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體育教學部 吉林 長春 130000)
運動創(chuàng)傷通常是指在體育運動中發(fā)生的創(chuàng)傷,隨著競技體有水平的提高,以及全民健身、體育休閑的廠泛開展,運動創(chuàng)傷越來越多見。運動創(chuàng)傷中骨折、關節(jié)脫位等急性產(chǎn)重創(chuàng)傷較少,兩者合計的占運動創(chuàng)傷的3%,大量的是韌帶、肌肉、肌腿、關節(jié)囊及關節(jié)軟骨的損傷和其他慢性軟組織的微小創(chuàng)傷。
運動創(chuàng)傷的康復應針對患者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對于一般非專業(yè)運動員的患者,功能恢復的重點是恢復日常生活、工作能力。但對于專業(yè)運動員,要求是不一樣的,要做到盡快治愈,以便盡快恢復正規(guī)訓練,使患肢功能盡可能完全恢復。對于專項運動員,針對某些運動素質、肌肉功能及柔韌性的特殊要求,進行專項運動運動所需要的平衡、協(xié)調性的訓練,即所謂SAID。
常見的運動損傷一般可以分成急性跟慢性兩種。急性的是在運動的過程當中或者前后,突然間不小心扭到而發(fā)生損傷,是比較明確的有一個時間點的??赡芗∪?、肌腱或者關節(jié)里面的一些軟組織受傷了,腫痛都是非常明顯的。另外一種慢性的損傷是運動的時間或者量過大,或者在肌肉處于疲勞的狀態(tài)之下,肌腱的附著點、肌肉,或者關節(jié)里面的結構,長期受力比較多,造成了慢性的勞損。
在體育教學工作和生活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部分同學和喜歡運動的同事出現(xiàn)運動損傷,如何在運動過程中避免損傷,這是我們體育教師應該重視的。就如何預防運動損傷這個問題與大家進行探討:為什么會發(fā)生運動損傷呢?原因很多,可分為直接原因和誘因。直接原因有: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準備活動、動作的錯誤、運動負荷較大、身體功能和心理狀態(tài)不良、組織方法不當、運動粗野或違反規(guī)則、場地設備、不良氣象的影響等。誘因有:各項運動的技術特點和生理特點兩種。我們常見的運動損傷有挫傷、肌肉損傷、關節(jié)韌帶損傷、骨骺損傷、髕骨勞損、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腦震蕩等。運動損傷的例子也是屢見不鮮,例如,某個學生因不重視比賽的激烈性、對抗性,在籃球比賽中造成踝關節(jié)受傷;又如,學生在田徑訓練中,沒有充分地做好準備活動,導致韌帶拉傷等等。因此,運動損傷的預防應該得到我們體育教學者的重視。
準備活動不合理是造成運動損傷的重要因素之一。做準備活動的目的是讓身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其他各器官系統(tǒng)的功能活動充分活動起來,使身體的肌肉力量、彈性、伸展性都比較強,身體協(xié)調一致,有效地克服內臟機能的生理惰性,將不良影響降到最低。對運動中負擔較大和易傷的部位,要特別注意做好準備活動,適當?shù)刈鲆恍┝α啃浴⑸煺剐跃毩?。全套準備活動要循序漸進,準備活動的量,以身體感到發(fā)熱、微微出汗為宜。調查發(fā)現(xiàn),由于自因所致的損傷案例中,多數(shù)情況都是因為在參與運動之前運動者沒有進行合理的準備活動。特別是在冬季溫度比較低的,或好長時間沒參與或進行運動的情況下,準備活動不合理就會使運動者的身體條件不能達到最佳的狀態(tài),從而直接誘使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1)注意力不集中。
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影響運動員心理因素致傷風險中,排在首位的是注意力不集中,運動員在競賽過程中的一剎那,往往會產(chǎn)生各種心理狀態(tài),此時的“一閃念”,導致心理的“不穩(wěn)定”,可能會引起動作的不穩(wěn)定。從而影響動作完成的質量,也是導致?lián)p傷的原因。在比賽場上,頭腦混亂,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緩,使得肌肉感覺模糊,動作機械呆板,運動協(xié)調能力降低,就會造成損傷隱患。
(2)過度緊張。
在訓練和比賽中,若教練員或運動員對訓練的要求過高,就會增加心理緊張程度:過于計較成績,過于關注比賽帶來的社會后果(如威信、地位等),也會導致運動員過度緊張。另外,有的運動員由于個性使然,可能平時動作掌握的很熟練,但也遇到比賽心理負荷就加重,造成過度緊張。一般認為,比賽時適度的緊張可產(chǎn)生應激活動的積極作用,但過度緊張會引起由機體的不良生理變化。關于過度緊張,盡管不同的研究者在結論上有細節(jié)上的不同,但他們都認為過度緊張會增加受傷的可能性,特別是當缺乏心理調節(jié)技巧的運動員,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時,受傷的可能性更大。
(3)恐懼。
運動員在訓練中常常會出現(xiàn)恐懼心理。運動員產(chǎn)生恐懼的主觀因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當前面的隊員失誤或受傷后,其他的同伴就可能會產(chǎn)生一定恐懼心理,或者運動員本身曾因做某個動作嚴重失誤或受傷,當在做同樣的動作是就很可能產(chǎn)生恐懼心理。
如果對預防運動損傷的意義認識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必要的運動性損傷知識,體育運動中沒有積極采取各種有效的預防措施,發(fā)生損傷后,不認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訓,就會致使傷害事故不斷發(fā)生。
雖然造成運動員出現(xiàn)運動損傷的因素有很多,運動員出現(xiàn)的損傷也千差萬別,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有跡可循的。
循序漸進地加強易傷部位或相對較弱部位的訓練,提高它們的功能,是預防運動損傷的一個積極手段。例如,為防止髕骨勞損,可采用“站樁”方法以增強股四頭肌和髕骨功能;為了預防腰部損傷,除加強腰背肌訓練外,還應加強腹肌力量訓練,有助于防止脊柱過伸而造成腰部損傷;為預防股后肌群拉傷,要加強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練習等。
每個參加體育鍛煉的人都應該掌握自我保護辦法。例如,身體失去平衡時,要立即向前或后跨出一步,以保持身體平衡;當人要快要跌倒時,應立即低頭、屈肘團身、順勢滾翻,不可直臂撐地;從高出跳下,用前腳掌先著地后屈膝,以增強緩沖作用等。高速跑需要急停時,不能急剎停頓,應減速緩停,否則,踝、膝、髖、腰等關節(jié)會嚴重受挫。人體從高處下落著地時,必須注意雙腿屈膝并攏緩沖后站起,否則踝和膝等關節(jié)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撞擊。落地時失重不穩(wěn),首先頭腦要保持冷靜再迅速低頭屈肘團身,用肩背著地并順勢作滾翻動作,以消減地面強大的反作用力,切忌直臂撐地和強行制動,否則會造成上肢或肩部損傷。對抗性較強的運動,如籃球、足球、手球等,在這類項目運動中,要注意上肢一定程度的外展,并保持相對的緊張度,以防外來的突然性暴力動作,另外,降低重心,加固根底也是很好的自我保護方法。習慣性易傷部位。如腳背外側,拇指的根部等,對這樣易受傷部位,除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外,還要注意正確使用保護帶,如護踝、護指、繃帶等。
(1)Protect(保護):以繃帶、石膏或支具等器具保護受傷部位,避免進一步傷害;
(2)Rest(休息):停止運動,損傷部位得以休息,減少進一步的傷害;
(3)Ice(冰敷):減輕疼痛,減少出血(打破疼痛循環(huán))降低代謝速率;
(4)Compression(壓迫):減少組織液及血液滲出,減輕腫脹;
(5)Elevation(抬高):促進血液回流,減少組織液的滲出,減輕腫脹。
隨著專業(yè)化系統(tǒng)訓練的深入,與階段性負荷遞增,運動損傷可能是個不容回避的問題。運動員運動損傷具有復雜多樣的項目特點,導致其發(fā)生的原因較多,日常訓練中應根據(jù)運動員運動的損傷的分類,易發(fā)部位及常見的運動損傷強調以防為主,防治結合。運動損傷給運動員帶來的影響是身心兩方面的,要想使受傷運動員獲得徹底康復,消除心理障礙是必要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