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杰
人生本來就是一段甘苦與共的旅程。路走得多了,心便會沾染上塵埃與污物。有愛的人,能洗去征塵,再大的風雨也會有人同行。無愛的人,灰塵堆滿了心靈的角落,縱然熱鬧蜂擁,也是寂寞不去。
三毛便是一個有愛的人。在荷西離世之后的幾年,她不愿再飽受愛人的死帶來的壓抑之痛,便離開了沙漠,只身回到臺灣。面對數不清的飯局與邀約,她埋頭于筆耕書耘,逃到文學的世界里尋找安定?!兑盎馃槐M》一經發(fā)表,讀者為三毛的率真拍手叫好,不為別的,就為在這篇文章里她大膽坦誠地拒絕那些飯局與邀約,為她的真性情而感動。三毛內心對自己的愛,使她擺脫了人際往來中的城府。筆與鞍,讓她在聲色犬馬之中找尋到了一片心靈凈土,得以休養(yǎng)生息,重新上路。
《野火燒不盡》發(fā)表之后,三毛接著出版了《送你一匹馬》。她在《送你一匹馬》中寫道:“一生愛馬癡狂,對于我,馬代表著許多深遠的意義和境界,而它又是不易擁有的。很想大大方方地送給世界上每一個人一匹馬,當然,是養(yǎng)在心里、夢里、幻想里的那種馬。至于自己,那匹只屬于我的愛馬,一生都在的?!?/p>
當你讀到這一段時,能感受到她對所有讀者的愛,有著不可言喻的溫暖。正是這份愛,讓千千萬萬讀者在她的文字中照見自我,洗去心靈的拂塵,從而可跨上馬鞍;人生的旅途,都在腳下。
時常會想,怎樣才能洗去污塵?人生本來就是甘苦與共,污塵如何才洗得完?如果洗不完,那為什么還要洗?不是徒費功夫嗎?
其實不然。
我們的的確確在人生路上奔走,每到一處,必有污塵,但也會有凈土。雖然心總會沾染塵埃,但總有辦法洗去,之后再策馬奔騰??偠灾慈ノ蹓m需要的是愛,是對自己,對他人無私、不計回報的愛。它就像一面明鏡,我們在其中照見自我,明白出發(fā)時的本心,在如此反省中找尋自己遺失的東西。本心一得,即是洗去了浮塵,一身光潔亮麗,自然有人同行。于是相約策馬,再大的風雨,也可日夜兼程。
人生本來就是一段甘苦與共的旅程。污塵常在,明鏡亦在。我們在大愛中照見自我,擁有初心便有陪伴,擁有陪伴便不再孤單。
點評
作者從生活、從文學中捕捉到了一些富有暖意與深意的組合,如“愛與馬”“明鏡與旅程”“筆與鞍”,來書寫自己對人生的感悟。作者先以 《野火燒不盡》來寫三毛如何拂去心靈上的塵埃與污物,接著借由《送你一匹馬》中三毛的話展現她的溫暖,并且自然而然地將話題轉入“讀者”,或者說我們身上,在如風行水上般流暢的行文中實現了文意的遞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