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強 孔志勇
北緯39.8度,東經(jīng)74.6度,平均海拔3000多米,這里便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吉根鄉(xiāng)。它位于祖國版圖的最西端。每天,祖國的最后一縷陽光都會在這里落下。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克州邊境管理支隊吉根邊境派出所就駐守在這里。她也是我國最西端的公安派出所。
“吉根”是柯爾克孜語,為“聚會”之意。吉根鄉(xiāng)是帕米爾高原的延伸,昆侖山脈和天山山脈在此相遇,素有“頭枕天山、腳踏昆侖”之稱。這里地理位置偏遠,環(huán)境惡劣,最多的是邊關(guān)冷月和寂寞雪山。但是為了維護邊境轄區(qū)的安全穩(wěn)定,守護邊疆群眾的幸福生活,一群來自大江南北,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年輕人相聚于此,以赤誠火熱的愛國之心,以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把最好的青春都奉獻在了這里。他們就是吉根邊境派出所的民警們。
群眾之事無小事
吉根邊境派出所轄區(qū)有4個村子,常住人口2400多人,主要以柯爾克孜族牧民為主。
7月下旬,為了做好邊境轄區(qū)的穩(wěn)定工作,吉根邊境派出所黨支部聞令而行,充分發(fā)揮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迅速組建黨員突擊隊,組織全體民警投入到了邊境轄區(qū)的聯(lián)防聯(lián)控工作中。
行動中,民警穿起防護服、戴上護目鏡,每天穿行在轄區(qū)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角落。在宣傳引導群眾多居家、少外出,加強自身防護的同時,民警還化身“快遞小哥”,為群眾提供送物資、送關(guān)愛、送健康的“三送服務(wù)”,解決了群眾的困難訴求。
“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就是轄區(qū)警務(wù)室民警的常態(tài)。喊話、走訪、巡查是民警們工作時不變的“組合三件套”。
“勤洗手、勤通風,大家要看好自己的巴郎子(男孩)和丫頭(女孩),不要到處亂跑!”每天,民警都要用大喇叭在村子里來回喊上十幾遍。不時給群眾提醒,一面宣傳防疫知識,一面巡邏監(jiān)督。期間,民警也會通過村民微信群發(fā)布短片及小視頻,引導村民居家休息提高自我防護意識。
7月19日,轄區(qū)群眾哈麗坦因戶口簿遺失,急需復印件,于是打電話給戶籍民警白克買買提·阿依普求助。白克買買提幫她辦好后第一時間就把復印件送到了哈麗坦手中。8月20日晚上,群眾買買提卡熱打電話找到了白克買買提說,快開學了,需要給孩子開證明材料,希望派出所能幫忙辦理。21日一大早,白克買買提將證明開好后,就送到了買買提卡熱家中。
白克買買提說:“我們只是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職責范圍內(nèi)的事情,在群眾眼里卻是像辦了件天大的事一樣,他們總是對我們很感激,我感覺這是我們應(yīng)該做的?!?/p>
“群眾的事情很雜很小很瑣碎,但是,群眾之事無小事,只有心里裝著群眾,群眾心里才會有你?!迸沙鏊虒T田菲菲說。在吉根鄉(xiāng),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民警的身影。多年來,派出所的民警始終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初心,也收獲了深厚的警民魚水情,鑄就起了新時代警民聯(lián)防的銅墻鐵壁。
警察中的“醫(yī)護兵”
當兵七年,在士官學校學的是護理專業(yè),是一名衛(wèi)生員,轉(zhuǎn)改來到吉根邊境派出所后,他把自己的所學全部用到了關(guān)愛轄區(qū)群眾的生命健康中。他叫王凱,是一位來自山東的轉(zhuǎn)改新警。
“砰砰”,8月26日一大早,正在做酸奶的買買提加克普·阿布都拉別克突然聽到家門口傳來一陣敲門聲,他趕忙放下手中的活去開門。站在面前的正是民警王凱。
“大叔,最近身體還好吧!降壓藥快吃完了吧,我這又給您帶來點?!?/p>
“王警官,快快快,趕緊進屋嘗嘗我剛做的酸奶子。”
62歲的買買提加克普·阿布都拉別克因患有高血壓、胃潰瘍等疾病。王凱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到老人家里去看一看,幫老人檢查身體,彼此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老人說:“你每天那么忙,還經(jīng)常來看我,惦記著我,就像我的親兒子一樣!”
在王凱的工作手冊上有這樣一段記錄:買買提加克普,每天都要服用藥兩次。6月21日剛買了兩瓶,估計8月底就沒藥了,特別注意給他帶上復方丹參滴丸和紅景天。
這次去的前兩天他又在后面加了一句:現(xiàn)在蔬菜水果不好買,去的時候也捎一點。
這僅僅是王凱用心用情服務(wù)群眾的一個縮影。
帕米爾高原自然條件惡劣,加之邊境山區(qū)氣候無常,心臟病、高血壓等一些高原病時常困擾著當?shù)啬撩袢罕?。特別是較偏遠的牧區(qū),醫(yī)療資源本就匱乏,遇到急需藥品還要到幾十甚至上百公里外的鄉(xiāng)鎮(zhèn)上購買。為解決牧民就醫(yī)難題,王凱主動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一次次進牧區(qū)、進氈房開展義診,為群眾的健康增添了一份保障。
王凱隨身的醫(yī)療背包中,一副聽診器、一臺電子血壓計、一把紅外線體溫儀、30多種常用藥品就是他的全部“家當”。
“邊境牧民不僅醫(yī)療資源匱乏,衛(wèi)生健康意識也不高,每到一家我都會給牧民群眾宣講疫情防控知識?!蓖鮿P說,每次走訪中,他都會叮囑村民注意衛(wèi)生,并會給牧民送去中藥包、口罩、洗手消毒液等防護用品。
吉根邊境派出所距離連接中吉兩國的伊爾克什坦口岸僅30公里,除了心系轄區(qū)群眾的生命健康外,王凱時常還會遇到一些過往國際貨運司機的救護。
8月27日凌晨2時許,派出所突然接到警情——在口岸一名貨車司機出現(xiàn)嚴重高原反應(yīng),發(fā)生劇烈嘔吐。接警后,王凱和同事們緊急趕往現(xiàn)場,經(jīng)及時施救,該司機順利脫險。王凱隨后還對其按摩護理治療,幫助患者進一步緩解了癥狀?!罢媸嵌嗵澚四銈儼?,是你們救了我的命!”清醒后的司機緊緊握住王凱的手連聲道謝。
警民同心筑銅墻
昆侖巍巍,天山茫茫。有國就有邊,有邊就有守邊人。
派出所管理的邊境轄區(qū)與吉爾吉斯斯坦接壤,管轄面積大、邊境線長、大小山口數(shù)量多,邊境管控任務(wù)艱巨而繁重。派出所民警每周至少要開展兩次邊境巡邏踏察。渴了飲雪,餓了啃馕,這是他們工作的常態(tài)。
25歲的民警李繼超說:“站在祖國西極這塊熱土上,你的心底會油然而生出一種崇高的感情,會感到一種沉甸甸的責任。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都能激起你的家國情懷,能在這里衛(wèi)國守邊,這是我的榮幸。”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在祖國綿長的邊境線上,護邊員是守衛(wèi)國境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吉根鄉(xiāng)也不例外。
“一座氈房就是一個流動哨所,一個牧民就是一個哨兵”??梢哉f,“活界碑”是對護邊員最貼切、最形象的比喻。而吉根邊境派出所的群眾護邊員布茹瑪汗·毛勒朵大媽就是護邊員里的典范。
79歲的布茹瑪汗大媽是一名柯爾克孜族普通群眾。19歲時,她就開始配合派出所民警守邊。60年如一日堅守在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冬姑拉瑪山口,用腳步丈量著祖國神圣領(lǐng)土。
每次巡邊,當她看到邊境線上的石頭時,她就會用漢字和柯爾克孜族文字在上面刻上“中國”兩字。60年來,她把邊境線上的一草一木一石都刻在了心上。2019年9月,她獲得了“人民楷?!眹覙s譽稱號,并受到了習近平主席的親切接見。在她的影響下,她的三個兒子都成為了護邊員,村里的很多群眾也加入到了護邊中。
派出所的全體民警更是把布茹瑪汗大媽愛國守邊的先進事跡作為了戍邊的信仰。以“家”的名義,守護好祖國的每寸凈土,把吉根的“苦”,守邊的“難”化作成了滿腔熱血,以實際行動當好了新時代的戍邊人。
“我們的民警在巡邊中遇到吃飯、住宿等困難時,大媽就會把民警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所長阿瑪提·阿帕爾談到布茹瑪汗大媽,總有說不完的話。
“請黨中央和習總書記放心,我們一定會牢記訓詞精神,全力維護邊境轄區(qū)的安全穩(wěn)定!”8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人民警察隊伍授旗并致訓詞,這一喜訊很快傳到了祖國最西端的派出所。
送走當天的最后一縷陽光,民警們結(jié)束了一天的邊境巡邏任務(wù)。站在西極石前,他們面向北京,發(fā)出了錚錚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