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做有興趣的事情能夠讓我們感到幸福,也容易做出成績來。但是,什么是真正的興趣?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真正的職業(yè)興趣呢?
“95后”深圳小伙子盧馭龍,曾在中國達人秀節(jié)目中表演過“閃電俠”,是個真正的科學少年,從小就愛鉆研。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經常跑到初中年級旁聽化學課。9歲那年,他在醫(yī)院里撿到了一瓶高氯酸,于是開始實驗。有一次不小心讓液體翻出來,把大腿燒傷了,但這次燒傷,并沒有使他失去信心,而是深深地引起了他的興趣。
盧馭龍自己動手辦起了一個化學測試室。13歲那年,他在家做化學高能反應的實驗,當時只是想試一下通過不斷調整化學劑量的比例,測試這些化學成分的威力。沒想到發(fā)生了爆炸,他全身多處受傷,昏了過去。當時住院一年多,縫合了400多針。但是這個小伙子嫌住院治療時間太長,浪費了做實驗的時間,偷偷地離開醫(yī)院,繼續(xù)做實驗,一直堅持到他的這個試驗成功為止。
當然,我并不是鼓勵大家做實驗不要命,我要說的是興趣的核心特征,那就是“被吸引”和“鍥而不舍”。
做感興趣的事情,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呢?積極心理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米哈里·希斯贊特米哈伊提出了著名的心流(flow)的概念。也就是說,當人們在專心致志、積極地參與從事某種活動時,會忘記了時空和自己,達到“物我兩忘”的狀態(tài),這時候他們感到最為愉快和滿足。
總結下來,真正的興趣有這么幾個核心特征:興趣是讓我們感到開心的事情;享受其中,經常有沉浸體驗;雖然知道這個事情有很多弊端,比如苦和累,但你還是被這個事情吸引,愿意堅持去做,遇到困難不退縮,鍥而不舍。
另外,真正的興趣不是以下的幾個概念:
興趣不是好奇心。一時出于好奇而關注,不持久,不是真正的興趣。
興趣不是短時間的需求。比如休息,休息夠了之后我們就想去做點別的了。
興趣不是特長。能夠做得好是一種能力,不見得享受其中。比如很多同學被家長逼著參加藝術考級,或練武術,甚至也拿了獎項,但是日常生活中并不喜歡,也不享受這類活動。
興趣不是愛好。很多人的業(yè)余愛好只是滿足娛樂,并不能夠承受其中的挫折。
興趣也不是價值觀。比如賺錢,有人可能對賺錢的過程并不喜歡,只是追求結果。賺錢也只是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一個任務而已。
……
照這樣“苛刻”的標準,你可能會突然發(fā)現,你居然沒有興趣了!是的,事實可能就是這樣。所以,我們需要花很多時間和心思去尋找興趣,尤其是當它的聲音被各種外界的雜音掩蓋的時候。
也有人可能會說,我對打游戲感興趣?。》弦陨系乃刑卣鳎焊械娇鞓?、被吸引、重視過程、沉浸體驗……那我也想問問這樣的同學,如果把打游戲當成職業(yè),你真的了解其中的苦和累嗎?真的能夠接受其中的苦和累嗎?如果遇到困難,你真的能夠鍥而不舍,還是消遣娛樂一下而已?我特別認同韓寒的一句話:不要用你的業(yè)余愛好,去挑戰(zhàn)別人的飯碗。
興趣不是那件讓你舒舒服服就拿到結果的事,興趣是那件白天讓你痛苦地琢磨,晚上睡不好覺,早上四五點爬起來,一邊咧嘴苦笑一邊也要拼命干完的事——那才是興趣本來的樣子。
(高艷/文,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