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英
摘? 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此大背景下,個性化閱讀便進入我們的視野。我認為在閱讀教學中就應以保證閱讀實踐時間為前提,營造民主自由的閱讀氛圍為原則,以讓學生自主實踐、自主探究、精心設計個性化練習為指導。
關鍵詞:小學生;個性閱讀;指導
一、小學生個性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課文內容包羅萬象,上至廣闊星空,下至深邃海底,大到河流山川,小到一花一木,從客觀世界到精神領域,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可謂五彩繽紛;課文寫作風格各具特色;內容不同、風格各異的課文又分屬不同的體裁,具有不同的結構形式和表達方式。因此,用單一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進行閱讀教學,顯然既不科學,也行不通。內容不同、風格各異、體裁有別的課文首先決定了閱讀教學必須走個性化的道路。課文不同,理清思路的方法也應不同。有的課文可借助審題、釋題揭示思路,如《日出》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利用審題時的閱讀期待揭示思路——課文寫的就是日出前、日出中、日出后的景象;有的課文可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按敘事性作品結構規(guī)律理清思路,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采用的是橫式結構,通過并列的幾件生活小事表現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品質。
二、小學生個性閱讀的指導原則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以故事或問題引發(fā)興趣
現在的小學生喜歡聽有趣的故事、看卡通片,認識神話人物,我們可選擇益智、有趣的等適合少兒年齡、心理等特點的故事作生動形象的講述,在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之時,通過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看課外書。如:蝸牛長牙嗎?猜猜它大約有幾個?當學生對問題產生極大的興趣時,教師“順水推舟”,推薦讀物,學生就會自覺地從課外書本中去尋找答案。這樣,通過一個個喜聞樂見的童話、神話誘發(fā)學生的讀書欲望,誘使學生從被動地讀到自己想讀,盡情遨游于書的海洋。
(二)營造民主自由的閱讀氛圍
教師在教學中應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為學生提供一個平等參與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在平等的氛圍中和教師達成共識。我想在教學中能這樣做的話,你的學生才會學得更主動、積極、個性潛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作為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允許“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允許“說不清、道不明,只可意會、不能言傳”;允許有理的叛逆,有情的錯誤;允許學生懷著“挑戰(zhàn)”進課堂,帶著“不滿”出教室……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陳規(guī)”,多一些“不拘一格”;在學法上,少一些“生搬硬套”,多一些“融會貫通”;在語言上,少一些“絕對霸權”,多一些“百家爭鳴”;在態(tài)度上,少一些“聲色俱厲”,多一些“春風化雨”。因人而異,因文而異,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閱讀、理解,把不同的看法、獨到的見解盡情表達出來,使每個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三)讓學生真正擁有自主實踐的機會
學生是一個個具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注重學生發(fā)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在課堂上保證學生有自主表現和發(fā)展的時空,為每個學生提供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
閱讀活動就應該讓學生把主要經歷放在閱讀原文上。閱讀時以原有知識結構為底座,進行不同層次地讀,一個目標一個目標地臺階狀前進,完成全程閱讀。我在指導學生學習《燕子》一文時,就讓學生反復地通過不同目的的“五讀”(讀通、讀懂、讀好、讀熟、讀深)完成課文學習。學生在“一讀”時,針對“讀通”的要求,紛紛找到長句子練習朗讀,如“還有幾只橫掠過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圓暈就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等,這樣很快克服了本文朗讀難點。在“二讀”時,學生又找準“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舒展開黃綠眉眼的柔柳”這一理解難點,相互討論解決并讀懂了文章寫的是小燕子的活潑可愛與春天的光彩奪目。由于有了以上的理解,學生在“三讀”環(huán)節(jié)中都能津津有味地讀,漸漸也就進入了“讀熟”這一學習環(huán)節(jié)。最后,再讓學生讀一讀鄭振鐸的《海燕》全文,學生對課文的認識上了一個新的層次:“作者寫家鄉(xiāng)的燕子是表達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在作者眼中那海燕就是家鄉(xiāng)的小燕子,他們不光可愛,而且勇敢”,“作者是去國外留學,他也希望自己像海燕那樣堅強無畏”。在兩節(jié)課的學習時間里,學生通過60分鐘的讀和20分鐘的交流圓滿地完成了課文閱讀。這樣的自主實踐的機會是使閱讀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的重要保證。
(四)精心設計個性化練習
在教學中精心設計的開放性練習,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本載體和途徑,能給學生提供廣闊的創(chuàng)造空間。綜觀語文的發(fā)展歷程,趣味性、情景性、探索性與創(chuàng)造性是永恒的追求。
例如,在執(zhí)教《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我設計了如下一個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小女孩在那個寒冷的大年夜,因為她寒冷,幻想到了溫暖的火爐;因為她饑餓,幻想到了噴香的烤鵝,因為她痛苦,幻想到了美麗的圣誕樹,那這里她為什么又幻想到了奶奶呢?請你讀一讀。
生:自由讀并回答。
師:板書孤苦。是啊,小女孩在這個大年夜什么都得不到,她只得到了寒冷、饑餓、痛苦、孤苦,最后,她只能可憐的死去。但是死對她來說,卻是幸福的。同學們,她幸福嗎?
生:議論紛紛。
師: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很多錢嗎?那些在街上和她擦肩而過的富人們,如果能買她的一盒火柴,或施舍給她點什么,那狠心的爸爸如果能來街上找一找她,說不定這個小女孩就能見到新年的第一縷陽光了。同學們,面對著這些富人們,面對她的家人,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嗎?
生:紛紛舉手,有的小臉上分明寫滿了對那些富人的憤怒。
師:指名說,放音樂渲染氣氛。
在教學這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了大量的情景,讓學生通過讀去感觸,去體會,賦予一定的角色情景。學生在體悟了之后,又設計了一個寫的片段,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課堂寫作能力,另一方面,更是對文本理解的一種升華。
總之,個性化閱讀只有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教育思想,確立自主學習方式,才能真正提高閱讀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提高。只有加強閱讀實踐,讓學生富有個性地閱讀,才能使學生的個性進一步得到張揚,使學生面對語文材料,創(chuàng)造性地感悟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參考文獻:
[1]朱麗花.閱讀教學要張揚學生的個性.新課程(教師),2008,(10)。
39925019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