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釗
[摘 要] 在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不可忽視對于品德的教育與培養(yǎng),本文闡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可行性和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學;德育滲透
英語課文具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其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更是文化學習的基礎,對于外國文學文化的了解與底蘊豐富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其基礎上進行德育是很有必要的。而如何將其全方面地融入實際教學過程中,則需要教師加以探究,通過提升與改善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將其滲透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品德進行培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與素養(yǎng)以及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使得小學生得以更加健康地發(fā)展。
一、可行性分析
英語的學習內(nèi)容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如同語文的學習一樣,具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其所涵蓋的知識領域不僅僅只是應用于溝通與交流,其核心素養(yǎng)部分亦是范圍廣泛,對于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培育亦有著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英語的學習對于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與語文學科具有同等的效力。因此,將德育滲透并融入教學過程之中是可行的,且是以不可或缺的教育組成部分。
二、具體實施策略
(一)結合教材內(nèi)容
英語的學習實際上所涉范圍相對較廣,同時,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具有一定的影響與意義。在小學英語的教材中,包含了部分的人文內(nèi)容,其中對于德育滲透教學的內(nèi)容亦是數(shù)不勝數(shù),所以,教師在利用教材針對學生德育進行培養(yǎng)與引導時,要選取合適的內(nèi)容進行教學。例如,在四年級英語上冊Unit5中“Dinners ready”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拓展講述外國人的用餐禮儀,結合動畫等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進行了解,進而引導學生思考我國的用餐禮儀都有哪些,從而將其滲透于德育的教育過程中。在拓展用餐禮儀的部分時,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糧食的良好習慣,的優(yōu)質(zhì)德育內(nèi)容。再如,在五年級上冊Unit 6中“In a nature park”的學習時,教師可將環(huán)境和德育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增強學生愛護花草樹木以及維護良好環(huán)境的意識。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植樹節(jié)的來源以及習俗活動為學生講解,從而讓學生對于環(huán)境愛護的意識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此外,教師可以在植樹節(jié)期間,組織學生進行植樹活動實踐,在這一過程中還能滲透集體主義教育,這樣一來就讓德育的效果更好了。除此之外,在小學英語的入門教材中還體現(xiàn)出問候用語的學習,比如“Hello”“Goodbye”等,教師可針對于此培養(yǎng)學生的禮貌禮節(jié),亦是將德育融入其中的部分之一。這一點要落實到平時的學習生活,從英語課堂做起,鼓勵學生禮貌待人。
(二)豐富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對于德育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適時改變其教學方式,結合多種教學方式多方面的引導學生德育的建立,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有效地將德育培養(yǎng)融入其中。在設置教學模式時,教師可采用合作學習、多媒體教學、游戲課程等,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適當?shù)姆绞?。例如,在四年級上冊Unit 6中“Meet my family”這部分內(nèi)容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并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動畫片,從而讓學生進行對比與評判,在該過程中將其禮儀的教育融入其中。教師可播放不同的動畫內(nèi)容,比如學生做的正確的示范,以及不正確的示范,正確引導學生在介紹家人的過程中應當建立怎樣的問候禮儀等。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設計對話練習,讓學生在對話練習中明確介紹家庭成員時用到的基本句型。再如,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相互間進行協(xié)作學習,比如在五年級下冊“My favourite season”這一單元的學習時,可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溝通時,難免會有的一些分歧,教師可引導學生學會團結協(xié)作,在共同學習中培養(yǎng)良好的基礎道德,讓學生學會尊重與贊賞他人,學會傾聽與認同等。如此一來,促進了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從而使得德育融入教學之中。
(三)組織游戲活動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最大的興趣源于游戲活動,教師可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將德育的培養(yǎng)融入實踐活動過程中,從而引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道德觀,通過游戲促進學生對于德育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六年級英語上冊“Ways to go to school”這單元內(nèi)容時,教師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交通方式,比如走路、騎自行車、開小汽車等,讓學生進行游戲。在設置游戲時,教師可安排學生設置紅綠燈,讓學生當交通警察,然后由教師作為學生交通路線的指引者推進游戲。如此一來,教師可以在此游戲中,將德育教學滲透到游戲過程中,引導學生遵守交通規(guī)則,培養(yǎng)良好的交通出行等習慣。其中,教師還可以設計游戲過程中的“突發(fā)狀況”。比如,有老奶奶過馬路、小朋友闖紅燈、小狗獨自過馬路等,進而通過游戲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愛護小動物、助人為樂等的優(yōu)良習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活動,讓學生扮演角色進行模擬對話,從而引導學生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學會關心幫助他人、做到有禮貌等。例如,在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How do you feel?”的學習時,教師可將教室布置成一間小診所,讓學生模擬醫(yī)生和病人進行相互間的對話,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德育能力的培養(yǎng),使其學會關心他人。
(四)結合生活點滴——潛移默化
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品德素質(zhì)培養(yǎng),通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小事將德育內(nèi)容逐漸融入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中。教師可聯(lián)系生活組織教育活動,亦可以通過生活使學生在校園中潛移默化的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師需要對其自身嚴格要求,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模范作用,通過語言交流、課堂的活動等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的濃郁的德育氛圍,從而使得學生在環(huán)境的影響下逐漸改變自身的行為與意識,從而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提高其德育素養(yǎng)。例如,在日常與學生的見面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問候,以禮貌用語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禮貌現(xiàn)象。在上課前,教師進入教室時可說“Good morning”“Hello,everyone”等,與學生之間形成互動交流等。讓學生回答問題時,表現(xiàn)出認真傾聽、尊重學生、鼓勵學生的狀態(tài),學生回答錯誤時,要禮貌性地說一句“sorry”等,從而在課堂之上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課堂體驗,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可制定一份道德教育評價書,讓學生了解自己應當具備的正確觀念與行為,從而對自身做到自我約束,使得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進而提高德育的效果。
總而言之,對于品德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改變其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將德育滲透到學生的成長與學習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從自身做起,為學生樹立良好的示范與榜樣。除此之外,教師可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更加有效地將德育融入其中,通過課堂上下結合并用的方式全面的引導與培育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從前更好的推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楊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 軟件:電子版,2015(8):274.
(責任編輯: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