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燕
(貴州省玉屏縣人民醫(yī)院,貴州 銅仁 554000)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是帶狀皰疹患者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臨床上應盡早對此病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1-2]。本文對2017 年4 月至2019 年10 月玉屏縣人民醫(yī)院接診的72 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用六神丸配合濕敷療法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的效果。
將2017 年4 月至2019 年10 月玉屏縣人民醫(yī)院接診的72 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患者納入本研究。采用隨機抽簽的方式將其分為結(jié)合組和參考組(36 例/ 組)。參考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5.36±5.28)歲。結(jié)合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5.41±5.33)歲。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P>0.05。
為參考組患者采用六神丸進行治療。六神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20069,生產(chǎn)企業(yè):上海雷允上藥業(yè)有限公司)的用法是:每次服10 粒,每日服3 次,連服1 個月。為結(jié)合組患者采用六神丸(用法同上)配合濕敷療法進行治療。進行濕敷治療所用中藥方的藥物組成和用法:馬齒莧30 g、蒲公英30 g、板藍根30 g、黃連15 g。水煎后去渣取汁,用此藥液浸濕紗布,并用其對患者的患處進行濕敷。每天敷2 次,每次敷30 min,連續(xù)治療1 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及治療前后其VAS 評分。
痊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積分的改善率≥95%;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積分的改善率為70%~94%;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積分的改善率為30%~69%;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積分的改善率≤29%。
對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合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7.22%)高于參考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75%),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治療前,參考組患者的VAS 評分為(7.51±0.60)分,結(jié)合組患者的VAS 評分為(7.40±0.53)分;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相比,P>0.05。治療后,參考組患者的VAS 評分為(3.30±0.37)分,結(jié)合組患者的VAS 評分為(1.52±0.20)分;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結(jié)合組患者的VAS 評分低于參考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VAS 評分的比較(分,± 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VAS 評分的比較(分,± s)
組名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參考組(n=36)7.51±0.60 3.30±0.37 35.834 0.000結(jié)合組(n=36)7.40±0.53 1.52±0.20 62.279 0.000 t 值 0.824 25.392 P 值 0.412 0.000
中醫(yī)認為,帶狀皰疹屬于“蛇串瘡”、“腰纏火丹”等范疇。此病主要是由情志不遂、飲食失調(diào)、脾失健運、濕濁內(nèi)停、郁而化熱、濕熱搏結(jié)所致[3]。本研究中進行濕敷治療所用方劑中的蒲公英、板藍根和馬齒莧可解毒清熱;黃連可燥濕清熱;諸藥合用可共奏活血涼血、解毒清熱、止痛消腫之功。六神丸的主要成分包括麝香、牛黃、雄黃、蟾酥、冰片和珍珠粉。其中麝香具有通絡(luò)活血、止痛消腫的功效;牛黃可清熱涼肝;雄黃可解毒殺蟲、燥濕祛痰;蟾酥可開竅醒神、解毒、止痛;冰片和珍珠粉可止痛、消腫、生肌斂瘡。為了探討用六神丸配合濕敷療法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的效果,筆者對2017 年4 月至2019 年10 月玉屏縣人民醫(yī)院接診的72 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研究結(jié)果顯示,結(jié)合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7.22%)高于參考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75%),P<0.05。治療后,結(jié)合組患者的VAS 評分〔(1.52±0.20)分〕低于參考組患者的VAS 評分〔(3.30±0.37)分〕,P<0.05。
綜上所述,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患者采用六神丸配合濕敷療法進行治療可取得較好的效果。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