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跡VV
我們總想在家里尋找一小塊空間,能獨自安靜、發(fā)呆放空、享受獨處的空間。它的面積不用大,可以是花草茂盛的陽臺,可以是能看到窗外風景的樓梯轉角,也可以是能洗去一身疲憊的精致浴室……這個角落,能承載我們所有的喜怒哀樂,讓在外奔波一天的身體得到安撫。一起聽聽大家的“家”事,創(chuàng)造出一個能迸發(fā)無數(shù)靈感,同時成為自己根基的場所吧。
今年“乘風破浪的姐姐”大火的時候,黃齡“浴室歌姬”的名號也跟著傳開了——她總是喜歡用蠟燭、香熏、一串串小燈泡等道具,把浴室裝飾得十分迷幻,然后穿著各式各樣的睡衣、浴袍在浴室里自彈自唱。
其實我也經(jīng)常在浴室唱歌,我猜像我這樣喜歡在浴室唱歌的戲精肯定不在少數(shù),舉著花灑,仿佛化身開演唱會的愛豆,水流打在臉上,可以創(chuàng)造一種“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地拍”的劇情意境。不管是蹲著唱還是站著唱,無論臉上多么扭曲夸張,浴室的私密都能消化。
最最重要的是,在浴室唱歌不僅能掃除一整天的疲勞,而且歌聲真的會比較好聽。這可不是我胡說,從聲學上來說,狹小的空間和墻上的瓷片,都會反射重疊的聲波,讓聲音的瑕疵遁形。不相信浴室K歌很嗨?去看看韓國女星泫雅的MV《flower shower》吧!唱起來,你會覺得自己超性感的!
總有人抱怨家里的廚房:“多一個人都要轉不開身了”、“快出去,這里油煙大”……大家在設計房子時,總是會把客廳和臥室劃為重點,廚房面積則是能壓則壓,有的甚至連一扇窗都沒有。
作為一個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廣東靚女,我是非常反對把廚房劃為家庭地位最低、最不重要的部分的,廚房空間逼仄,怎么能讓下廚的時間變得愉快呢?于是我的廚房,硬生生從客廳割地,圍出了一個帶著窗戶的寶地,除了廚具,還加入了一個小小的書架和單人沙發(fā)。沒錯,這里就是我的秘密書房。
老火靚湯動輒需要兩三個小時才能做好,這個時間最適合在廚房里偷懶讀書,聽著鍋里的咕嘟咕嘟聲,聞著飄滿斗室的食物香味,手中的書也變得更加有味道了起來。料理和閱讀都是能讓自己放空和治愈的事情,把書房搬進廚房,讓時間有了雙倍的寬度效用,心靈和嘴巴也都能得到飽足感。
如果你問我媽,陽臺是用來干什么的?大概率得到的答案是晾衣服的。其實她的陽臺冬季還會變身腌菜儲藏室,承擔了地窖的功能。沒錯,地面腌菜,空中晾衣服,這味道想想都酸爽。
而我,對陽臺的期待不只是晾曬場,為了找到像電影《喜歡你》里周冬雨和金城武看夕陽的那種露臺,我看房時花了好大的工夫。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里,每當我撐不下去的時候,就會去陽臺,至少那里還能感到某片落日余暉是真正屬于我的。輕輕地點上一盤香,鋪開瑜伽墊,讓夕陽和微風陪伴著,在吸氣呼氣之間感受時間的流動,看霞光迭代成星辰,身體的疲憊也會不知不覺地消散。
其實收拾出一個ins風的陽臺并不需要花費太多錢,把不要的廢棄木箱子刷上白漆,倒扣在陽臺上就可以變成凳子;將家中多余的臺布鋪在地上,在地面的一側涂上一些膠,就能DIY出一個戶外地毯;把蒼翠的綠植懸掛在墻面,盆栽植物用獨特的容器種植起來,傾瀉而下的綠意就能帶給陽臺無限的生機。在這樣的陽臺環(huán)境里,下班回家即度假,還有比這更愜意的事情嗎?
人因為懶,所以解放了雙手,懶得洗衣服,于是就有了洗衣機;懶得掃地,于是就有了掃地機器人;懶得下床,于是就有了智能床品……比如床桌,不僅和床等寬,還帶滑輪可四處移動,并且區(qū)域分明,既有電腦桌部分,也有飯桌部分;再比如懶人水果盤,上層裝零食,下層裝垃圾,貼心附帶手機卡槽位,誰還下床扔瓜子皮啊?
我喜歡在床上生活甚至工作,因為床是我絕妙的靈感生產(chǎn)場所。對于寫作來說,床不是一個功能性場所,而是一個刺激我大腦皮層飛速運轉的環(huán)境。
比起正襟危坐在冷硬書桌前,我更喜歡在床上被云朵般高級床品包裹的柔軟感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式的苦讀苦學環(huán)境顯然不適合我。在床上工作,能夠讓我舒服地汲取大量的電影、劇集和文藝觀點,床上簡直就是我的創(chuàng)作小天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