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摘 要:班級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優(yōu)良班級文化,可以確保學生能夠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在詩意德育視域下,班級文化建設重視塑造愛心氛圍,凝聚學生的向心力,創(chuàng)設優(yōu)質物理環(huán)境,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保障。
關鍵詞:詩意德育 班級文化 班級管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9.056
班級是學校各項教育活動順利開展的基本單位,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提供了重要的基礎環(huán)境。班主任要在詩意德育視域下,從物質、制度以及精神等多方面入手,進行班級文化建設,以拓寬班級文化建設視角,提高班級文化的德育功能。
一、詩意德育視域下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
1.激勵作用
在創(chuàng)建班級文化體系的過程中,要在強化主體意識的基礎上,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班級文化創(chuàng)建過程中。對學生的優(yōu)點和優(yōu)勢進行挖掘,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的缺點和長處。有效加強自我管理能力,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例如,通過打造各種不同主題的班級模塊,并針對學生的優(yōu)勢和特點進行展示,使學生能夠在相應的板塊當中分享自己的心得并附加照片。其他學生可以利用千紙鶴或者星星折紙,在所展示的照片下方進行粘貼,以此來彰顯出此類板塊設置的實效性。由此可以看出,此類評價板塊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激勵作用,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且能夠在潛移默化當中形成積極向上和勇于爭先的班級文化氛圍。
2.育人作用
班級文化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有助于改善學生的生活方式和學習環(huán)境,促進個體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使學生能夠在充分感受班級文化氛圍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和認同感。在創(chuàng)建班級文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文化和教育這兩方面的內容進行全新的認識。在班級文化氛圍影響下,不僅能夠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精神感受,還可以在陶冶情操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積極進取和團結上進的班級氛圍,為創(chuàng)建良好班風奠定基礎。不僅如此,在布置班級環(huán)境的過程中,需要對創(chuàng)設文化氛圍予以高度重視,實現對各項基礎材料的有效使用,使班級內部環(huán)境更具美感。
3.紐帶作用
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班級為學生后續(xù)的成長和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橋梁”支持。學生在學校當中不僅需要學習大量的專業(yè)知識,還需要在實踐的過程當中獲取經驗。班級管理有助于強化學生對于社會的適應性,同時還能夠及時掌握良好的生活技巧,在樹立正確發(fā)展意識和學習理念的同時,保障班級整體氛圍的和諧。例如,可以在班級當中開展“每周一星”評價活動,并將其做成展板進行展示,使學生能夠通過展板介紹自己,并充分發(fā)揮出自我優(yōu)勢,使其他學生受到激勵,從而激發(fā)學生之間的互助意識和欣賞能力,使其能夠在欣賞自我和幫助他人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良好的同學關系。
二、詩意德育視域下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措施
1.通過愛心氛圍營造班級精神文化
班級文化的創(chuàng)建為順利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并且屬于營造良好班風的要點。在潛移默化當中加大了對學生的教育、激勵以及制約力度,使學生能夠逐漸朝著規(guī)范化和健康化的方向轉變。創(chuàng)設班級文化不僅要充分發(fā)揮出班主任和各科教師的教育功能,還需要在逐漸改善的過程中,完善班級文化建設。為此,班主任和各科教師需要與學生之間保持良好的聯系,以耐心和愛心為學生對學生進行積極關心和高度關注,使學生能夠積極融入文化創(chuàng)建過程中。與此同時,在營造和諧班級氛圍的基礎上,確保班級內部的全部學生都能夠得到獲得感和認同感,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不僅如此,還需要對學生的生理活動以及生活需求予以高度關注,從心理、精神以及生活等多方面入手,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引導,并根據學生的缺點和優(yōu)勢進行評價,以激勵式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
2.增強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級文化建設要實現對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等方面內容的有效整合,在全面融合的基礎上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從而進一步形成和諧、友好的班級文化氛圍。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影響,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美德和善心,并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為其他同學提供幫助,使學生能夠逐漸形成團結意識。另外,可以從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等層面入手,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使學生能夠對多種不同的事物進行全面觀察和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和圖片,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同學之間的友誼能夠不斷升華。
3.創(chuàng)建優(yōu)質的班級物質文化
在創(chuàng)建班級文化過程中,還需要保障物質文化建設的豐富性。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班級后邊的板報進行合理編排,并創(chuàng)設完善的學習園地,通過張貼名人警句,保障物質文化建設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與此同時,班級物質文化還需要與學校的物質文化建設趨勢保持高度一致,不僅需要彰顯出班級文化的特點,還需要結合班級管理工作的實施目標,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在創(chuàng)設班級物質文化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審美高度,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充分發(fā)揮初中德育活動的育人功能。為此,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針對性引導,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物質文化建設中,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班級物質文化進行更新。
4.發(fā)揮班主任核心作用,正確引導教師群體
在建設班級文化的過程中,需要確保發(fā)揮出班主任教師的指導作用。將班主任教師作為班級內部文化建設的核心主體,不僅需要為教師提供正確引導,還需要以實踐行動為學生帶來積極影響。在建設班級文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德育活動予以高度重視,從而樹立良好的教師榜樣。除此之外,班主任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言行舉止進行嚴格監(jiān)督,并自覺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榜樣作用,使學生能夠將班主任教師作為行為榜樣,并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從而強化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實現對教師角色定位的合理使用,使學生能夠理解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從而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積極塑造自身的心理素質,在維持健康心理素質水平的基礎上,充分彰顯出自身的人格魅力,確保學生能夠在班集體當中建立正確的行為價值觀念,使學生的人格品質能夠逐漸完善。
5.注重班干部培養(yǎng)并保障學生群體主體地位
在開展班級文化建設活動過程中,需要以內化的形式確保學生能夠掌握班級文化建設的具體目標,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班級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保障文化建設活動順利進行。不僅如此,學生還可以基于自主管理的形式,促進班級內部學生的共同進步。
在打造班級文化活動的過程中,還需要確保文化形式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使學生能夠成為文化活動建設的主體,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能夠在文化建設活動的實施階段,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點。除此之外,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派高素質、高水平的學生做班干部,以此來維持班級內部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行,基于民主選舉的形式或者以學生自薦的形式,形成班干部組織,確保班干部學生能夠各司其職,在明確各項分工的基礎上,確保各項管理工作和文化建設工作都能夠準確落實到個人。另外,其他學生還可以在班干部的正確引導下,基于相互促進和相互幫助的班級管理理念,強化學生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以及組織能力,在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共同進步。
在詩意德育視域下開展初中班級文化建設,需要將新型的教育理念融入班級文化建設階段,充分發(fā)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提供針對性指導,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和班級物質文化建設過程當中。以獨具特色的班級文化氛圍,強化學生的認同感和參與感,在創(chuàng)建班級文化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點。
參考文獻:
[1] 張琦、周小李、禹小英《用詩意德育模式培育六年制免費師范生》,《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年第6期。
[2] 趙曉軍、袁洋、田云伏《教育現代化視閾下的學校管理現代化》,《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年第12期。
[3] 宋蕾《科爾伯格道德發(fā)展理論視角下的韓國德育課體系》,《當代青年研究》2008年第1期。
24635017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