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次仁
(西藏自治區(qū)藏醫(yī)院,拉薩市 城關區(qū),850000)
小兒肺炎對新生兒、嬰幼兒的生存質量與生命安全均有顯著影響,臨床認為小兒肺炎多是由于病原體感染、誤吸入羊水或其他異物造成的肺部炎癥,患兒臨床常見癥狀包括發(fā)熱厭食、煩躁不安、干咳、嗜睡、昏迷等。當前臨床小兒肺炎以藥物治療為主,依靠抗生素藥物降低患兒體內的炎性因子水平,并輔助以霧化吸入治療祛除體內痰液。本次實驗選用常規(guī)護理和優(yōu)質護理干預措施,分組對比應用,旨在觀察不同護理模式對肺炎患兒疾病治療效果產生的影響,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觀察樣本均選擇我院臨床肺炎患兒群體,限制入院時間范圍在2019 年1 月-2020 年3 月期間,隨機抽取患兒100 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盲選法分組。實驗組包括患兒50 例,男女比例為13:12,平均年齡(4.10±1.02)歲,平均病程為(3.01±2.87)d;實驗組包括患兒50 例,男女比例為18:7,平均年齡(3.54±3.05)歲,平均病程為(4.21±1.98)d?;純夯€資料差異性無統(tǒng)計學特征(P>0.05)。
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實驗組患兒以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為基礎,開展優(yōu)質護理。環(huán)境護理:空氣中的灰塵或者微小顆粒都會引起肺炎患兒干咳,可能加重患兒病情,因此在住院患兒的病房內,要注意清潔與通風護理,提高空間內的空氣質量。每天至少消毒2 次;勤更換日用品,一次性用品禁止重復使用。健康知識教育:結合患兒認知能力組織健康知識教育,年齡較小的患兒,則主要面對患兒家長進行健康宣教,提高家屬對患兒疾病的認知水平,提高其配合護理能力。護理人員要示范護理操作,提高家屬的護理技能,說明日常護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項,糾正患兒家屬對患兒疾病的錯誤認知。霧化護理:對于痰液比較多或者缺乏自主排痰能力的患兒,可以安排霧化吸入治療,治療前和患兒家屬說明霧化機使用方式和清潔方法。霧化吸入過程中,具備自主能力的患兒可以在護理人員的看護下自行霧化治療,注意鼓勵患兒,增加患兒治療信心[1]。日常護理:患兒要有充足的休息時間,護理人員需要和患兒家屬做好溝通工作,減少不必要的家屬探望,減少患兒自主活動;密切監(jiān)測患兒生命體征,間隔4h 檢查一次,及時測量患兒體溫。觀察患兒的呼吸狀態(tài),出現(xiàn)急促或者紊亂情況,應該第一時間處理;強化飲食管理,以防食物堵塞鼻腔或咽喉[2]。
護理前組間各項指標的對比結果不突出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實驗組患兒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肺功能水平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性有統(tǒng)計學價值(P<0.05)。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6.00%)高于對照組(88.00%),研究結果比較顯示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
表2 兩組患兒的療效對比
導致小兒肺炎的原因多樣化的,尤其是新生兒和嬰幼兒,認知能力低下、依從性不足,引發(fā)肺部炎癥之后治療和護理難度較大。并且肺部炎癥對患兒產生的影響顯著,威脅患兒生命安全,因此應該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治療[3]。
臨床小兒肺炎治療和護理依然以常規(guī)模式為主導,尤其是護理措施不細致、不及時,影響疾病治療效果。優(yōu)質護理模式強化基礎護理措施以外,以患兒需求為中心,給患兒提供生理和心理上的全面護理干預服務,針對病房環(huán)境、健康教育、日常生活等環(huán)節(jié)細化護理干預方案,幫助患兒和家屬樹立治療信心,彌補傳統(tǒng)護理模式的不足,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減少護患糾紛問題。
綜上可知,優(yōu)質護理干預措施在治療小兒肺炎過程中更具臨床應用價值,建議推廣使用該護理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