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偉
(宜興市中醫(yī)醫(yī)院,江蘇 宜興 214200)
高度近視在臨床醫(yī)學中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其屬于眼科疾病的范疇,該病患者可能會同時患有多種并發(fā)癥,如視網(wǎng)膜脫落、白內障、弱視、青光眼等,其中,白內障這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病率是最高的,在老年人群中較為多發(fā)[1-2]。高度近視并發(fā)白內障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困擾,導致患者無法過上正常的生活,并且也會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響,因此,臨床對于該病的關注程度非常高[3-5]。本文探討分析了高度近視并發(fā)白內障的改良性超聲乳化手術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分層抽樣法將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本院治療的高度近視合并白內障患者共計30例設為研究對象,單雙號信封法分組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15例。對照組中患者男9例(18眼),女6例(12眼),年齡在46~5歲,平均(58.11±3.52)歲;觀察組中患者男8例(16眼),女7例(14眼),年齡在47~66歲,平均(59.21±3.34)歲;組間常規(guī)資料差異相近,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為對照組患者實施臨床常規(guī)的超聲乳化手術檢查方法[6]。觀察組:為觀察組患者實施經(jīng)過優(yōu)化的改良性超聲乳化手術檢查方法。改良性超聲乳化手術治療具體內容:核心是,雖是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但盡量多運用手法劈核,將大核變成小核,以節(jié)約超聲能量,甚至是在不擴大切口,將已很小的核由切口夾出或娩出[7]。
(1)首先,作常規(guī)的透明角膜切口,位置選在患者眼部十一點,做3 mm的透明角膜切口,注入粘彈劑,等粘彈劑注滿前房后,二點位再做角膜緣輔助切口,ccc連續(xù)環(huán)形居中撕囊,大小為5.5 mm左右,水分離或不水分離。
(2)用特殊的撕囊鑷,如尖鋒撕囊鑷或自制的撕囊針,在晶體核中心部稍將核稍往主切口方向帶,劈核勾緊貼核表面,滑入切口對側晶體赤道部,在順利勾住晶體赤道部后,撕囊鑷和劈核勾相向用力,將其核先一分為二,劈成2份,旋轉核后,用同樣的方法,將核再二分四為患者進行劈核輔助,在此過程中,要注意手法技巧,如撕囊鑷在晶體核中心部稍將核稍往后帶,以便劈核勾順利滑入晶體赤道部,這兩個手法技巧很關健。
(3)選取合適的超聲乳化能量標準,對核進行超聲乳化,如(流量在26 mL/min左右,能量大約為30%,最大阻塞負壓低于400 mmHg)[8],在此過程中,時刻要記住這個宗旨,多用手法,而不是力圖用加大超聲能量的方法來將所有的小核乳化掉,能乳化掉的乳化掉,不能乳化掉的硬核,超聲乳化頭握持住核,進一步劈成能從3 mm主切口出入的小碎核,并且注射粘彈劑在其前方位置,要注意適量原則,將剩下所有的能從3 mm主切口出入的小碎硬核取出,可以使用撕囊鑷或顯微齒鑷進行操作,對于剩下的硬核,可根據(jù)其實際特征來適當擴張切口,但不宜超過3.2 mm,在所有操作全部都完成之后,常規(guī)清除皮質、粘彈劑,拋光,在患者的患眼里面植入人工晶體[9]。
此改良性超聲乳化手術借鑒了尖峰劈核法,又不完全相同,比尖峰劈核法更多的運用了手法,節(jié)約了能量(尖峰法僅是將核一分為二,或再二分四,余下的全是靠超聲能量完成),而此改良法,更多的手法劈,劈成更多更小的,然后在不用很大能量的情況下,能乳化的乳化掉,不能乳化掉的,在盡量不用擴切口的情況下,主切口娩出,優(yōu)勢是總能量小,缺點是多手法,有點繁瑣。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前、術后1周、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角膜內皮的計數(shù)。
表1 對比術前術后兩組患者的角膜內皮計數(shù)()
表1 對比術前術后兩組患者的角膜內皮計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分析。SPSS 18.0分析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各自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率表示,之后分別實施t檢驗、χ2檢驗,P<0.05差異顯著。
研究顯示術前以及術后1周兩組患者的角膜內皮計數(shù)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術后1個月以及術后3個月觀察組角膜內皮計數(shù)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白內障是高度近視患者最常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癥狀,這種并發(fā)癥發(fā)病迅速。醫(yī)院一般會使用傳統(tǒng)超聲乳化手術的方法來對白內障患者進行治療,但是這種傳統(tǒng)方法所需治療時間長,不僅僅晶體比較大、能量比較多,還會對患者的眼角膜內皮造成不可逆的損傷[10]。正是因為傳統(tǒng)超聲乳化手術有著較多的缺陷,所有臨床對于該方面的研究比較多,研究表明:改良過后的超聲乳化手術有著以下幾個需要著重關注的點:①前房不穩(wěn)定并且比較深,那么患者的玻璃體可能會受到外力而出現(xiàn)前移,從而對患者的網(wǎng)膜造成牽拉。②操作時間過長。③核與后囊皮質較少,可能損傷患者懸韌帶。④所需能量不多。
超聲乳化手術在經(jīng)過優(yōu)化、改良后,醫(yī)護人員會依據(jù)患者體核的實際硬度,綜合考慮懸韌帶與囊袋情況,多用手法來劈核,借助超聲乳化技術進一步將其打碎,讓晶體核碎裂成兩個或者多個小塊,然后在盡量不用擴切口的情況下將其取出來,盡可能的降低對患者角膜內皮的影響,保證手術順利進行。改良型超聲乳化術是結合患者晶體核硬度,對患者懸韌帶、囊袋情況加以考慮,并通過超聲乳化技術打碎核,把晶體核劃分成兩塊或者若干小塊。通過圈套器、鑷子取出,最大程度的降低超聲能量對患者角膜內皮損傷程度,保證患者手術能夠更加順利地進行。改良性超聲乳化手術具有顯著的微創(chuàng)特點,在對大硬核白內障治療過程中,能夠避免常規(guī)超聲乳化手術過程中過多能量對患者角膜內皮造成損傷的問題,從而讓術后角膜失代償風險逐漸降低,縮短手術治療時間,避免醫(yī)生因為長時間操作視覺疲勞誘發(fā)的晶體后囊膜誤傷的現(xiàn)象。
綜上所述,在為高度近視并發(fā)白內障患者實施治療時,可以采用改良性超聲乳化手術的方法,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患者角膜內皮細胞受到損傷,保證角膜內皮細胞恢復正常,有著較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