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紅珍
(浙江省浦江縣中醫(yī)院 ·浙江 浦江 322200)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CP)是一種孕婦特有的常見嚴重并發(fā)癥,好發(fā)于妊娠中晚期,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瘙癢和黃疸,常伴膽汁酸和肝功能異常,如不及時治療易出現(xiàn)母體產后出血、胎兒宮內窘迫、早產等并發(fā)癥,危害母嬰健康,使圍生兒死亡率明顯上升[1-2]。目前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是目前治療ICP的常用西藥,但部分患者治療后效果并不理想[3-4]。中醫(yī)中藥治療黃疸源遠流長且有獨特療效。2018年1月—2019年6月筆者采用自擬中藥湯劑聯(lián)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療ICP濕熱蘊積證患者39例,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本院婦產科住院診治的ICP患者78 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2 組,各39 例。觀察組年齡21~37 歲,平均(28.9±3.1)歲;病程8~24 d,平均(13.4±1.9)d;孕周29~37 周,平均(32.8±1.7)周;經產婦21 例,初產婦18 例。對照組年齡21~39 歲,平均(29.4±3.2)歲;病程6~28 d,平均(13.7±2.1)d;孕周28~37 周,平均(33.4±1.8)周;經產婦19 例、初產婦20 例。2 組患者一般情況均衡可比(P>0.05)。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符合“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診療指南(2015)”中的診斷標準[5];中醫(yī)辨證標準參照《中醫(yī)婦產科學》進行[6]。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ICP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分型屬濕熱蘊積證;年齡21~40 歲;患者及家屬對本臨床觀察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其他病因引起的黃疸、肝功能異常或皮膚瘙癢患者;2)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等其他妊娠期并發(fā)癥者;3)伴有腦、心、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4)過敏體質者。
2.1 治療方法 2 組患者均予間斷吸氧、臥床休息及能量合劑等基礎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治療上予以注射用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上海雅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64,0.5 g/支)1.0 g/次,1 次/d,靜脈滴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自擬中藥湯劑,藥物組成:茵陳蒿、丹參、黃芪各20 g,當歸、黨參、茯苓、山藥、梔子、白術15 g,郁金、澤瀉、黃芩、柴胡各10 g,制大黃、甘草各5 g,并隨癥進行加減,1 劑/d,水煎取汁約250 mL,分中晚2 次溫服。兩組連用2 周。
2.2 療效標準 參照“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診療指南(2015)”[5]和參考文獻[7]擬定。治愈:皮膚瘙癢、黃疸等癥狀完全消失,肝功能、血清總膽汁酸(TBA)水平恢復正常;顯效:皮膚瘙癢、黃疸等癥狀基本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復正常,TBA水平下降幅度≥70%;有效:皮膚瘙癢、黃疽等癥狀有所改善,肝功能有所好轉,血清TBA下降幅度為30%~70%;無效:未達上述標準。
2.3 觀察指標 1)血清總膽汁酸(TBA)、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水平;2)圍產不良結局統(tǒng)計。
2.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軟件對計量資料和計數(shù)資料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檢驗水準α定為0.05。
3.1 2組患者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 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3.2 2組患者療前、療后血清TBA、ALT和AST水平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患者療前、療后血清TBA、ALT和AST水平比較
3.3 2 組患者圍產不良結局統(tǒng)計結果 見表3。
表3 2組患者圍產不良結局比較[例(%)]
ICP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屬中醫(yī)學“妊娠黃疸”“妊娠身癢”范疇,患者妊娠體虛,加之飲食不節(jié)或過食辛辣,而致脾虛失于運化,水濕內停釀生濕熱,濕熱蘊積中焦,“膽液為濕所阻,漬于脾,浸注肌肉,溢于肌膚”(《臨證指南醫(yī)案》),故見黃疸;另一方面,脾虛氣血生化之源不足,加之孕期陰血下注胞宮養(yǎng)胎,導致陰血不足,化燥生風;同時,孕期患者衛(wèi)表不固易感外風,風濕、風熱郁于肌膚腠理之間,引發(fā)瘙癢;濕熱阻中焦,氣機不暢,亦可引起瘀血阻絡,進而加重上述癥狀?;诖朔治觯P者以健脾清熱除濕、涼血活血祛風為治法,自擬中藥湯劑與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聯(lián)合治療ICP證屬濕熱蘊積者。方中茵陳、柴胡清熱利濕、疏肝退黃;黃芩清熱燥濕兼以安胎;梔子清熱燥濕,梔子、黃芩與茵陳和柴胡配伍,可助清熱退黃;郁金利膽退黃、行氣解郁;當歸、生地滋陰養(yǎng)血活血;丹參涼血活血化瘀;白鮮皮、垂盆草清熱燥濕、祛風解毒;黃芪、黨參益氣健脾,黃芪又可固表;白術、茯苓健脾利濕,白術兼以安胎;山藥益氣健脾;甘草調和諸藥。
本文觀察結果顯示,治療2 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血清TBA、ALT和AST水平明顯下降(P<0.05),且較對照組降低明顯(P<0.05);觀察組圍產不良結局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表明,自擬中藥湯劑聯(lián)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療濕熱蘊積型ICP患者療效優(yōu)于單純西藥治療,優(yōu)化圍產結局,實驗室指標檢測與其呈一致性變化。證明該療法療效可靠,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