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剛 胡科杰 戎 杰
(浙江省慈溪中學 浙江 寧波 315300)
孔子曾經(jīng)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歷時3 000年,盡管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事業(yè)都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教書育人的理念可謂是幾千年不曾改變.《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完善思政課課程教材體系,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加強黨對思政課建設的領導等5個方面,深入闡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如何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將課程思政融入各學科教學,增強各學科與思政課建設協(xié)同效應,這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的需要,是新時代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的需要,更是要完成“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的需要[1,2].教師除了教會學生相關的學科知識點之外,更要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方面進行有效引導.很多教師都將物理學科看成各種圖形、各種數(shù)據(jù)糾纏在一起,沒有多少人文精神內涵.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和誤區(qū).近年來,我校倡導結合思政教育開展學科教學,讓學科朝著德育滲透的角度加以開展,通過細微的思想教育,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修養(yǎng)、科學文化素養(yǎng).以下是我們關于高中物理學科思政研究的幾點實踐探索.
傳統(tǒng)意義上的物理學科教學模式,都是教師根據(jù)教案、課件將知識點傳遞給學生,很少會顧及到對學生德育思政教育.其實,物理學科教學內容中,有許多科學家的成長和科學探究史,可以成為思政課程教育的優(yōu)良素材,引導學生從名家大師身上學習吃苦耐勞、孜孜不倦的科學探究精神是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良好途徑.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壓力普遍比較大,有的甚至自暴自棄,我們可以將一些典型的物理學家的故事分享給學生.比如筆者曾經(jīng)分享過大學者牛頓的故事.牛頓為了驗證自己對于萬有引力定律的猜想,在實驗室里廢寢忘食開展研究,甚至做了很多常人覺得可笑幼稚的嘗試.但正是基于這份天真和執(zhí)著,牛頓成了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力學、二項式定理、微積分、光學色散實驗等,這些都是牛頓用執(zhí)著與不懈努力換來的科學創(chuàng)新與突破.我國物理學家錢學森作為我國偉大的應用力學、航天技術和系統(tǒng)工程方面的科學家,雖遇到各種回國的阻力,但他回國的決心和毅力,無人可以動搖,最終突破萬難回到祖國的懷抱,為祖國的科技進步和發(fā)展做出突出貢獻,等等.在引導學生了解這些科學故事的時候,學生可以感同身受地去認知,學習的成功也需要這種百折不撓的努力.
在物理學科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體會物理的科學原理,實則都是一種求索的哲學精神,如果缺乏了求索精神,物理的教學成效也就無從談起.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引導學生理解相關原理,在解讀、論證原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探究精神.有的學生覺得開展物理實驗、論證物理原理的過程比較枯燥,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學生可以依靠自己的動手操作和實驗實踐,去探索和解讀物理科學的原理,這對學生學科信心的培養(yǎng)也是極有幫助的.比如學習力和運動的相關知識后,學生認識到自然界中存在著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理解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原理.介紹“質點”概念時,我們在授課導入時將課前準備好的羽毛居高后釋放,引導學生觀察羽毛的運動情況,讓學生觀察并思考羽毛在下落過程中具備什么樣的特點,隨后又將課前準備好的竹蜻蜓雙手一搓,竹蜻蜓飛到了學生中間,讓學生比較羽毛和竹蜻蜓的飛落情況,羽毛和竹蜻蜓的降落速度是否一樣?它們各自有什么樣的特點.隨后我們通過大屏幕將多種物體的運動情況呈現(xiàn)出來,比如雄鷹拍打著翅膀飛翔,足球在足球場上的飛滾,火車在軌道上的高速運行,奧運短跑健兒在運動戰(zhàn)場上如梭般越向終點……學生總結:原來自然界中運動無處不在,豐富多樣,所有上述運動都屬于機械運動.那么物體的大小和形狀是否都可以忽略不計?讓學生通過列舉生活中的案例來進行論證和說明,從而實現(xiàn)“質點”概念的教學.在教學中,通過物理科學的相關原理,向學生傳遞唯物主義的科學價值觀念.通過對自然事物的細心觀察,論證科學原理,體會科學精神,這也是今后學生長久發(fā)展都應當堅持的精神品質.
工匠精神是近年來提及較多的詞匯,工匠精神是當代對于匠人的精確解讀.仔細探尋,每一個行業(yè)里的業(yè)內人士,如果都能做到用工匠精神來嚴格要求自己,那么他一定是這個行業(yè)里較出彩的人.
學生到了高中階段,從年齡上來說,他們已經(jīng)逐漸邁入成年,學生邁入成年之后,就要面臨自身職業(yè)生涯等方面的選擇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工匠精神是對他們最好的教導,今后走向社會的他們,無論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只要他們具備工匠精神,每一個個體一定可以在自己所從事的行業(yè)里發(fā)光發(fā)熱.
在物理學科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物理學科重在對客觀物理形態(tài)的理解和認知,而物理學原理的掌握,就是為了將來不論從事什么行業(yè),都可以努力成為一個嚴謹?shù)娜耍@其實是具備工匠精神的前提.那么我們在物理學科教育過程中,就要不斷用工匠精神來引導和感染學生,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尋鉆研、求索的內在品質,學生在物理學科的學習中,自然而然地會將物理學科中蘊藏的深刻原理,指導自己今后的人生道理.
這無疑是在物理學科中進行思政教育的良好途徑.
習總書記多次提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認為我們的一線教育要從立德樹人的理念出發(fā),開展對學生的教育引導.立德樹人,強調的是對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全面有效提升.近年來,在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之下,很多學校都存在著過分重視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對學生德育素養(yǎng)方面的有效引導有所欠缺.如今很多學生雖然生活在優(yōu)渥的物質環(huán)境之中,但是學生由于長期處于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環(huán)境之中,很容易在不自覺中養(yǎng)成了自我為中心、自私的心態(tài).立德樹人是一種價值引導的理念,在立德樹人理念的影響下,高中德育教學有了更為有效的導向.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心理方面的很多問題也需要得到及時有效的調節(jié),否則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一旦惡化,很可能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和今后的發(fā)展導向.在今年疫情期間,學校停課停學,我們通過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滲透,引導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自己是一個高中學生,肩負著高考的使命,雖然不能在學校參加學習,但是一樣不可以松懈自己的學業(yè).通過在線上的物理授課中融入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精神面貌并沒有因為在家學習而出現(xiàn)懈怠,反而學生能夠以疫情作為動力,以全新的積極的精神面貌參與學習.
總而言之,結合高中物理學科教學的開展,在物理學科教學中,結合物理思政教學的開展,讓物理學科更具備對學生的教育功能,而不僅僅從物理知識點的角度加以開展.以前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對于思政課一般都是在學生大學時代加以開展,而如今我們在高中階段開展“課程思政”的滲透,引導學生真正在物理學習中受益、成長.與此同時,我們深深體會到一名教師,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為打開全新的教學局面而努力.