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冉
(焦作市人民醫(yī)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目前,胸腔鏡下肺占位切除術因微創(chuàng)、術后恢復快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術后部分患者因出現(xiàn)肺不張、疼痛、關節(jié)僵硬等并發(fā)癥,影響日常生活。自護能力是通過一系列自我照顧行為,以滿足自身生命健康維護的能力,對胸腔鏡下肺占位切除術患者日常生活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1]。為此,本研究就此類患者的自護能力狀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3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胸腔鏡下肺占位切除術后患者,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齡47~63歲,平均(53.84±3.19)歲;病灶直徑0.6~3.2 cm,平均(1.74±0.57)cm;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47例,??萍耙陨?3例。納入標準:①經(jīng)影像學確診為肺占位性病變,均為單發(fā)孤立性肺結節(jié);②均行胸腔鏡下肺占位切除術;③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縱膈淋巴結、肺門腫大;②存在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系統(tǒng)疾??;③合并遠處轉移。
1.2方法 采用自我護理能力(ESCA)量表[2]對患者進行自護能力評估,量表共43個條目,包括4個維度(責任感、自護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自護能力),總分0~172分,分數(shù)越高自護能力越好;ESCA評分總分≥66%為高水平自護能力,總分<66%為中低水平。統(tǒng)計80例患者年齡、性別、合并內科疾病(包括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文化程度、費用支付方式、經(jīng)濟收入情況。
1.3數(shù)據(jù)處理 應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分類變量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檢驗水準α=0.05,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自護能力狀況 80例患者中,自護能力高水平者27例(33.75%),中低水平者53例(66.25%)。
2.2單因素分析 胸腔鏡下肺占位切除術后患者自護能力不受年齡、性別、合并內科疾病的影響(P>0.05);可能受到文化程度、經(jīng)濟收入的影響。見表1。
表1 自護能力的單因素分析
2.3多因素分析 以自護能力的水平為因變量,其他因素為自變量,經(jīng)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文化程度低、經(jīng)濟收入<3000元/月是胸腔鏡下肺占位切除術后患者自護能力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自護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肺癌主要起源于腺體及支氣管、肺泡、細支氣管上皮,根據(jù)組織學可分為腺癌、鱗癌、細支氣管肺泡癌及未分化細胞癌。胸腔鏡手術是新型術式,雖然對機體創(chuàng)傷較小,但部分患者術后仍會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而患者自護能力在其術后康復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發(fā)現(xiàn),自護能力除受到患者主觀意識、護理技能影響外,也受到多種外界因素影響[3]。本研究結果顯示,80例患者中高水平自護能力患者占33.75%,中低水平自護能力患者占66.25%,說明胸腔鏡下肺占位切除術后患者自護能力普遍較低。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文化程度低、月收入<3000元是影響患者自護能力的危險因素。文化程度較高的患者,理解能力及辨別能力較強,與文化程度較低者相比,能夠更容易對自護理念進行理解,并接受、學習,通過自我主觀能動性,找到更適合自身的自護方法;并且文化程度較高的患者獲取疾病、手術等知識及自護理念的途徑相對更多,能使自護各方面更加豐富,有利于自護能力的提高[4];而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缺乏獲取知識的途徑,且對自身關注度不足,導致自護能力相對較差。經(jīng)濟收入較高的患者,因具有較好的經(jīng)濟、物質基礎,所以對自身健康更關注,且不會對醫(yī)療費用過度關注,能夠嚴格按照醫(yī)囑進行護理[5]。因此,應對患者不同情況,實行個體化干預,以改善患者自護能力。
綜上所述,胸腔鏡下肺占位切除術后患者自護能力受到其文化程度、經(jīng)濟收入影響。應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干預,以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利于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