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鋒
教師要像鬧鈴一樣,在敲打自己的同時,喚醒別人。
教師這份職業(yè)的特別之處,在于對學生“青出于藍”的渴望。教師的價值要通過學生來實現,所以他們甘為人梯。教師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生命中的一批批過客送到他們理想的彼岸,其間有爭執(zhí)也有故事,有矛盾也有感動。
要靜待花開,更要自我綻放
教師要給學生做好榜樣。抱怨學生不讀書不思考時,教師自己是否喜歡閱讀、反思。批評學生沒有遠大的目標時,教師自己是否有高遠的人生追求。
一朵具體的花,勝過千萬條真理。自己躲在陰涼處,卻指揮別人在酷暑中奔跑,是沒有說服力的。古代作戰(zhàn),將軍的口號“跟我沖”的威力遠遠勝過“給我上”。引領學生進步,教師必須走在前面。要靜待花開,更要自我綻放。
以空杯姿態(tài),不斷提升自我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fā)展,知識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變化著。如果教師還是以過去的觀念審視學生,以過去所學的知識教育學生,課堂如何吸引學生。如果不能與時俱進,教師將會落伍,甚至會被淘汰出局。
時代在變,教師的工作對象也在變。在新形勢下,教師只有像電腦一樣不斷地更新內存、升級軟件,才能滿足學生、家長乃至社會的需求。所以,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醒自己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時時刻刻以謙虛、空杯的姿態(tài)接受新的知識和理念。
俯下身子,傾聽學生心聲
家庭、工作、生活的壓力讓不少教師變得越來越焦慮,似乎不能與環(huán)境和諧共處。深入教育教學一線會發(fā)現:不少認真負責的教師,業(yè)務精湛,卻不茍言笑,少了些許溫情。他們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卻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和尊重。
心理學研究表明:關系優(yōu)于教育。無論親子關系還是師生關系,如果處于劍拔弩張的緊張狀態(tài),教育的作用肯定會大打折扣。有人說:“教育就是俯下身子和孩子們對話?!苯處熤挥蟹畔录茏?,俯下身子,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才會在教學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好自己,喚醒別人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投射”,即世界本身不能對你產生影響,真正影響你的,是你對世界的看法。所以,保持內心的光和熱顯得尤為重要。心中有光,世界就五彩斑斕;心中陰暗,世界將一片黑暗。身為教師,如果自己尚處于黑暗之中,又如何照亮和引領學生呢?
精神消極的教師不可能教出陽光樂觀的學生,正如貧瘠的土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教師陽光,則學生樂觀;教師暴躁,則學生易怒。師生之間,情緒是會互相流動的,性格也會互相影響和傳染。教師要像鬧鈴一樣,時時敲打自己,保持高度的警覺和自律,在做好自己的同時,喚醒別人,傳播真善美。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