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的關鍵是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率。然而課堂教學高效率的實現又有賴于有效教學的實施。所謂“有效教學”,從數學學科的角度講,是要促進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提高,促進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同時也要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發(fā)展,特別是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有效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在新課程理念的正確指導下,科學、有效地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使數學課堂教學過程真正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有機地互動過程,真正成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數學活動的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發(fā)展的過程。那么,在數學教學中究竟該如何來建構有效教學的策略以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促進思維和個性品質獲得有效發(fā)展,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高呢?
一、準備的策略
1.分析教材
新教材是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出發(fā),以圖畫情景的展現,使學生親自體驗數學就在生活當中,給學生充分提供動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主動研究數學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有了進步。它具有聯(lián)系生活、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注重建立探索式的學習方式等特點,所以教師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發(fā)揮新教材優(yōu)勢,豐富教材內涵,以便用好、用活教材。分析時可考慮下列因素:從教學目標來看,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難點是什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看,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又是什么?教材內容是不是達成課時教學目標所必須的?還需要補充什么?哪些內容與目標無關?哪些內容要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教材中所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教學從哪里開始?
2.分析學生
“知彼知己,百戰(zhàn)百殆?!蹦芊駥崿F有效教學,備好自己的學生也是關鍵。我們可以這樣分析學生: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沒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樣?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點撥和引導?
3.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推敲,挖掘教材知識內在的聯(lián)系,對教材的組織、呈現方式進行靈活地調整,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構建彈性化的教學設計。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并不是無視教材,更不是把教材隨便扔掉。
二、實施的策略
1.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這是新課標倡導的教學理念。如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呢?首先,要關注的應是如何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一個好的教學情境,本身就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但是目前,在教學中卻時常出現一些“為了情境而情境”的現象,教學情境的設置與知識聯(lián)系不大。
2.選擇有效的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是制約學習效果的基本因素。所謂學習策略,一般是指為達到某種學習目的所采取的學習方法、學習步驟和學習活動的優(yōu)化組合與精巧設計。有效的學習策略能幫助學生以較少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去獲取較優(yōu)異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師,要能夠依據數學教學的實際,靈活地選擇有效教學的策略和方法,并以教學策略的改變,來促進學生學習策略和學習方式的更新。
3.進行有效的鼓勵評價
走進新課程下的課堂,“你真聰明”“你真棒”之類的贊美的話語不絕于耳,老師與被贊美的學生的臉上都掛著笑容,其他同學則以掌聲加以贊許。這與傳統(tǒng)教育的一味批評、指責學生相比,確實有很大不同,但也總覺得似乎欠缺了點什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新課程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fā),提倡多鼓勵學生,幫助學生,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因此哪怕學生取得一點點進步,一點點成績,教師都及時表揚和鼓勵。但這并不是說表揚多多益善,贊賞也要有“度”,一節(jié)課處處都是“你真棒”之類的表揚話語,會把表揚變成一種公式,會使贊賞失去應有的價值和意義,所以一味地表揚不可取,是對新課程的一種誤解。鼓勵、贊賞必須建立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提倡鼓勵不是要放棄批評。事實上,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一種不完整的教育,一種不負責任的教育。因此,在教學中,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教師一定要認真指出來,客觀地評價,這樣才能讓學生對自己地錯誤進行理性反思,讓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
4.有效的運用現代化手段
多媒體能融聲、圖、文于一體,動感性、形象性強,很吸引學生,這是傳統(tǒng)媒體無法起到的作用。但是,它也無法替代學生的操作思維。因此,使用多媒體要講究適時性和有效性。比如說,需要通過學具操作的數學思維活動,如果直接用多媒體動態(tài)課件把思維過程展示出來,無疑是從“人灌”走向“機器灌”。因而,在教學時,教師要處理好使用多媒體與用學具操作的問題。力求使多媒體的運用恰到好處,能夠達到最佳效果。
三、反思的策略
教師自我有效反思可貫穿教學全過程。課前反思:學生的學習狀況、課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以及教師本人的教學風格、手段和方法;課中反思: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拘泥于原有的教學設計,要根據課堂上的實際狀況及時作出調整,隨時思考教學策略的運用是否妥當等,及時對原有的教學設計進行“二度設計” ;課后反思:教學目標是否達到了?如果達到的話,有哪些標志?事先的設計與實際的進程之間的差距如何?如果有,你是怎么處理的?教學中還存在哪些問題?哪些是關鍵性的問題?你打算在后繼的教學中如何解決這關鍵性的問題?在教學中有無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件?如果有的話,記錄下來。通過反思進行總結,通過反思加以調整,通過反思實現發(fā)展。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頭腦,創(chuàng)造讓學生合作、探索的機會,解放學生的空間,提供自我活動、合作互補的表現機會,將學生從“呼吸——儲存——再現”的學習過程中解放出來,轉向“探索——轉化——創(chuàng)造”,從而實現“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教,學生探索性地學”的基本理念,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最終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湖北省武漢市常青第一學校?張萬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