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文
“躺平族”正迅速成為2021年的熱詞。所謂“躺平”,就是面對房租、房貸等生活壓力,職場競爭、家庭關系這些難解的“謎題”時,一些年輕人選擇癱倒在地,一概不管。與拼搏努力爭取成功相比,“躺平族”在各種壓力面前選擇逃避。相比奮斗的收獲,他們更愿意過與世無爭的生活,一躺了之。對于“躺平”,有些人認為是一種消極人生觀,也有人認為這是對目前社會資源分配不公的一種吶喊。無論如何,如果你選擇了“躺平”,生命中的種種美好注定將與你絕緣。
概念解讀
解讀一
“躺平”的定義
“躺平”,網絡流行詞,指無論對方做出什么反應,你內心都毫無波瀾,對此不會有任何反應或者反抗,表示順從心理。另外在部分語境中表示為:癱倒在地,不再雞血沸騰、渴求成功了。年輕人選擇“躺平”,就是選擇走向邊緣,超脫于加班、升職、掙錢、買房的主流路徑之外,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環(huán)境對個體的規(guī)訓。(來源:百度百科)
解讀二
“躺平”的來源
“躺平”最早源自百度貼吧內一則題為《“躺平”即是正義》的帖文。帖文作者自述自己如何在不具有穩(wěn)定工作與收入來源的條件下,通過不斷地“打零工”與踐行低消費的生活方式,滿足自己的基本生活所需,從而免受高強度工作壓力與競爭化工作氛圍所擾。之后,該詞引發(fā)大量網民共鳴。(來源:界面新聞)
解讀三
“躺平”的原因:“過得舒服”
“過得舒服”成為越來越多人選擇的生活方式,這種舒服包括但不限于對物質的要求,更側重的是內心:更加理性看待成功,不再執(zhí)著于“升職加薪”“有房有車”,更加追求舒適,這也是一些選擇“躺下”的人的共同點。(來源:長城評論)
解讀四
“躺平”反映了年輕人的生存焦慮
其實“躺平”的大火,反映了年輕人的生存焦慮。說明當下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成本等對于年輕人來說不夠舒適。低欲望背后是求而不得的厭倦。所以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躺平”的時候,社會也應該給予更大的包容,創(chuàng)造更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來源:長沙政法頻道點評)
解讀五
“躺平”是一種情緒宣泄
“喪”“佛系”“躺平”并不意味著年輕人放棄自我,更多的是他們紓解焦慮的一種途徑。放開視野,“躺平”其實也是一種調侃,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宣泄。正如國外有一批年輕人曾被貼上“垮掉的一代”的標簽,但事實證明,那個年代、那些人并未垮掉,恰恰是對生命、對夢想進行了一次轟轟烈烈叛逆的嘗試,推動著社會繼續(xù)前進。一代代人在經歷過一個階段的迷惘探索后,最后還是回到積極向上的生活軌道上。從這個角度講,“躺平”亦不過是這一段經歷的注腳吧。(來源:大眾日報)
解讀六
普通人最難“躺平”
其實,我們相信絕大多數趕“躺平”時髦的年輕人只是過過嘴癮,他們在生活中是不敢真的躺平的。身為普通人,也最難“躺平”。我們要有一份能夠養(yǎng)家糊口的工作,而職場的大多數境遇是不進則退的,奮力前進是逆水行舟時的基本功。我們都要結婚生子,自己躺了,我們能要求孩子在起跑線上也躺了嗎?還有父母,我們常常對他們報喜不報憂,不就是想讓他們放心、覺得我們在外漂泊得還不錯嗎?如果我們僅僅是個自然人,自己做自己的主,躺就躺了,問題是馬克思在一百幾十年前就說了: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來源:環(huán)時銳評)
解讀七
面對“躺平”青年,說教不如換位思考
一個欣欣向榮的社會,理應有多元的自我實現可能。因此,面對“躺平”青年,與其耳提面命地要求他們積極、樂觀、向上,不斷奮斗,倒不如換位思考,去體會一下他們正面臨著的學業(yè)、職業(yè)的雙重壓力,了解其需求并鼓勵他們通過對生活的回歸來超越工作的“內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撫平青年的焦慮和不安,避免趨同、重復的內耗,追求更加獨特而豐滿的人生,讓社會的發(fā)展更富有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來源:川觀評論)
延伸
國外的“躺平”現象
“躺平”現象也非中國獨有,英國有尼特族,日本叫低欲望族,美國也有歸巢族。大體上,一個經濟體在達到一定階段后,就具有一定的社會保障功能,經濟機會選擇相對多元,加班加點的邊際效益降低,自然會產生一批“扶不上墻”的年輕人。
英國尼特族
英國的尼特族是中國“躺平族”的鼻祖,指的是“16-24歲不接受教育、沒有工作也沒有接受培訓的年輕人”。2013年,英國1/5年齡為18至24歲的青年無工作。其中,倫敦有12萬名16歲至24歲的尼特族,平均每4名青年人中就有1人失業(yè),是30年來最高紀錄。
那么,尼特族為什么不工作呢?有英媒總結了兩類“尼特族”。第一類是出身貴族或者上流社會的富二代。他們通常家境富裕,繼承父母輩的財產就足夠過完下輩子;或者通過買賣投資房地產就可過活而不需外出工作。與其說這類人是“躺平”,不如說他們“躺贏”。
不過,更多的英國尼特族屬于第二類,他們出生于低收入工人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大概率經歷過失業(yè),對教育不夠重視。與此同時,這些年輕人也有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或者自身有殘疾。當經濟發(fā)展及政策不如預期時,這些尼特族由于沒有過硬的學歷背景,便面臨被社會淘汰的風險。
日劇中的“躺平”
2019年熱播的日劇《凪的新生活》中,女主角大島凪是性格“認真、懦弱、溫柔”的好人代表,因來自職場和復雜人際關系的雙重壓力而“過呼吸”昏倒。醒來后的她反省自己的人生,決定從頭再來。她從公司辭職,與男友和其他熟人都斷絕聯系,放棄了網絡社交和手機,并搬到城郊的小公寓居住。從此不再為了令其自卑的天然卷發(fā)而每天花一個小時熨直頭發(fā),一心要就這樣活下去,過上了沒有工作、沒有計劃、不被任何人束縛的“躺平”生活。
美國歸巢族
原本美國的傳統(tǒng)家庭觀念是,年輕人大學畢業(yè)后就應脫離父母;然而美國人口統(tǒng)計學家研究社會變化的報告顯示,這恐怕已經成為往事。近幾年,美國青年失業(yè)情況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和父母一起居住。一些人在成年離家后又不得不返回父母身邊,在英語中被稱為Boomerang Generation,直譯成“飛鏢族”等,意譯往往叫作“歸巢族”。
時評解讀
引導“躺平族”珍惜韶華,奮發(fā)有為
汪星余
“躺平族”青年作為一個群體代稱和生活理念,正在引發(fā)討論。與拼搏努力爭取成功相對,“躺平族”在各種壓力面前選擇逃避。相比奮斗的收獲,他們更愿意過與世無爭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這種外于傳統(tǒng)主流觀念的青年處世方式,值得引起社會的重視?!臼裁词恰疤善阶濉?,第一段進行了簡要的解釋】
特定文化現象的出現往往根源于經濟社會的轉型。20世紀70年代,歐美國家面臨高失業(yè)疊加高通脹的經濟“滯脹”危機,朋克文化在承受巨大壓力的社會底層中迅速興起壯大,年輕人以簡單的音樂結構、非主流的著裝和無所顧忌的言語方式等表達對現實生活的抗爭。在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的破裂之后,日本開始了長時間的經濟停滯,催生了不出社會、自我封閉的“蟄居族”,并逐漸形成了大前研一筆下的“低欲望社會”;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深度影響全球經濟的背景下,不上學、不工作、不進修的“尼特族”日益發(fā)展壯大,逐步演變?yōu)楫斚率澜缧陨鐣栴}?!具@一段介紹了其他國家出現的類似現象,拓展了“躺平”潮的世界背景,“躺平”現象并非哪國獨有,往往與經濟社會發(fā)展所處的特定階段緊密相關】
“躺平族”的興起也有著深層次的經濟社會背景。一方面,當下中國正在經歷經濟轉型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隨著經濟增長換擋降速和產業(yè)結構深度調整,行業(yè)發(fā)展空間受限,競爭更加激烈,最終反映到個人層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內卷”上?!尽皟染怼币彩墙鼇頍岫群芨叩囊粋€詞,本意是指人類社會在一個發(fā)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后,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隨著競爭門檻日漸抬高,人們付出得越來越多,卻未必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勞動陷入自我空轉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中國巨大的經濟發(fā)展成就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選擇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物質相對豐裕的當下,人們可以有選擇地放慢腳步,以相對舒適的工作方式換取足夠的生活條件,或者依靠前期積累安逸度日。【“躺平”也是一種個人生活方式的自由選擇,但有的人“躺平”,是因為他們有“躺平”的資本,依靠前人或者前期的財富積累,有條件做到安逸度日】由此,那些思維活躍、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青年,自然會想到換一種輕松的生活方式——“躺平”。而與真正付諸行動在身體上“躺平”的人群相比,那些在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極應對工作的精神“躺平”者可能也不在少數?!颈径畏治鲈颉?/p>
然而,“躺平族”顯然對于經濟社會發(fā)展有很多不利。當前我國的經濟發(fā)展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等多方面挑戰(zhàn),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的目標離不開青年的創(chuàng)造性貢獻。相較于“未富先老”這一特殊歷史背景促成的客觀趨勢,“未富先躺”這一現實問題帶來的主觀傾向同樣需要引起我們警惕。關注“躺平族”,讓“躺平族”愿意奮斗,對于面臨轉型發(fā)展任務的我國尤為必要?!颈径螐纳鐣w發(fā)展來分析負面影響,最后一句過渡引出后文的建議】
當然,這絕非要對“躺平族”進行批判與苛責。出于身心考量選擇舒適生活理應得到理解,經過充分思考選擇慢節(jié)奏生活也需得到更多尊重?;诂F實環(huán)境自主做出適合個人的生活選擇,本身就是社會發(fā)展成就的一方面體現?!緦τ凇疤善阶濉保硎纠斫獠⒆鹬亍恳龑А疤善阶濉眾^斗,更多是需要從培育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和積極的社會價值取向角度出發(fā),通過國家、社會和學校等各方共同努力,給予這些青年更多的關懷。【本段還是在過渡,綜述總體的建議。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尊重勞動,弘揚勤勞的價值觀永遠不會過時,雖然社會環(huán)境存在諸多不利因素,雖然個人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躺平”不等于自暴自棄、隨波逐流,社會“內卷”不能單純靠“躺平”來消極抵抗。我們有所不為,更要有所為】
奮斗的機會最終來源于經濟發(fā)展本身。個人奮斗與經濟發(fā)展相輔相成,國家采取鼓勵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等多方面政策舉措,是推動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也相應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工作和成功機會。而打通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和個人奮斗的良性循環(huán),需要在制度上更加重視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進一步打破制約企業(yè)積極性的制度壁壘,釋放行業(yè)發(fā)展空間,推動不同行業(yè)、不同性質的企業(yè)平等地進入創(chuàng)新領域,把握創(chuàng)新機遇,收獲創(chuàng)新成果。【對策建議一,其實社會發(fā)展和個人奮斗應該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通過經濟、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全面進步,為年輕人創(chuàng)造更加公平透明、開放包容、和諧輕松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反過來,年輕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也就會更有意愿為了自身的理想奮斗,進而改造時代與社會】
奮斗的動力離不開積極理性價值觀引導。以積極的價值觀增強青年奮斗的動力,社會和媒體應更多關注平凡中的偉大,宣傳腳踏實地、愛崗敬業(yè)的身邊人,推崇在普通崗位上做出可貴成績的工匠們,贊美在各個領域默默奉獻價值的勞動者;企業(yè)應充分重視各類型工作崗位的價值,在合理安排薪酬和晉升機制的基礎上,更加重視青年的歸屬感和自我實現動機,讓不同崗位員工的努力都能得到應有的認可,讓奮斗者收獲滿意的成果。而作為思想引領的重中之重,學校教育應始終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強化勞動教育,引導學生認同勞動本身的價值,促進在青年當中達成勞動光榮的共識,引導青年珍惜韶華、奮發(fā)有為。【對策建議二,社會媒體、企業(yè)、學校教育等不同主體要做好價值引導】
(選自《光明日報》2021年5月19日)
總評:
不管外界環(huán)境如何優(yōu)化,個人的奮斗努力始終是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對于我們每一個個體來說,被時代的潮流裹挾,或許無法控制外在的壓力壓迫,無法排除外界的負面干擾,但至少大家要無愧于自己的青春韶華,起而行之,讓我們自己的生活更加豐滿。
高考直擊
寫作一悟
2021年高考作文“不能躺平”的寫法
曹 林
高考作文題出來了,有人說,2021年各卷作文題的主題一言以蔽之:不能躺平。仔細分析,確實如此?。嚎蔀榕c有為,指向“不能躺平”;實現理想必須付諸行動,“躺平”可不行;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強弱會互相轉變,不能自詡強弱就可以“躺平”;人逆鋒起筆,緩緩出頭,兩邊撐起來,不可“躺平”;經過時間的沉淀,不可“躺平”,價值才能被認識;得失不是終點,是奮斗的過程,不能“躺平”。——高考作文題體現著時代的聲音,貼近著時代的脈搏,體現著鮮明的問題意識:那些“好價值”都是拼出來的,不是躺出來的。如果考生對當下的熱點時事和輿論水溫有認知,對“躺平”相關討論比較了解,能更好地在文中找到破題的角度。
當然,光知道一句“不能躺平”還寫不好2021年的作文題。我想說的是寫作思維上的“躺平”,文似看山不喜平,論點切忌太平滑,平淡、平滑、平凡,很難拿到高分。
平??磳W生作文,看得最多的就是那種被命題者“一維主題”所套牢的文章,觀點很平滑。你出個“要有奉獻精神”的題目,我就圍繞“要有奉獻精神”“奉獻成就人生”“奉獻讓我快樂”“奉獻的人生更有厚度”寫一堆大道理。
這就叫“一維思考”,過于簡單粗暴地在“奉獻”平面,平滑地論證奉獻的重要,很像論述題答題。缺乏問題意識和論證張力,沒有把“二維層面”的沖突寫出來。要讓“奉獻”的價值在沖突中凸顯出來,那才有論證和思辨的張力。
好評論要能夠體現駕馭沖突的能力,如果全是正確的話,沒有爭議的觀點,你說的話我都認同,沒有任何沖撞感,那這樣的觀點就沒有質感價值。
所以,我欣賞的評論是那種“過山車式”的評論:建立——沖突——消解。建立“沖突”,制造“矛盾”,埋下包袱,形成反襯,然后通過你的論證消解這種沖突,形成一種跌宕效果。也就是說,不要簡單直接地去肯定一種價值,而要善于通過“否思”去彰顯一種價值。
就拿全國甲卷的題目來說,給出了黨史材料,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寫一篇文章。落腳點肯定應該是“大有可為”,但怎么讓觀點更有質感?就“大有可為”寫“可為”會很空洞、單薄和套路,很容易淪為正能量材料的堆砌和奮進口號。這時候就應該啟動批判性思維,為“可為與有為”找到“對手方”,在與另一面的對話中凸顯可為與有為的價值。
“可為與有為”的對立面是什么?是不為,無為、亂為。想到這些,思維可能就啟動了:那個晦暗的年代,民不聊生,政府黑暗,兵荒馬亂,年輕人似乎有充分的理由去不為,“躺平”,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埋怨生不逢時。
先輩們沒有,事在人為,他們的積極作為創(chuàng)造了時代。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國,我怎樣,中國便怎樣。國家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組成的,我有所作為,國家和時代才有所作為。
從某種程度上說,不是時代大有可為,是我們都在奮斗和作為,才有這個大有可為的時代。時代是人創(chuàng)造的,我們不是躺著等著時代滋養(yǎng)我們,我們就是這個時代,就像那些先輩就是他們那個時代。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片朵推動另一片云,一個時代成為另一個時代的豐碑,一個民族就是這樣生生不息。這不,思維就打開了,觀點在思辨中有了質感,還可以由“可為與有為”延伸到“敢為與智為”。
否思,就是思考相反的一面,用相反一面彰顯某種價值。“否思”是批判性思維的一種表現,就是善于用否定性概念去挖掘深層內涵,否定性的觀念批判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解除當下的虛假觀念的束縛。全國乙卷的“理想”,新高考Ⅰ卷的“體育之研究”,天津卷的“紀念日”,都可以采取否思的方式去拓展,體現對問題意識的駕馭。
◆陳獨秀篇◆
1.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fā)于硎(xíng)。
2.天下的路是留給天下的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
3.宇宙間之事理無窮,科學領土內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廣闊,青年勉乎哉。
4.天生我材,不敢擔當,就是失職。
5.我們就要做中國的普羅米修斯。不怕天罰,敢于盜火,為苦難的中國照亮前程。
◆李大釗篇◆
1.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雖老猶未老也。
2.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
3.凡是不勞動、吃干飯的人都是強盜。
4.當牛做馬不是咱的命啊,命,得咱自己個兒定!
5.為了你們不再流離失所,人人都能當家作主,為了讓中國的老百姓能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為了中華民富國強,為了民族再造復興,我愿意奮斗終生!
◆魯迅篇◆
1.寧流額上汗,毋染手中血?!獌€潔食堂門口對聯(魯迅題)
2.南北夾擊,萬箭齊發(fā),來勢洶洶,是可忍,孰不可忍!
3.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
◆蔡元培篇◆
1.初衷不改,堅定不移。
2.教育救國、科學救國、人才救國,這正是我蔡元培之追求的理想!
3.我已經是退避三舍、一忍再忍,然斯人卻步步緊逼,不依不饒。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那就讓我這個所謂的蔡大龜,只好披堅執(zhí)銳、上陣廝殺吧!
◆辜鴻銘篇◆
1.中國人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中國人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國人的心靈與理智的完美和諧!
2.當一個中國人西化成一個洋人的時候,恰恰會引起他們的蔑視,只有讓他們看到,我們中國人有著他們與眾不同的文明與精神,他們才會在心里對我們有真正的尊重。
3.我辜鴻銘,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娶在東洋,仕在北洋。但是我,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教師下水
從“躺平”到“踏平”
◎河南省安陽市曙光學校 王安濮
“躺平”不幸成為熱搜詞,其含義套用揚雄的格式就是“無求以為弓,不爭以為矢,以活著為的,無所事事,終日得過”,大意是只要把生存欲望追求壓到極處,得過且過,把“活著”為確定的目標,就能適應社會。
的確,高房價、高失業(yè)率給人們尤其給剛剛踏入社會的青年們以無限的焦慮,面對楚囚困境,偶爾發(fā)“躺平”之嘆,可以理解。但凡事不思進取,以“躺平”之態(tài)遁世法則不可取。
從“畏行”到“躺平”,固然有種種理由,但在應該奮發(fā)的時代選擇退隱,絕不是新時代青年的主流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長,前進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緩流也有險灘,有麗日也有風雨,有喜悅也有哀傷。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為了理想能堅持、不懈怠,才能創(chuàng)造無愧于時代的人生?!比魏螘r候,我們都要樹立起理想之幟,選擇最適合我們自己的發(fā)展之路,才能有出路。
從“躺平”中奮起,在坎坷中踏平,我們會遠勝于揚雄,成為新時代的掌握自己命運的真心英雄。
自古成大事者先立大志,無大志者必無立錐之處。北上廣深固然房價高高高幾許,但我輩不能望高房價而“自殘”或“避世”,而應該立足自身實際發(fā)展自己。北上廣深留不住,體制內進不去,亦有廣闊天地,無論是鄉(xiāng)村振興,還是中原崛起;無論是西部開發(fā),還是東北再造,社會主義新時代涌卷起的復興之曲處處有用我之處。我們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從容,在這個有所作為的時代奏響用武之歌,因為機遇從來都偏向有準備的進取者,而不會垂青于慵懶的“躺平”者。
踏平者,需有恒心、有毅力、有動力、有辦法、有落實、有抗打壓能力,甚至還要付出血之代價。華為企業(yè)被美國舉一國之力打壓,孟晚舟女士被無理拘羈,華為產品以種種莫須有的理由被所謂自由國家下架,可謂受盡欺壓。然華為以一企之力,執(zhí)民族工業(yè)牛耳,造芯片,開發(fā)鴻蒙新系統(tǒng),最終以實力打贏了5G之戰(zhàn)。我們學習華為的骨氣和傲氣,需要耐得住寂寞,使自己強起來,成為不可或缺的那一個,而不是甘愿落后自愿服輸的那一個,更不是放棄奔跑原地躺平的那一個。
事實上,我們身邊就有許多年輕的“踏平者”。這些不顯山不露水的“90后”早已挺起脊梁成為默默無聞的樸實工作者,他們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發(fā)出什么哀嘆,只是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他們的成功恰恰印證了“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fā),發(fā)必中矣”觀點。
也應該看到,高房價、經濟不景氣所帶來的就業(yè)難、創(chuàng)業(yè)難等問題,國家也正在采取有效措施積極解決,比如說擴大廉租房、公共產權房,設立創(chuàng)業(yè)基金,擴大公益性就業(yè)崗位,推出一系列面對農村的教育、醫(yī)療崗位等等,可以預料在不遠的將來,內循環(huán)所拉動的強大動力就會顯現。但我們不能坐等宏觀環(huán)境的改善,也要自己振作起來。
奔跑還得靠自己!
范文引航
◇真題回放
從2021年高考全國乙卷范文學習拒絕“躺平”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如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fā),發(fā)必中矣?!贝笠馐牵灰粩嗉訌娦摒B(yǎng),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理想。
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fā)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309150033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