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晨
年末歲初,迪士尼攜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聯(lián)合打造的動畫電影《心靈奇旅》上映后好評持續(xù)發(fā)酵,豆瓣上五十多萬人次進行評分,分數(shù)達8.9分居高不下。不少觀眾看過后直呼,“給心靈做了一次馬殺雞”。
過去一年,許多人都籠罩在疫情的陰霾之下,度過了極不平凡且不容易的一年。有的人身陷“內卷”,對生活感到疲憊,有的人自喻為“打工人”,一路帶著負重前行。在生活的擠壓下,我們會不會被擊垮,如何去面對困難,怎樣才能探尋到生命的火花?《心靈奇旅》這部帶有治愈系色彩的電影,不僅給很多人帶去了溫暖,也讓我們對人生的意義有了更多的思考。
《心靈奇旅》的主人公喬伊·加德納是一個皮膚黝黑、四肢纖細、大著肚子、戴著黑框眼鏡的初中音樂教師,他生活在繁華的紐約大都市里,每天憧憬著想要成為爵士樂鋼琴演奏家的夢想。然而,在這花花綠綠的世界中,夢想和現(xiàn)實不斷發(fā)生著撞擊。
對喬伊來說,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可以解決自己經(jīng)濟上的困難,而追逐鋼琴演奏家的夢想,可以滿足精神上的需求。是繼續(xù)追逐夢想,還是選擇一份安安穩(wěn)穩(wěn)的工作?對喬伊來說是很矛盾的兩件事情。
正在躊躇時,喬伊獲得了同知名爵士樂隊“半音符”同臺表演的機會。一想到自己可以在夢寐以求的舞臺上,展現(xiàn)爵士樂的魅力,喬伊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可在他歡欣雀躍之際,意外發(fā)生了,他掉進了正在施工的井里,摔死了。等喬伊醒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身在另外一個世界,這里住著上億個靈魂,每個靈魂都被賦予了獨特的屬性,而他們,缺少一個激活自己屬性的小火花,只有找到了這個小火花,才能獲得通往地球的通行證。
這項艱巨的任務,落到了初來新世界的喬伊身上。在靈魂世界里,喬伊的角色是一名靈魂導師,他需要幫助靈魂“22”拿到通往地球的通行證。然而“22”是一個難題靈魂,她與喬伊的性格完全相反,沒有目標,沒有追求,對地球生活毫無渴望,也不想投胎成為人。
面對“22”,熱情的喬伊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如何才能幫助萎靡不振的“22”?喬伊覺得自己追逐音樂夢想的激情,或許可以喚醒“22”心中的小火花。
然而在喬伊展示自己的一幕里,并沒有出現(xiàn)他曾經(jīng)設想過的珍貴回憶和高光時刻,他突然意識到,在現(xiàn)實世界里,他的人生底色其實一直都是灰色的,他所經(jīng)歷的過往人生,沒有留下什么有價值的東西。
問題到底出現(xiàn)在哪里呢?這是喬伊心中感到困惑的地方,同時也是許多觀眾覺得迷茫的問題。
生活中的喬伊有熱愛的夢想、有明確的目標,且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從未停下腳步,他已經(jīng)與很多庸碌的人不同了,可他死后回顧一生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人生了無生機——今天之前,他在爭取演奏機會時屢遭拒絕,他的母親無法理解他對爵士樂的執(zhí)著,他在教學中總是遇到不聽話的學生……在追逐目標的過程中,喬伊對于“好的結果”的渴望太過強烈,以至于達成目標之前的人生,被喬伊過得麻木又乏味。
喬伊如此,生活中的千千萬萬個喬伊也大抵如此。
前段時間,北京交通大學大三學生選擇在期末考前,以跳樓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臨死前,他在朋友圈留下了一封遺書,寫下了自己選擇走向死亡的心路歷程?!岸陙?,我堅信做題是唯一出人頭地的途徑,這也是我最突出的優(yōu)勢,因此放棄了其他方向……”
這名大三學生坦言自己是典型的“做題家”,將“做好題”視作實現(xiàn)人生目標的唯一途徑,而他的死也和做題失敗有關。他說:“現(xiàn)在的我不知道未來是什么,不知道我想要什么。靈魂的慣性迫使我沿著原有的軌跡前進,而我的靈魂早就沒有了一分再向前推進的力氣……”在意識到自己唯一的追逐即將失敗時,他形容靈魂失去了動力,認為自己的人生黯淡無光。
有所追求的人生本不該是灰色的,但有些人在為實現(xiàn)目標的執(zhí)念下,將自己的人生蒙上了一層灰暗的陰影。
無論我們的人生目標為何,都不應只顧一味地對目標全力奔赴,而放棄了人生旅程中的其他光景。否則,一旦沒有達成目標,人生仿佛就沒有什么值得回味和珍藏的東西了,這樣的挫敗感對人的打擊是致命的,很多人會因此一蹶不振,甚至做出更加極端的選擇。
換言之,人活下去的動力,從來不是單純的、具象的實現(xiàn)目標,生命火花的真諦也并非影片中一開始喬伊眼中的人生目標。
在喬伊嘗試將靈魂送回地球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個戲劇性的誤差——“22”進入了他的體內,而他的靈魂進入了一只貓的身體。后來,二人雖然找到了將靈魂歸位的方法,卻因為吉時未到,不得不先一人一貓闖天下。
回歸到地球的生活后,喬伊的鋼琴演奏家夢想也隨之實現(xiàn)。為了精心準備晚上的演出,他專門帶著“22”去理發(fā)店打理發(fā)型。
在“22”與理發(fā)師德茲的聊天中,喬伊發(fā)現(xiàn)了自己這位老朋友不為人知的秘密。他本以為德茲是一個天生的理發(fā)師,結果德茲向“22”坦言:“我曾經(jīng)想做一名獸醫(yī)”,這也顛覆了喬伊對德茲的固有印象。原來,有著獸醫(yī)夢的德茲因為女兒生病需要治療,不得不選擇學費低廉的理發(fā)學校,他的獸醫(yī)夢還沒來得及起步就破碎了。
“成為理發(fā)師,你會不會覺得不開心?”在喬伊的價值觀念中,沒有實現(xiàn)夢想的德茲,他的人生應該是遺憾的,苦惱的??烧喾?,作為理發(fā)師,德茲依舊活得很開心。他覺得理發(f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顧客,還能在聊天時聽他們講講故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而理完發(fā)的顧客看到自己變得英俊精神的臉龐,也會變得很高興。這份快樂,經(jīng)常感染著德茲,他也越來越喜歡理發(fā)這份工作。
的確,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幸運地達成人生所愿,就像德茲所言:“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查爾斯·德魯那樣發(fā)明輸血。”
在喬伊心里,同“半音符”樂隊完成演奏,便意味著他實現(xiàn)了一直追逐的人生目標,人生也會從此會豐富多彩起來。和喬伊也有著同樣想法的人其實很多,可我們都忘了,很多人終其一生也無法達成人生的目標,那么他們的人生就一定是無味而失敗的嗎?
“人們總是說你天生就要做某事,但你怎么知道那是什么呢?如果你選錯了怎么辦?”電影中“22”這段靈魂似的發(fā)問,或許也解釋了她一直無法點亮生命火花的原因。她害怕選錯目標,也害怕一無所獲。
可人生重要的從來不是我們選擇了什么,而是在主動或者被動的選擇過后,去盡力做好它。其實每一種人生都有獨特的滋味等著去體會。
影片中的喬伊是一個對爵士樂近乎癡迷的黑人小哥,他對爵士樂演奏的渴望,也作為線索貫穿影片始終,如此設定其實是有深意和巧思的。
爵士樂起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它曾作為美國南部黑人群體苦中作樂而產(chǎn)生的音樂形式之一,后來才廣為流傳。爵士樂相對來說更加關注人的內心情緒表達,這與整個電影的內核也是十分貼合的。影片導演彼特·道格特曾透露,在創(chuàng)作時,喬伊的人設是一名追求名利的演員,但后來劇情無論怎么設計都不能讓他滿意。這時彼特·道格想到了自己喜歡的爵士樂,想起爵士樂傳奇人物赫比·漢考克的故事。
20世紀60年代,赫比·漢考克和爵士大師邁爾斯·戴維斯一起在歐洲參加巡演。有一場非常重要的演出,現(xiàn)場來了很多觀眾,演出正順利進行時,他彈錯了一個很關鍵的和弦,而且錯得非常離譜。他當時就嚇得失了魂,擔心自己會毀了整場音樂會。然而邁爾斯·戴維斯一點都沒有責怪他,只是簡單吹了幾個音,修正了那個錯誤,然后演出繼續(xù)進行。
赫比·漢考克沒有因為彈錯音被批評,他困惑了很久才突然頓悟到,“原來這就是爵士樂的精神,對于任何突發(fā)狀況,我們可以嘗試無條件地接納當下,然后把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變成有價值的東西”。
這也是影片想要傳達的理念之一。人生從來不是對既定目標一味的執(zhí)著追求,而是坦然接受生命中的突發(fā)事件,坦然面對生命中的種種不確定。
也許我們沒有徒手劈開名利路的天賦和機遇,但這并不妨礙我們選擇保持炙熱、迎難而上。就像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一書中寫的那樣,“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影片的末尾,“22”點亮了生命的火花,獲得了地球通行證,喬伊也終于拿著“22”的通行證將靈魂歸還本體,并順利地同半音符樂隊完成了演出。演出非常成功,掌聲、喝彩聲絡繹不絕,喬伊的母親也認可了他的表現(xiàn)。但是站在夢想舞臺上的喬伊,卻沒有想象中的滿足和開心。
演出結束后,喬伊向樂隊中的知名爵士樂演奏者多蘿西雅吐露心扉。他說:“為這一天,我等了一輩子,我以為會有所不同?!倍嗵}西雅微笑著看向喬伊,給他講了一個寓言故事。小魚游到一條老魚旁邊說:“我要找到他們稱之為海洋的東西?!?/p>
“海洋?”老魚問。“你現(xiàn)在就在海洋里啊?!?/p>
“這兒?”小魚說,“這兒是水,我要的是海洋?!?/p>
說罷,多蘿西雅便揚長而去,獨留喬伊一人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
在回家的地鐵上,喬伊望著地鐵中麻木的、沒有生機的人們,望著車窗中反射出來的自己的臉——空虛、迷茫、不知所措。喬伊明明成功地實現(xiàn)了人生的目標,可他卻沒有因此而點燃生命的火花。
回到家后,喬伊坐在鋼琴前,恍神間在衣服口袋中掏出了一堆零散物件,比薩餅邊、棒棒糖、線團、槭樹翅果……這些“22”不到一天時間里收集的小物件給了他靈感,喬伊即興地演奏起來。
伴隨著流水般的琴聲,一幕幕溫馨而美好的畫面流淌于喬伊的腦海——“22”第一次嘗到比薩味道時的歡欣驚喜,德茲為了安慰第一次理發(fā)的“22”送給了她一根兒童專屬棒棒糖,母親為喬伊的表演改制西服時表達出的理解和支持,夕陽西下,“22”對著飄落在手掌中的槭樹翅果展現(xiàn)出的好奇和珍視……
不止于此,喬伊還回憶起在追逐夢想過程中,被他忽視的許多生活中的珍貴時刻。比如小時候,媽媽會給喬伊洗澡,爸爸會帶他聽爵士樂唱片,長大后,喬伊在湖邊騎行,樹葉沙沙,水流潺潺,他睜大眼睛望向湛藍的天空;秋天,街邊的樹木變得火紅,在陽光的漫射下別有一番風味;下班后,喬伊來到喜歡的餐廳品味一塊精致美味的小蛋糕;旅行中,冰涼的海水沖過腳面,清透的觸感滑過喬伊心頭;乘車時,夕陽透過車窗映射到喬伊面龐等。那種溫暖和煦,緩解了喬伊一天的疲憊。
喬伊未曾想到,生命中這些簡單的時刻,看起來很平常的時刻,卻讓他感動的落淚了。他曾以為是自己對爵士樂演奏的追求,幫助 “22”點亮了她生命的火花,他將人生的目標誤認為生命的火花。此刻,喬伊終于在“22”的啟發(fā)下,意識到了生命火花的真諦不是對目標的一味追逐,而是珍惜當下,享受此刻。
就像現(xiàn)在,沒有舞臺、沒有喝彩,單純地享受當下演奏的過程,已經(jīng)讓喬伊足夠快樂了。如同“22”曾說的那樣:“也許天空是我的火花,也或許是走路,我真的很會走路?!?/p>
平凡生活中迸發(fā)出的想要好好生活下去的時刻,其實就是生命的火花??蛇@些時刻,恰恰很容易被人們所忽視。影片中的喬伊曾追求知名樂隊“廠牌”和舞臺下的鮮花喝彩,就像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們經(jīng)常執(zhí)著于對目標功利性的追逐,在不知不覺中,他們都將自己的生活過得乏味又無趣。
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在《約翰·克里斯朵夫》中寫道:“要珍重新生的一天。不要想一年后、十年以后的事情,今天就該好好活下去。要珍重每一天,熱愛每一天,尊重每一天,千萬不要糟蹋一天,不要妨礙開花結果。要愛像今天這樣灰暗苦悶的日子”。
回到現(xiàn)實中,我們可能會經(jīng)歷許多灰暗苦悶的日子,即使我們會距離夢想實現(xiàn)遙遙無期,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去熱愛生活。生命會在你的熱愛中迸發(fā)出鮮艷、富有生機的火花。
在影片的最后一個片段,喬伊重獲新生時說——“我會珍惜每一分鐘去活著”。
其他的,不必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