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恒,吳 龍*
(貴州省有色金屬和核工業(yè)地質勘查局六總隊,貴州 凱里 556000)
摩天嶺花崗巖體北緣地處揚子陸塊西南邊緣,摩天嶺花崗巖體北緣主要指黔桂邊境地區(qū)的貴州省從江縣西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融水縣北部一帶,是一個多金屬成礦區(qū),計有貴州從江地虎、九星、翁浪、擺容、雞臉、歸眼、歸翁、南加、高華、舒家灣、烏牙等10余個鎢、錫、銅、鉛、鋅、金、銀多金屬小型礦床、礦(化)點,廣西大坪小型錫礦床、桿洞小型銅礦床等,中小型礦床、礦(化)點較多,成礦地質條件較優(yōu)越。
工作區(qū)位于江南造山帶的南西端。摩天嶺穹狀背斜北西段。四堡運動之后,新元古界下江群除海相陸源碎屑建造及基性-超基性海相火山巖建造外,在新元古代早期尚出現了碳酸鹽建造(甲路組第二段),屬于被動大陸邊緣的沉積。隨著若迪尼亞(Rodinia)超大陸的裂解,巖漿建造發(fā)育,出現了超基性-酸性巖漿巖巖石系列。自雪峰運動以后,本區(qū)長期處于隆升狀態(tài),并經歷了加里東、印支-海西、燕山等多次構造運動。區(qū)內構造變形比較復雜,構造變形較為強烈,主要構造線呈北東與近南北向(詳見圖1)。
圖1 從江地區(qū)區(qū)域地質簡圖
測區(qū)中新元古界,不僅經歷了復雜的構造運動和構造變形,而且也經歷了區(qū)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熱接觸變質作用和動力變質作用。其中以區(qū)域變質作用為主,形成四堡巖群和下江群的區(qū)域變質巖,屬綠片巖相-低綠片巖相;混合巖化主要是花崗質同源巖漿與變質巖發(fā)生混合、交代作用形成巖石;熱接觸變質作用則沿著侵入巖體與圍巖接觸帶發(fā)生,形成接觸變質巖;動力變質作用主要發(fā)生在斷裂帶和剪切帶中,形成動力變質巖。此外,火成巖亦遭受區(qū)域變質作用或氣-液變質作用,形成相應的變質巖或蝕變巖[1]。
研究區(qū)出露地層以四堡群、青白口系為主。中原古代四堡群可分為唐柳巖組和魚西組,唐柳巖組巖性以片巖為主,魚西組以千枚巖為主,均伴有巖體侵入。區(qū)內新元古代青白口系地層主要有甲路組、烏葉組及番召組,甲路組以千枚巖夾砂巖為主,烏葉組及番召組以板巖為主[2]。
以九毛—六秀錫礦是融水縣最大的兩個礦床為例,礦體均產于元寶山黑云母花崗巖的內外接觸帶。礦區(qū)主要出露的地層是四堡群魚西組,主要巖性有白云母石英片巖、二云母石英片巖、千枚巖、石英片巖和綠泥石白云母片巖,魚西組內有一層幾十到幾百米厚的超鎂鐵質熔巖,經毛景文等研究認為屬科馬提巖[3],由于地層的強烈褶皺,這些科馬提巖在礦區(qū)內出露多次,在礦區(qū)之東有板溪群地層發(fā)育,其巖性為一套含鈣質比較高的白云母石英片巖、方解石綠泥石片巖、白云母綠泥石片巖夾大理巖層。四堡群片巖、科馬提巖及花崗巖都是錫多金屬礦體的成礦圍巖科馬提熔巖頂部與片巖接觸處往往是成礦的最佳空間。
在與工作區(qū)相鄰的廣西,圍繞摩天嶺和元寶山花崗巖,有較多的錫多金屬礦床產出,其中大型2處(九毛、一洞),中型5處(五地、紅崗、沙坪、六秀、加龍),小型、礦(化)點20余處(圖2)。
圖2 錫多金屬礦床(點)分布簡圖
錫多金屬成礦系列主要特點是:①礦床(體)受接觸帶—斷裂構造的控制,多產于花崗巖體內外接觸帶附近SN向、NNE向、NE向斷裂破碎帶中。②成礦作用與花崗巖有密切聯系,常以花崗巖為中心向外形成有規(guī)律的礦化分帶:云英巖型(錫鎢,巖體內外接觸帶)—電英巖型(錫,主要礦床類型之一,距接觸帶700m~3000m)—石英脈型(錫,部分疊加于石英巖之上)—硫化物型(錫銅鋅鉛銦,主要礦床類型之一)—金銀銻礦化。③不同類型礦床圍巖類型有差別,主要為黑云母花崗巖(云英巖型,老山、陶家、烏勇嶺等),輝長輝綠巖和閃長巖(石英巖型,一洞、五地、紅崗等),閃長巖、凝灰角礫熔巖、變質碎屑巖(石英脈型,五地、沙坪、六秀、紅崗等),花崗巖、中性巖、基性巖、超基性巖等(硫化物型,老山、一洞、紅崗、仕道、加龍、九毛、五毛、沙坪等)。其中硫化物型的圍巖最為復雜,而且在超基性—基性巖中時礦體規(guī)模增大、品位變富、有用組分增多。④有時錫多金屬成礦系列在空間上同鎳鈷銅成礦系列相伴生,在空間上相耦合。后者只與四堡期超基性巖有關,是基性巖漿結晶分異成礦的產物,礦床多分布于噴溢相分異型中基性—超基性熔巖的底部,礦體呈層狀、似層狀產出。從空間上來說,該區(qū)成礦元素組合為Sn、W、Pb、Zn、Au、Ag、Sb、Cu、Ni、C0等。
在工作區(qū)內發(fā)現有烏牙鎢礦、南加銅礦等。通過重砂測量,在區(qū)內發(fā)現11個異常,其中:Ⅰ-7、Ⅰ-9、Ⅰ-10三個異常,分布在摩天嶺花崗巖的內、外接觸帶,異常面積廣,含量較高,基本相連,為一級異常,在Ⅰ-10異常范圍內有無牙鎢礦產出。因此,本區(qū)具備銅、鎢、錫多金屬礦較好的找礦潛力。
通過與桂北地區(qū)對比:工作區(qū)與桂北處于相同的大地構造單元中;且位于摩天嶺花崗巖接觸帶上;地層、巖性相近;近南北向斷層已延伸到工作區(qū)內。區(qū)內重砂鎢錫異常主要分布在摩天嶺花崗巖的內、外接觸帶,異常面積廣,含量較高,并有烏牙鎢礦產出。因此,認為該區(qū)具備尋找錫多金屬礦的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