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雯雯
近些年,犬體表腫包前來就診的病例逐漸增多。腫包形成原因各不相同,按照癥狀表現(xiàn)可以分為血腫、膿腫以及腫瘤等不同類型。針對此類病癥的治療,需要對腫包的不同類型進行合理區(qū)分,在此基礎上采取針對性治療策略,但是無論是哪種膿包類型,還是以外科手術為主。
皮下膿腫屬于常見的體表腫包類型,屬于一種細菌感染類膿包,主要出現(xiàn)在真皮層,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導致該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正常情況下,多數(shù)是由互相撕咬所致,或者是異物尖刺等劃破了犬的皮膚,造成皮膚正常結構受損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病菌就會侵入皮膚組織結構,最終形成膿腫。
了解了皮下膿腫成因,還需要對其癥狀進行詳細描述,以便判斷膿腫類型。在患病初期,會出現(xiàn)局部腫脹的情況,并沒有明顯腫脹界限,留心腫脹部位會發(fā)現(xiàn)該部位皮膚溫度明顯高于其他位置,有疼痛反應。接下來的幾天,腫脹部位會逐漸清晰,在后期會出現(xiàn)膿腫成熟軟化的現(xiàn)象,按壓有明顯觸感,波動感強烈,與正常部位可以清晰分辨,另外,疼痛反應會有所減弱,并伴有膿液排出。皮下膿腫情況多發(fā)生在下腹或者是犬的肢體外側等易受傷部位。
無論是哪種膿腫類型,采用手術都是治療效果最快的方案,待皮下膿腫成熟后,會出現(xiàn)軟化反應,這時可以根據(jù)膿包的大小選用注射器,如果是較小的膿腫,9 號針頭注射器就可以抽出膿液,在膿液抽取后,可以使用一定量的生理鹽水,對膿腔認真清理。并配合頭孢唑林鈉溶液進行治療,涂抹紅霉素軟膏。如果皮下膿腫體積較大,需要先將皮膚去毛,局部麻醉后將皮膚切開,對膿腔用生理鹽水清理,之后再使用頭孢唑林鈉溶液,最后用引流紗布條完成創(chuàng)面填充工作,紗布要每天更換,3 ~5 天后可縫合創(chuàng)口。在此基礎上還要全身使用抗生素,增強抵抗力,抑制感染,同時持續(xù)靜脈滴注大概1 周左右,在整個治療期間,犬皮膚要始終保持干燥的狀態(tài)。
除了皮下膿腫之外,皮膚腫瘤發(fā)生的概率也比較大,屬于常見病癥。造成犬皮膚腫瘤的原因相對復雜,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引起,多數(shù)病因尚不清楚,有一部分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造成的,或者是紫外線、過敏等因素誘發(fā)引起。
皮膚腫瘤問題多出現(xiàn)在老齡犬身上,通常情況下都是良性腫瘤,可治愈的機會大。相比于其他的腫包類型,皮膚腫瘤易于發(fā)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表面凸起如“疣”狀,小一點的腫瘤會同米粒一樣大小,病灶界限清晰,有的角質化過度,有的表現(xiàn)為破損潰瘍。但是如果腫瘤生長在皮膚深層,在開始階段是不易發(fā)現(xiàn)的,隨著腫瘤體積變大,皮膚會逐漸隆起形成腫塊,此時才會相對明顯一些,更容易引起犬主注意,如果沒有進行及時治療可以長至很大,增加破損感染的風險。
犬皮膚膿腫和皮下膿腫一樣,需要采取手術的形式對膿腫進行切除,良性腫瘤預后良好,如果是惡性腫瘤,在預后還需要謹慎。常見的手術方法如下:第一步,先將術區(qū)剃毛,剃毛完成后要對手術區(qū)域進行消毒,一般采用碘酒即可,也可以選擇和酒精交替使用,確保消毒充分。第二步,術前給藥。在手術前需要按犬體重完成肌肉注射,藥物一般選用阿托品。第三步,全身麻醉。給犬麻醉階段,也需要按體重進行肌肉注射,確保犬的麻醉效果。第四步,正式開始皮膚腫瘤切除,為了保證切除的效果以及后期病患不會復發(fā),在進行手術時需要將鄰近組織一起切除,大約需要切除健康組織2~3 mm,切除完成后要立即止血,注意創(chuàng)面結扎,并完成傷口的縫合,用碘伏紗布進行包扎。第五步,在手術完成后,由于犬的身體機能較弱,造血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抵抗力比較差,此時可以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結合犬的恢復情況進行抗生素注射,通常情況下,注射3 ~5 天之后,病犬就可以恢復身體機能,傷口逐漸愈合,腫包徹底消除,并沒有復發(fā)跡象,表明手術成功,可以停止用藥。注射抗生素的目的是為了預防感染,增強犬的抵抗能力。
通過病例可以發(fā)現(xiàn),除惡性腫瘤外,多數(shù)犬患有的體表腫包癥狀都是可以治愈的。在犬的訓養(yǎng)階段,需要對致病誘因小心防范,通過科學護理可以降低此類疾病的發(fā)生概率。近些年,隨著犬飼養(yǎng)數(shù)量的增多,體表腫包病例也隨之增加,成為犬的常見病。經(jīng)過診斷發(fā)現(xiàn),許多犬類的體表腫包癥狀均與外傷以及腫瘤有關,所以在治療階段,通常采用手術的方式,幫助犬盡快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