的政治,就應(yīng)該承認(rèn)人性,更要順應(yīng)每個人特殊而獨有的個性。

      由此推演開來,將這樣的認(rèn)識用于文學(xué)創(chuàng)作,就得出了臨帖的假文學(xué)(鳥言)與獨創(chuàng)的真文學(xué)(人言)的區(qū)別。

      對于葉子肅的詩集,徐渭也給予了充分肯定,認(rèn)為好友的詩說的人話(人言),是真文學(xué):他的作品情感坦蕩而直率,所以語言不隱晦;他的作品情感自由而開闊,所以語言不受拘束;他的作品情感喜悅多而憂愁少,所以即使用語苦澀也能排遣;他的作品情感追求高尚而以卑下為恥,所以語言即使很簡略而含義卻很豐富。

      這就是葉子肅的詩,是出于他自己的“知行”,是他本人獨有的體會和感悟,而不是臨帖前人,也不是剽竊前人已有的東西!

      “就其所自得,以論其所自鳴,規(guī)其微疵而約于至純,此則渭之獻(xiàn)于子肅者?!?/p>

      說得真好啊,可謂語重心長。

      徐渭實在可愛極了,他要對葉子肅說的話,哪怕是揭短曝丑的話,也不礙口飾羞掖著藏著,歸納起來就一個意思:寫詩必須是“自得”“自鳴”,只有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自得),從而發(fā)出自己獨有的聲音(自鳴),哪怕有這樣或那樣的“微疵”,也不值得大驚小怪,只需要在今后的創(chuàng)作中,不斷地加以改正和完善,就一定能創(chuàng)作出至純至美的好作品!

      這還不算完,徐渭最后說道,假如我說他某篇不像某體,某句不像某人作品,這怎么算得上理解了葉子肅呢?

      真友誼,好詩序,讀后受益良多!

      責(zé)任編輯 冉云飛

      猜你喜歡
      徐渭朱子東坡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xué)的“一貫之道”
      國學(xué)(2021年0期)2022-01-18 05:57:48
      徐渭的“新”
      多肉
      朱子對《詩經(jīng)》學(xué)舊說的自我完善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48
      風(fēng)鶯圖詩
      『四聲猿』喚文長痛——徐渭的一生
      東坡詩元代接受論
      My Diary
      宜興:東坡書院憶東坡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49
      壤塘县| 游戏| 博湖县| 田阳县| 彭山县| 高清| 汤原县| 裕民县| 上犹县| 保康县| 社会| 汉源县| 无锡市| 舟山市| 桂平市| 万载县| 太康县| 金乡县| 四会市| 孟津县| 城固县| 桂平市| 西乌| 铜梁县| 周宁县| 上蔡县| 呼玛县| 民丰县| 麦盖提县| 盐山县| 吴旗县| 志丹县| 芮城县| 新蔡县| 达尔| 前郭尔| 泗洪县| 时尚| 西贡区| 永安市| 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