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琴
摘 要:有效性教學的提出,為小學語文教改活動指明了一個新的方向。有效性教學目標的建立,使得各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涌現(xiàn)出來,為小學語文教育者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提供了支持。本文在了解小學語文課程特點的基礎上,對有效性教學策略進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有效性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9.032
新《課標》更加強調有效性教學,以實現(xiàn)各學科教育育人效益的最大化。傳統(tǒng)教學已然無法滿足新時代教育需求,教育者紛紛踏上了教改的征程,小學語文作為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教育工作,成為教改中的重點。因此,相關教育者有責任對小學語文課程進行調整與改善,創(chuàng)建有效性教學手段。
一、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教師因素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
1.教師教學觀念
近年來,新教學理念雖然被廣泛推行,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師中依然存在著研學不足的現(xiàn)象,無法將學生的主體性原則落到實處。從目前來看,一些教師在課堂之上的話語權要比學生高出很多,在實際教學中的常見現(xiàn)象是: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課,課堂氛圍死氣沉沉,嚴重影響學習效率。另外,由于教師權威性過大,難以與學生形成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因此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學生很少與教師主動交流,教師無法很好地了解到學生的情況,不利于實施針對性教學。
2.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教學能力
教師的責任感、教學能力、學科素養(yǎng)等,都是影響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教師需要在教育工作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學習新知,才能使教學活動跟上時代的步伐,實現(xiàn)育人目標?,F(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的素質參差不齊,一些教師習慣運用題海戰(zhàn)術或是死記硬背的方法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學生長期處于機械式學習狀態(tài)當中,難以充分地鍛煉思維,無法提升語文素養(yǎng)。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傾向于趣味性教學、互動式教學,可以看出學生的參與性更高,其教學效果更好。由此可見,教師是語文教學課堂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其專業(yè)水平和綜合素養(yǎng)影響著教學質量。
(二)學生因素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
1.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能夠促使學生更加快樂的學習,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滿足感。在語文教學課堂當中,學生能夠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地跟隨著教師的腳步進行學習和思考,積極與教師進行互動,能夠在課堂上更好地表達自己。如果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之上,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明顯偏低,甚至一些學生會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對語文課堂產(chǎn)生厭惡感,影響未來的良性發(fā)展。
2.學生學習動機
在實際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那些更加積極和活躍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成績比較優(yōu)異,其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和能力也比較高,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具有學習動機的支撐。如果學生缺乏學習動機,那么他們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時常會表現(xiàn)出一蹶不振,容易退縮和失去信心。這樣的學生經(jīng)常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當中,自制能力差,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監(jiān)督,無法自覺完成學習任務。而學習動機較強的學生,他們會表現(xiàn)得更加自信,善于發(fā)現(xiàn)和彌補自己的不足,會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
3.學生的認知風格
小學生由于受到環(huán)境、知識基礎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其思維方式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最終導致認知風格出現(xiàn)不同。一些學生不易受復雜環(huán)境的影響,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這樣的學生更加傾向于場獨立型認知風格,但是這些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存在一定的欠缺性;而場依存型認知風格的學生,更加喜歡參與合作型的學習任務,往往會對歷史、天文、語文等學科感興趣,而且其語文思維能力相對較高。
(三)教學組織方式及教學條件支持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
1.教學組織方式和方法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灌輸式教學法盛行,教師幾乎會利用整節(jié)課的時間來向學生灌輸知識,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不僅使得學生和教師十分疲憊,其教學效果也很差。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已經(jīng)有所改善,很多教師開始以合作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方式代替單一的灌輸式教學,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所提升。另外,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更加豐富,小組合作學習法及探究性學習法被應用到教學課堂上。但是,由于教師對新教學方法的認知程度及研學方法不同,其教學效果也有所差異,一些教師過于注重教學形式,卻忽視了教學手段及教學內(nèi)容的有效性,即使學習氛圍上去了,但是學習效果依然很差。因此,轉變單一、固化的教學模式十分重要,教師需要結合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需求,科學、合理地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2.教學條件支持
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教學條件的支持,包括教學設備、師資力量、圖書館、智能教室等,這些教學條件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建立信息化教學課堂是教改活動中的主要目標之一,現(xiàn)如今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引進信息設備,多媒體技術逐漸融入教學課堂之上,為教師開展新型教學提供了支持,利于促進語文有效性教學的實現(xiàn)。另外,圖書館、教室環(huán)境等等更是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發(fā)展空間,優(yōu)秀的教師會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發(fā)展道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一)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現(xiàn)如今,合作學習在教學課堂中出現(xiàn)的頻率越來越高,但是很多教師并沒有全面認識到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和功能,最終導致運用方法不當,無法發(fā)揮出合作學習的作用。實際上,合作學習法不僅具有提升課堂氣氛的作用,還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探討,與此同時,還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促使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鼓勵,發(fā)揮優(yōu)生帶動差生的作用。例如,低年級的學生的識字能力較差,并且很多學生面對枯燥的文字很難提升學習的興趣?;诖?,教師可以開展合作學習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為了避免出現(xiàn)“濫竽充數(shù)”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讓同桌兩個人一組,并向學生們講解規(guī)則:兩人一組相互測驗指定的字詞,當活動結束后,教師會任意抽選一個小組進行測驗,如果小組中的兩個學生都能通過,就可以獲取一個小紅花,如果有一個人沒有過就扣掉一個小紅花。當學生了解規(guī)則之后,教師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在責任感的驅動下,會認真記憶字詞,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小學生學習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面對較為抽象的知識難以理解,不利于知識運用能力的提升。生活化教學法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以及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化教學理念,在語文課堂中引入生活素材,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的意識。例如,在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熟讀課本,然后向學生講解雷鋒精神,并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找一找雷鋒的影子,如維護治安的警察叔叔、辛勤育人的教師等等,加深學生對文章的了解,同時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
在語文學習中,教師不能一味地向學生講解知識,還要注意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思考動態(tài)。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同時教師還能夠通過學生的回答,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在學習《坐井觀天》時,當講解完這篇小故事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問“同學們,你們猜一猜如果青蛙從井里跳出來會看到怎樣的景象?”這一問題可以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開放性思維。
總而言之,現(xiàn)代教育目標已經(jīng)更新,在小學語文課程中開展有效性教學是十分必要的。與此同時,教師的責任和挑戰(zhàn)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先對自身進行深造,研究新課程標準,更新思想,樹立先進教學目標,認識到有效性教學的必要性,積極、自主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語文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 胡佳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年第21期。
[2] 黃遠明《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讀寫算:教育導刊》2015年第23期。
[3] 韋德智《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育》2015年第11期。
[4] 趙萬玲《探索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課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30期。
221550170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