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華東冶金地質勘查局屯溪地質調查所 安徽 黃山 245000
數字化制圖技術是基于計算機技術發(fā)展而誕生的一種新興技術,是通過將數字化制圖技術和測繪技術進行充分組合,以計算機軟件和硬件作為技術工具,統(tǒng)籌分析地理空間數據進行制圖的技術。伴隨著地質測量工作的不斷深入,數據獲取工作變得越來越艱難,數字化制圖技術的引用,能夠很好地通過科學形式對物體相關數據進行有效描述,從而對其進行整體分析[1]。
首先,數字化制圖技術的運用使得測量精度更高。數字化制圖技術在地形圖編制過程當中的運用,可以針對區(qū)域范圍內的地形信息進行精準的分析,相較于傳統(tǒng)的制圖技術,使測量范圍進一步擴大,保持在250~300m之間,同時在區(qū)域范圍內,地形信息數據的獲取誤差小,精度高,所繪制出來的地質信息測量更加符合地質測量所需。其次,數字化制圖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的特點。數字化制圖技術是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能夠有效地對相關數據進行圖像處理,所以在實踐當中的運用,往往具有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的特點。計算機技術在制圖方面的運用,能夠更好地對相關地質數據進行有效的處理和分析,對于相關圖片信息的識別,同時采用計算機技術自由轉化記錄不同格式的數據。
穿越法是常用的地質填圖方法,通過追索法確定填圖路線,結合現(xiàn)有的地質資料以及遙感地質解譯,對相關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從而對地質路線上的觀察點的地質密度分布情況進行有效的觀察,根據觀察的結果對地質內容進行全方位的記錄,幫助勘測人員了解點位、構造、巖性等相關信息,同時可以通過手圖來分析地質現(xiàn)象,在地質填圖的過程當中,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記錄數據。室內整合數據時,轉繪、掃描矢量化等環(huán)節(jié)也容易出現(xiàn)誤差。野外進行數據獲取時,可以通過數字化電子產品進行填圖,同時有效運用RGMap軟件創(chuàng)建工作圖幅PRB字典庫,對巖性、產狀、接觸關系等相關地質信息進行標準化的呈現(xiàn),那么野外觀察的信息記錄便會更加便捷規(guī)范,能夠盡可能提升后期查詢檢索整理的效率。PRB數據整理及質量檢查同樣也可以在計算機的作用下進行自動生成,利用PRB數字填圖過程實現(xiàn)全自動的數字化填圖過程[2]。
導線法在進行數據測量時,受眾多因素影響,測量質量和精度有所不足。地質剖面測量可使用GPS記錄剖面線數據,利用羅盤測量導線等方位角,有效計算點間的高差、平距等參數,然后再在圖紙上按照比例繪制地質剖面圖。值得注意的是,實測導線方位和導線方位之間會存在一定的誤差,所以最終繪制出來的地形剖面圖與實際地形信息情況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數字化實測地質剖面在運用的過程中是通過點坐標法,利用GPS記錄起訖點、轉點及控制點的三維坐標,通過兩點三維坐標計算得出基線距離、坡角度、方位角等相關信息,對教育傳統(tǒng)的測量方法而言,這種方法所得出的相關數據更加精準,同時也可以將數據導入到Excel表格中進行公式處理,更加便捷。數字化地質調查系統(tǒng)(DGSInfo)在數字化地質剖面測量過程當中的運用能夠進一步促進相關工作的開展,在系統(tǒng)內輸入坐標等數據便能自動生成地質剖面圖。野外數據收集之后,在傳統(tǒng)的處理方法上,將相關數據錄入信息系統(tǒng),生成剖面圖的相關構架,這種方法能夠有效避免繪制剖面帶來的誤差問題,同時,進一步促進矢量圖的轉化。再通過Section或Mapgis等軟件的圖形繪制功能將DGSinfo生成剖面圖框架進行深化處理,從而得出所需的剖面圖。剖面記錄本模板也可以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對其進一步改善,結合計算機技術生成電子版記錄內容,同時在記錄內容中適當添加地質素描、剖面小結等相關數據進一步提高土壤剖面、巖石剖面等相關工程的數字化轉變,通過數字化技術的運用,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精準度,下圖針對某實測地質剖面圖進行了呈現(xiàn):
圖1 煤炭壩-松樹坡實測地質剖面圖
綜上所述,本文選擇數字化制圖技術作為研究的對象,分別從數字化地質填圖和實測地質剖面兩個方面對實際應用進行了有效的分析。地質剖面圖與地質平面圖在地質施工圖中的運用,能夠為地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提供有效的指導,進一步確保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運用推廣價值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