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卉
【關鍵詞】幼兒行為;觀察;環(huán)境;簽到墻
一、思考:面對“簽到墻”蘊含的發(fā)展目標,教師該如何創(chuàng)設
開學初,中班教師開始思考:如何打造美觀、功能多樣并能持久地吸引幼兒興趣的簽到墻。在領會《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精神和學習《0-8歲兒童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后,班級教師數次集體研討中班簽到墻如何與幼兒的生活、已有經驗相結合,更多地體現游戲性、互動性、參與性、趣味性。經過一次次學習探討、互動交流后,教師認為簽到墻可以是游戲,可以是學習,也可以是幼兒需要并感興趣的一切可能。結合理論知識,在課程游戲化“自由、自主、創(chuàng)造、愉悅”精神的指引下,教師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結合現階段的主題活動“我搬新園啦”,幫助中班幼兒喜歡上新的幼兒園。
簽到墻呈現的方式以幼兒的興趣為主,各班分別進行了創(chuàng)設,中一班幼兒對車尤其感興趣,故幼兒簽到的底板采用小火車的造型,共三排小火車。每個小火車上橫排為幼兒的照片,豎排為數字“1到5”,代表周一到周五,在橫排的最后一欄為統(tǒng)計欄,幼兒自己統(tǒng)計一周來了幾天,同時幼兒把自己的心情記錄(笑臉為開心,哭臉為不開心)在簽到墻中,既表達了自己的心情,又表達了自己今天來了幼兒園。而簽到的形式則分為3種,對于能力較弱的幼兒,可使用笑臉及苦臉的小印章或者貼畫表征;而能力較強的幼兒,則可以使用畫筆進行繪畫笑臉或者哭臉。進行談話活動時,教師可讓全體幼兒尋找簽到為哭臉的幼兒,詢問該幼兒的情緒,讓幼兒注意到別人的情緒,并有關心、體貼的表現,如給予他鼓勵、安慰及擁抱等。在星期五的時候,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統(tǒng)計自己一周來的天數,可使用寫數字、畫小圓點等方式進行統(tǒng)計。
中二班的簽到墻在小班簽到表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化,不按照分組的形式,對中二班小朋友隨機組合與分配,設計出較為科學的記錄表。對于中班幼兒,在小班貼紙、印章的表征基礎上教師還投放了鉛筆,以滿足中班幼兒的書寫欲望。結合《指南》語言領域“具有書面表達的愿望和初步技能”,幼兒可以用寫數字、畫圈、打鉤或畫自己一個喜歡的圖案作為簽到的方式。除了書寫和畫畫,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蓋印章、貼貼畫來表示。科學領域“在指導下,感知和體會有些事物可以用數來描述”,教師設計用數字1-5來表示周一至周五,幼兒根據當天是周幾,找到自己的名字在相應位置進行簽到。
二、激趣:從“簽到墻如何變成幼兒的簽到墻”(自主簽到)
在學習教育理念、領會在《指南》精神后,教師應采取科學適宜的教育方法與手段將理念轉換為實踐,將游戲與集體教學進行結合,全面調動幼兒的興趣,促進幼兒各方面經驗的提升、能力的發(fā)展。實施過一段時間后發(fā)現,中一班幼兒對橫向排列方式較為熟悉,故把簽到表格的排列方向從縱向排列調換成橫向排列,改為:幼兒照片放在豎排,橫排則為“數字1-5”,表示星期一到星期五,“?”表示統(tǒng)計幼兒一周的出勤天數。因為小貼畫簽到對于中班幼兒過于簡單,就篩去了這一簽到方法,直接用“笑臉”印章以及“哭臉”印章簽到。
中二班的簽到墻,一方面考慮為了體現幼兒心情的簽到方式,我們準備投放表情貼紙,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選擇相應的貼紙,統(tǒng)一貼紙(如笑臉、哭臉以及其他形式多樣的表情)來進行簽到,教師可以根據簽到墻知道幼兒的心情,并及時了解原因,可以與全班小朋友一起分擔情緒。另一方面,做好家園合作的統(tǒng)計,每周邀請小朋友和家長合作,結合《指南》科學領域“能通過簡單的調查收集信息”,一張簽到表也可以作為一張調查表,可以每周五請一位小朋友帶回家將它與父母進行分享,一起統(tǒng)計這周這張表的小朋友來了幾天,哪些小朋友沒來?是星期幾沒來?還可以問幼兒“某某某星期幾的心情是怎么樣的?”諸如此類的問題來鍛煉幼兒觀察的基本方法,發(fā)展幼兒初步的探究能力。
在課程的實施下,在家長的配合下,幼兒對于新園的簽到墻從陌生、好奇、到了解、熟悉,再到成為習慣。幼兒會一直研究自己喜歡的形狀、顏色和形式,這也符合了《指南》科學領域中幼兒對感興趣的事物能夠仔細觀察,發(fā)現其明顯特征。幼兒特別喜歡和同伴們分享今天簽到墻的發(fā)現,也會在教師點名的時候根據簽到墻大聲說出今天誰沒來。這也達成了《指南》中語言領域的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說話。通過晨間簽到,擔任簡單的小任務,幼兒上幼兒園的熱情增強了,實現了《指南》中社會領域愿意與人交往的目標,中班幼兒主動親近和關心幼兒,讓幼兒感受到與人交往的快樂。
通過晨間簽到,幼兒注意到今天誰缺席了,表現出對小朋友的同情和關心,能感受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分子。對于極個別不愿意簽到的幼兒,教師會遵循他的意愿,鼓勵幼兒按照他喜歡的方式去簽到,充分尊重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
三、把握:抓住興趣,形成特色班本課程(跟進支持)
班級簽到墻會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興趣經驗的提升不斷地調整,不斷地變化,不斷地生成,以完善充實特色班本課程。簽到墻作為班本課程,內容來源于兒童,貼近兒童的生活經驗、興趣需要。班本課程的開展提升了教師課程游戲化的水平,促進了幼兒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教師在“簽到墻”班本課程建設中,理論架構,為幼兒提供鷹架支撐,并基于幼兒行為觀察視角,挖掘興趣,發(fā)現課程,尋求幼兒興趣點背后所隱藏的教育價值,聆聽兒童的心聲,關注班本課程動態(tài)的開發(fā),及時生成調整。教師與幼兒一起共同探索、構建,打造特色課程。
在簽到墻實施開展中,我們關注了幼兒的興趣和新的生長點,關注課程的動向,盡力做一個善于支持的幼兒教師,不斷地給予幼兒幫助,從而建構適合的班本課程,使幼兒獲得更好的學習與發(fā)展。生成調整應基于教師對幼兒的觀察,在充分觀察本班幼兒的活動情況、分析幼兒現有經驗的基礎上做出適宜的調整,這樣的調整才能符合幼兒發(fā)展的需要。
四、總結:反思從教師的觀察支持與幼兒探索體驗(回顧分享)
在進一步觀察、分享交流,探究發(fā)現,樣式設計以及實際操作中,幼兒通過簽到墻設計、功能,形成簽到的好習慣,體驗簽到墻帶來的樂趣。圍繞幼兒簽到時的自主體驗,我們在過程中也組織了分享交流活動。
此外,在班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幼兒通過自己的方式簽到,借助簽到墻的契機實現了預設的發(fā)展目標,在親身體驗、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對簽到墻蘊含的功能進行探究和實踐,真正促進了自身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